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前言】

 几乎所有人都会相信某些“幸福的神话”,比如成就会带来永久的幸福(婚姻美满、孩子可爱、工作满意、拥有财富),而失败或逆境会让我们永远不幸(健康问题、没有伴侣、没有钱)。尽管大量证据显示,是否幸福并不取决于这种非黑即白的化原则,但对幸福简单化的理解依然不断受到文化的强化且愈演愈烈。
  
   幸福的两面
  幸福神话像一枚硬币,其中一面写到“当时,我就会幸福”,我们常常这样填空:“当我得到提拔、结婚、有孩子、有钱……时,我就会幸福”。“不实现这些梦想,我们就不会幸福”,这样想并没有错,这些梦想确实能带来幸福,但问题是,即使得偿所愿我们也无法如愿拥有强烈而持久的幸福感受。如此的失落会令我们觉得自己肯定出了问题,或者只有自己有这种感受。
  幸福神话的另一面同样非常荒谬、为害甚广:“当时,我就不会幸福。”当遭遇厄运时,我们常常会反应过度,觉得好日子到头了,永远与幸福无缘了。
  通过这本书,我想让人们明白,尽管生活中会遇到一些重大挑战,比如人际关系陷入危机,工作不尽如人意,健康检查结果不妙等,它们的确会永久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但事实上,它们的影响力却取决于我们的反应。
  
   幸福转折点
  这本书涵盖了成年人常会面临的 10个危机,包括人际关系方面的(婚姻、单身、养育孩子)、工作与金钱方面的(工作、财富与金钱),以及随着岁月每个人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健康、衰老、懊悔)。你可以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感兴趣的章节看起。我希望书中描述的大部分挑战或转变能够与你产生共鸣,其中一些也许会与现在、过去或未来的你相遇。随着岁月的叠加,责任、挫折及不幸纷至踏来,生活变得愈加复杂、愈加充满挑战,有时愈加令人迷惑。在这些挑战与迷惑来临之前,全面深入地了解生活的必经之路、明了生活的标准以及反应背后的原因,会让我们受益无穷。
  不要害怕或沮丧,危机也可能让你焕然一新,让你成长或产生具有意义的改变。这一切的关键在于:你将如何面对。科学研究显示,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我一直从事积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使我能帮助那些处于人生重大转折的人作出明智的抉择。我会带给你一个更广阔的视野,鸟瞰你自身的独特处境,帮助你超越自己的期望;我无法告诉你该走哪条路,却可以为你提供工具,让你自己作出更正确、更明智的决定;我可以帮你获得幸福的真相,让你知道幸福在哪里,幸福不在哪里。
  危机时刻就是让我们觉得生活将就此改变的时刻,是我们获得重大消息的时刻,是我们会铭记并以此为生命中心的时刻,是需要我们思考并回应的时刻。这样的时刻意义重大,即使看似灾难性的十字路口也有可能通向积极的人生改变。
  人生的重大转折是通往不同道路的十字路口。面对这些时刻,我们的反应部分决定了随之而来的结果。“当时,我就会幸福”的神话会让我们作出糟糕的决定,比如放弃良好的工作和婚姻、损害亲子关系、挥霍金钱或者伤及自尊;“当时,我就会不幸福”,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它们终会损害我们的幸福,泱及人生美好的部分。
  我们面对危机时刻的反应会对人生产生一连串的影响,在这些分岔路口,我们其实在选择未来。
  
