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摄影眼的培养Ⅱ》
【内容简介】

  “摄影眼”其实就是拥有“看见他人所不能见”的观察能力。摄影爱好者在面对相同的场景时,总希望拍出来的作品能与众不同,这也是它受到摄影爱好者追求的*原因,然而“摄影眼”应该如何养成?本书会由浅入深地帮助你找到答案——本书没有那些艰深难懂的摄影理论,也没有枯燥乏味的器材评比,而是设定许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主题,20位摄影师遵循着条件设定去拍摄相关作品,与你分享不同主题拍摄时的构思与想法,给你展示从平凡中寻找惊喜的惊人能力,帮助你循序渐进地培养卓越的观察力,让你重新找回刚接触摄影时的那份纯真与感动。
  视角篇:摄影时的观察角度决定一张照片的主观基调
  色彩篇:每个颜色在不同的呈现方式下都有不同含义
  构图篇:构图不是对图像的限定而是重新搭建创作思路
  情绪篇:在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摄影桥梁
  后期篇:利用软件让自己预想的效果更加完美地呈现


【作者简介】

  《DIGIPHOTO》编辑部,台湾城邦出版旗下重要的摄影媒体,杂志和专刊、图书出版质量很高,多次被大陆出版机构引进。本书是《DIGIPHOTO》编辑部邀请20为摄影师合作编写的针对摄影初级爱好者的入门图书,旨在培养摄影爱好者的观察能力和在平凡之处发现美丽的心境。


【媒体评论】

  剧照摄影师 郭政彰:回归纯粹的自我
  很高兴看到这样一本书的出现,少了教科书式的教学、不强调器材、不推销沙龙式的拍摄方式,也不加诸结论,而是更诚实、更亲和地分享不同摄影人的观点。
  新一代艺术摄影师 王建扬:想法让影像有了灵魂
  本书通过些挑战者的作品,使读者观察和了解到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拍摄思维,进而引导读者产生另一层面的思考。此书的确提供了不一样的阅读和思考方向,非常适合推荐给勇于尝试新想法的你。


【目录】

  精彩作品赏析Gallery
  
  作者序
  本书没有那些艰深难懂的摄影理论,也没有枯燥乏味的器材评比,而是设定许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主题,遵循着条件设定去拍摄相关作品,与你分享拍摄时的构思与想法。
  
  如何使用本书
  本书的章节顺序由浅入深排序,希望读者在每次翻阅前,都能先静下心来,让思绪先得到释放后,再开始进入阅读模式,而在开始之前,本书作者先和读者分享阅读本书的一些建议和技巧。
  
  推荐序
  
  一、导论
  摄影眼到底要如何养成?为什么他人能“看到”甚至“拍到”这样的画面?若换成你在当时的拍摄现场,是否也能拍出满意的作品?这的确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本章节的概念和经验分享,让摄影爱好者能初步了解培养摄影眼的方法及技巧。
  
  二、视角篇
  广角焦段因为视角范围大,能够容纳的景物也多,焦距越长的镜头视角相对越窄,所以画面重心的安排则是一门值得学习的课题。而50mm标准镜头是一般公认*接近人眼所见的视角,所见即所得,也是定焦镜头入门的*推荐。
  
  50mm标准定焦——平凡视野的不凡世界
  超广角下的世界——享受视觉张力的震撼
  活用望远焦段——减法艺术之精髓
  只限低角度——重拾童年的视野
  
  三、色彩篇
  色彩是多变的,可以浓郁,也可以清淡,每个颜色在不同地方、不同用途上均被赋予不同的意义,而这个世界本就是由无数种色彩所组合而成。
  红色的想象——红色的视觉张力与代表含义
  黑与白的魅力——让影像回归原始
  四季之颜——印象中的春夏秋冬
  
  四、构图篇
  相信接触过摄影的爱好者都会运用基本的构图概念,例如井字法、三分法、对角线等手法来让作品有更清楚的呈现,不过只要知道这些构图的概念就能拍出好照片了吗?
  
