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6章。明治维新让一个积贫积弱的日本华丽转身,一跃成为与西方列强比肩的强国,国力强盛的日本信心和野心急剧膨胀,在军国主义思潮涌动下,开始大肆入侵他国。然而,在各国及人民的反抗下,法西斯化下的日本如昙花一现,最终走向了失败。战败后美国的长期占领,也为日本创造了一个和平的国内外环境,日本积蓄力量迅速复兴和崛起,其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但好景不长,石油危机后的日本经济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全书以史实为基础,以具体事件和人物为主线。用轻松诙谐的语言,娓娓道来,将严肃的历史解说得妙趣横生,令人捧腹,启人智慧。


【编辑推荐】

  一口气说清日本教科书中没有正解,正史中没有完全记录的事儿
百余幅图片+360?无码透视,再现*真、*全的历史
  1.犀利语言,直戳历史深处的隐秘
  2.麻辣观点,见解独到,揭开历史尘封的原貌
  3.多重视角,从不同侧面看多重人性的日本人
  4.立足史实,诙谐中说透日本史上那些事


【前言】

  在世界各国走向近代化的例子中,日本无疑是最耀眼的一个,它是亚洲近代唯一实现现代化的国家,而作为日本近邻的中国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创造这一奇迹的是世界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治维新”,它让日本华丽转身,犹如“彗星那样登上了世界舞台”。
  日本是中国“搬不走的邻居”,无论如何,中国与日本还要世代交往下去,雾里看花只能剪不断、理还乱,知己知彼才能通达文章、交流合作,才能知道如何在矛盾交织中一起走下去。然而,弄懂日本、弄懂日本人谈何容易?因此,知难而上,正是我辈不可逃避之责任。
  今日之果,皆缘于昨日之因。要理解日本的现在,就要穿过扑朔迷离的表象去了解日本的过去。明治维新,让日本成为亚洲弱小、落后国家竞相效仿的对象,但是,强大起来的日本帝国却走上了侵略之路,“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让东亚、东南亚各国人民备受战争的蹂躏。然而,走上军国主义、法西斯化的日本如昙花一现,其六七十年来积累的现代化成果在战争中几乎丧失殆尽。
  战后,日本迅速复兴和崛起,“全球出击”,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被称为世界经济中“耀眼的太阳”,这番神奇的力量让其他国家亦喜亦惧。然而,从1991年开始,泡沫经济一夕决堤,日本神话再度覆灭,此后近10 年时间,日本一直在低迷中徘徊。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又一次让世界目瞪口呆。
  日本现象成了全世界所关注、研究的对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日本近代史更是众说纷纭。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时代中,涌现过无数鲜活生动的传奇人物以及足可铭记的故事,客观地看待这些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中日关系。
  本书试图对日本近代做一次全面的扫描,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间或阐发作者的一点浅见,尽量以浅显易懂、轻松活泼的笔调来叙述日本过去发生的事情,尽力把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经济、文化、政治的主要方面以感性的、不太枯燥的方式展现于读者面前而同时又不流于泛泛。
    


【作者简介】

  郝雍:北大武侠文化研究协会顾问,对历史、哲学、逻辑、语言等领域有广泛地涉猎。长期研读中外史书,尤其对于日本历史、文化的研读长达6年之久,并能融汇史料精义,颇有自己的见解。


【目录】

一 明治时代——走向新格局的开端
 明治时代之父——小栗忠顺
 泣血的花样年华——白虎队
 东洋俾斯麦——大久保利通
 国之根本——寺子屋的教育
 虾夷共和国
 天上掉馅饼了
 要女人,不要老婆——土方岁三
 校长不听话——福泽谕吉
 我家天皇是神
 强国之路——废藩置县
 东瀛奇葩——日本第一代女留学生
 征韩论争
 要回到原来的武士世界
二 大正时代——信心爆棚,野心扩张
 第一次对外侵略
 最后的武士——西乡隆盛
 新日本的大恩人——格兰特
 野望
 自由不死——民权运动的激化
 明治十八年政变
 “高升”号的沉没
 中日甲午战争
 欧美来袭——鹿鸣馆时代
 野心扩张——日俄大战
 我是猫——文艺开始发扬
 风流首相——伊藤博文
 明治天皇之死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出兵西伯利亚
三 陷入战争——世界大战的泥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骚动
 法西斯思想萌芽
 一人一刀——恐怖的血盟团
 政党政治的瓦解——五一五事件
 泷川幸辰事件
 内讧和屠杀——二二六事件
 卢沟桥事变
 精动运动——进入战争后的动员
 住嘴事件——国家总动员法
 战时经济下的民众生活
 虎!虎!虎!——奇袭珍珠港
 疯狂的赌徒——山本五十六
 法西斯的末日
四 昭和中期——被占领的岁月
 美军占领初期的对日政策
 天皇之“人的宣言”
 朝鲜战争之后,日本加速崛起
 旧金山体系的建立和日美结盟
 日苏邦交正常化,加入联合国
 东京奥运会和奥林匹克景气
 五五政治体制
五 昭和后期——日本可以说不
 从伊奘诺景气到万国博览会
 日本列岛改造计划的失败与通胀危机
 石油危机和日本高速增长的终结
 日本战后四大丑闻
 中日关系正常化
 石油危机后日本经济的崛起和泡沫经济的产生
 “战后政治总决算”与日本政治大国之路
六 危机再起——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日经平均指数最高点和泡沫经济的来临
 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
 日本啊日本,你要向何方?
 
