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博弈论大师的经典著作,通过讲故事,让读者在事例中领略博弈论策略思维的道理。即使是没有任何经济学基础的读者,阅读起来也毫无障碍。

“大师细说博弈论”丛书系列:

赢者的诅咒——经济生活中的悖论与反常现象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

双赢之道



【内容简介】

耶鲁大学教授奈尔伯夫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迪克西特的这本著作《策略思维(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作者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巴里·J·奈尔伯夫),用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向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读者展示了博弈论策略思维的道理。试看一例:奈尔伯夫大学毕业的时候,在剑桥大学的正式舞会上参加轮盘赌游戏并且以700:300的大比数领先。眼看大奖在望,鬼使神差他却无视已经具有的后动优势,在*后一轮大意先行,结果功败垂成。事后他回忆那天酒喝多了,忘记了博弈论的教导:领先的时候要采取让对手先行的保守策略。这位博弈论的高才生,就这样输在原来处于第二位并且曾经求和建议分享奖励的女士手下(参见《策略思维(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第1章)。
人生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打理一宗生意,该和谁结婚,怎样将孩子抚养成人,要不要竞争总裁的位置,都是这类决策的例子。你不是在一个真空的世界里做决定。相反,你身边全是和你一样的决策制定者。虽然冲突的成分很多,但是合作的因素也不少。
本书将帮助你学会策略地思考,在人生博弈中扩大胜面。
本书以讲故事取胜。它的学术根源是迪克西特教授在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开设的“策略博弈”课程。简而言之,这是关于了解对手打算如何战胜你,然后你战而胜之的艺术。怎样打赢一场网球,少数如何战胜多数,为什么要“喜爱”你*讨厌的对手等等,都在讨论之列。
这是一门新兴的策略科学,由一些简单的基本原理组成。不同背景和行业的读者掌握了这些原理,运筹帷幄取得胜利的本领就会上升—个层次。


【作者简介】
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Avinash K.Dixit),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现任普林斯顿大学以约翰JF谢拉德命名的经济学“大学教授”。他教授有关博弈论的课程,同时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的策略行为,曾在(英国)瓦威克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和牛津大学任教。
  巴里J奈尔伯夫(Barry J.Nalebuff),牛津大学博士,现任耶鲁组织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及管理学教授。他教授有关策略、政治和决策的课程,经常为《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等拥有众多读者的报纸撰写关于策略问题的文章。他还运用策略思维这一工具,为化学银行、麦肯锡公司以及索亚-米勒集团提供咨询。
【媒体评论】
在这部由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合著的书中,马基雅弗利(Machiavelli,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政治家、历史学家,以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而著称)再度焕发生机。他们使策略工具变得幽默有趣,人性化和行之有效。
        ——伊丽莎白·贝利(Elizabeth Bailey)
  我承认我从来没把货币政策或者政府看做一个博弈,不过,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两位教授非常巧妙地成功解释了,在制定决策的时候无论身居要职者还是普通市民都会遇到的问题。
        ——保罗·A·沃尔克(PaulA.Volcker)
  《策略思维》赋予你进行卓有成效谈判的武器。
        ——鲍勃·伍尔夫(Bob Woolf)
  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提供了一把*钥匙。你将从《策略思维》一书中获益,并感到兴味盎然。
        ——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


