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目录】

前言:双程路怎样走? 代序:现代中国文化人的终极关怀 程:新文化的断层 断层一:新诗 《中国学生周报》、《大学生活》——初参与文艺活动的经验(1) 《金线》——初参与文艺活动的经验(2) 《华侨文艺》——初参与文艺活动的经验(3) “联合书院”的新文艺气氛——初参与文学活动的经验(4) 参加《现代中国诗选》编选 编选《现代中国诗选》时的诗观 为什么《现代中国诗选》出版后又编《中国新诗选》 断层二:文艺思潮的讨论 两岸开放办《八方》: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再讨论 《新晚报·风华》:巴黎通讯——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 断层三:中国电影 五六十年代的迷惘 左翼人士办中国电影回顾展 1978年香港电影文化中心的中国电影回顾展 香港中国电影学会——从更多的影片、更高的角度看中国电影 断层四:上海沦陷时期的新文化 张爱玲、苏青、胡兰成的年代 对左翼文学的反思:载道与言志 雅俗问题与中国气派 第二程:创作与传承 诗观 “诗作坊” 创作 《备忘录》 话剧的创作与昆剧的改编 翻译 第三程:现实、历史与文化的回归 现实的回归 爱荷华经验 保钓运动——对中国政治的重新思考 《中国学生周报》历史角色的终结 《盘古》——保钓后的新发展 《盘古》、《文美》与左倾 为什么会办《文美》 留法经验:近距离观察法国的民主历程 历史的回归 从法国的民主想到中国的民主 《文化焦点》——香港文化发展的新可能 横跨两岸到《汉声》 文化的回归 民间文化——一个辽阔的天地 昆曲为什么值得推广与研究 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文化回归比政治回归更重要 《明报月刊》——香港人的身份、中国文化新论述、全球化问题的探讨 后记 熊志琴 附录 附录一 前卫艺术与社会主义的一次握手——“巴黎·巴黎1937—1957”大展 附录二 中国电影回顾展座谈会 附录三 文化回归的理念与实践


【内容简介】

  在很多年里,香港既是中西文化交汇的枢纽,又是连接大陆、台湾的桥梁。
  卢玮銮、熊志琴编著的《双程路·中西文化的体验与思考:古兆申访谈录》这本访谈录回顾了香港文化工作者古兆申及其同仁近半个世纪的文化实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他们秉持独立开放的立场和兼及中西的视野,与海峡两岸的知识分子同气相求,叩问中国文化的特质与命脉。
  《双程路·中西文化的体验与思考:古兆申访谈录》记录了许多文化事件的台前幕后,历史经验之涓滴汇聚发人深省,有心的读者更可从中窥到现代中国文化的若干全景式脉络。


【免费在线读】

  代序
  现代中国文化人的终极关怀
  戴 天
  鲁迅的“人”
  小思在电话中谈到久矣不见的老朋友古苍梧,自然勾起对这位温文儒雅却又嫉恶如仇的诗人、昆曲爱好及推广者的怀念之情。放下电话后,旋即找出苍梧的作品来读,及至看完那篇《载道与言志》,则发现非但引古证今、说理证明,还洞彻玄微、勾勒要旨,以说其亦不胜向往,且也足以体认人之所以为人的终极关怀。
  如说鲁迅,认为其忧思,“不仅针对中国人的‘魂灵’,而且兼及世人的‘精神’。他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于初步接触西方现代文化之后,即有如此感慨:‘盖唯物之倾向,固以现实为权舆……故在l9世纪,爰为大潮……不知纵令物质文明,即现实生活之大本,而崇奉逾度,倾向偏趋,外此渚端,悉弃置而不顾,则按其究竟,必将缘偏颇之恶因,失文明之神旨,先以消耗,终以灭亡,历世精神,不百年而具尽矣。’(《文化偏至论》)”是故,其文旋即指出:“鲁迅对资本主义崇物纵欲的忧思,可说是超前的。他担心物欲无限膨胀,必导致对精神生活的戕害。”  .
  又说:“鲁迅对西方现代文明的肯定,当然包括进化、科学、自由、民主、平等诸观念。但他对这些观念或理论的肯定,并不是没有条件的。其前提是对‘人’的尊重。鲁迅极想提倡的即以人为本的个人主义。鲁迅在世纪之交,看到l9世纪西方文明之弊,乃寄望20世纪个人主义思想得以倡导,而人的尊严被充分重视,以此为‘世纪之新精神’。百年转眼已过,鲁迅所倡导的新精神,并没有得到重视。在20世纪中,人的尊严,在鼓吹平等的苏式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鼓吹自由、民主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及其营垒中的第三世界国家,亦备受践踏。其中关键,鲁迅早已预见,他引德人欺契纳尔’(M.Stirner)云:‘真之进步,在于己之足下。人必发挥自性,而脱观念世界之执持。惟此自性,即造物主。惟有此我,本属自由……自由之得以力,而力即在乎个人,亦即资财,亦即权利。故苟有外力来被,则无问出于寡人,或出于众庶,皆专制也。’(《文化偏至论》)”据此,《载道与言志》文中说:“无论是‘寡人’的‘平等’式专制,或是‘众庶’的‘民主’式专制,对个人尊严都产生了致命的戕害。整个20世纪历史,在在都印证了鲁迅的论断。”
  旨哉斯言!而文章在重申鲁迅视立人为根本,而立人有赖于文艺的观点,以及其个人的取舍后,指出“鲁迅晚年思想左倾……并没有改变他早期重视‘人’与强调个人独立思考弥足珍贵的初衷。正是由于他坚持而受到左翼文艺同人一些教条主义者的攻击与围剿,鲁迅一直不妥协地坚持他的‘立人’思想,直至生命结束”。这一点,恐怕是许多鲁迅的研究者,或未曾或不敢指明的。
  ……P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