   福兮,祸兮
  从前有一位农夫,住在贫穷的村庄里。邻居认为他过得挺富裕,因为他家有一匹马。许多年来,他用这匹马耕种庄稼。一天,他钟爱的马跑了。听到这个消息后,邻居们满是同情地安慰他说:“太倒霉了!”农夫回答道:“也许吧。”第二天早上,那匹马回来了,还带回来六匹野马。“太棒了! ”邻居们前来庆贺。老农回答道:“也许吧。 ”几天后,农夫的儿子试着骑上其中一匹没被驯服的野马,结果摔了下来,腿断了。邻居们再一次来看望农夫,表达他们的同情。“也许吧。”农夫依然这样回答。又过了些日子,军队开始征兵,所有年轻人都要应征。农夫的儿子因为腿断了,所以被留了下来。邻居们都祝贺农夫时来运转,农夫回答:“也许吧。 ”
   “将快乐与忧伤编织。”这句诗出自威廉 ·布莱克的《天真的预言》,简洁而优雅地道出了农夫故事中的智慧,也回答了幸福神话的谬误。我们常以为自己可以知道哪些转折点让我们开心,哪些令我们悲伤,但真相往往很复杂,福祸时常缠绕难辨让我们无从预知结果。
  与之类似,当我们仔细品味过往发生的事情时,通常会惊讶地发现那些好的经历与糟的记忆往往是同一件事。失恋或许让我伤透了心,但却让我有了稳定的自我认同,使我找到了更适合的伴侣;也许失去了一份干了很久的工作,却促使你进入更激动人心的领域拼搏;也许把公司卖掉让你大赚一笔,但后来却发现这是人生中严重的错误。总之,哪些事件会改变人生,它们又是以何种方式改变的,我们通常无法立刻洞察明了。有时一些毋庸置疑的好事,如中彩票、晋升、喜得贵子等,反而会变成危机或深深的失望,这些好事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快乐,却破坏了我们对于幸福来源的信念。同样,诸如失业、梦想破灭或失去人生伴侣等坏事,却可能成为通往美好未来的大门,因为这些坏事会带来永久伤害的想法是错误的。
  弗吉尼亚大学的蒂姆 ·威尔森(Tim Wilson)教授、哈佛大学的丹 ·吉尔伯特(Dan Gilbert)教授及其同事发现,我们常见的主要错误在于:高估了负面生活事件(感染艾滋病或被炒鱿鱼)使我们陷入绝望的程度和时间,也高估了正面事件(获得终身教职或求婚成功)让我们兴高采烈的程度和时间。就像一句箴言说的那样:“生活中没有什么事能比你正在想的事更重要。”总之,我们夸大了生活事件对幸福的影响,因为我们无法预知“如果不想它”,情况会如何。此外,还有另外两个因素合谋引我们误入歧途,使我们错误预估自己未来的感受。
  首先,我们无法准确设想出幸福转折点带来的影响。例如,很多人假想未来的婚姻生活是这样的:浪漫的双人野餐、壁炉边的香槟对饮、水乳交融的性生活、作出艰难抉择时的志同道合,以及怀抱中天使般熟睡的宝宝,和忙着换尿布的另一半。我们不会想象长期婚姻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起伏、褪去的激情、争执、误解以及失望,婚姻被简化成了蜜月期。与之类似,我们头脑中关于失业、后悔或单身的人生想象也存在着过分的黑暗和悲观。
  其次 ,我们低估了吉尔伯特和威尔森提出的“心理免疫系统”(psychological immune system)的力量。就像免疫细胞抵御病菌使人不得病一样,我们拥有一些技巧或天赋,在面对逆境或压力时,可以防止我们意志消沉。我们常常不够重视或无法预见自己合理解释失败以及应对问题的能力。人是相当坚强的,能够通过自我解释降低负面经验的重要性,或者将它们封存起来,或者进一步将负面经验转化为正面经验。设想一下,当你得知工作时间被大幅削减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们肯定不会想到一开始的意志消沉和自我怀疑会被无形弱化——健康状态的改善(有更多时间健身)、与亲子关系的改善(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玩)、意识到自己对这份工作的厌烦(来自与伴侣的卧谈)以及成长的感觉(展示出不曾表现过的力量)。不要误解我的意思,这并不是说甫遇逆境体验到的痛苦会转换成快乐,而是心理免疫系统很可能缓冲痛苦。
  心理免疫系统在我们遇到好事时也会发挥作用。人对于新关系、新工作以及财富的变化具有不可思议的适应能力,时间久了愉悦的生活带来的快乐也会越来越少,这种现象被称为“享乐适应”(hedonic adaptation)。对几乎所有好事都会习以为常的倾向是我们幸福路上难以克服的障碍。毕竟,如果我们终会将新工作、新恋情、新房子以及新的成功都视作理所当然的话,那么我们从中获得的快乐和满足感怎样才能持久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会提供有科学依据的建议,帮助人们绕过或克服这个障碍,找到实现成功与圆满的途径。
  只要理解了导致行为反应的错误观念与偏见,我们就会明白,无论前进的道路看起来多么显而易见,对于我们所处的情境,并不只是单一的方向、的路径或方法,而是多条路径并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导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独特的道路。无论选择哪条路,你都会面临很多风险,也会使很多事处于危险中,并会对未来产生一连串的影响。而且,人生的选择没有重来一遍的可能。詹姆斯 ·索尔特( James Salter)在他的小说《光年》(Light Years)中写道:“无论我们做什么,甚至无论我们没做什么,都不能再回头走另外一条路。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削减自身的选择,这是一个悖论。 ”