【目录】

序言 什么是策略行为?
第1部分
 第1章 10个策略故事
  1.妙手传说
  2.领先还是不领先
  3.直奔牢房
  4.我将坚持到底
  5.给猫拴个铃铛
  6.楔子的尖端
  7.三思而后行
  8.多管齐下
  9.别跟笨蛋对等打赌
  10.博弈论可能危害你的健康
  11.未来的模样
  12.案例分析之一:红色算我赢,黑色算你输
 第2章 准备接招
  1.轮到你了,查理?布朗
  2.两种策略互动
  3.策略的*法则
  4.决策树与博弈树
  5.更加复杂的树
  6.讨价还价
  7.战争与和平
  8.英国人玩的博弈
  9.案例分析之二:汤姆?奥斯本与1984年橙碗球场决赛的故事
 第3章 看穿对手的策略
  1.优势策略
  2.封面之战
  3.劣势策略
  4.均衡策略
  5.盛宴还是饥荒
  6.案例分析之三:莽汉软招
 第1部分结语
第2部分
 第4章 走出囚徒困境
  1.如何达成合作
  2.觉察作弊
  3.对作弊者的惩罚
  4.惩罚的保证
  5.惩罚方式的选择
  6.以牙还牙
  7.以牙还牙策略的一个替代选择
  8.案例分析之四:国会对联邦储备委员会
 第5章 策略行动
  1.无条件行动
  2.威胁与许诺
  3.警告与保证
  4.核阻吓
  5.时报的策略
  6.更多的策略行动
  7.杀鸡焉用牛刀?
  8.案例分析之五:波音、波音,完蛋了?
 第6章 可信的承诺
  1.建立可信度的八正道
  2.只有一次生命可以献给你的祖国
  3.你难以拒绝的提议
  4.案例分析之六:你会不会宁可向IBM租一台电脑?
 第7章 不可预测性
  1.怎样使输赢机会相等?
  2.有人要打网球吗?
  3.为什么你应该选择正确的混合策略?
  4.为什么不能依赖对手的随机化?
  5.你的技巧变化了,你的*混合策略怎样变化?
  6.怎样随机行动?
  7.独一无二的情况
  8.谎言的安全措施
  9.出人意料
  10.得势不饶人
  11.案例分析之七:霸王行动
 第2部分结语
  1.历史注记
  2.深入阅读
  3.我们的遗满责任
  4.从这里开始
第3部分
 第8章 边缘政策
  1.为什么选择不确定性?
  2.风险机制
  3.风险控制
  4.逃离边缘
  5.跌落边缘
  6.核边缘政策
  7.案例分析之八:大西洋上的边缘政策
 第9章 合作与协调
  1.钟为谁而鸣?
  2.那条人迹罕至的路线
  3.第22条军规?
  4.比超速驾驶传票还快
  5.他们为什么离开?
  6.可能高处不胜寒
  7.政治家与苹果酒
  8.股市与选美
  9.复习
  10.案例分析之九:牙医分布的解决方案
 第10章 投票的策略
  1.打破平局
  2.中点的选民
  3.天真的投票
  4.法庭的秩序
  5.老于世故者
  6.历久不衰的名人
  7.爱一个可恶的敢人
  8.案例分析之十:全取或全失
 第11章 讨价还价
  1.谈判中的锄强扶弱体系
  2.“这对你的伤害大于对我的伤害”
  3.边缘政策与罢工
  4.同时就许多事情讨价还价
  5.案例分析之十一:施比受好?
  6.附录:耐性自有回报
 第12章 激励
  1.怎样奖赏工作表现?
  2.怎样组织一个合作项目?
  3.招标、拍卖的策略
  4.案例分析之十二:取胜的风险
 第13章 案例分析
  1.别人的信封总是更诱人
  2.末位应该变成首位
  3.三方对决
  4.弄巧成拙的防鲨网
  5.糊涂取胜
  6.大好时节与时机选择
  7.坚持就是胜利?
  8.贵人行为理应高尚
  9.独霸天下
  10.海湾大桥
  11.公用地悲剧
  12.1美元的价格
  13.李尔王的难题
  14.美国诉艾科亚
  15.错错得对
  16.赢得*后一步
  17.边缘政策与陪审团
  18.管闲事的自由
  19.给市长发一枚“大奖章 ”
  20.大洋两岸的武装
  21.慈善捐助的局限性
  22.再分配的局限性
  23.有时骗倒所有人:拉斯韦加斯的老虎机
  注释
  索引
  附录约翰?纳什:现代博弈论奠基人
  译后记


