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读懂孩子心理,是正确教子的前提。

●只有家长做对了,才能真正解放父母,解放孩子。

●本书将会告诉所有父母,如何与4~12岁孩子安心相处,如何摆脱教子过程的点滴烦恼。

●这是一本结束父母与孩子冲突对抗、带来父母与孩子亲密合作的智慧宝典,也是一本让数千万家庭拥有更加轻松快乐氛围的家庭指导手册。


【内容简介】

如果说0-3岁是孩子初生和健全成长发育的阶段,那么4~12岁便是孩子塑造品格、培养习惯、快乐沟通、锻炼社交力、管理情绪、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

《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13岁前,父母一定要懂的那些心理学》将会告诉所有父母,如何与4-12岁孩子安心相处,如何摆脱教子过程的点滴烦恼。

这是一本结束父母与孩子冲突对抗、带来父母与孩子亲密合作的智慧宝典,也是一本让数千万家庭拥有更加轻松快乐氛围的家长指导手册。


【作者简介】

王佳:儿童教育专家与心理学家;有着近十年家教实战经验的职业妈妈,孩子称她为“天使妈妈”,职业妈妈视她为“亲密朋友”;她的文字以温婉细腻见长,她的作品以家庭教育、亲子育儿及心灵感居多;她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教育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轰动,也引领了中国家庭教育领域的新风尚!


【媒体评论】

无论你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怎样的人,首先他应该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
解放孩子的手脚,把成熟和成功的品质带给孩子。
社交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人的才能和智慧。孩子解不开心结,没有哪个心理医生比父母的理解和帮助更管用。
真正决定孩子未来几十年的,是孩子的学习力。
也许,父母对孩子的“爱”并非*重要的东西,只有当父母真正掌握了更加有用的技巧,“爱”才能成为帮助孩子成长的巨大力量。


【目录】

PART 1 “雕塑”孩子有技巧——品格心理学

无论你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怎样的人,首先他应该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孩子自信能力测试
自信让孩子的路越走越长——杜根定律
乐观也是一种能力——斯万高利效应
勇于承担的孩子*秀——尤人效应
必不可少的“挫折教育”——甘地夫人法则
孩子的“谎话”要不要戳穿——说谎心理
爱孩子,就要让他独立——狐狸法则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棘轮效应
让孩子做个有主见的人——改宗效应
培养想当将军的士兵——成就动机
别让孩子成为“温水青蛙”——温水效应

PART 2 好习惯收获好命运——习惯心理学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认识到: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育儿教子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训子千遍”不如培养孩子的一个好习惯。
★孩子细心度测试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冷热水效应
做事要有始有终——半途效应
纠正孩子做事拖拉的习惯——*后通牒效应
规则是教育孩子的良好手段——热炉法则
克制是成功的前提——延迟满足
善用孩子的模仿力——模仿效应
教育孩子,从细节入手——蝴蝶效应
好习惯需要不断强化——强化定律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首因效应

PART 3 不吼不叫教出好孩子——沟通心理学

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有它自己的含义,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
★亲子沟通程度测试
别对孩子实施“语言暴力”——瀑布心理效应
用表扬的方式去“批评”孩子——椰壳效应
孩子表现不好,关怀、激励*重要——南风效应
降低和孩子说话时的音调——低声效应
不要轻易对孩子说“可是”——可是效应
掌握说服孩子的有效技巧——欧弗斯托原则
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投射效应
让孩子把你当成“自己人”——自己人效应

PART 4 解放孩子的手脚——成长心理学

成长中的孩子总有各种各样的烦恼,这些烦恼也牵动着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解放孩子的手脚,把成熟和成功的品质带给孩子,这是孩子必然要经历的,也是家长必然要面对的。
★亲子了解程度测试
教子不要“心太软”——逆向关怀
让孩子自由成长——鱼缸法则
有梦想的孩子走得远——梦想法则
是谁扼杀了孩子的天赋——卡迪拉克效应
给孩子选择的权力——霍布森选择效应
换一种眼光看孩子——刻板效应
让孩子尝尝“自作自受”——自然惩罚法则
不要给孩子自我设限——跳蚤效应
教孩子正确认识“不公平”——马太效应
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鲶鱼效应

