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揭开时间的惊人秘密, 延长生命的黄金法则!
  一本教你掌握控制时间的技巧并延缓时间流逝速度的书,
  **引人入胜,在阅读的时候会让你觉得时间转瞬即逝!
  时间并不存在,它只是我们的一种幻觉吗?
  为什么时间的流逝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不断加快?
  为什么我们开心的时候时间飞逝,而无聊的时候则相反?
  我们怎样才能学会活在当下


【作者简介】

  史蒂夫·泰勒(Steve Taylor)是利兹城市大学(Leeds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的心理学讲师,也是几本有关心理学和灵性畅销书的作者。他的作品被灵性导师、畅销书《当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作者艾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誉为“ 当前发生在我们星球上对意识转变的一个重要贡献”。史蒂夫还是利物浦约翰?穆尔大学(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的超个人心理学(psychology)研究员。 史蒂夫的文章和论文已经在超过30家学术期刊、杂志和报纸发表过,他的作品广泛出现在了欧洲与北美的主要媒体。他会定期开研讨会,是科学与医疗网(Scientific and Medical Network)的成员之一。目前,史蒂夫跟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住在英格兰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他的个人网页是:www.steventaylor.talktalk.net。


【目录】

导言
章 时间心理学的前四条法则
第二章 信息是怎样拉长时间的:对前两条法则的说明
第三章 专注和时间:对第四和第五条法则的解释
第四章 时间停止之时:时间心理学的第五条法则
第五章 跨越文化的时间
第六章 永恒的瞬间:较高的意识状态(HSCs)和时间
第七章 时间的幻觉
第八章 控制和扩展时间
第九章 扩展和超越时间


【内容简介】

在这本独具启发性的书中,心理学家史蒂夫?泰勒以独特的视角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对时间的感知会发生改变,以及我们该怎样在自己的生活中掌控时间。
援引了大量有关时间流逝缓慢的事例——童年时期,吸食迷幻药或者催眠过后,发生意外事故和紧急事件之时,冥想和精神体验时,处于“*状态”的运动员,以及世界上一些原住民的体验——并结合现代物理学证据和他自己的调查研究,泰勒提出,我们正常的时间感只是一种幻觉。
我们已经将时间看作是敌人——一种总是与我们赛跑的东西。我们将太多的时间花费在留意过去和未来上。《时间心理学》向我们展示了应该怎样控制我们的时间感,怎样有效地增加我们生命的长度,并提高生活的质量。但本书终想告诉读者的是:我们能拥有的,只有现在。


【免费在线读】

  章 时间心理学的前四条法则
  
  1. 时间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逝得更快
  
  下面是我一个朋友提供的有关时间消失的例子。15岁那年,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去法国的旅游。他虽然不幸就读于男子学校,但幸运的是当地女子学校的女生也会参加这次旅游。你猜对了,他的这次旅行很愉快,喝法国啤酒,抽法国香烟,而且和其中一个女孩开始了青涩的恋爱。
  一年后的一天,他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发现对面的两个女孩很眼熟。过了一会儿,他想起这两个女孩也参加了那次旅游。他突然意识到上次旅游过后已经差不多快一年了,这次偶遇勾起了他的很多回忆。他告诉我说:
  
  那一年似乎十分漫长。虽然那次旅行的大部分时间我都痴情地迷恋着她们,但是一年的时间还是让我忘了这两个女孩的摸样。我想走过去和她们聊聊,但是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么久,她们恐怕已经忘了我(虽然这是在为我的害羞找借口)……如果现在问我是怎么看待那一年时间的,我会说它大约相当于现在四年的时间。
  
  当然,时间心理学条法则十分常见,因此不需要用例子来解释。所有人都会想:为什么感觉每一年的圣诞节来得越来越快;当一年快结束的时候,你为什么能够习惯于在签支票时写下新一年的日期;为什么你会觉得好像昨天还在给孩子换尿布,而今天他们就已经快大学毕业了……
  每次我做讲座或者参加研讨会时,都会陈述这个法则并询问在场的人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然后记录下相关数据并整理出来继续调查。结果显示,调查者中超过93%的人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消逝得更快了。事实上,大部分20岁左右的年轻人都不赞同这个观点,他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时间会加速。另外,据心里学家所作的问卷调查发现,几乎每个人——包括大学生——都感觉时间比过去(当他们的年龄只是现在的一半或者四分之一的时候)消逝得更快。然而惹人注目的是,许多实验结果都表明,如果让老年人来猜测时间段的长短,或者“再现”这些时间段,他们所猜出来的结果比年轻人要短一些。
  