【前言】
序言
什么是策略行为
人们在社会当中应该怎样举止行事?1
我们将要给出的答案与道德或礼节无关。我们也不打算与哲学家、传道者或埃米莉·波斯特”*(Emily Post)一争高下。我们将要讨论的主题虽然没有道德或礼节那么宏大,却同样反映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本书是讲述策略行为的。不管我们是否乐意,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策略家。既然这样,当一个出色的策略家总比当一个蹩脚的策略家更好一点吧。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你改善在开发和运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方面的技巧。
*埃米莉·波斯特(1873——1960 ) ,美国礼节风尚专家,他1922 年出版的《礼节》 一书,其定其权威地位,至今畅销不衰。——译者注
工作,即便只是社交生活,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永无止息的决策过程。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打理一宗生意,该和谁结婚,怎样将孩子抚养成人,要不要竞选总统,等等,这些都只不过是重大决策的几个例子。上述情况存在一个共同的条件,即你不是在一个毫无干扰的真空世界里做决定。相反,你的身边全是和你一样主动的决策制定者,他们的选择与你的选择相互作用。这种互动关系将对你的思维和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为了解释这一点,我们不妨设想一个伐木工人的决策和一个将军的决策会有什么区别。当伐木工人考虑怎样砍伐树木的时候,他不必担心木头可能跳起来进行反击。他的工作环境是中立的,没有对抗。不过,当一名将军打算消灭敌方军队的时候,他的每一步计划都会引来抵抗,他必须设法克服这种抵抗。和这位将军一样,你必须意识到,你的商业对手、未来伴侣乃至你的孩子都是聪明而有主见的人。虽然他们的目标常常与你的目标发生冲突,但他们当中同样包含你潜在的同盟者。在你做决定的时候,必须将冲突考虑在内,同时注意发挥合作的效力。类似的互动决定就具有策略性,与之相适应的行动计划称为一个策略。本书将帮助你策略地思考,然后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
在社会科学当中,研究策略性决策制定过程的分支称为博弈论,原意为游戏理论。这一理论涉及的“游戏”范围很广,从象棋到孩子抚养,从网球到企业兼并,从广告到军备控制,几乎无所不包。正如匈牙利幽默大师乔治·米克斯(George Mikes)描述的那样,“许多欧洲人认为生活是一场游戏;英国人认为板球才是一场游戏”。我们则认为双方说得都不错。
玩这些游戏需要用到许多不同类型的技巧。其中一种是基本技巧,比如打篮球不能缺少的投篮能力,在法律界工作不能缺少的判例知识,乃至打扑克不能缺少的一副不动声色的面孔。策略思维则是另外一种技巧。策略思维从你的基本技巧开始,考虑的是怎样将这些基本技巧*限度地加以发挥。比如,你了解法律,就要确定为自己的委托人辩护的策略;你了解你的橄榄球队传球或带球突破的本事有多大,而对手防御的能力又有多好,那么,你作为一个教练,就要决定本队到底是应该传球还是带球突破。有些时候,比如几个超级大国处心积虑构想一个大胆的计划,其中包含触发一场核战争的危险,那么,策略思维还意味着懂得适可而止。
我们的目标在于提高你的策略IQ 。不过,我们并不打算提供一本策略大全。我们建立了策略思维的概念和原理,假如你想将它们运用于自己面临的某一个具体情况,并且想找出正确的选择,那么你还得再做一些工作。这是因为,在一些关键方面,各种情况的具体条件都不尽相同,我们即便开出用于指导行动的通用处方,到头来很可能只是误导了你,弄巧成拙。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你都要将我们讨论过的好的策略的原理以及其他方面结合起来,一并进行考虑。你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而且,假如这些因素相互冲突,还要权衡各种不同因素的分量。我们并不能承诺我们可以解决你遇到的一切问题。实际上,博弈论这门“科学远未达到完美佳境,而策略思维在某些方面看来仍然属于一门艺术。
我们倒是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帮助你将想法变成行动。第1章举了几个例子,解释了在一系列不同的决定下策略问题是怎样出现的。我们指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以及一些不那么行之有效的策略,甚至提到了一些完全错误的策略。接下来的章节则把这些例子变成一个思考体系或一个思考框架。而在*后几章,我们阐述了几个涉及范围更加广泛的策略的情况,比如边缘政策、投票选举、激励机制以及讨价还价,你将看到有关原理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本书运用的例子既有人们熟悉的、琐碎的或有趣的类型——通常取材于文学作品、体育比赛或者电影,也有令人畏惧的类型,比如核对峙。前者只是一个用来阐述博弈论概念的赏心悦目的工具;至于后者,有些读者一度可能觉得核战争这个话题实在太吓人,不会有理性分析的空间。不过,随着冷战的阴云渐渐消散,大家都相信世界会进人一种更加安定的局面。我们希望,在排除军备竞赛以及古巴导弹危机中的情绪化内容干扰之后,我们可以重新检讨其中的博弈层面包含的策略逻辑。
这些章节以实例作为重要内容,不过,这些例子主要用于建立或描述正在讨论的某个特定原理,至于具体用到的这个例子,其在现实当中的许多细节都会忽略不计。在每章结尾,我们都提供了一个“案例分析”,这就跟你在商学院上课时可能遇到的情形差不多。每个案例都具备一系列特定条件,由你负责运用该章讨论的原理,确定这一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策略。有些案例没有标准答案,不过,这也正是人生的一大特点。许多时候,并不存在完全正确的解决方案,只能用并不完美的方法去处理遇到的问题。在研究我们的讨论之前,请仔细思考每一个案例,这将比简单地读无数遍课文更有助于理解其中的观点和思路。为了本给大家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我们在*后一章收录了23个案例,大致按照越往后就越难的顺序排列。
读完本书,我们希望你能成为一位更精明的经理人、谈判者、运动员、政治家或更高明的父母。我们提醒你,一些有助于达成上述目标的好策略,不一定会为你赢得被你击败的对手的敬意。假如你想公平竞争,那就告诉他们,你有这么一本书。