【媒体评论】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

  心流之父

  柳博米尔斯基与大多数自助书籍作者的不同至少有三点:她是一名学者,她在幸福研究领域的大量研究是开创性的;她所要说的都以极为明晰优雅的文字表达了出来;她提供的生活建议简单、可行。

  马丁?塞利格曼

  积极心理学之父

  如何才能更加幸福?如果你想得到一些经过验证的科学建议,那你选对书了。

  巴里?施瓦茨

  畅销书《选择的悖论》《遗失的智慧》作者,社会心理学教授

  柳博米尔斯基运用前沿的心理学研究结论,给了我们大量有效可行的幸福忠告。尽管在收获幸福的道路上需要大量付出,但读一读这本书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丹尼尔?吉尔伯特

  哈佛大学“幸福教授”

  每个人对幸福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对读者来说,不幸的莫过于很多幸福书籍莫衷一是。其实,我们只需要一本书:它来自权威的科学家,它的文字都源于棒的实验数据,那些大行其道的伪专家和假权威会因它而备感焦虑,读者却因它而获益良多。幸运的是,《幸福的神话》就是这样一本书。


【免费在线读】

  幸福的选择:三思而行
  在畅销书《眨眼之间》(Blink: 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中,马尔科姆 ·格拉德威尔( Malcolm Gladwell)提出,基于少量的信息,凭感情和直觉作出的决定通常比经过认真推理和思考作出的决定更好。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很多文化充满热情地接受了这种感觉良好的观点。毕竟这种不必付出任何努力,只凭直觉就作出重要决定与判断的理念非常有吸引力。然而,我认为:“思考!不要拍脑袋就决定。 ”三思而行才是好的方法。
  两种决策方式哪个更佳?这一争论的历史由来已久。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哲学家、作家到近几十年来的社会及认知心理学家,区分出两种我们在作出决定和判断时不同的大脑运作机制。
  种机制是我所说的直觉系统(科学家称为“系统 1”),也就是格拉德威尔在《眨眼之间》中描述的机制。当依赖直觉、实时的情绪来决定是否应该辞掉工作时,我们就在运行直觉系统。这类决定作出得太快、过于自动化,因此我们想不清楚它们会产生哪些影响。在本书中,我会详细说明那些常见的幸福神话,这些误解就来自我们的感觉。
  第二种机制是我所说的理性系统(科学家称为“系统 2”),即更加深思熟虑的系统。当通过推理或理性的思考来决定是否要另觅高就时,我们会投入精力、时间与努力依据特定的原则或规则,系统、批判地分析。本书的目的正是希望并帮助你去这样做。
  在作出选择时,我们经常会犯代价巨大的错误。这是因为很多人笃信的直觉系统依赖的是快速而粗糙的心理捷径或者经验法则,这常常会让我们误入歧途。尽管直觉系统存在固有的缺陷,但由于直觉判断往往看起来是自发、自动出现的,我们会觉得它们像是“天赐的”或既定的事实。因此,感觉通常比深思熟虑的结果更吸引人。当我们产生必须辞掉工作的念头时,我们就是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即使直觉显然是不理性的,我们也倾向于偏爱直觉。
  我并不想暗示,三思而行永远是的方法,特别是当理智与情感给出相反建议时。而实际上,我们对危机时刻的初反应或感觉已经深深被幸福的神话所控制。我的目的就是要揭开这些神话与偏见的伪装,作出更理性、更优秀的人生抉择。
   
