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中国洪门史》是秦宝琦老先生的封笔之作。


【作者简介】

秦宝琦,1937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典制?会党篇》项目撰稿人。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会党史研究会顾问、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历史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毕生从事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主要著作:《清前期天地会研究》、《洪门真史》、《中国地下社会》(三卷本),《江湖三百年》,《中国秘密社会新论》。合作:《天地会的源流》(英文版,美国史坦福大学出版社)、《中国秘密社会》(七卷本)、《十八世纪中国与世界》(社会史卷)、《秘密结社与清代社会》等。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主编清代档案史料汇编《天地会》,先后赴澳门大学及日本、韩国进行学术交流。


【目录】

章 洪门历史研究的回顾 节 清末和民国年间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研究成果 第三节 国外学者的研究概况 第二章 天地会起源问题 节 天地会起源诸说 第二节 洪门起源“康熙说”驳议 一、关于明朝遗老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创立天地会说 二、关于郑成功创立天地会说 三、关于万五道宗创立天地会说 第三节 洪门起源“乾隆说”新论 一、天地会《会簿》究竟产生于何时、出自何人之手 二、如何看待天地会《会簿》 三、从《清律》中有关会党律例的修订看天地会的起源 第三章 天地会的创立与初期活动 节 天地会创立的经济与社会原因 一、经济原因 二、社会原因 第二节 提喜与天地会的初期活动 一、天地会创始人提喜 二、一般活动 三、反抗活动 第四章 乾嘉年间天地会的反抗活动 节 台湾林爽文起义 一、起义性质 二、起义始末 第二节 乾隆末年天地会的造反活动 一、福建漳浦县天地会攻打盐场衙署及税馆 二、台湾“复兴天地会”活动 三、天地会成员传递密信事件 四、台湾陈周全起义 第三节 嘉庆年问天地会的武装起事 一、台湾小刀会起事 二、广东博罗、归善、永安天地会起事 三、江西广昌、宁都、石城天地会起事 第五章 道咸年间天地会的大规模武装行动 节 湘桂边境的棒棒会与把子会 一、雷再浩与棒棒会 二、李沅发与把子会 第二节 两广天地会的武装抢劫集团 一、米饭主 二、广西诸山堂 二、艇军 第三节 两广天地会起义 一、起义原因 二、朱洪英、胡有禄和升平天国 三、广东红兵起义 四、广西的天地会政权 第四节 上海小刀会起义 一、起义原因 二、上海的秘密会党 三⑵鹨迩白嘤胄蚰? 四、上海小刀会起义初期的胜利 五、清军反攻与小刀会上海保卫战 六、小刀会与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第六章 哥老会的形成与内部状况 第七章 哥老会的活动 第八章 辛亥武昌起义前的两广天地会 第九章 哥老会与辛亥革命上 第十章 哥老会与辛亥革命下 第十一章 天地会的分支、组织结构与联络方式 第十二章 清代洪门的社会功能与清廷的治理 第十三章 民国年间(1912-1949)的洪门 第十四章 海外洪门 附章 附录 后记


【内容简介】

以往史学研究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影响下,把洪门看作农民革命组织,把会党发动和领导的反抗活动,一律归入农民起义的范畴,只看到其反抗专制统治阶级的光明面,而鲜有涉及其消极方面者。秦宝琦编著的《中国洪门史(精)》以新视角,重新审视洪门的历史,尤其是对洪门在历史上所发动的反抗斗争及其社会后果,作实事求是的评价。


【媒体评论】

洪门,传奇背后的真历史
什么是洪门?可谓众说纷纭,一说是“汉门”,因清颠覆了明朝的江山,只好隐去繁体“汉”字的“中土”二字,以图光复;一说是以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洪武为号召;一说起于明末山西人殷洪盛,由于在反清斗争中英勇牺牲,门人便奉他的名字开山……
  凡此种种,与清末许多洪门弟子参加革命有关,辛亥革命后,洪门大佬纷纷出资请人写史,自称“三百年革命史”,以扩大影响,由于洪门此前多在地下活动,历史记载不完备,只能靠所谓“海眼”之类保留记忆,这些“海眼”自托源于明末清初,其实绝大多数是康乾时才开始的,叙事凌乱,彼此矛盾,以它们做底本来写史,一些误会就这样被广泛传播。
  中国底层社会与上层社会一直勾连较密,以丐帮为例,在传统中国人的观念中,乞丐虽属下层,但并不低贱,是一个独立的行业,从业者不过是遭遇了命运的打击,不得不栖身于此,在很多时代中,都有乞丐出现大人物的传说。
  古代中国社会缺乏强有力的中层,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间没有紧密的连接,所以当上层沉浸在儒家道德理想中时,底层社会受到的影响却并不大,下层人们有不同的认识历史与现实的方式,比如他们坚信瓦岗寨是李唐坐天下的根本,没有杨家将,就无法打跑辽兵,人们的精神世界靠“小说教”来支撑,而这种以义气为基础的小共同体依赖,很容易在乱世中得到加强。
  明清易代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大事件,为维持稳定,清军在各地大量驻防,对原有民间社会形成更大压力,这也许给帮会的勃兴提供了诱因,人们借重它的力量以自保,而豪迈、仗义的故事,又如此深入地植根在我们的文化基因中,所以不论清人如何施压,洪门还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彼此联系可能松散,但共同的主旨却异常鲜明,终在民族情绪的渲染下,他们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对于洪门的记录,各方往往囿于利益而多有曲笔,让后人难以理清脉络。秦宝琦先生是帮会史研究的泰斗,本书为先生的封笔之作,通过扎实的考证,严谨的分析,提供了一部厚重的信史,真正的读者看后自会明白其价值。 读家:陈辉

-----北京晨报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