【免费在线读】
策略思维
第1部分
第1章10个策略故事
我们从10个来自生活不同方面的策略故事开始,提供一些怎样才能发挥*水准的初步概念。许多读者一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情况,而且,通过一些思考或尝试,犯过一些错误后,也找出了正确的解决方法。对于其他读者,这里的一些答案可能出人意料,不过,让读者感到惊讶不是我们提出这些例子的根本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指出,类似这样的情形普遍存在,而且形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系统地思考这些问题可能会让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把这些故事当做主菜之前的开胃菜,它们的作用是增进你的食欲,而不是马上把你撑饱。

1 .妙手传说
运动员究竟有没有一朝命中、百发百中的“妙手”这一说?有时候,乍看上去,篮球明星拉里·伯德(Larry Bird)、冰球明星韦恩·格雷茨基(Wayne Gretzky)或是足球明星迭戈·马拉多纳(Diego Maradona) 真的是百发百中,永不落空。体育比赛解说员们看到这种长期存在、永不落空的成功事迹,就会宣称这名运动员具有出神人化的妙手。不过,按照心理学教授托马斯·吉洛维奇(Thomas Gilovich)、罗伯特·瓦隆(Robert Vallone)和阿莫斯·特维斯基(Amos Tversky)的说法,这其实是对真实情况的一种误解。[l]他们指出,假如你抛硬币抛上足够长的时间,你也会遇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是抛出同一面的情况。这几位心理学家怀疑体育解说员们其实是找不到更有意思的话题,只好从一个漫长的赛季中寻找某种模式,而这些模式跟长时间抛硬币得出的结果其实没有什么两样。因此,他们提出了一个更加严格的测试。比如,在篮球比赛中,他们只看一个运动员投篮命中的数据,据此考察这名运动员下一次出手仍然命中的概率究竟有多大。他们也用同样的方法研究这名运动员在这次出手没有命中却在下一次出手命中的情形。比较命中一次之后再次出手仍然命中的概率与这次没有命中而再次出手命中的概率,假如前者高于后者,那就表明妙手一说不无道理。
他们选择美国NBA费城76人队(Philadelphia 76ers)进行测试,结果与妙手一说发生矛盾:一名运动员投篮命中之后,下一次出手就不大可能命中了;假如他在上一次出手没有命中,再出手时反倒更可能命中。就连拥有“得分机器”称号的安德鲁·托尼(Andrew Toney)也不例外。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谈论的其实是“射频观测器之手”,因为运动员的水准有起有伏,就跟射频观测器的灯光忽明忽暗一样?
博弈论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解释。尽管统计数据否定了一朝命中、百发百中之说,却没有驳倒一个“鸿运当头”的运动员很可能在比赛当中通过其他方式热身,渐入佳境。“得分机器”之所以会不同于“妙手”, 原因在于攻方和守方的策略会相互影响。比如,假设安德鲁·托尼真有那么一只妙手,对手们一定会对他实施围追堵截,从而降低他的投篮命中率。
事实还不仅如此。当防守一方集中力量对付托尼的时候,他的某个