PART 5 善于社交的孩子有出息——社交心理学

社交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人的才能和智慧,它可以帮助一个人改变自身命运,甚至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
★孩子交往类型测试
教孩子合理地拒绝别人——比林定律
让孩子学会宽容*重要——海格力斯效应
交往要注意说话分寸——阿伦森效应
适应能力强的孩子不碰壁——自适应效应
与人亲近,他们才会与你亲近——亲和效应
孩子要有分享之乐——互惠原理
待人接物不要以貌取人——以貌取人心理
不要让孩子的思想成为别人的复制品——从众效应

PART 6 为孩子的情绪解套——情绪心理学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非常艰辛的历程,有痛苦与无奈、害怕与失望、迷惘与无助,而这些又都是成长过程的必修课。当孩子有了心结自己解不开、被负面情绪困扰摆不脱,没有哪个心理医生比父母的理解、信任和帮助更有用了。
★孩子情绪稳定性测试
孩子不是大人出气的“猫”——踢猫效应
容许孩子犯错误——习得性无助心理
孩子同样需要宣泄情绪——霍桑效应
父母心态好,孩子好心态——杜利奥定律
换个角度看自己——情绪ABC理论
别让孩子心太累——心理疲劳
逆反的孩子怎么管——飞镖效应
把“哭”的权利还给孩子——哭泣效应

PART 7 好成绩必有好方法——学习心理学

真正决定孩子未来几十年的,是孩子的学习力,而这些学习力,又构成了孩子立足社会所不可缺少的竞争力。
★孩子厌学倾向测试
怎样克服学习“停滞期”——高原现象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自由的想象力——定式效应
是爱分数还是爱孩子——第十名效应
好奇心是需要呵护的——潘多拉效应
别把孩子视为自己的“另一张脸”——篮球架效应
短时间内,让孩子记忆的东西别超过9个——7±2法则
给孩子的压力要适度——倒U形假说
根据遗忘规律帮孩子安排学习时间——遗忘曲线


【前言】

每个孩子生来都是纯洁而完美的,甜美的笑容、稚嫩的童音、活泼的身影……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的成长,一切都变了,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变得越来越难“对付”。孩子就像一本书,从幼年到童年、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尽管我们的父母都在一页一页地往后翻,但是真正读懂的却寥寥无几。
为何父母很难读懂孩子这本书?原因恐怕在于我们的不少家长在“读”孩子这本书的时候,往往从“行为”入手,而并非从“心灵”入手。
事实上,我们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教育实际上就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教育效果只会显得苍白而无力。
作为父母,如果你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不听建议,对抗管教”;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搞定问题多多的孩子;如果你还是道听途说“虎爸”、“虎妈”们的片面经验;如果你总是陷入“孩子冲动叛逆,父母气急败坏”的教育困境……那么,真心地提醒您,应该好好学点孩子心理学了。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而每一个问题都与其心理、成长特点有关。然而,学会站在孩子心理成长的角度出发,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那么,你的“教育”于孩子而言才会是一件幸事!
“改变孩子的行为,先要了解他的心。”当你打开这本书,“让孩子做*好的自己”之路就已经开始了。
本书的作者不仅是一位细心聪慧的职业妈妈,更是一位有着多年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她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通过与孩子亲身相处的点点滴滴,以“轻松说道理、明确讲做法”的独特风格,用真实而细腻的文字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家长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每天懂点教子心理学,每天改变自己一点点,孩子就会每天优秀一点点。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想教育好你的孩子,渴望引导你的孩子走向成才成功之路,那么请你从阅读这本书开始。本书涉及到的品格心理学、习惯心理学、沟通心理学、成长心理学、社交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七大主题框架,将帮助你洞察孩子的心理,有的放矢地给予切实有效的教子指导,全书不仅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可行的教育智慧,*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


