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铸剑——国防科技大学创新团队纪实》一书,展示了国防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团队艰难曲折的科研历程,用众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描绘出一个英雄群体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攻坚克难、舍死拼搏的崇高形象,歌颂了他们自主创新、强军兴国的精神风貌。书中披露了大量国防科技大学在当代前沿科学方面的高科技成果:从中国第一台每秒亿次超级计算机到世界排名第一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中国第一台全内腔环型激光器;中国第一台两足步行机器人;中国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中国第一台高速信息示范网核心路由器;中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试验线;中国最高纳米精度;世界最高时速无人车……


【编辑推荐】

1.**部全面反映国防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团队艰辛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国防科大的军人知识分子,他们虽然不直接参与前线战场血与火的搏杀,但在同样残酷的高科技装备研制战场上攻坚克难、舍死拼搏,用关键时刻的人生选择告诉世界:忠诚自己的祖国,忠诚自己的事业,是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担当。
2.该书用众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描绘出一个英雄群体的崇高形象,歌颂了他们自主创新、强军兴国的精神风貌。把高科技作品写得感人肺腑,是《铸剑》*成功之处。
3.书中描述的今日壮士所提三尺剑,已不再是冷兵器!它是国防科技大学所研制出的国防利器——从中国**台每秒亿次巨型计算机,到世界排名**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更有中国**个雷达自动目标识别系统;中国**台全内腔环形激光器;中国**台两足步行机器人;中国**台类人型机器人;中国**台高速信息示范网核心路由器;中国**条磁悬浮列车试验线;中国超精加工**纳米精度;世界**时速无人车等。许多**成果和其中的价值,是该书首次披露。
4.国防科技大学有一支世界一流的科研团队,其中的教授、科学家、工程师,个个是为祖国强大、民族振兴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是理应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名人堂的人。而他们却在社会上默默无闻,几乎消失在公众视野里。《铸剑》得以让他们堪称国士的伟大作为、不朽功勋,彰显于天下,彪炳于汗青,激扬民族奋斗之精神,鼓舞一代又一代科技后生。


【作者简介】

龚盛辉,国防科技大学校报编辑部副编审。1994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长篇小说《绝境无泪》,长篇纪实文学《国防之光》,长篇报告文学《路在脚下》,中篇小说《通天桥》、《导师》、《老大》、《与我同行》等10余篇。三次获得昆仑文学奖,三次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中篇小说奖。


【目录】


第一章 小梁亦能扶栋宇
1“天河一号”超算“一哥”
2十年傲霜铸“百万”
3用生命礼赞“每秒亿次”
4四年走完十年路
5群星璀璨耀“银河”

第二章 千万亿次的追问
1“冲顶”之天地经纬
2“航母舰队”济沧海
3“千万亿次”邀“天河”
4倚天妙算登“珠峰”

第三章 电磁战场任驰骋
1寻找“慧眼”
2挑战经典
3搜救福星“北斗星”
4未来战争的“火眼金睛”
5新型雷达使万物“透明”
6舍得:先舍而后得

第四章 冲高望远揽乾坤
1航天“人才森林”的沃土
2“织女”巧补气象盲区
3静坐观心知玄妙
4真丝不怕火炼

第五章 军人走路的姿势
1世界无人车第一速度
2中华牌“零高度飞行器”
3超精密加工梦之队
4机器人的“小王国”

第六章 “艺术+科学”破解战争迷雾
1现代战神之颅
2闹市里寂寞的角落
3未来胜利号角的强劲音符
4军人知识分子的骨头
5音乐“导演”奥运会开幕式

第七章 人类文明链上的结点
1孕育科学“胚胎”
2化繁为简的“金钥匙”
3高科技的“孵化器”

第八章 柔软而坚硬的光
1光的畅想曲
2地窝子实验室
3秋色中的背影
后记


【媒体评论】

像《铸剑》这样的纪实作品,无愧于时代的镜子,也无愧于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铸剑》作为纪实文学因为不能任意虚构,自然会有自己的局限。但它的真实性,往往又能感人肺腑,使读者在获得科技知识和生活知识的同时,受到书中所写人物的崇高行为与情感的陶冶和感染,从而获得自身精神的升华。
——《人民日报》

《铸剑》一书以纪实的笔法,娓娓讲述了国防科技大学一个个攻关小组勇攀科学高峰的故事,文字生动,笔触细腻,塑造出一个个现代军人的崭新形象。
——新华社

为中华民族、为国家争取生存权、发展权,国防为重。国防领域,科技为先。故国防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的价值、意义重大,龚盛辉所著《铸剑》颇可推崇,心系家国者必读。
——《光明日报》