队友就无人看管,更有机会投篮得分。换句话说,托尼的妙手大大改善了76人队的团队表现,尽管托尼自己的个人表现可能有所下降。因此,我们也许应该通过考察团队合作连续得分的数据来测试妙手一说。
许多其他团队项目也有类似情况。比如在一支橄榄球队里,一个出色的助攻后卫将大大改善全队的传球质量,而一个拥有优异的接球才能的运动员则有助于提高全队的攻击力,因为对方被迫将大部分防守资源用于看管这些明星。在1986年的世界杯足球决赛上,阿根廷队的超级明星迭戈·马拉多纳自己一个球也没有进,不过,全靠他从一群联邦德国后卫当中把球传出来,阿根廷队两次射门得分。明星的价值不能单凭他的得分表现来衡量;他对其他队友的贡献更为至关重要,而助攻数据有助于衡量这种贡献的大小。冰球项目排列个人表现名次的时候,助攻次数和射门得分次数占有同等分量。
一个运动员甚至可能通过一只妙手带动另一只手热身,进而变成妙手,帮助他自己提高个人表现水准。比如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的明星拉里·伯德,他喜欢用右手投篮,虽然他的左手投篮技术同样远在大多数人之上。防守一方知道伯德通常用右手投篮,自然会不惜集中一切兵力防他的右手。不过,他们的这一计划不能完全奏效,因为伯德的左手投篮技术亦实在了得,他们不敢大意,非得同样派人看守不可。
假如伯德在两个赛季之间苦练左手投篮技术,又会怎样呢?防守一方的反应就是增派兵力阻止他用左手投篮,结果却让他更容易用右手投篮得分。左手投篮得分提高了,右手投篮得分也会提高。在这个案例当中,左手不仅知道右手在做什么,而且帮了大忙。
再进一步,我们会在第7章说明左手越厉害,用到的机会反而可能越少。许多读者大约在打网球的时候已经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假如你的反手不如正手,你的对手渐渐就会看出这一点,进而专攻你的反手。*后,多亏了这样频繁的反手练习,你的反手技术大有改善。等到你的正反手技术几乎不分上下,你的对手再也不能靠攻击你的弱势反手占便宜时,他们攻击你的正手和反手的机会渐渐持平,而这可能就是你通过改善自己的反手技术得到的真正好处。
2 .领先还是不领先
1983 年美洲杯帆船赛决赛前4轮结束之后,丹尼斯·康纳(Dennis 10 Conner)的“自由号”在这项共有7轮比赛的重要赛事当中暂时以3胜1负的成绩排在首位。那天早上,第五轮比赛即将开始,“整箱整箱的香槟送到‘自由号’的甲板。而在他们的观礼船上,船员们的妻子全都穿着美国国旗红、白、蓝三色的背心和短裤,迫不及待要在她们的丈夫夺取美国人失落132年之久的奖杯之后参加合影。[2]可惜事与愿违。
比赛一开始,由于“澳大利亚二号”抢在发令枪响之前起步,不得不退回到起点线后再次起步,这使“自由号”获得了37秒的优势。澳大利亚队的船长约翰·伯特兰(John Bertrand)打算转到赛道左边,满心希望风向发生变化,可以帮助他们赶上去。丹尼斯·康纳则决定将“自由号”留在赛道右边。这一回,伯特兰大胆押宝押对了,因为风向果然按照澳大利亚人的心愿偏转了5度,“澳大利亚二号”以1分47秒的巨大优势赢得这轮比赛。人们纷纷批评康纳,说他策略失败,没能跟随澳大利亚队调整航向。再赛两轮之后,“澳大利亚二号”赢得了决赛桂冠。
帆船比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观察“跟随领头羊”策略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反例。成绩领先的帆船,通常都会照搬尾随船只的策略。一旦遇到尾随的船只改变航向,那么成绩领先的船只也会照做不误。实际上,即便成绩尾随的船只采用一种显然非常低劣的策略时,成绩领先的船只也会照样模仿。为什么?因为帆船比赛与在舞厅里跳舞不同,在这里,成绩接近是没有用的,只有*后胜出才有意义。假如你成绩领先了,那么,维持领先地位的*可靠的办法就是看见别人怎么做,你就跟着怎么做。①
① 这一策略在竞争者超过两个之后就不再适用了。即便只有三条船只,假如一条船偏向右边,一条船偏向左边,成绩领先者就得择其一,确定自己要跟哪一条船。
股市分析员和经济预测员也会受这种模仿策略的感染。业绩领先的预测员总是想方设法随大流,制造出一个跟其他人差不多的预测结果。这么一来,大家就不容易改变对这些预测员的能力的看法。另一方面,初出茅庐者则会采取一种冒险的策略:他们喜欢预言市场会出现繁荣或崩溃。通常他们都会说错,以后再也没人听信他们,不过,偶尔也会有人做出正确的预测,一夜成名,跻身名家行列。
产业和技术竞争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在个人电脑市场,IBM的创新能力远不如将标准化的技术批量生产、推向大众市场的本事那么闻名。新概念更多是来自苹果电脑、太阳电脑和其他新近创立的公司。冒险性的创新是这些公司脱颖而出夺取市场份额的*策略,大约也是惟一途径。这一点不仅在高科技产品领域成立。宝洁作为尿布行业的IBM,也会模仿金佰利(Kimberly Clark)发明的可再贴尿布粘合带,以再度夺回市场统治地位。
跟在别人后面第二个出手有两种办法。一是一旦看出别人的策略,你立即模仿,好比帆船比赛的情形;二是再等一等,直到这个策略被证明成功或者失败之后再说,好比电脑产业的情形。而在商界,等得越久越有利,这是因为,商界与体育比赛不同,这里的竞争通常不会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结果是,市场上的领头羊们,只有当它们对新生企业选择的航向同样充满信心时,才会跟随这些企业的步伐。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