   超越幸福的神话
  人生总会遇到很多抉择,例如,婚姻生活让你感到乏味,直觉说:“我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我的丈夫了,我们的婚姻出了问题或者他不再适合我了。”运用理论和经验,我将揭示出你想法背后的谬论,还将提供应对现状的建议。但是,我们应该警惕不要让全面系统的分析演变成穷思竭虑或对选择的过度思索。反复思考是一种危险的习惯,它可能引发恶性循环,徒增忧虑、沮丧及无助感。这就是所谓的“分析瘫痪”,当某个想法周而复始地出现在你脑海时,你就是在反复思考,而不是分析。
  总而言之,当遇到重大生活改变时,我们很自然的反应就是希望凭直觉迅速作出行动。但是,等一等、想一想是很有价值的,不要仓促得出结论。尽管找到行动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可以从拒绝感觉开始,对各种潜在的反应保持开放的心态。我无法告诉每个人应该遵循哪条路径,但每个人都应选择和塑造自己的道路。
  本书引用了的科学研究成果,拓展了我们看待危机的视角,揭示了幸福的错误信念,介绍了一些能帮助自己作出判断、发展新的技能、培养新的思维习惯的工具。一旦拥有了反直觉的智慧,并能与所面对的问题保持有益的距离,在应对下一次危机时我们就能有备无患。
  我们会认为危机时刻是令人失望、迷惘,甚至是悲剧的,但它们至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获得洞察的机会,从而善加利用重大的挑战,让人生更上一层楼。后,我希望每个人明白一点: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获得蓬勃人生的道路,这本书会帮助我们发挥并超越每个人的幸福潜力。


【内容简介】

  翻开这本书,请您回答下面这道幸福题:

  当_____时,我就会幸福;

  当_____时,我就会不幸福。

  你的答案是什么?

  婚姻与爱情,还是成功与财富?……

  《幸福的神话》一书中列举出人生中十大常见的幸福神话:是不是独身一人就注定不幸?是不是得到一份好工作便一生风顺?是不是那些拥有财富之人离幸福更近些?是不是清贫注定与幸福无缘?……

  其实,对于幸福,我们一直抱有深深的误解。心理学领域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想说的是,与其不停追问幸福的真意、神话幸福,不如让数据自己来说话。

  柳博米尔斯基通过大量经过验证的科学数据,颠覆了很多我们自以为是的幸福观,原来那些你以为可以带来幸福的,终会令你失望;那些你以为让你不幸的,其实是人生路上深厚的祝福……

  作者在书中提供了各种经过科学验证的工具,赋予你应对危机的勇气、力量和方法,让你知道幸福在哪里,不在哪里,拥抱起起伏伏的幸福人生。


【作者简介】

  丈量幸福的梦想家
  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
  Sonja Lyubomirsky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心理学教授。她先后就读于两大世界*名校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师从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冲突和谈判领域*专家李·罗斯。
  积极心理学领域*值得关注的心理学家。柳博米尔斯基关于幸福的研究成果丰硕,荣膺2002年度坦普顿(Templeton)积极心理学大奖,获得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特别资助。
  受大众媒体欢迎的心理学者。柳博米尔斯基关于幸福的研究结论常成为大众媒体热议话题,《奥普拉脱口秀》、《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悦己》、《时尚》、《大观》、《商业周刊》、《卫报》、《波士顿环球报》、《经济学人》、《人物》、《新科学家》、《福布斯》等国际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目录】