【免费在线读】

自信让孩子的路越走越长——杜根定律
  美国职业橄榄球联会前主席杜根曾指出:“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后来,杜根主席的这一观点被后人归纳为“杜根定律”,也就是说,信心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只要拥有自信,*终便能获得成功。 
  自信心是孩子成才与成功的前提条件,自信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对所处的环境也更有安全感。而一个缺乏自信、充满自卑的孩子,即使脑子聪明、反应灵敏,在生活或学习中稍微遇到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发生问题。然而,有些时候,父母的不当教育方法,却很容易让孩子的自信受到严重打击。 
  舜舜妈妈带着孩子刚到小区广场,就看到一个妈妈抱着和舜舜差不多大的孩子,于是舜舜妈妈就抱着舜舜走了过去。
  自打有了舜舜之后,舜舜妈妈总是爱和很多妈妈在一起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特别是看到和舜舜差不多大的孩子,她就更会主动和大人打招呼。当然这次也不例外。
  打过招呼后,那个妈妈就对她的孩子说:“和小弟弟握握手。”
  看得出来,孩子很高兴,一个劲地冲着舜舜笑,舜舜也冲着孩子笑。但是孩子就是不肯伸手,而舜舜早就把手伸了过去。
  这时,那个妈妈的脸色一下子紧张起来,很不好意思地说:“这孩子笨得很,在家特能闹,一出来就不行了!”舜舜妈妈听了,心里酸酸的。
  生活中,很多家长往往会说这样的话:“我的孩子,不行……”“我的孩子不像人家的孩子,能怎样怎样”“你看人家×××多聪明……”等等。虽说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充满自信,心态阳光,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然而,一旦走入现实生活,家长还是会有意无意地说出打击孩子自信心的话。
  其实,在我们的生命之初,在我们的孩童时代,都是通过身边的人,尤其是父母对我们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年幼无知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干什么,他需要身边*重要的人,特别是父母对他的肯定。如果孩子看到自己在父母眼中是那样的好,他自然会勇气十足做得更好。如果孩子总是遭遇父母的批评与否定,他自然会觉得自己很无能,不能把事情做好,于是只会看不起自己,失去勇气与自信。
  “杜根定律”提醒我们:孩子是否自信,与家长对他们的评价有直接关系。因此,每位家长应该从现在起,试着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以欣赏的目光、愉快的心情来表扬孩子的优点,孩子哪怕有一点点进步,也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每天懂点品格心理学
  自信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行动的内在动力。那么,又该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充分发掘他的潜力呢?
  多鼓励,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孩子的自信来自成长感、价值感和胜任感,而赞美、肯定等鼓励性的语言、动作*神奇的功能。因此,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经常告诉孩子,你在长大、在进步;你是有用的、被需要的、被喜爱的;你是有能力的,会做越来越多的事情……时间久了,孩子的自尊心会得到满足,会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多尊重,帮助孩子积累自信
  孩子从小受到来自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是其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前提,而一个得不到别人尊重和信任的孩子是不会有正常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因此,父母要时常检点自己的言行,是否经常埋怨孩子“没出息”、“不成器”,是否当众嘲笑孩子“幼稚”、“愚笨”等等。虽说父母的做法有时是无意的,但是这种消极的评价无疑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带来严重伤害。所以,作为父母,应当尊重孩子作为家庭一员的地位,应当听听孩子自己的意见。如此这样,孩子才会体验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体验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尊重和信任,自然也就能形成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多引导,帮助孩子恢复自信
  现如今,很多孩子都在过分溺爱中成长,生活自理能力都较差。一旦孩子离开家人的帮助,什么都做不了。因此,家长要引导、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吃饭、穿衣、系鞋带、整理床铺等。这样孩子才会在动手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在成功的愉快体验中恢复自信。
  乐观也是一种能力——斯万高利效应
  美国亚利桑那州博览会曾展示过一副让人着迷的“斯万高利”魔术牌。表演者先将牌摊开让你看清不同的牌面,然后你随便抽出一张。如果你抽到的是红桃K,不告诉表演者是什么,然后又把它塞回牌中,表演者任意洗牌后,大叫一声“斯万高利”。当牌摊开时,每一张都变成了红桃K。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遭受挫折不及时排解,而是任挫折像红桃K那样在脑中繁殖,*终使自己的心理充满挫折与失败的阴影,这就是心理上的“斯万高利效应”。