  


【免费在线读】

  最后的武士——西乡隆盛
  西乡隆盛是萨摩藩生人,他已经多次在前文中出现,作为明治时代的一个风云人物,与桂小五郎(即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并称为“维新三杰”。
  较之明治时的其他弄潮儿,西乡隆盛更具有一番末代英雄的悲剧色彩。
  幕末明治初年,日本在世界格局动荡不安的情况下,也开始思索起自己的未来之路。清朝的没落,西方列强的崛起,使富国强兵成为很多日本人的理想。无数的日本年轻人怀揣着救国、强国的梦想,抛洒着自己的青春热血。
  乱世出英雄,大多数年轻人都想在这个时代创一番丰功伟业,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些伟人的形象激励着他们。西乡隆盛就是其中的一员。
  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西乡隆盛也一直在寻找勤王救国、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很幸运,他遇到一个名主——萨摩藩藩主岛津齐彬,有“当世三百诸侯世子中无人能比”的评价。岛津齐彬在藩中锐意改革,大量启用新型人才,西乡隆盛很快脱颖而出,岛津齐彬常称赞西乡隆盛,说“此人乃萨摩之宝”。
  岛津齐彬去参拜幕府将军时,也带着西乡隆盛去,让他学习从政经验,有意栽培他。
  很快,西乡隆盛便在朝野小有名气,此时他还不到而立之年。
  西乡隆盛有个好朋友,即日本有名的幕末志士月照和尚。月照虽然是个和尚,但对俗事很关心,对幕府的黑暗统治十分不满,与志趣相投的西乡隆盛相见恨晚,结成了生死之交。
  研究毛泽东诗词的人知道,毛泽东早年有一首诗《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当时中国国力衰败,列强横行,民不聊生,每一个有志有识之士莫不为此痛伤心怀。正值少年的毛泽东渴望学到新文化、新知识,想到湘乡县高等小学去学习,却遭到父亲的反对。为了追求科学和进步,毛泽东毅然离家出走,临行前作了这首诗,以表心迹。
  其实,这首诗的原作并不是西乡隆盛写的,而是月照写的,只是当时西乡隆盛与月照好得如连体婴儿,很多日本人都误以为这首诗是西乡隆盛写的,因此误传开来。这首诗的原作为: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
  埋骨何期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西乡隆盛与月照同时参与了岛津齐彬拥立德川庆喜为新任幕府将军的活动,可没想到,岛津齐彬突得急病而死。岛津齐彬对西乡隆盛有知遇之恩,西乡隆盛想为他殉死,多亏月照劝解,西乡隆盛才改变主意,立誓要继承齐彬的遗志,接着进行幕政改革。
  当时幕府的实际掌权者是井伊直弼,也是勤王志士暗杀的目标,西乡隆盛更是积极分子。井伊直弼也不手软,对他们进行了血腥镇压,制造了“安政大狱”。
  西乡隆盛和月照逃出京城,才没有遭到井伊直弼的毒手。二人先后回到了老家,寻求保护,但不料却被萨摩藩新主人岛津久光勒令离开。真是走投无路了,西乡隆盛和月照见勤王大势已去,内心十分绝望。
  当他们乘坐的船行驶到锦江湾时,两人相拥跳入海中。船夫听到异常响动,过来查看,发现有两人跳海了,赶紧叫醒其他人来救,月照的仆人重助不禁放声大哭。
  正当大家还在确定两人的落水点时,月照与西乡隆盛的身体突然互拥着浮出水面。大家急忙把他俩捞上船急救,设法让他们把水吐出来。靠岸后,在当地人的帮助下,西乡终于睁开了眼睛,而月照永远合上了双眼。
  随后,月照的遗体和西乡隆盛一同被送回了萨摩。经过专业治疗,西乡隆盛可以让人扶着上厕所了。从厕所回来时,西乡隆盛说:“请看一下钱包,里面有月照的辞世诗。”随行的人立刻打开被海水浸湿的钱包,发现两首辞世和歌,其中一首是:
  一片冰心萨摩月,瞬间映入碧浪中。
  死不足惜为大君,萨摩湾里共沉身。
  后来,月照和其他殉难的明治维新烈士合祭于招魂社,后来又祭于靖国神社。
  月照死是萨摩的鬼,没法再赶了,而西乡隆盛生还是萨摩的人,岛津久光也不好把他再逐出去,于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把西乡隆盛流放到了奄美大岛。