  两个人生阶段
  有时有这样一种说法,人都会经历两个人生阶段,即5岁以前和5岁之后。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人在5岁以前的生命会包含大量的时间。有这样一种可能,即我们在5岁以前所经历的时间量和与5岁以后的70多年所经历的时间量是一样的。正如比尔?布莱森(Bill Byron)在他的童年回忆录《霹雳男孩的生活与年华》(The Life and Time of the thunderbolt Kid)中所说:“因为时间在小孩子的世界里流动得更慢……如果按照成年人的说法来计算,(童年)会持续几十年的时间。”
  在我们一生的头几个月里,我们好像根本就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根据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他通过大量的实验来查考儿童的认知发展)的调查,在我们一生的头几个月里,我们生活在一种“无空间”状态中,我们不能区分不同的物体之间,以及物体与我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和世界是溶合在一起的,我们不知道我们会在哪里结束,也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同时,我们也生活在“永恒”的状态之中,因为——和我们不知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区别一样——我们不能知道这一刻与下一刻的区别。我们不知道事情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正如超个人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肯?威尔伯(Ken Wilber)所写,对一个新生儿来说“没有真正的空间……就像自我与环境之间没有隔阂,没有距离或者区分。因此,同样也没有时间,因为空间中的一系列物体都无法被识别。”
  只有当我们的分离感开始形成,我们才开始从不受时间影响的领域里慢慢脱离出来。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这种概念在大约7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形成。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认识到我们是独立的个体,与世界是彼此分离的,并认识到不同物体之间的区别。这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我们开始意识到不同事件之间的区别。随着语言中现在时态、过去时态和未来时态的发展,我们开始感知到时间的先后顺序,感知到过去和未来。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这个过程有四个阶段。阶段,我们意识到人的到来和事情的开始;第二个阶段,我们意识到人的离开和事情的结束;第三个阶段,我们意识到人或者物体移动时,它们之间存在距离;第四个阶段,我们开始能够测量移动的物体之间或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此时我们就已经形成了时间顺序的概念。
  时间概念形成后,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受制于时间。时间的加速并不只有我们成年人才能够体验得到,它很可能在幼儿时代就已经开始发生了。如果这种顺序概念是自我分离感所引发的结果,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自我概念越强烈,顺序概念就会越完善——意味着时间消逝得更快。对于一个2岁的小孩来说,时间确实在流逝,但是却是以一种慢得难以置信的速度。但是随着孩子自我概念越来越完善,时间消逝的速度也会变快。与3岁小孩相比,4岁孩子就会觉得时间过得更快一些,而与6岁小孩相比,7岁孩子也会觉得时间过得过快。
  但是,我孩提时代去康威(Conway)的旅行表明:即使是在6、7岁这个年龄,与成年人相比,时间也消逝得慢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小孩总是觉得时间的流逝量要比实际的多很多,他们总是抱怨时间过得太慢了。正如比尔?布莱森书中所讲,对孩子来说,“在下午炎热的教室里,时间会比平时慢5倍;汽车旅行超过5英里,时间就会比平时慢8倍”。当小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不集中时,小学老师们就该注意到这一点——对他们来说一节课似乎只有短短的40分钟(而一天也只是短短地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30分而已),但是同样的时间对孩子来说,就像被拉长了许多倍。在育儿实践时也要留意这一点。近有许多关于将孩子交给托儿所照看会有什么影响的讨论,其中有一个方面应该纳入考虑范围:在离开父母之后,孩子们对时间是怎样一种认知。比如父母每天早上8点将孩子送到托儿所,下午5点接回来,然后在哄睡前和他(她)玩耍2小时30分。这9小时30分的时间对成年人来说都已经够长了,对小孩子来说则更甚。“被拉长”的时间可能会强化因分离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如潜意识抵制,削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联系。
  小孩子的时间感在其他方面也没有发育完善。他们不能准确地估算事情持续了多长时间——实际上,他们在6、7岁时的时间感只局限于秒。他们对过去发生的事情也没有一种清楚的顺序感。当2到4岁的小孩谈论他们做过的事,或者复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时,他们几乎总是混淆事情发生的顺序,他们通常是根据关联性而不是连续性将事情归集在一起。同样地,他们普遍不能将一系列图片排列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他们对未来的意识也是有限的。我们常常忘记未来和过去并非真的存在。它们只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真正存在的是现在并且只有现在,因为我们身处当下,所以我们才会有关于未来和过去的思考。我们记得过去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也期待即将发生的事情。正如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写的:“过去只存在于记忆里,未来只存在于期待中,两者都是现在的事实。”因为小孩没有抽象或者理性思考的能力(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这种能力只有到了7岁才会形成),他们很难构想出过去或者未来。几年前的一天,我的妻子打算带侄子和侄女一起去看歌剧。早上她看见5岁的侄子查理(Charlie)不知道为什么在哭。“别担心,查理,”她对他说,“今晚我们会去看《穿靴子的猫》(Puss in Boots)。”查理茫然地看着她,好像并没有明白“今天晚上”是什么意思,于是又开始继续哭泣。这让我的妻子想起了孩提时代的一次圣诞节。一天她正在发脾气,她的哥哥想让她高兴起来,就逗她说:“别担心,帕姆(Pam),明天就是圣诞节了——到时你会收到很多礼物。”她觉得“明天”对她来说毫无意义。于是她吼道:“明天又不是现在!”
  根据德国发展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的理论,人类的时间概念完全形成是在15到16岁。在经历了“时间困惑期”后,我们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时间感知”。因为,在这个阶段,我们的自我感已经完全形成,其中包括与世界的分离感、抽象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虽然我们的时间概念已经完全形成,但是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各种新的体验,以至于时间好像消逝得相当慢。大多数人在20多岁或者刚到30岁时才开始注意到时间会加速。这时我们已经安定下来了。我们已经适应了工作、婚姻和家庭生活,我们的生活已经变成了例行公事——工作,回家,吃饭,看电视;例如一周例程就是星期一晚上去健身,星期三晚上去看电影,星期五晚上和朋友聚会等;一年的例程就是生日,法定假日和夏天两个星期的假期。几年后,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这些例行公事的时间似乎在不断减少,就好像我们在一个每循环一次就会加速的转盘上一样。100年前,法国哲学家保罗?珍妮特(Paul Janet)这样写道:
  