  一个孩子能否健康快乐的成长,心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对于多数孩子来说,乐观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成败。而“斯万高利效应”又提醒我们:乐观是人们看世界的一种方式,事情已经如此了,高兴也罢,伤心也罢,依然无法改变现状。然而,能够改变的唯有看世界的方式,尤其是在挫折面前,乐观能够让人更好地活下去,直到收获*终的成功。
  有一次,美美和爸爸走在路上,看见冰激凌店,她忍不住说:“爸爸,我想吃。”当时,美美正在换牙,甜食是被禁止的。不过,美美确实很久没吃冰激凌了,看样子她很想吃。
  爸爸看了看说:“好吧,就吃一个球,好不好?”美美乖乖地点点头,对她来说,一个球已经很满足了。拿着冰激凌,美美和爸爸继续走着。美美吃得很慢,似乎在细细品味久违的香甜。吃到一半时,一个小男孩突然碰了美美一下,手里的冰激凌掉到了地上。
  当时,他们已经离冰激凌店很远了,不可能回去再买了。美美看着地上的美食,一脸不悦。小男孩赶忙道歉,美美依然撅着小嘴。爸爸替美美说了没关系,牵着依依不舍的女儿走了。
  刚走几步,美美就说:“爸爸,真可惜呀。”爸爸笑了笑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半杯冰激凌。既然掉了,可惜也回不来了。”
  美美又说:“下次,又得等好久了。”爸爸听了,耐心地对她说:“宝贝,下次就算再买了,你这半杯也回不来了。有些事一旦发生了,就无法逆转。所以,你不能太介意哦。”听了爸爸的话,美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美美之所以会闷闷不乐是因为她正处于禁食甜食期,而好不容易得来的“宝贝”被弄坏了,她当然会感到可惜和难过。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常会碰到类似的小问题,虽说都是小事,但是孩子是乐观还是悲观的性格都能从中看出一点端倪来。
  如果孩子总是以悲观的态度看问题,只盯着“打翻的牛奶”,自然经常会有挫折感,甚至患上忧郁症。反之,如果总是以宽容、接纳、愉悦、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世界,就算是跌倒了也会笑着爬起来,继续走。事实上,乐观能够带给孩子更多的快乐,不仅能帮助孩子抵御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在学习和工作中也都容易成功,而且孩子的身体也比悲观者更健康。 
  每天懂点品格心理学
  乐观不仅是一种迷人的性格特征,更是一种心理免疫力。那么,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其日后拥有快乐的人生奠定基础呢?下面是儿童教育心理学家的几点建议。
  家长要具备乐观的思维方式
  培养孩子乐观的品性,家长首先要有乐观的思维方式。如果父母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处理问题,那么,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也会逐渐养成乐观品性。而且心理学家发现乐观思想是可以培养的,即便孩子天生不具备乐观品性。所以说,家长看待问题时,要尽量看到事情有利的一面,期待有利的结果,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
  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
  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学语前就能感受到周围的氛围,充满温馨、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自然是孩子情感绽放与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石。然而,充满敌意甚至是暴力的家庭氛围,则是很难培养出乐观开朗的孩子。
  善于分享孩子的快乐
  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把他认为快乐的事情告诉父母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流露出不以为然或是麻木的态度,那样只会残酷地削减孩子的快乐体验,而应该做出和孩子同乐的样子,分享孩子的快乐。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他的未来也会充满灿烂的阳光。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而且不要随意向孩子宣泄沮丧的情绪,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变得开朗而自信,即便遭遇困难,也能打开心锁勇敢前进。乐观是孩子拥有的*魅力,它远比聪明漂亮更重要,而一个乐观的孩子,必将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勇于承担的孩子*秀——尤人效应
  日本心理学家曾对1000人做过一项测试,询问每人三件不愉快的事及其原因,结果有991人把原因归于他人。现实生活中,不少“尤人”遇到困难首先会埋怨他人,认为老天不公,不给自己机遇,无法发挥才干,或是说出有人故意要压制自己等“尤人”之语。然而,*终不但工作越来越难做,自己的脾气也越来越糟。在成败归因心理研究中,人们把自己失败常归咎于他人或环境的现象,称为“尤人效应”。
  “尤人效应”告诉我们:“尤人者”的*悲哀之处就是一事当前,不是想办法战胜困难把事情做好,而是先指责埋怨他人。*终用黄金般宝贵的光阴,换来一大堆无用的指责埋怨。对于孩子来说,责任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基础,正如英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所说: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重要的本质。然而,当孩子具有了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情负责。
