【编辑推荐】
正值辛亥百年,“民国热”再次升温。民国,是我们国家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特殊时期。民族救亡与文化图新,是时代的使命。而这个时期出现的民国课本、教材、读物等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教本、教材、儿童读物的收集,再从众多收集来的书本中去粗存精,选取能够反映民国文化精华和适应当今儿童阅读的出版,展现给读者们民国时期的语言风貌和思想潮流。
【作者简介】

张宗麟(1899—1976),浙江绍兴袍谷镇(今斗门镇)袍渎人。出生于江苏宿迁县,2岁时随父母回绍兴原籍。先后在绍兴浙江第五师范、宁波浙江第四师范就读,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2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教育系。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教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协助陈鹤琴创办我国个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成为中国个男性幼稚教师。主要著作有《幼稚教育概论》、《给小朋友的信》、《乡村教育经验谈》、《幼稚教育论文集》(与陶行知、陈鹤琴合著)、《乡村小学教材研究》、《幼稚园的演变史》等。


【目录】

一、在继续不断演变中的幼稚教育
二、从普通学校变到幼稚园
三、从慈善事业变到幼稚园
四、从敬节堂变到乡村幼稚园
五、从少数人享乐的幼稚园变到多数人受训练的幼稚园
六、从小学教育变到幼稚园教育又从幼稚园教育变到小学教育
七、明日的幼稚教育


【内容简介】

“幼稚园教育丛书”是我国早的一套幼儿教育理论专著。编著者沈百英、张宗麟、陈济芸、雷震清、梁士杰、葛承训和宗亮寰等,均为近百年来我国优秀教育家。他们阐释的“儿童本位论”等学说,对于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工作,仍然有极大的启发性和借鉴意义。本书从幼稚园的发生、发展以及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异同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阐述,同时作者也从所处时代的角度上。展望了幼稚园将来的发展趋势。
本书是作者在民国时期撰述的有关幼稚园教材发展流变的小册子,叙述言简意赅,条理清晰。由于当时语法、标点符号不规范原因,个别字与词可适当与当今语法相适应,这样可以方便当今读者。


【媒体评论】

海豚出版社社长俞晓群说,其实民国儿童读物,精彩的是丛书和课外读物。俞晓群认为,辛亥革命以前,中国的幼儿教育相对空白,辛亥革命以后,以宋庆龄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借鉴西方的儿童教育提倡推行幼稚园教育,中国的幼儿教育从此起步。作为出版人,俞晓群有一种使命感,觉得自己正在重修一条条回归传统的路径,重新出版民国的儿童读物,再现民国的幼儿研究成果,把断裂的文化接续起来。俞晓群说,出版这些童书,除了找书的困难外,更多的是发现的快乐。“比如,那个时候就有了儿童分级阅读,提倡儿童本体论,尊重儿童。这个理念跟现代的儿童教育也是一致的。这些发现让现在研究幼教的专家既惊喜又激动。”
——杨青


【1元秒杀专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