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会议记录、接电话、复印文件、贴发票、陪客户吃饭、替上司跑腿儿……你是不是觉得立志成为“专业人士”的你本应与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毫无干系,每每不得不做这些事,心中便会涌起“怀才不遇”的愤愤之情?其实,“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今天的这些小事儿,都是明天那些“大事”的铺路石。看看你身边那些优秀的人,大到战略决策,小到会议流程,他们都心中有数,处理得当。他们的战略眼光是层出不穷的小事磨砺出来的,同时他们处理每件小事的职业范儿也都源自心中的“大局观”。做好工作中的每件小事,做大事的机会自然就在下一个转弯处等你。《优秀在于搞定小事》讲述的全都是“职场人自己的小事”,其中有漂亮的行为方式,也有自以为是的愚蠢举动,他们的经验可以直接复制,他们的教训帮你不用吃一堑,就能长一智。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职业状态,请牢记书中30个职业化细节,只要照着做就能焕然一新;如果你是管理者,请把这本书送给你的下属,你将看到一个崭新的团队!


【编辑推荐】

  如果你在职场打拼多年,不上不下,一直没有起色;如果你业务能力出色,但怀才不遇,只能频繁跳槽;如果你盼望升职,但周围强手如林,自己无明显优势;如果你相信心态好就能成功,但空有一腔热情,身无所长;如果你初入职场,一心想表现,但有点找不着北;如果你身为中层主管,手下却没有一个得力干将,急需培训下属……请你读读《优秀在于搞定小事》。《优秀在于搞定小事》讲述的全都是“职场人自己的小事”:会议记录、接电话、复印文件、贴发票、陪客户吃饭、替上司跑腿儿……其中有漂亮的行为方式,也有自以为是的愚蠢举动,他们的经验可以直接复制,他们的教训帮你不用吃一堑,就能长一智。《优秀在于搞定小事》不推崇心态的力量,不会让你看时激动、看后无用,而是提供具体实在的行为菜单,30个职业化细节,你只要照着做就能面貌一新。


【作者简介】

  穆晓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BA导师,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本土企业培训专家,公益TTT培训导师和创始人,北京财经管理高级培训中心主任,《清华管理评论》特约撰稿人。主要作品包括《财经简史》《规则致胜的企业智慧》《经理人必备的法律思维》《30天成为最给力员工》《学<易经>通管理》《执古之道、御今之有——中国管理思想的演进和镜鉴》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优秀,在自我学习的细节里
 1
 成为众人期待的角色——从无所用心到心中有人
 “菜鸟员工”的专业短信
 高级人才的低级错误
 有备而来的青年编辑
 大三女生的"职业作品"
 起初都是行政,最终都是管理
 2
 高效积累成就卓越——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通过作业积累成就卓越
 成为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士
 把简单的事情做到不简单
 想积累作业,先学会如何积累
 3
 优秀是一种习惯——持续学习是永久的人生保障
 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
 没有好工作,只有好员工
 你拥有的条件决定你能拥有的结果
 能战胜自己的人,不会止步于优秀
第二章 优秀,在高效工作的细节里
 1
 目标决定你的价值——绩效导向、目标第一的工作原则
 少交差,多尽责
 职场无小事,找准目标再行动
 敬业让你收获更多“过程资产”
 准备万全,成功不难
 为了目标想办法
 确立“大体则有、具体则无”的职业目标
 2
 赢就赢在多做一点——职业能力增长的诀窍
 主动改善,变身职场强人
 多做一点,你就能与众不同
 机会总会降临主动的人
 让上司因你而骄傲
 超额付出才有超值收获
 既要会表现,又要会凸现
第三章 优秀,在人际交往的细节里
 1
 上司是你最好的老师——学会与上司相处
 准备好方案再请示
 养成主动汇报的美德
 用20%的时间和上司在一起
 与上司保持正常的同事关系
 2
 同事是我们的生存环境——职场人的交往准则
 勤于做事,乐于助人
 不要挑战职场的游戏规则
 慎入小团体,对事不对人