当读者最后读着那一个个倒在征途上那一个年轻战友的名字里,泪水早已噙满眼眶。把高科技作品写得如此感人肺腑,很是难得,这也是《铸剑》最成功之处。
——《中国图书商报》

该书既是一部让人心灵感动、志气激励的作品,又是一首荡气回肠的军魂与国魂有机融合的英雄颂歌,同时又是一道丰盛的军旅精神大餐。
——《大众科技报》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 小梁亦能扶栋宇
1“天河一号”超算“一哥”

“天河一号”登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榜榜首。美国总统奥巴马说:“这是中国在为未来投资!”

濒临墨西哥湾的美国第二大港口城市新奥尔良市的初冬,天高云淡,海风拂面,到了晚上,节奏舒缓的爵士乐,在街巷里随风飘扬。
2010年11月,温暖的新奥尔良迎来了世界计算机界的盛会——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TOP500)颁奖大会。
会上,国际计算机领域著名专家将分析当今超级计算机整体技术情况,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介绍年度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几名计算机的基本情况,并为世界排名前三位的计算机研制单位颁奖。
TOP500排名,是由德国曼海姆大学汉斯教授和埃里克教授等于1993年发起创建的全球超级计算机排名榜。目前由德国曼海姆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美国能源研究科学计算中心以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联合发布,它以超级计算机的持续速度(LINPACK实测值)为基准,每年排名两次,是全世界最具权威的超级计算机排名榜,也是衡量各国超级计算水平的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因此,TOP500颁奖大会被誉为“世界计算机奥林匹克”。
TOP500创建后举行的30余次颁奖大会上,荣膺前三名的全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传统计算机强国的公司,而冠军头衔则几乎被美国囊括。
11月16日下午5点30分,颁奖大会拉开序幕。著名计算机专家、德国曼海姆大学教授、TOP500创始人汉斯?莫尔,在众人目光和摄影镜头聚焦下,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讲台,宣布TOP500前三名分别是: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制的“美洲虎”、中国曙光研制的“曙光星云”。
TOP500组织专家对“天河一号”现场评测的性能是:峰值速度4700万亿次、持续速度2566万亿次每秒浮点运算。它运算一小时,相当于中国13亿人同时计算340年;运算一天,相当于一台双核高档桌面电脑运算620年;总存储量可容纳1000万亿汉字,相当于一个10亿册100万字书籍的巨大图书馆。
“天河一号”峰值速度是排名第二的“美洲虎”的两倍多。
这无疑是世界计算机技术史上爆出的最大冷门。 这也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第一次登上世界科技竞赛最高领奖台。
仿佛天上掉下一块大陨石,砸进了本就喜欢兴风作浪的世界媒体大湖里,立刻激起层层波澜。
国内媒体一片欢天喜地。《人民日报》一天之内发表了以《“天河一号”运算速度创纪录》、《中国速度震惊美国》、《“天河一号”,全球超算“一哥”》为题的3篇消息、通讯;《解放军报》先后推出《“天河一号”运算性能跃上世界之巅》、《超越之路》等5篇文章;新华社3天内向全国媒体发出《“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二期系统性能世界领先》、《中国在高科技领域迈向世界一流水平》、《中国科技迅猛发展重要标志》等12篇通稿;中央电视台以《国际超级计算机500强发布,中国“天河一号”夺魁》为题,在11月17日《新闻联播》头条推出,并在当日《新闻30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军事频道《军事报道》等栏目滚动播出……从国内权威媒体快节奏、高密度的报道和那一个个醒目的标题里,不难体会这个消息给国人带来了怎样的心情。
当天,世界各大媒体无一例外报道了这一消息,其中美国媒体的反应很是耐人寻味。《华尔街日报》在《超级计算机给竞争火上浇油》一文中,引用计算机专家的话说:“这台机器毫无疑问是高性能计算领域游戏规则改变者,这是一个转折,标志着经济竞争力从西方转向东方。”美国《技术评论》发表题为《为什么说中国的最新超级计算机仅在技术意义上是全世界最快的》文章,质疑“天河一号”榜首地位;多家媒体直呼“‘天河一号’登上榜首让美国不安”、“美国绝不会让中国成为常胜将军”;一位美国记者在颁奖大会上,公然对TOP500组织当前采用LINPACK测试结果表示不满……可谓酸咸涩苦辣,五味杂陈。
世界各国专家也纷纷就此发表评论。
英国爱丁堡大学并行计算中心主任阿瑟?特鲁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一个有趣的变化。许多年来,美国以拥有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为荣,但现在中国成为这一荣誉的拥有者。”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一位计算机专家称:这意味着美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支配权已经动摇。这甚至可能会对美国经济前景产生冲击性影响。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数字与模拟信息项目主任让?戈诺尔认为:“天河一号”运算速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意义远远超过计算机本身。这意味着中国科技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表明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增强。