  某小区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天晚上,很多辆轿车都被人用石头划伤。事发后第二天晚上,一位爸爸带着自己10岁的儿子来到小区物业,说划车的人是他的儿子。说完这些,这位爸爸接着补充说,他们夫妻愿意为孩子的所作所为承担一切后果。
  之后,爸爸带着小男孩在小区内的每一幢楼的每一个单元的告示栏上都贴了一张致歉信,署名“深感歉意的孩子爸爸”,语气非常诚恳。
  此后不久,小男孩和他的爸爸又挨家挨户到13位被划车主的家里登门道歉。而且每位车主还收到一件小礼物,这位小男孩自己折的一只小纸船,在每个纸船上还清晰地写着“对不起”三个字。 
  生活中,为什么有些孩子总是不能坚持把一件事情从头到尾地做完?为什么有些孩子对别人漠不关心?为什么有些孩子缺少克服困难的毅力?……究其原因,往往在于孩子缺少责任感。然而,面对孩子的这些表现,我们的不少家长往往喜欢主动为孩子找借口,比如,孩子还小、孩子还不懂事等等。
  其实,只要孩子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家长就应该让他们勇敢地去面对,不能让他们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越俎代庖。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份愿意负责任的热情,只要有人去点燃它,孩子的心灵就会“闪光”,而且这也是孩子成长中必经的一种体验。
  值得庆幸的是,故事中小男孩的爸爸就做得非常好,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必须为自己犯的错误承担后果。而且这位爸爸的解决方式也很有效,让小男孩从内心中意识到自己犯的错误是多么的不应该。要知道,孩子做事时往往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太重视行为结果。换句话说,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必须让孩子有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
  反之,如果家长一味地把责任扛到自己肩上,长期地姑息迁就,只会助长孩子做事不认真负责、虎头蛇尾、得过且过、高傲自大、不懂礼貌、厌学的不良心态。如果孩子犯了错,家长只是对其进行生硬的教训、批评,只会令大人和孩子的关系逐渐恶化。
  每天懂点品格心理学
  为了让孩子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自己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情承担后果的道理,除了在孩子犯错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帮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一个“甩手不干”的孩子是不会有健全的责任感的。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得注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绝不能凡事都大人包办代替、处处替孩子承担责任。具体来说,家长应该给孩子讲明白哪些事情该大人做,哪些事情该孩子自己做,而又有哪些事情应该在大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对于应当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家长也应该给孩子划定一个明确的范围,并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调整范围。
  帮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应该抓住生活中的点滴事情,无论这些事情的结果是好是坏。只要是孩子独立行为的结果,就应该引导并鼓励他们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由家长替孩子提供逃避责任的机会,淡漠孩子的责任感。
  帮助孩子履行自己的诺言
  只要是孩子许下的诺言,就应该让他尽力去履行;只要是孩子答应了别人的事,即使不情愿做,也要告诉他必须认真对待。同时,家长还要告诉孩子,从小学会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这既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表率,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必不可少的“挫折教育”——甘地夫人法则 
  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是一位出色的女性,作为领袖,她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妈妈,她又是孩子心中*好的老师。在甘地夫人看来,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作为母亲,必须帮助孩子平静地接受挫折,从容地适应生活的各种变化。
  孩子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由于父母的“呵护”,总是泡在蜜罐里。可是结果呢?年幼的时候,一哭、二闹成了他们达到目的、“惩罚”父母的手段,孩子自己也逐渐习惯了“不劳而获”。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又渐渐摸清了父母更多的“死穴”,而此时的父母更是拿他们没办法,而且还越来越担心,“外人”会不会像自己一样“宠爱”孩子。
