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说起怎样应对挫折、战胜挫折,当然得先弄明白到底什么是挫折。阳光总在风雨后,但并不是所有的坎坷、困难都可以笼统地被叫做挫折。那么,首先就请大家跟着我,冲破迷雾,掀开“挫折”的神秘面纱。李百珍等专著的《成长挫折的应对》将告诉你如何正面看待挫折,并告诉你如何战胜它。如果你想拥有良好的心态,和大家和谐相处,不妨来看看《成长挫折的应对》吧!


【作者简介】

  李百珍,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兼任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国内著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咨询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于1986年获“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园丁”奖章。独著或主编6部专著,主编《阳光少年心理成长之路丛书》《阳光少年心理成长家长辅导丛书》《青少年心理健康自助应急必备丛书》三套心理科普丛书,创作《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挂图》一套,共计500余万字。其中。《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被遴选为教育部推荐教材,《阳光少年心理成长之路丛书》获得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科普读物)一等奖,该丛书中多本图书被新闻出版署推荐为“农家书屋”重点书目,并被多个省、市遴选为大中小学校图书馆藏书。


【目录】

走出挫折的迷雾
◎挫折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人生挫折十之八九
◎挫折的两面性‘
1.面对消极面,不做“祥林嫂”
2.挫折——磨砺意志的学校
3.逆境中成长的洪战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挫折能增强耐挫折能力
2.挫折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我是挫折的易感人群吗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
◎我还是一个青苹果吗
1.我是谁——自我认识不稳定,自尊心强烈
2.“阳光灿烂”与“倾盆大雨”——情感丰富,情绪不稳
定、易波动
3.我总是很冲动——情绪调控能力欠缺,意志力薄弱
4.我长大了——性生理的成熟与困扰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青春期矛盾有几多
1.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2.别拿我当小孩儿——独立与依赖的矛盾
3.我是一个胆小的刺猬——自我封闭与开放需要的矛盾
4.悸动的心——爱慕畀陛与社会规范约束的矛盾
◎我们“90后”
家长眼中的“90后”

自我保护的合理运用
心理防御机制的合理运用
1.莞尔之间——幽默
2.梦里的世界很美——幻想
3.用遗忘让烦恼走开——压抑
4.永远不想长大——退行
5.看见我的影子——投射
6.眼不见为净——否认
7.“酸葡萄”和“甜柠檬”——文饰
8.此地无银三百两——反向
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补偿
10.化悲痛为力量——升华
11.寻找“替罪羔羊”——转移

行动起来吧
——耐挫折能力的自我培养
◎什么是耐挫折能力
◎影响耐挫折能力的因素
1.生理因素
2.个性特征
3.生活经验
4.心理健康水平
5.抱负水平
6.心理准备
◎应对挫折的“葵花宝典”——培养耐挫能力
1.调整思路——对挫折的正确态度
2.别让自己受伤——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
3.坏心情宜疏不宜堵——心理宣泄
4.正确估计——合理调整期望水平
5.积累挫折经验——吃一堑,长一智
6.接受磨练——坚强、乐观向上
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积极寻求社会支持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应对挫折的策略和方法
◎我就是我——自我尊重的合理调试
1.实事求是认识自己‘
2.我想我可以
3.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4.独一无二的我
◎我的未来不是梦——拉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1.看清楚自己——正确认识自我
2.不太完美的世界——辩证地认识社会-_
3.跳起来摘苹果——合理的期望值
4.一步一个脚印
5.把握时间,计划生命
6.懂得先后、轻重、缓急
◎摆脱学习的噩梦——战胜学习挫折
1.我真的比别人笨吗——正确归因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3.尘梦难圆——树立目标、坚持做好
4.扬长避短——多角度自我评估,挖掘自身的金矿
◎我也能有好人缘吗——摆脱人际交往的烦恼
1.少年人际交往特点
2.同伴之间
3.亲子之间
4.师生之间
5.人际交往的策略一览
◎泥足深陷——走出情感旋涡
1.早恋不是罪——正确对待早恋带来的挫折
2.既怕又爱——我该怎样与异性正确相处

心理测试
◎心理承受力测试
◎生活压力承受指数测试
◎网络上瘾测试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费在线读】

  2 不太完美的世界——辩证地认识社会
  说到这儿,你们一定会问——不对啊,有的时候有些事我明明可以做到,爸爸妈妈却怎么都不允许我去做,好像我无论选择什么都是错的。还是那句老话,爸爸妈妈不会害你,他们这么做一定有他们的理由。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因为这个世界不够完美。
  就像每个人都不会绝对完美一样,你们所在的世界也不是美丽的天堂,不如也把它看成不断成长中的孩子。你们在认识自己的同时,更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发展、经济趋势等总体状况,比如社会需要什么、存在哪些发展机遇及现实生活中尚存在哪些不尽如人意和不完善的方面等,这才能不断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比如你们从小就被教育要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你们也很希望可以日行一善,成为雷锋叔叔那样的人。在公共场合碰上一些焦急的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时,你们总想伸出援手,分担他们的烦恼。但是大人们却似乎并不总是鼓励你们的这种热情,用他们的话叫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是雷锋叔叔错了?还是你们错了?一起来看两个实例,或许你们就知道答案了。
  一个学生去逛百货公司,临出门,突然有个女人匆匆忙忙地跑来对她说:“我肚子痛,必须上厕所,可是我跟我先生约好了,他就在门口的一辆白色的车子上等我呢,能不能麻烦您,告诉我先生一声。”说完还塞了两包东西给她:“这也麻烦您交给他。”可这位学生还没走出门,就被百货公司的人抓住。她抱着两包没有付钱的贵重商品,吓得呆呆地站在那儿,因为人赃俱获,而百口莫辩。至于那先前说肚子痛的妇人,和所谓的白车,则消失了踪影。
  某人单独旅行,在飞机上遇到一位投缘的乘客,两个人一起下机,提取行李,在通过海关之前,那新认识的朋友说:“我的行李真是太多了,能不能麻烦您帮我带一小件。”单独旅行的人心想自己的东西反正不多,就一手接了过来。跟着,他被海关工作人员以携带毒品走私的罪名逮捕了。他大声对着还在另一个关口接受检查的朋友喊,那人却说不认识他。他被架出了海关大厅,悲愤的呼喊声仍然从长廊尽头传来,大厅里的人都摇头,说:“罪有应得的贩毒者,过去不知道已经带进多少毒品了!”
  是不是很可怕?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在脸上贴上“好人”或是“坏人”的标签,面对一张张看似都挺真诚的脸,怎样辨其真假?或许在不远的将来,随着阅历的增加、生活经验的丰富,你们可以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但现在还做不到,用武侠小说里的话来说,叫做“功力不够”。现在你们是不是可以理解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允许你们走夜路,虽然那是你再熟悉不过的家门口的小路;又或者他们为什么不让你们吃陌生人递过来的食物,虽然眼……
  P105-1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