  不管是谁,在计算他记忆中的很多个5年时,他终会发现,近的这5年要比之前同样的5年过得快很多。如果让一个人回想他近的8年或10年学生时光,这段时光感觉会像一个世纪般漫长。但将这段时光与生命中的后8年或10年作比较的话,这段时光就只有1个小时那么长了。
  
  向前叠缩
  我想占用你一小段时间回答几个问题,告诉我下面的事情发生在哪一年。
  
  1. 洛克比(Lockerbie)空难
  2. 东京地铁车站恐怖的毒气袭击事件
  3. 柏林墙倒塌
  4. 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与莫妮卡?莱温斯基(Monica Lewinsky)的性丑闻
  5. 甲壳虫乐队主音吉他手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之死
  6. 戴安娜(Diana)王妃之死
  
  你可以在这本书的XX页找到答案,而且你们中的大多数会发现——只要你们年纪足以让你记住这些事情——总的来看,你们都会把事情发生的时间确定得太过靠前。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向前叠缩”现象:认为事情发生的时间总是比实际发生的时间更靠近现在。婚姻、死亡、生孩子——当我们回头看这一些重要的事情时,我们总会对事情已经发生如此之久感到惊讶。就像一个朋友在4年前死的,但是我们却认为是在2年前;当你觉得你的某个侄子或者侄女只有3、4岁时,实际上已经10岁了。一位83岁的老人这样告诉我:“我从来都无法记住事情发生的准确时间。当人们问我什么时候谈的恋爱,什么时候结的婚,什么时候生的病,老伴是什么时候去世的,我总是会说错。如果我说是2年,其实已经5年了;如果我说是6个月,事实上却是2年。”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事情,你在确定时间的时候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比如这节开头的那些事件:调查表明,人们通常会将这些事件所发生的时间说得很靠近现在。也许这就是因为时间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消逝得更快,每个月或者每一年都会比之前消逝得更快。有时会因为一个朋友的去世或者婴儿的出生,或者一位名人的逝世,4年感觉没有4年那么长,这是因为在这4年中,时间消逝得更快了,只是你没有意识到罢了。
  我们成年人对过去和未来的概念也会变得很敏感。我们仔细而富有逻辑的思考能力意味着,我们将过去和未来看得和现在同样重要。在小孩子眼中只有此时此刻——他们从不担心在下周的生日派对上会和他人相处不愉快;也不会不断去回想上周在托儿所发生的事情。与之相反,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现在,现在正在做的事,现在的人和物,以及现在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情。而我们成年人是活在我们自己内心世界里,不是这个世界之中,也不在此刻——我们开始作白日梦,深思熟虑,活在担心和计划之中。我们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在此时此刻,而是“彼时彼刻”。我们花费太多时间思考未来和过去,为此便对现在视而不见。350年前,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这样写道:“我们是愚蠢的,我们在不属于我们的时间里闲逛,却从来没有思考过那些属于我们的时间。”
  而同时,时间的转盘在不断加速,导致几年感觉像几个月,几十年感觉像几年,然而当我们到晚年的时候,时间快得让人恐惧,我们还在考虑怎样度过某段时间时,它几乎已经结束了。我曾访问过的一位79岁的老太太告诉我:“我知道我年纪大了,我也活很久了,但是我并不觉得我有那么老,因为上一个20年刚刚才匆匆过去。”


【前言】

  阅读本书之前,请掌握以下关键点
  时间心理学的五大法则
  1.时间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逝得更快。
  2.当我们进入新环境或体验新经历时,时间流逝会变慢。
  3.在专注状态下,时间流逝得很快。
  4.没有完全投入时,时间流逝得很慢。
  5.当“意识心理”或正常自我失效时,时间往往会变慢甚至完全停止。
  
  时间心理学两种基本的“相关性”
  1. 时间流逝的速度与我们吸收和处理的信息量有关。信息量越大,时间流逝得越慢。
  2. 时间流逝的速度与我们自我的强大程度和分离程度有关。自我结构越弱(我们的童年时代,走神状态,较高的意识状态下),时间流逝得越慢。
  