日本东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平塚三好认为“‘天河一号’是一个标志”,说明中国能够开发电子学领域最尖端的关键技术。
德国《明境》周刊评论说:中国在技术研发方面,常被西方扣上“拷贝”的标签,但中国目前已经是个创新型国家。
……
“天河一号”的横空出世,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感到震惊。他在两天后的一次演讲中讲到科技问题时,用手指着东方说:“不久前,中国造出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高速列车,现在中国又造出了世界上计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几天后,他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再次提起“天河一号”。
2011年1月25日,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时说:世界上计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是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制造的,这是中国在为未来投资。
奥巴马对“天河一号”刻骨铭心、念念不忘,是有充分理由的。当今时代,理论、实验和计算,是支撑现代科技大厦的三大支柱。美国总统顾问委员会曾在写给总统的报告中指出,计算科学是确保美国21世纪战略地位的重要手段,而超级计算机是实现计算科学的最重要的载体。
关于超级计算机的地位和作用,国际TOP500排行榜编撰人之一、美国田纳西大学杰克?唐纳西教授诠释得很明确:“全球研制运算最快超级计算机的竞争,与国家荣誉密切相关。因为这种超级计算机在处理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国防、经济、能源、财政与科学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如今,超级计算机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在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石油勘探数据处理、生物医药研究、航空航天装备研制、资源勘测和卫星遥感数据处理、金融工程数据分析、气象预报、气候预测、海洋环境数值模拟、地震预报、新材料开发与设计、土木工程设计、基础科学理论计算等领域,都有赖于超级计算机的帮助。比如,美国波音公司60%~70%的新型飞机研发工作,就是通过超级计算机的科学计算完成的。
超级计算机还被誉为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天文望远镜”。它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发现自然规律、掌握自然规律,推动科技进步。德国科学家彼德?格林贝格尔借助超级计算机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使得小型大容量硬盘的问世成为可能,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而美国的超级计算机,主要是用于国防领域,尤其是核模拟试验。
众所周知,现在采用核试爆方法研制核武器,会造成很大破坏并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运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核模拟试验,已成为研制核武器的主要途径。比如前些年美国在内华达州地下300米处实施的一次亚临界核试验,就是将这种实验室里得出的数据和以前很多次核试爆得出的数据综合起来,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的参数与通过核试爆的效果基本相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超级计算机的水平有多高,核武器研制水平就有多高。
超级计算机还可以进行精密的作战模拟,比如可以根据现实情况预设成千上万种作战方案,然后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最优化的方案。运算能力越强,可以预设的作战方案越多,计算也就越快,分析结果也就越接近实战参数。
因此,超级计算机被称为“科技战略制高点”。
国防科技大学的“天河一号”,成功抢占了这一“制高点”,也同样引起了共和国领袖们的高度关注。
2010年9月12日,温家宝兴致勃勃地走进国防科技大学与天津滨海新区合作建设的天津超级计算中心视察“天河一号”。
学校领导告诉温总理:“‘天河一号’创新性地采用了CPU+GPU异构融合体系结构,并加入了我们学校自主研制的‘飞腾1000’高性能CPU。”
温总理非常高兴地说:“我为你们骄傲!”
2011年4月30日下午,胡锦涛主席高兴地来到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视察“天河一号”系统。胡锦涛仔细听取了学校领导关于“天河一号”系统的情况汇报,十分关切地询问了系统采用的CPU、操作系统、高速互联通信系统等关键技术的自主性、安全性和系统应用情况。
胡主席深情地对学校领导说,“天河一号”研制成功,使我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跨入了世界领先行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希望同志们搞好“天河一号”的运营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国防科大要做好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保持先进水平,努力攀登新的世界高峰。我们中国人应该有这样的志气,要保持我们应有的一些自立。
振兴民族科技,为强军兴国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