  此后两年,西乡隆盛基本上是在流放中度过的,一度与死刑犯为伍。后来因倒幕派势力的增大和藩士们的要求,岛津久光下令召回西乡隆盛,并委以重任,让他掌握萨摩藩陆海军的实权。
  守得云开见月明,西乡隆盛实力迅速状大起来,为倒幕而尽心竭力。他力主与长州藩结成“萨长倒幕联盟”,在日本国内发展倒幕活动。再后来,明治天皇继位后,萨摩藩与长州藩结成“萨长同盟”,决定武力倒幕。
  幕府当然不甘心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双方爆发了数次大战。在决定性的一战——鸟羽伏见之战中,西乡隆盛作为指挥官,领导倒幕军取得了胜利。
  德川庆喜宣布投降后,江户无血开城,西乡隆盛与幕府代表胜海舟签订了投降协定。此后,西乡隆盛又着力清扫幕府残余势力,成果喜人。功勋如此卓著,天皇论功行赏,西乡隆盛成为诸藩家臣中官位最高、受封最厚的人。
  西乡隆盛也渴望日本富国强兵,也十分支持改革事业,但是他对明治政府过分损害下级武士的政策很不满,因为明治维新后,一些下级武士的境遇十分悲惨。西乡隆盛曾写信给萨摩藩政府请求救济一个参加内战的士兵,他在信中写道:“临生死之境,使之如私物,事定之后,即行抛弃,影响德义。”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也许下级武士被遗弃的命运是注定的,但西乡隆盛不愿意抛弃他们。作为一员武将,那些武士曾为他、为明治政府出生入死过,他做不出那种“影响德义”的事。
  从意图殉死、与月照沉海,到同情下级武士,足可见西乡隆盛是个重情重义的汉子,尽管作为一名亲手杀死过无数对手的武士,西乡隆盛仍是个性情中人。他有一首诗广为流传:
  几经辛酸志始坚,丈夫玉碎耻瓦全。
  一家遗事人知否,不为儿孙买美田。
  而那些政府高官却穷奢极侈,西乡隆盛指责他们为“利”忘“义”。因此,西乡隆盛的个人品德在日本一直备受推崇。在萨摩人的心目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他都是英雄。
  西乡隆盛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日本各地不平士族陆续叛乱,规模较大的有江藤新平在九州佐贺县发动的佐贺之乱(但本地居民一直认为是佐贺之战)。虽然这次动乱很快被平定,但是各地士族的情绪仍在动荡之中。
  为了安抚士族,尤其是反抗意识最强的萨摩士族,明治政府借口日本人在台湾被杀一事,发动了其第一次对外侵略战争,还特意将西乡隆盛之弟——萨摩人西乡从道升为中将领兵出征。
  但士族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不满情绪再次爆发,萨摩不平士族攻击了鹿儿岛的政府军火库,西南战争就此开始。当时,西乡隆盛并不在鹿儿岛,也不是此次事件的主使者,但是作为萨摩人的领袖,西乡隆盛长叹过后,依然选择了与萨摩人站到了一起。
  这是一次注定失败的战争,西乡隆盛一开始就知道。但是,他对萨摩藩的感情决定了他的选择。既然救不了你们,就同你们一起赴死吧,他早就是个该死的人了。
  他回到萨摩,领导萨摩士族以“质问政府”的名义向北进军。双方在熊本城展开了激战,萨摩军寡不敌众,败退回巢穴鹿儿岛城山。在这里,双方又经过23天的惨烈战斗。
  最终城山被政府军攻破,西乡隆盛中弹后,“徐徐跪坐,俨然正襟,向东遥拜”,然后,西乡隆盛命令身旁的别府晋介担任介错,斩下了自己的头颅。
  西乡隆盛终结了辉煌的一生,也终结了日本最后一次内战。
  他死后,后人对他的崇敬越发深厚,他永远是“萨摩的英雄”。
  西乡隆盛早年与大久保利通志同道合,是亲密的合作伙伴,后因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而黑田清隆则是西乡隆盛的“粉丝”,一直为讨伐过西乡隆盛而难以释怀。
  黑田清隆和大久保利通同是萨摩人,但是在萨摩,只有西乡隆盛才是萨摩人的英雄,萨摩人不欢迎黑田清隆和大久保利通,两人再也不敢回故乡萨摩了。
  西乡隆盛不喜欢拍照,死后没有一张照片,现在人们能看到的肖像画,其实是以其三弟西乡从道与亲戚大山岩两人为原型而作的。
  日本上野公园有一尊西乡隆盛的雕像,是上野的标志。揭幕时,他老婆糸子曾说:“我丈夫不是长这个样子的。”多么权威的话,但是已无关紧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