  导言
  
  那时我6岁,我和父母兄弟结束了每年两周在北威尔士(North Wales)的度假,驱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天黑了,可是回家的路感觉总也走不完。我躺在车的后座上,看着橘黄色的街灯下一座座房子在眼前晃过,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到家。
   “我们快到了吗?”我问爸爸。
  “别傻了,”他说道:“我们半小时前才上路。”
  妈妈和我们玩“是或不是”和“20个问题”的游戏,好让时间过得快点。我们听了会儿电台节目,然后我睡着了。当我醒来的时候,我感觉我在车里待了永恒那么长的时间,我无法相信我们还没有到家。 “我们快到家了吗?”我又问。 “快了。”爸爸说到。
  我们又玩了一阵游戏,终于我看到了曼切斯特(Manchester)市郊的街道。我感到无聊又痛苦,我告诉自己,永远也不会再坐这么长时间的车了。 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这段从康威(Conway)到曼切斯特的旅程足足有两个小时的车程,直到现在也仍需要花费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时间(虽然现在路面有所修整,较之之前花费的时间要少一些)。几年前,我又再次走过了这段路程,但我不敢相信,在我成年的感受里,它是那么地短。现在,这两个小时——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觉得是永恒——完全不值一提。我的女朋友开车,我们聊天,听着录音带,欣赏着路边北威尔士乡下的田园风光,而我们回到曼切斯特的时候完全没有任何感觉。这让人感到有些惊恐——当我6岁的时候,这两个小时的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几年前,我进行的另外一次旅行又让我意识到,时间对于我现在而言可以消逝得有多慢。这是一次15小时的飞行旅程,从新加坡(Singapore)到曼切斯特,同样看起来就像永远一样长。我不是很喜欢飞行,这趟飞行经历也不那么舒适。我们在飞过印度的时候遇到了两次台风,飞机几乎一路上都在摇晃。我希望能够靠睡觉打发时间,但这似乎是不可能的。
  每当我开始恍恍惚惚的时候,我的焦虑就会让我醒过来。我希望我至少可以通过玩游戏、看杂志或书分散一下注意力,让时间过得快一点,但是我的大脑顽固地拒绝从每一分钟的现实情况中转移开。我能感觉到每分钟的流逝,结果时间感觉拖延得很慢。每次我看手表的时候——每隔几分钟——我看到的都比我期望的时间要慢。
  我近意识到,对于这次旅程时间的主观感觉与我在童年时那段旅程的时间长短的感受相似。对我而言,它们都充满了同样的无聊和难耐,几乎也用了差不多长的时间。这说明,两个小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等同于作为成年人的我感觉中的15个小时。这就意味着,相当惊悚地,时间在我长大之后快了7倍。它们都到哪儿去了,为什么我感觉丢失了那么多的时间?
  15年前,在我大学毕业不久,我加入了一个摇滚乐队担任贝斯手,到德国巡演。到那里以后,我爱上了一个女孩,于是决定在这次巡演结束后不回家了。我搬进了她的公寓,然后在德国待了4年。开始的几个月时间就像施了魔法一样。这是在东德,柏林墙倒塌之后的几年,每一件事都如此地不同。沿街行走都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在街上会看到黑色的房子上满是煤灰,并不断地掉落,还看到很多奇怪的社会主义建筑,人们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顶着奇怪的发型,说着不同的语言。每一件事都让人难以置信地真实和令人激动——这是我次非常认真的恋爱经历,同时,我在那里结识了新朋友,加入了新乐队,学习到了新语言,并开始在那里教授英语。每一天我都会面对新的事物——新的景象,新的味道,新的声音和经历。