  其实,甘地夫人法则已经明白地告诉我们,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的幸福和快乐,当然也有挫折和痛苦,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如此。事实上,父母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放手,给孩子尝试成功、挫折的机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些对于挫折的体验,这对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提高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无疑是大有益处的。反之,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期没有面对挫折的经验,就无法增强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长大以后也很难更好地战胜挫折。
  从薇薇牙牙学语时起,爸妈对她就不娇惯、不纵容,尽管爸妈是爱她的、疼她的,但是该“狠”的时候,他们还是坚持决不心慈手软,尤其在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和独立意识方面,他们更是“狠心”到底。
  薇薇开始学走路的时候,没少摔跤。每次摔倒了,难免会大哭大闹的。观察了好多次,薇薇爸妈分析起来:孩子会哭闹,其一当然是因为摔疼了,其二则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让大人来扶自己。有了这样的分析,薇薇爸妈决定只要确定孩子没有什么大碍,他们就不会去扶她。
  后来有几次,薇薇不小心摔倒了,薇薇爸妈就对她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要总是要别人来帮你。”其实,看到孩子趴在地上大哭的时候,薇薇爸妈也很心疼,恨不得马上把她抱起来,一把搂在怀里哄一哄。但是,薇薇爸妈还是克制住了自己,在薇薇哭的时候,把头扭到一边装作没听见。几次之后,薇薇发现即便自己哭上几声,爸妈也没有过来扶自己的意思,就自己爬起来了。
  有一次,薇薇在户外玩,跑着跑着,不小心被路上的石子绊倒了,大概是太疼了,她趴在地上“哇哇”大哭。爸妈见了,很想过去扶她,但是想了想,还是把心狠下来,只是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走到薇薇跟前,蹲下来鼓励她说:“宝贝,自己爬起来,好吗?你真勇敢!”薇薇听了这番话,扭了扭身子,慢腾腾地爬了起来。
  这时,薇薇爸妈看到孩子的膝盖被石子划破了,还渗出了一点血。那一刻,他们的心很疼。不过,当他们看到薇薇脸上坚毅的表情时,觉得自己的狠心还是值得的。这件事情以后,薇薇爸妈发现薇薇承受挫折的能力更强了。  
  看起来娇柔可爱的孩子,似乎就像一株小嫩苗,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所以,对孩子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因为挫折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父母时刻呵护就能避免的,反倒是那些接受父母太多爱与关注的孩子,越有可能经不起挫折、经不起挑战;二是挫折教育能坚强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个性品质,使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从容面对挫折的打击,*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这对孩子今后的幸福生活及成功事业自然是非常有意义的。正如古人所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么看来,父母对孩子的挫折教育还是很值得的,幸福的孩子“苦”着教也是很有道理的。 
  每天懂点品格心理学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也要有个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可以说,挫折教育好比妈妈烧的一道菜,主菜、配菜和调料都选择恰当、分量也适宜的话,才能让孩子开心又健康的成长。那么,父母又该如何为孩子烹制一道营养全面的“挫折菜谱”呢?
  “主菜”要求父母有意识地给孩子制造困难
  尽管孩子不一定喜欢挫折的体验,但是就像孩子不喜欢吃很多营养食物一样,父母还是要想办法让他们体验挫折的感受。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从生活中体会挫折。孩子系不好鞋带时,千万不要帮,一定让他自己系,一开始可能是一个天大的困难,但是孩子自己面对困难时,便会逐渐学着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便失败了,也会想其他办法去解决问题。
  “配菜”要求父母起到鼓励和榜样的作用
  挫折教育中,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当你自己面对挫折时,要从容对待,让孩子感受到你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不妨当着孩子的面说一些给自己打气的话,别小看这几句简单的自我鼓励,孩子从你身上能学到自我鼓励和平和的心态。
  “调料”要求父母把握好挫折教育的度
  挫折教育是推动孩子向前发展,还是“挫折”孩子的自信,关键在于这个“调料”的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时,父母应考虑其年龄和承受能力,要知道,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孩子由于性格、环境的不同,挫折承受力也不一样。所以,父母不应一味地为了培养孩子的坚强而牺牲孩子的快乐与健康。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