  方形构图限定——自由自在的构图思绪
  光影创作——影的协奏曲
  几何线条——延伸无限想象
  留白极简——单纯美好瞬间
  框景——用画中画来诉说故事
  
  五、情绪篇
  一些我们经常听到的词汇,你是否想过要如何转换成影像并记录下来呢?这不仅需要用心观察,还要结合自身的经历、想法、感触、心情等内在因素,以达到“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的境界。
  
  秩序——从整齐中找寻焦点
  动与静——两者同时存在的感动
  时间——既实又虚的洪流
  起点——新的开始 新的希望
  爱——L?O?V?E
  倒影——真真假假 假假真真
  
  六、后期篇
  后期制作,是为了要让影像有更完美的呈现。虽说“精准的拍摄”是一张成功作品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但很多时候,适度的后期制作的确能帮助摄影者交出更完整、更精美的作品。
  抽色 Method one
  抽色 Method Two
  黑白转换
  渐变滤镜
  转换颜色 暗角


【免费在线读】

  局部特写乐趣
  林家兴 Eastern Lin
  现任《DIGIPHOTO》杂志总编辑,摄影资历11年。由于工作关系,有很多机会接触、测试各款新相机的拍摄效果。目前除了以Canon EOS 7D作为主要创作工具外,平常也喜好携带消费级相机来随身记录,至于拍些什么、玩些什么,读者可到我的个人网页观摩交流!
  
  望远(泛指望远变焦镜头)焦段对于我来说是个比较容易发挥的焦段。之所以容易发挥,是因为望远焦段拥有极佳的画面压缩感与远摄能力,所以不管是拍远、拍近或局部特写,都能通过望远镜头获得*的诠释。目前70-200mm或70-300mm是我认为体积适中而且重量还可以接受的镜头,而且其画质也有一定的水平,可作为摄影爱好者选购时的参考。
  
  
  图注:若想将某个局部拍成特写,通过望远镜头就能轻易获得,不过和其他焦段的镜头不同的是,若要拍摄特写,摄影者要站得远远的,这样才能取得适当构图角度与位置,否则拍摄过程将会有些碍手碍脚,不易发挥。
  
  
  图注:望远镜头多数用于远眺取景,让以往难以拍摄题材都能通过镜头的高倍放大率来一一完成。以这张作品为例,我使用了300mm望远镜头搭配相机的连拍、追踪对焦模式进行拍摄,虽然过程有些“乱枪打鸟”,但也让我捞到了几张好作品,不至于败兴而归!
  
  
  图注:望远镜头搭配数码相机内置的“模型效果”功能会是怎样的组合?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使我拍下这张作品,虽然有一些实验性质,不过拍摄结果还算满意,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尝鲜玩玩看,相信会带给你截然不同的拍摄体验与乐趣。
  
  心得分享
  使用望远镜头要拍出好照片,就我个人的观点,除了镜头需具备变焦及防震的功能之外,摄影者也得具备基础的构图概念才可以,否则望远取景只会让作品的缺点更加显露。另外,懂得控制望远镜头压缩感与景深特性,也是摄影者拍好照片的入门功课之一,虽然有些老生常谈,但它就是这么重要,不可忽视!
  
  享受低角度
  郑宇杰 Jasper Cheng
  对我来说,摄影不是记录当下*感动的瞬间,而是感受拍出喜欢的照片时给自己带来的那份喜悦感,这也是我拍照的动力。我平时几乎都是使用胶片拍摄,因为高宽容度对我的摄影风格有很大的帮助,期望那属于自己的摄影风格能像草野歌唱一般清新。
  
  低角度就像是我们还是小孩时的视野,随着我们身高与年龄的增长,就渐渐遗忘了。很多照片之所以迷人,就是跟我们一般所见的视角不同。低角度拍起来总是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东西变大了,世界更宽了。所以,角度在摄影中是很重要的一环!
  
  图注:如果以一般的角度观看,公园里的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是小小的,不过当我用低角度来拍摄时,会发现一切都变大了,如同画面里的游乐设施,很像一头真的大象呢!
  