  在这里待了8个月之后,我回到曼切斯特休假,当我回到家,我感觉就像一个罗马战士在遥远的外国征战多年回到故土一样。我完全不相信我只是离开了8个月——感觉就像8年一样长。这么多时间过去了,可是好像一切照旧,我感到神奇。所有的商店仍然是以前的店员在工作,我的所有朋友都在做着同样的工作住在同样的房子里。时间似乎在拉着我走,我感觉就像坐在太空飞船里以接近光速前进。
  在这本书里,我旨在解释为什么我们会对时间有如此不同的认知感觉。它将回答困惑着我们所有人的问题:为什么在我们更大些之后,时间感觉过得更快些?为什么我们在新的经历中会感觉时间被“拉伸”了(就像我在德国的感觉一样)?为什么当我们感到有趣快乐时,时间感觉就像在“飞”一样?为什么在我们感到无聊和焦虑时,时间却感觉拖沓、缓慢(就像我在从新加坡回来的航班上)?又是为什么在意外或紧急情况下,它又会大大地减慢甚至完全消失,如运动员在服用违禁药物的情况下,或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人们。
  在爱因斯坦(Einstein)之前,科学家们认为时间是的,宇宙中各处时间的快慢都是一致的。但爱因斯坦指出了时间的快慢由两个因素决定:速度和重力。物体移动得越快,时间在上面消逝的速度会越慢。举个例子,一个时钟在一个速度为光速的87%的太空飞船里,将会比它在地球上运转的速度慢两倍。同样,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时间在上面流逝得也会越慢。例如,时间在木星表面的时间比在地球上要慢,因为木星上有更大的重力场。
  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在宇宙中流动。但在这本书中,我们将会调查心理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体察和感受到的时间。我会勾勒出一种相对于外界涉及内心世界的与相对论平行的理论,寻找作为个体时间在我们身上流逝的速度因人而异的原因。
  我将会解释,为什么我们对时间的不同看法都是基于不同运作方式的相同因素。通过了解这些因素,我们能够学会去控制它们,以便克服我们对时间太快的流逝感。正常状态下,我们会为流逝的时间感到惋惜——它总是从我们身边匆匆流过,让我们来不及做足够多的事,带走我们的青春、年轻的样貌和健康。时间是我们的敌人,吃掉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走向死亡——正如一句法国谚语所言:“时间会一个一个杀掉你们。”
  另外,事实上,时间总是向前进,意味着我们发现的任何事都是暂时的,因为制造出它们的环境总在改变。万物总在改变,不管是人还是关系,然而,成功、财富和好运总会消逝。正如哲学家叔本华(Schopenhauer)所写的那样:这个世界是这样的,这里没有某种稳定性,没有任何持久的可能性,一切都被扔进了变化不安的漩涡里……现象中的幸福的实现是不可能的。
  结果,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努力抓住前进的时间。我们中的一些人通过锻炼和吃健康的事物让我们能活得更长。我们中的一些人利用面霜和美容产品努力放慢岁月留在脸上的痕迹。有些人通过整容想要说服他们自己(或其他人),他们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要年轻。我们中的很多人也努力通过尽力地保证我们生活的安全和稳定,以保证我们的幸福——通过稳定的工作和关系,不变的日常生活安排,保险服务和养老金——从而让“破坏者时间”无法得逞。(当然了,终还是会让它得逞的。)
  时间也是我们的敌人,因为它似乎用一种不正当的方式在与我们作对:它常常“变短”我们的愉快时光,“变长”让人痛苦或无聊的时光。为什么要让办公室待着的无聊的下午持续一个永恒那么长的时间,而让晚上与朋友们相聚的时光奔流而去?
  但是我的观点是,我们不必在这种情况面前感到无助,因为我们可以学着如何掌握我们生命中时光的流逝。扩展时间,改变我们对时间的感知,让我们感觉时间充裕事实上是可行的。我们不必努力去欺骗老化的过程或尽可能地延长我们的生命——事实上这种方法更加简单有效。从内在去延展时间,改变我们生活中每一分钟的现实的感受。
  
