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看看心理医生怎么做?

  ★独自面对痛苦、恐惧、耻辱、失败,怎样做到不消极、不纵容。

推荐阅读:

重口味心理学:谢娜追捧的案头书,教你一眼看穿身边人的秘密和怪癖

欲望心理学:看人看到骨头里


【内容简介】

  抑郁、焦虑、恐惧、痛苦……当患者向心理医生们讲述这些问题时,心理医生总是能够侃侃而谈、循循善诱,讲述很多道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但当他们自身也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呢?
  我们总是很容易去劝解别人,但在自己遇到心结时却很难化解。其实,更难劝的总是自己。
  《自我疗愈心理学:为什么劝自己永远比劝别人难》,在这本不一样的心理书里,20余位实践咨询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向读者坦露了他们心理脆弱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他们讲述了自己面对痛苦、恐惧、耻辱、失败时,怎样做到不消极、不纵容,如何迈过自己心里这道坎儿。
  这是心理医生为自己开出的秘密药方。他们真心而诚恳的叙述与建议,将启发我们去思考和领悟,更将成为我们的心灵向导。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法国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著有《心灵的状态》、《学着去淡定》等。
  除了对心理问题本身的研究之外,作者对心理医生本身的心理问题也产生了兴趣,经过多年的调查和联络,安德烈让心理医生们讲述自己的遭遇和心理问题,以及自我劝解的方法。当将自己学到的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自身时,才真正发现哪些才是*有用的。
"


【媒体评论】

  道理都知道,但难劝自己,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内心强大?这本书讲述了很多位心理医生面对心理问题时的亲身经历,其中有些问题是我们大部分人身上十分常见的,比如精神紧张、焦虑以及抑郁。在本书中,心理医生们会向读者阐述这些问题,尤其会给予读者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另外还会介绍避免重新陷入这些问题的方法。而且,本书中还会介绍,在医生们遇到心理问题时,他们是如何处理并做到长期把握好自己的情绪的。

心理医生们开给自己的秘密药方?

一、每个人都是有弱点的;

二、那些“活得很好”的人,都是能够与自己的弱点和平相处的人;

三、一想到自己不是一个在生活中有问题的人,心里就会舒服许多;

四、我们应该关注一下别人是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的。

如何获得清醒、安宁、愉悦、幸福和创造力?我们做出的一切努力并不是为了治疗自己的心理疾病,而是为了让自己感到更加清醒、安宁、愉悦、幸福以及更富有创造力,同时还能够做到实实在在地生活下去,也就是说不断挑战我们生活的世界。

有时这很容易做到,有时却不是。但重要的一点在于,每次在事情结束后,你都能对自己说:我学到了一些东西,我又长大了一些……如何从痛苦之中解放出来?

无论你的经历多么可怕,将自己从这段经历中解放出来的方法其实差不多都是一样的。便是要意识到,努力遗忘这段经历只在短时间内有效,因此首先应该与自己的经历握手言和。第二步则是平心静气地接近自己的回忆。第三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就是创造新的记忆。任何杀不死我的,只能让我更强大!在我们的一生中,要战胜的不只有艰难的时刻,还有一些小小的心理缺陷:焦虑、羞愧感、恐惧和疑心等。我们要一辈子不停地建立和保持心理平衡,虽然这活儿不轻松。不过幸好这件事做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目录】