  心得分享
  因为这次的主题,让我重新找回这个以往熟悉的角度,就像回到孩提时代一样。我们拍照常常都是依靠直觉,看到喜欢的画面就直接按下快门,影像自然就没有特色,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用一般的角度观察,看习惯了。而摄影就要拍出与众不同之处,这样才有更值得记录的意义。下次拍照时不妨蹲下来,享受低角度的世界。
  
  黑白艺术
  张国耀 Kok Yew Chong
  1988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台湾“辅仁大学”应用美术系毕业。因为摄影是平面设计的元素之一,因此加入“辅大摄影社”开始学习摄影,从此爱不释手。喜欢拍摄黑白影像、静物、动物、人物肖像等,曾获美国IPA摄影比赛金奖,法国PX3摄影比赛一金二银三铜,台湾新闻摄影大赛系列第二名等多项摄影比赛大奖。
  
  在传统银盐胶片时代,摄影者眼睛看到的是彩色景象,而拍出来的却是黑白底片。在数码化以后,摄影者可以直接通过相机的黑白模式,当按下快门后马上就能看见黑白影像,但如果需要更细致、丰富的作品,还是得事后利用软件微调才行,而输出时所使用的墨水和纸张材质,都会有让作品有着不同的表现。
  
  图注:木雕佛像不知什么原因导致裂开了,当时我看到它便有了“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想法,于是我选择用黑白影像来记录,让心中的感受更能被呈现出来。
  图注:这张照片拍摄于台中火车站。小男孩的一只手压在玻璃上,利用镜头大光圈的特性并加上玻璃不规则的反射效果,在转换成黑白后,使这张照片充满了想象空间。
  图注:斑马是大自然中的黑白线条的美学专家,每一只斑马身上的条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张作品主要是想利用斑马身上的黑白线条拍出视觉上的冲击力。
  
  心得分享
  我之所以喜爱黑白影像,是因为我们每天都活在忙碌且复杂的彩色世界里,黑白影像可以让我的心情沉淀下来,这也是另一种看世界的方法和形式。其实无论是传统胶片或数码感光元件,彩色或黑白影像,这些都只是形式上的差别而已,一张好的照片还是要回归到作品本身想要传达的想法与内涵。
  
  
  黄兆基 Frank Huang
  两年多以前,只因为弟弟的一句话“你拍照构图很糟糕”,赌气之下,我买了人生*部单反相机,也开始了拍照生涯。除了数码相机之外,胶片相机也是我的兴趣之一,不仅让我回味过往银盐时代的光荣,也尝试用不同节奏来捕捉眼前的浮光掠影,希望在巨大的课业压力以及快速的生活节奏中,通过镜头忠实记录我眼中的生活。
  www.?ickr.com/photos/dolcejp0310
  
  框景,也就是所谓的框中有景,是种使用几率频繁、也很容易使人了解的一种构图方式。在取景器或是屏幕上既有的界线中再刻画出另一个框线,除了可以正确引导观赏者目光至画面中想要表达的事物外,也同时加强了画面的稳定感,即便是摄影初学者,只要善加利用这种构图法,也能轻易拍出不错的作品。
  
  图注:横滨的夜景相当迷人,尤其是醒目的港未来区的日本*高楼:地标塔。若直接拍摄高楼,可能会略显单调,于是我利用现场另一栋建筑物的特点,自然地框住它,产生了“楼中有楼”的画面效果。
  
  图注:这张照片是我在拍摄夜景时灵机一动的想法。利用机身LiveView液晶屏实时预览功能所框架出来的街景,很自然地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但焦外五光十色的散景也同时传达着夜的繁华的气氛。
  
  心得分享
  摄影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框景的行为,在有限的范围内捕捉并且传达摄影者的想法及意图。借着这次的分享机会,我快速回想并浏览这段时间拍摄的作品,发现其实运用框景的机会还真不少。你是否也发现生活中的自然框架呢?多思考并多尝试脱离有形框架的束缚,就能创造出更多无限的可能。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