   我们将开始从寻找我们生活中对于时间不同的看法开始。我会告诉你5个基本要素,我将之称为“心理时间的五项法则”。它们显然不是正式的科学术语——它们不可能是。既然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主观问题,那么这里就不会有固有的、可验证的、无可争辩的事实。我所概括出来的法则应该被视为是广义上真实的、与大多数人的主观体验相吻合的,并被研究所支持的陈述。在过去的四年里,我已经调查了不同的时间观念和关于时间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我将会在书中说到我从很多实验和访问中所得到的发现。
  然后,我们会寻找这些对于时间不同看法发生的原因。我们将会看到,就像宇宙时间与速度和重力相关,心理时间也与两个因素相关:信息处理和自我。我所指的自我是我们头脑中的“我”的感受。这是我们以个体的自我意识、思想、计划、做决定、白日梦,以及分析我们的体验所存在的一部分。它让我们与现实世界和其他人类分割开。而且自我与我们对时间的感受紧密相关。我们将会看到我们对时间不同寻常的看法如何解释自我和信息处理,从童年的漫无止境到意识更高状态的“永恒的一刻”,以及当遭受痛苦与不舒服时的时间的缓慢拖沓。
  在此之后,我们会移到本书的第二个目的上来——调查到底时间是怎么回事,以及质疑它是否真的存在,至少是以我们可以正常理解感知的方式存在。我们将会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审视时间,我们会看到我们对时间的线性理解不是的,而是一种心理,或意识,通过它我们感受整个世界。在我的《墮落》(The Fall)一书中,我指出,世界历史上的其他人拥有与我们不同的心智,因此感受世界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其中的不同是他们对时间的认识。举个例子,一些文化中认为时间是循环的,而非线性的,而其它的一些文化却对时间完全没有什么概念。我们同样也在寻找一些超常的、神秘的和濒死的体验,结合现代物理学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时间。所以,我们认为的结论是,我们关于时间的线性认识是一种幻觉,是由我们的大脑凭空想象出来的。鉴于此,我们会明白延展时间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完全可以超越时间。
  线性时间的暴虐,让我们很多人都在遭受它的“匆忙症”的折磨,总感觉时间在从我们身边逃离,慢慢地偷走我们的生命,分分秒秒不曾停歇。解药在于当下。通过将我们的注意力放在当下的时刻,及我们当下的体验,而不是在我们的大脑中“喋喋不休”,这样,我们的未来和过去将会停止作为现实而存在,我们的线性时间感将会被“现在”强大的意识所取代。
  在我们开始之前,有一点要注意:我不想把在这本书中所呈现的观点或理论当作终极真理。我将它们作为精神上的争论而提出来,作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一个建议。对我而言,它们都不是固定的。它们一直在我所写的书和所作的研究中进化,毫无疑问,它们将会继续如此。同时,这些法则或陈述中的一部分可能并不能符合你自己的亲身经历。可能你会觉得随着你的成长,时间并没有感觉过得更快。或者当你处于不熟悉的环境中的时候,时间也并没有过得更慢。正如我之前所提及的那样,这都是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因为我们不是在讨论客观事实或有结论的理论。你将会毫无疑问地意识到,我是那种喜欢玩弄理论,并就同一个问题评价不同答案的人。我发展了这些特定的理论是因为,在我看来,它们是连贯、有结合力的方法,可以解释我们体验时间的不同看法。但是我一直对其它理论持开放态度——如果你想要提出你自己的任何理论,我很愿意聆听。
  总结一下,我希望你能够从这本书中得到三样东西。首先,你将会得到一种对时间的理解——为什么它在不同的情况下流逝的速度如此地不同,你的大脑是如何制造出这一切的。第二,你将学会在你的生活中控制时间,并且有能力延展时间,从而你可以有效率地生活得更丰富。后,可能也是重要的一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你把握住我们拥有的的事物:当下。