自序
*部分 谁都逃不掉的心理问题?
 *章 害羞、畏惧他人的目光与社交焦虑症
  我是这样开始自我贬低的
  自我肯定
  一个受益匪浅的比喻
 第二章 痛苦、恐惧和焦虑症
  对疾病的焦虑是如何形成的
  相信与倾听
  “我决定要幸福起来,因为我想活得更久一些”
  死亡总是让人不安
 第三章 焦虑、恐慌和幽闭恐惧症
  儿童时期的幽闭是恐惧之源
  我反对弗洛伊德
  我不是“正常人”
  正视恐惧
  安定片之旅
  失调的化学物质
  我们能变成哲学家吗
  揭露……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四章 那些谁都难免的抑郁
  我们能够驯服痛苦吗
  抑郁症来袭
  与糟糕的回忆和平相处
  通过冥想来获得宁静并接受自我
  这样摆脱抑郁
  让生活慢一点:防止抑郁的复发
  你是打不倒我的
 第五章 没有恐惧便没有希望
  问题往往会毫无征兆地出现
  广场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这次经历教会了我什么
  产生恐惧的生理因素
  对抗而不逃避
 第六章 学习和接受自我的漫漫长路
  什么是内心斗争
  “我想改变我所感知到的一切”
  内心斗争到毒品成瘾
  内心闭锁的形成
  善意的目光助我改变
  想通过离开来找回自己是不够的
  分辨自我与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之间的不同
  学习的漫漫长路
  向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前进
  改变内心体验?不如改变自己的生活
 第七章 心理韧性与正能量
  宽恕的自我治疗
  追寻生存的意
  发现正能量
  我观察人类的视角:“乐观现实主义“
第二部分 自我安抚与自我平衡?
 第八章 坦然接受变化
  想要控制大脑里发生的一切是不可能的
  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大不相同
  长久存在的控制欲
  如何坦然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
 第九章 摆脱负罪感,心怀感激
  从负罪心理到心怀感激
  我在自己身上实践认知行为疗法
  事情的真相只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那么多美丽的邂逅
 第十章 在工作中以身为女性而自豪,别处亦如是
  何时才能实现“两性平等的合理利用”
  谁来照看孩子
  你不能感到痛苦
  女心理医生是不是更容易摆脱困境
 第十一章 如何无惧衰老与死亡
  我所经历过的死亡
  不同时代对死亡的理解
  生命的必经之路:衰老
  死亡的信仰
  对死亡的恐惧
  怎样才能无惧死亡
 第十二章 放松、冥想
  找到属于自己的行动指南
  训练倾听自己的内心世界
  让想象力主宰你的生活
  冥想训练让你不再去想痛苦之事
  放松疗法和冥想训练带给了我什么
  花一点时间充分体验生活
 第十三章 与过去握手言和,才能活在当下
  认识背负着的记忆
  过去的痕迹
  逃避又有什么用
  靠近记忆,走下去
  活在当下,才能治愈记忆的伤痛
第三部分 在人际交往中绽放自我
 第十四章 自我揭示:欣赏自己的不完美
  单词拼写并非我的强项
  我也会脸红
  使我焦虑的完美主义倾向
  简单,却不总是容易
  解释,有时会让情况更加复杂
  自我揭示的四大好处
  五个步骤教会你自我揭示
 第十五章 由“不”引发的战 争:应对成长中的叛 逆行为
  蒂博:我与“不”的*次邂逅
  心理医生该如何应对“不”的问题
  如何处理“不
  对情绪起保护作用的“不”
  家长们的“不
  日常心理学中的“不”
  积分游戏:如何将“不”变成“是”
  碰到紧急情况该怎么办
 第十六章 先倾听,再帮忙
  什么是倾听
  *疗法也会变成康复的敌人
  自认为对的,也许是错的
  如何与他人进行恰到好处的互动
  如何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十七章 自我肯定:让生活变得更加热情和真诚
  即便你语气肯定,也无法总是得偿所愿
  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要真诚,不要故弄玄虚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对自己宽容一些,我们可能会做到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自我暗示带给了我什么
  我的自我暗示之道
 第十八章 与子沟通:爱、管制、倾听、尊重与理解
  完美的母亲并不存在
  自信起来:只有你*了解自己的孩子
  懂得倾听孩子,信任孩子
  为孩子着想,也别忘了为自己着想
  管制、纵容、现实主义、家长权威、尊重……
  自信与不自信
  与孩子相处的几个要点
  我又是怎么做的
 第十九章 人际关系的倒影:跟宠物学交际术
  三个小故事
  一名心理医生在这条飘忽不定的学科之路上的旅行
  从宠物身上看懂人性法则
  普世价值
  我们是生活的打造者
 第二十章 感同身受:情感同化是*好的沟通术
  情感同化是如何产生的
  理解,并与他人分享
  从大脑的生理层面看情感同化
  分享、理解他人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情感同化:必须要与他人有同样的经历吗
  如何获得情感同化的能力
  将情感同化移植到他人身上
第四部分 为了更愉悦地生活
 第二十一章 学会选择:追随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名心理医生的价值观演变
  接受人生道路改变的事实
  了解自己的人生历程,掌握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过着怎样的生活”
  如何掌握未来的人生价值
 第二十二章 另辟蹊径与顺其自然:两种改变的方式
  如何改变
  我在生活中如何另辟蹊径
  不可小觑的适应能力
 第二十三章 我是如何调节工作中的紧张情绪的
  大家都会有紧张的时候,我也不例外
  *让我紧张的是什么
  我是否吸收了病人所有的焦虑情绪
  我如何在工作中获得快乐
  我是如何成为精神病医生的
  我的三个重要建议
 第二十四章 相信自己的直觉
  什么是直觉
  相信自己的直觉
  适当的拖延:一种必要的等待
  善待孩子的直觉
 第二十五章 积极应对来自别人的否定
  经历逆境与他人的否定
  让精神生活丰富起来的几个法则
  以他人为榜样,而不受他人左右
 第二十六章 长期的痛苦:能够赋予生命以意义的力量
  事故,后遗症,治疗过程
  *战:认知行为疗法 
  第二战:接受与实现疗法 自序


