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作者简介】

  朱志荣,男,1961年生,安徽天长人。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出版《中国艺术哲学》、《康德美学思想研究》、《中国文学艺术论》、《西方文论史》等专著,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编《中国美学简史》等教材多部。


【目录】

绪论 一、历史溯源 二、基本特点 三、研究方法 章 主体 节 天才 第二节 虚静 第三节 创作 第四节 欣赏 第二章 本体 节 创构 第二节 结构 第三节 生成 第三章 特质 节 节律 第二节 和谐 第三节 时空 第四章 神采 节 气韵 第二节 体势 第三节 风骨 第四节 趣味 第五章 流变 节 起源 第二节 中介 第三节 动力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二版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的艺术哲学问题。艺术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的艺术思想体现了古人的哲学背景。在中国古人的诗性思维中,万事万物都体现了生命精神;他们从天人关系出发来看待艺术,将艺术中的生命精神视为对自然和主体的生命精神的体悟和传达,是一种生命有机体。艺术作品的结构被视为一个言、象、神、道相统一的生命整体。中国古人将艺术境界的追求看成是人生境界追求的有机组成部分,把艺术看成主体成就人生的重要途径,主张通过虚静来超越现实的功利心态,与自然为一,其中对万物的感悟是基于感性又不滞于感性的独特体悟,并通过艺术创作而实现心灵的自由。中国古代的艺术作品有着生生不息的气化流行于其间,具有自身的节奏和韵律,体现了和谐原则,并通过特定的时空意识加以表现。


【免费在线读】

  章 主体
  艺术作品是由主体进行创造、欣赏和批评的。主体是艺术活动的主导者和接受者。艺术主体是通过艺术活动造就起来的,并在艺术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又进一步在艺术活动中得以发展和丰富。艺术主体之间,通过作品的中介而交流。中国古代的艺术理论尤其重视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家天赋素质中的禀赋、个性、学养和素质,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中的虚静,创作中主体的养气、感动和妙悟,欣赏中的节律、阅历和共鸣等,都有着颇为精辟的阐释。
  节 天才
中国古代就有“天才”一词,天才论思想虽在古代艺术理论中并不流行,却是古已有之的。北齐颜之推尤为强调“天才”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必乏天才,勿强操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