对话:幸福十问
序.言:.幸福的误解

第1章 如果我结婚了,我该多幸福——享乐适应的困局
无论婚姻还是恋情,时间久了,便很可能体验到一种感受,那种即使与亲近的家人和朋友都不愿分享的感受——厌倦。

第2章 如果我们即将分手,我还怎么幸福——米开朗基罗现象的救赎
糟糕的婚姻会禁锢你,暴露出你人性中的恶劣面。当你一心想离开伴侣时,其实你想离开的是你自己。

第3章 如果有了孩子,我就会幸福——负面偏好的迷思
孩子既是的快乐源泉,也是的痛苦之源。当为人父母不像我们设想的那样幸福时,我们会痛苦不堪、灰心气馁,还会感到羞愧万分。

第4章 孤独一人,我不可能幸福——重新认识单身自我
单身者被认为错失了人生至高无上的经历。因此,他们必然更孤独、更悲伤、更有剥离感,甚至更不成熟。然而,他们不是。

第5章 找到一份好工作,我就会幸福——宿醉效应的捉弄
人们在刚换完工作时,满意度会大爆发,但一年后,就会回落到换工作之前的水平。

第6章 我没钱,不可能幸福——金钱的节俭原则
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破产、解雇通知书、被逐出住所,这些词句让我们心惊肉跳、夜不能寐,很快陷入绝望和深深的恐惧之中。几乎没有人相信,没钱也可以获得幸福。

第7章 如果我有钱了,我就能幸福——幸福跑步机上的追逐
财富,一开始会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额外的舒适与奢华会带来愉悦。然而,当我们习惯甚至“上瘾”时,不提高舒适及奢华的剂量,我们就无法感到满足。

第8章 如果坏消息接踵而至,我不可能幸福——马太效应的祝福
积极情绪造就成功,成功会带来更多成功。你的积极情绪越充盈,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作、人际关系、闲暇、健康等,就会越充盈。
第9章 永远无法实现梦想,我很郁闷——可能自我的危机
当通往梦想的大门关上时,即使我们早已经放弃实现梦想的渴望,或者从未真正认为自己能实现这个梦想,或者缺乏天赋或献身精神,我们依然会为之苦恼。

第10章 我老了,我不幸福捐——赠效应与对比效应的平衡
给我们沉痛一击的,莫过于发现美好年华已逝。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不一定等到真的老了才这样想。面对衰老,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捐赠效应和对比效应。

结 语 幸福的真相
译者后记


【编辑推荐】

  《幸福的神话》是丈量幸福的梦想家、积极心理学领域*值得关注的心理学家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力作。作者在书中用大量科学数据,颠覆了我们自以为是的幸福观。作者发现,生活小事件才是幸福的*重要源泉。她的文字与大量心灵鸡汤式的幸福书截然不同——她的书,不仅充满生活的乐趣与智慧,还有大量实证支撑。对于那些一直在错误地理解或错误地追求幸福的人,柳博米尔斯基就是那个站在幸福路口,指引人们走向真实幸福的路标。
  作者从我们常会面临的10大危机入手,运用*前沿的幸福研究和方法,打破我们习以为常的幸福观念,从全新的视角看待自己的生活和遭遇,从而成功渡过危机,重新收获幸福。你可以随意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者*感兴趣的章节开始,不必拘泥于书原本的章节。对每一种幸福危机的探讨,都将让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大世界**心理学家心流之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畅销书《选择的悖论》《遗失的智慧》作者巴里·施瓦茨、哈佛大学“幸福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联袂推荐
  《奥普拉脱口秀》《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卫报》《华尔街日报》《福布斯》《悦己》《时尚》《大观》等全球著名媒体同时关注、争相报道。

更多好书尽在湛庐文化专卖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