【免费在线读】

第四章 那些谁都难免的抑郁
  斯特凡尼?奥兰—佩利索洛
  心理学家,心理医生,认知行为疗法,眼动心身重建疗法以及内观认知疗法专家,现于巴黎第五大学教授心理学硕士一年级课程。
  “你当了心理医生真是走运!虽然你能帮助我们,可说到底,你无法体会我们的痛苦!”我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可以听到病人这么说……那么我的回答是:我们的职业并不能让我们对痛苦免疫,也无法为我们预测生活中的难事,比如生死离别、骚扰、侵犯、疾病、失业、超负荷的工作……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这些事,面对它们时,无论我们感到多么伤心、恐惧还是愤怒,都是正常的。没有人能控制意外事件的发生,也没有人能在情绪突然爆发前预知自己会如何处理这些情绪。就拿我来说吧……
  我们能够驯服痛苦吗
  如何接受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事情?如何处理它们?几年前,我刚刚入行,在工作中受了欺负,于是患上了抑郁症,坚信自己一无是处。当时,我觉得那种叫“幸福药丸”的抗抑郁药可以解决问题(作为心理医生,我不该有这种幻想的)。然而事实上,是在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在不少同事朋友的支持下,我才不受自己的看法和哀伤情绪的影响了。只是,我平时的那种快乐和热情也消失了,而且自从那次事件以来,出现的“我一无是处”的念头严重地啃噬着我的心灵。如果我真的一无是处,为什么我的丈夫和朋友们还守在我身边?我对自己说:“他们只不过是太善良了而已。”*让我能够找回自信的,是我的职业。
  我的工作带给我很多快乐和满足,因此,我在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然而,我在帮助病人方面效率很高,却在帮助自己方面不是这样。
  几年以后,超负荷的工作榨干了我的精力。渐渐地,我失去了做任何事情的动力和乐趣。我曾经*热衷的想法又冒了出来,日日夜夜纠缠着我:“我一无是处。”同时冒出来的还有它的“小姐妹们”:“我将一事无成,”和“我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我不配拥有我的孩子,我的家庭,我的朋友”。这一次,我决定去见一个很热心的做精神病医生的朋友,他给我开了一种抗抑郁的药,还向我推荐了一种心理疗法,并提起一种新的心理治疗分支:建立在“正念”基础上的认知疗法。于是,此后的治疗给我带来了巨大好处,因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历。
  抑郁症来袭
  悲伤感,动力的缺失,极度疲惫,毫无胃口,躺下三小时后才能入睡,感觉自己对周围人来说是一种负担,为自己的思想所囚禁,精神极为痛苦——这些便是我患抑郁症期间每天的状态。那些反复入侵并腐蚀我大脑的想法尤其可怕,环环相扣的消极思想使我的悲伤感只增不减:“能让我停下来的那个‘off键’在哪里?我工作的时间太长了,与亲朋好友相处的时间太少了,我不是好妈妈,不是好妻子,也不是好朋友……我每天都花时间听病人倾诉,我表现出既耐心又能时刻守护在病人身边的样子……而当我的家人、孩子和朋友需要我
  去耐心倾听病人的声音时,我却没有精力去回应他们的请求。晚上我回到家,精疲力竭,不想说话,还总是误解家人的意图……于是,孩子们不再扑过来搂住我的脖子了,也不在乎我了,我对他们来说什么也不是……我变得微不足道了!*后,我就一无是处了。”这样一种内心独白不停地从内部啃噬着我。我的脑子里只剩下这些想法,而它们又是那么让我无法忍受。
  不去想,就不会痛苦
  一开始,我独自一人想尽办法改善我的状况,尤其试了那种用行话说叫作“认知重组训练”的方法
  认知重组训练:作用和原理
  认知重组训练,即以现实为标准来检验一个人的消极思想:我的这种想法符合实际吗?哪些论据支持我的想法,哪些又是反对的?这种带有推理性质的训练,其目的在于淡化消极思想的影响,从而控制住由其产生的消极情绪。
  我认真地在本子上记下了我的想法,自问它们到底有多符合实际,并按从0到100的标准进行打分。结果呢?100%符合实际。所有的论据都是支持我的想法的,一条反驳的都没找到。我已经束手无策了,就这样被困在消极心态和忧郁的旋涡之中。对于轻度抑郁症,或者在病人仍有退路时,认知重组训练是非常有效的一种疗法,它还可用作病情好转后的加强训练,避免复发。而此刻,我的症状已经非常严重了,我已经完全丧失了对待病情的理智,深陷忧郁之中,不能自拔,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
  因此我开始接受药物治疗。一个月之后,我的精力有所恢复,终于能够尝试两种名字很奇怪的疗法:EMDR疗法和MBCT疗法。

  ……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