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1 人工草地概述
节 人工草地的概念
第二节 人工草地的类型和分类
第三节 混播人工草地
第四节 世界和我国的人工草地
本章小结
2 青藏高原人工草地建设与发展的意义
节 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第二节 青藏高原人工草地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节 青藏高原人工草地建设的主要方向
第四节 青藏高原发展人工草地的重要问题
本章小结
3 青藏高原人工草地发展和研究现状
节 青藏高原人工草地建设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 青藏高原人工草地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
第三节 青藏高原人工草地建设的实践研究
第四节 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生产-生态范式研究
本章小结
4 燕麦人工草地的生产-生态管理范式
节 燕麦人工草地概述
第二节 燕麦人工草地的适宜品种筛选
第三节 燕麦人工草地的营养体农业生产
第四节 燕麦人工草地的土壤肥力调控
本章小结
5 燕麦+豌豆混播人工草地的生产-生态管理范式
节 燕麦+豌豆混播人工草地概述
第二节 燕麦+豌豆混播人工草地覆膜培育的土壤温度和水分效应
第三节 燕麦+豌豆混播人工草地覆膜培育的生长发育效应
第四节 燕麦+豌豆混播人工草地覆膜培育的光合作用效应
第五节 燕麦+豌豆混播人工草地覆膜培育的物种竞争效应
本章小结
6 多汁饲料地的生产-生态管理范式
节 饲用甜菜和芜菁概述
第二节 饲用甜菜覆膜栽培的生产生态效应
第三节 芜菁覆膜栽培的生产生态效应
第四节 多汁饲料地的覆膜培育管理
本章小结
7 多年生禾草人工草地的生产-生态稳定性
节 多年生禾草人工草地概述
第二节 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适应性及混播组合筛选
第三节 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的生理生态学特性
第四节 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群落的生态稳定性
第五节 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的生产生态效益
本章小结
8 多年生禾草混播人工草地生产稳定性的调控管理
节 多年生禾草混播人工草地生产稳定性调控管理概述
第二节 多年生人工草地生产稳定性的施肥调控管理
第三节 多年生人工草地生产稳定性的灌溉调控管理
第四节 多年生禾草混播人工草地生产稳定性的刈割调控管理
第五节 多年生人工草地生产稳定性的放牧调控管理
本章小结
9 多年生人工草地生态稳定性的调控管理
节 多年生人工草地的生态稳定性概述
第二节 多年生人工草地生态稳定性的除杂调控管理
第三节 多年生人工草地生态稳定性的繁殖调控管理
第四节 多年生人工草地生态稳定性的营养调控管理
本章小结
10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发展
节 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体系建设
第二节 人工草地的可持续管理体系建设
第三节 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建设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部分植物拉丁名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以青藏高原高寒人工草地生产-生态范式为主要内容,详细介绍人工草地的概念、类型及分类方法,深入分析青藏高原高寒地区人工草地建设的必要性,系统总结青藏高原人工草地建设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分别论述燕麦人工草地、燕麦-豌豆混播草地、一年生多汁饲料(芜菁和饲用甜菜)地、多年禾草混播草地的建植管理模式,简要阐明高寒人工草地可持续利用体系建设方向。本书综合集成高原高寒人工草地生产、生态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工作,为青藏高原高寒人工草地的高效生产和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为世界同类地区高寒人工草地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本书可作为草业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科研、管理和教学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资料。
【免费在线读】
1
人工草地概述
节 人工草地的概念
一、人工草地的定义
人工草地(tamedgrassland,artificialgrassland)或栽培草地(sowedgrassland,
seededgrassland,cultivatedgrassland)是利用综合农业技术,在完全破
坏原有植被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播种建植的新的人工草本群落。以饲用为目的
播种的灌木、乔木或与草本混播的人工群落,也应包含在人工草地的范畴。在
不破坏或少破坏天然植被的条件下,通过补播、施肥、排灌等措施培育的高产
优质草地称为半人工草地,其经济和环境意义相当于人工草地,但由于其植被
未发生根本改变,所以在草地分类上仍作为天然草地对待。
除以牧用为主要目的的人工草地外,还有以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美化环
境和体育运动等为主要目的的其他类型的人工草地(草坪、绿地等),这类草地
的比例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环保意识的增强而日益增大。本书研究的是青藏高
原草地畜牧业生产中的人工草地,故对以环境和体育运动为目的的另类人工草
地――草坪和绿地等未给予过多的涉及。
二、人工草地是农牧业文明相结合的产物
人工草地是特殊的农业用地,是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在原
始游牧后期,农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逐水草而居的先民,在以放牧为主
的条件下,为了给家畜储备一些冬春时期的饲草,开始开辟少量土地种植牧草。
这就是人工草地初形成的情况。
种植苜蓿、建立人工草地主要是东方农牧业文明的产物,中国是早引种
紫花苜蓿、建植苜蓿人工草地的国家之一。公元前115年汉武帝时,张骞出使
西域将苜蓿带到长安,从此苜蓿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广泛栽培,成为我国古老、
重要的人工草地类型。自古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苜蓿人工草地和农田实行
轮作,对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对育成秦川牛、晋南牛、早胜牛、南阳牛、
关中驴、早胜驴等著名家畜品种起到了直接的、十分重要的作用。
栽培和建植大面积的三叶草-多年生黑麦草人工草地,主要是西方农牧业文
明的产物。关于种植干草作物和晒制干草的意义,大约在公元前50年的古罗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