【免费在线读】

   成为众人期待的角色 ——从无所用心到心中有人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吃饭,看到一位美女服务员干脆利落地用筷子撬开酒瓶盖。从技术动作的角度看,她是非常专业的,但从职业角色的角度看,她是不合格的,职业化程度明显不足。道理很简单,按照社会共识和企业管理的常规要求,五星级酒店服务员的“职业角色脚本”应该是“美丽、优雅、亲切、周到”这样的关键词,“筷子撬瓶盖”是一种带有“江湖味道”的粗犷的行为方式,当然不符合人们对这个职业角色的理解和期待。
  这位美女在日常生活中与朋友一起聚餐之时,如果干脆利落地用筷子撬开瓶盖,很可能会引起酒席上一片喝彩,因为朋友聚餐本来就是“饭醉团伙”的高兴事儿,美女精彩的动作是给热闹气氛锦上添花。但是,当这位美女离开日常生活而走进工作领域,在职场中的表现就必须符合这个职业角色的要求,精致端庄是五星级酒店服务员的基本形象和行为标准。
  所谓职业化,就是你多大程度上符合职业角色的要求。每一个岗位、每一种工作分工都是一种社会角色,有对应的知识结构和行为方式,一个人的形象、态度、知识、技能都符合工作角色的要求,就是职业化程度高。如果你做事待人的一言一行都非常符合人们对这个职业角色的理解和期待,人们就会评价你“非常职业”。
  每个职场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是知识结构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态度理念和整个行为方式的变化,这是一种“喜看淑女成佳妇,从此奇男已丈夫”式的社会角色、社会关系的全面变迁。
  要想做到这一点,职场人就必须首先了解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学生角色的区别,了解什么是“企业化”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了解企业会对一个职场人有怎样的角色期待,这是职业化的真正起点。
   个人生活和职业工作之间的角色区别,与业余球员和职业球员或者女朋友和媳妇之间的区别,是一样的。
   不了解角色差异和不符合角色脚本的要求是职场人最常犯的错误。
  比如,一份应聘简历中求职者留下的电子邮箱是wangj11111111111@*:.com,使招聘者费尽眼力也数不清邮箱到底有几个“1”;或者在求职邮件的主题中写“人才应聘简历请转交贵公司总经理”,这会让招聘经理感觉“很雷人”。所谓“雷人”,就是你的表现不符合人们对这种职业角色的预期,不符合社会共识对这个职业角色的理解和要求,也就是你的职业化程度不够。很多人初入职场时,还留有不少行为随意、称呼不当的习惯,这也是常见的。这些雷人表现会给公司领导和同事留下这样的印象:这个人要慢慢教,太嫩,不懂事。对于一个急需在公司站稳脚跟的新人来说,显然很不利。
   职业化发展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和理解职业角色的特定要求,理解了角色,才能扮演好角色。
  “人生没有彩排”,所有人都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自己的社会化过程。好在我们的生活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商业化社会,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稍加留意,也能有效地学会理解企业化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通过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稍加追究琢磨,就能初步了解职业化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方法。
  比如,我们去邻居家串门,如果对方家中安装的是木地板,我们通常会进门换鞋,但多数人家不会给上门送水或维修电器的工人预备拖鞋,所以,正规的水站或者电器商的工人都会自备鞋套。这个鞋套属于工人“工作装备”的组成部分,这就是企业化的行为方式,从侧面体现出企业的服务质量。
  再比如,我们在自家厨房摆放食品,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与偏好摆放,与他人无关,但超市摆放商品则要充分研究货架空间和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行为习惯。在酸奶货架上,即将超过保质期的货品,会被摆放在货架中上部位稍靠右侧的位置,因为这是消费者拿起来最便利的位置,可以使消费者优先选择保质期最短的产品,以免出现货品过期,造成浪费。
  也就是说,在家里摆放酸奶是日常生活,个人可以随意而为;超市员工摆放酸奶就是职业工作,要进行货架分析和消费者研究,采取职业化的方式进行。
  一个人从进入职场懵懵懂懂无所用心开始,要融入一个体系中去工作,最直接的路径就是把心打开,把关注他人的需求、他人对自己的要求和想法当成改变角色的头一项任务。
   P3-5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