【媒体评论】

  这是理解人类如何体验时间的重大里程碑,字里行间充满智慧与灵性,富有创造性的洞察力。
  ——斯坦利·克里普纳(StanleyKrippner),
  《天堂里的精神病医师》(APsychiatristinParadise)作者
  这本优秀的著作解决了一些重要问题。在看完《时间心理学》(MakingTime)一书之后,你看待时间——以及人生——的方式也许会发生永远的改变。
  ——拉里·多西(LarryDossey),
  《空间、时间和医学》(Space,Time&Medicine)作者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调查研究……泰勒的书引人入胜,在阅读的时候会让人觉得时间转瞬即逝。
  ——《先驱报》(Herald)
  
  非常具有煽动性,而且文笔流利,不拘泥于文字,从不使用晦涩的科学知识,却也从未涉猎伪科学,这本书真的会让你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获得自由。
  ——《独立报》(Independent)
  
  提出一些有关时间的美妙问题,并且对其进行了极佳的解答,这本书会将你牢牢吸引,不经意间抓住你,就算你并未受到完全的启蒙,它也会用一种全新的感知来激活你的神经。泰勒运用心理学和物理学上的知识,在一条完全可行的道路上探索这些思想,让读者平稳地穿过理论和哲学的迷雾。是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了。
  ——《言论报》(TheCrack)
  
  在这本既是实用手册,又是心理学教科书的著作中,史蒂夫·泰勒(SteveTaylor)为我们展现了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幻觉的观点,它被诸如我们的年龄、无聊临界值以及孩子般的好奇心等条件所决定。为了让时间流逝的速度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加快或者减慢,我们可以选择改变我们的感知,这一办法是可行的,泰勒将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怎样做到这点。
  ——《好书志》(TheGoodBookGuide)
  一部完全值得阅读的上乘之作。
  ——《奥德赛》(TheOdyssey)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对一些真正创造性理论的接受……其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
  ——《卫报》(Guardian)
  对时间之谜非同凡响的研究。
  ——科林·威尔逊(ColinWilson),畅销书《谜团》(Mysteries)作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