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孝的伦理道德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一直受到官方的推崇,民间的遵循。儒家称“孝为诸德之本”,历代帝王曾标榜“以孝治天下”,民间则有“百善孝为先”的俗谚。孝道有着它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这思想理论基础形诸文字者,主要是一部不足两千字的不朽名著——儒家经典“十三经”中的《孝经》。?

  《孝经》,旧说是孔子所作,或称是孔子所述而曾子记之,但经考辨,当是春秋战国时后儒整理而成书。《孝经》集中论述、宣扬了儒家的孝道与孝治观念,自汉代起就为帝王所重视。帝王的推崇与表彰,使《孝经》曾经拥有很高的地位。《孝经》又被历朝规定为读书人必读之书,它的影响更是深入、广泛、持久。历代学者曾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去研究《孝经》,或注释经文,或阐发义理,或论述其影响作用。据统计,古今有关《孝经》的研究著作达四百多种,不过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佚亡了。

  “孝”是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孝道和孝治观念曾对中国社会伦理、政治形态等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了解《孝经》的内容、思想等有关情況,对孝道和孝治观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继承传统孝道中合理、有益的部分,在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孝经漫谈》的写作,也就是在这方面作出我们的尝试和努力。?

  《孝经漫谈》的章次安排是:考虑到《孝经》经文较少,为便于读者了解全经内容,我们引录了全部经文,并作了白话译释;然后围绕《孝经》作者、传授与研究情況、地位与影响等问题进行介绍;又引录了其它儒家经典中有关孝的论述,以与《孝经》相参照。《孝经》论孝,涉及政治意义上的孝治和家庭伦理的孝道这两方面内容,我们又各设一章加以分析。随后,是以现代的眼光来对传统孝道进行反思。最后,我们介绍了历史上流传的孝亲的故事传说。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吸收了前贤和今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因学识所限,书中或存不够精当乃至舛误之处,欢迎读者诸君、博雅之士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孝经》是十三经中篇幅*小的一部。本书首先对《孝经》全文进行了白话译释,然后围绕《孝经》的作者、传授、研究历史等问题进行介绍,同时引录了其他儒家经典中有关孝的论述,以与《孝经》相参照。书中还从当代社会的视角,对传统孝道、孝治观念进行了反思。本书末章,采撷诸多历史上流传的孝亲的故事传说,足可扩大读者研读《孝经》思考角度。

十三经开讲丛书沿袭“开筵讲习”的传统,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国文化*为经典的十三部典籍

购买十三经开讲丛书全本请点击


【作者简介】

  罗萤,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黄黎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孝经》的内容
一、开宗明义章第一
二、天子章第二
三、诸侯章第三
四、卿大夫章第四
五、士章第五
六、庶人章第六
七、三才章第七
八、孝治章第八
九、圣治章第九
十、纪孝行章第十
十一、五刑章第十一
十二、广要道章第十二
十三、广至德章第十三
十四、广扬名章第十四
十五、谏诤章第十五
十六、感应章第十六
十七、事君章第十七
十八、丧亲章第十八
第二章 《孝经》的作者
一、历代的八种说法之介绍与分析
二、我们对《孝经》作者问题的认识
第三章 《孝经》的传授与研究
一、先秦至西汉时期《孝经》的传授?
二、今古文《孝经》的传授
三、唐玄宗作御注与邢昺作疏
四、朱熹的《刊误本》及其影响
五、黄震论今古文《孝经》之争
六、清代对《孝经》的研究
第四章 二十世纪《孝经》研究述评
一、世纪之初的《孝经》研究
二、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孝道的批判
三、现代新儒家对传统孝道的思考(上)
四、现代新儒家对传统孝道的思考(下)
五、建设中的“新孝论”与“新孝道”
第五章 《孝经》的地位与影响
一、《孝经》在儒家经典中的特殊地位
二、历代帝王对《孝经》的推尊与表章
三、《孝经》的影响深入而广泛
四、《孝经》对朝鲜、日本的影响
第六章 其它儒家经典中的孝论
一、《论语》中对孝的论述
二、《礼记》中对孝的论述
三、《孟子》中对孝的论述
第七章 孝治——政治意义的孝
一、周代的“孝治”观念
二、孝与家族制度
三、父子关系与君臣关系
四、孝子与忠臣
第八章 孝道——家庭伦理的孝
一、爱惜身体
二、赡养父母
三、敬顺父母
四、葬祭以礼
第九章 对传统孝道的反思
一、孝道中的道德意义
二、孝道所产生的流弊
三、孝道在当今社会
第十章 孝子的故事与传说
一、虞舜:孝感动天
二、汉文帝:亲尝汤药
三、曾参:啮指心痛
四、闵子骞:单衣顺母
五、子路:为亲负米
六、老莱子:戏彩娛亲
七、郯子:鹿乳奉亲
八、董永:卖身葬父
九、江革:行佣供母
十、黄香:扇枕溫衾
十一、姜诗:涌泉跃鲤
十二、丁兰:刻木事亲
十三、郭巨:为母埋儿
十四、杨香:扼虎救父
十五、蔡顺:拾椹供亲
十六、陆绩:怀橘遗亲
十七、王裒:闻雷泣墓
十八、孟宗:哭竹生筍
十九、王祥:臥冰取鲤
二十、吴猛:恣蚊饱血
二十一、庾黔娄:尝粪忧心
二十二、唐夫人:乳姑不怠
二十三、黄庭坚:涤亲溺器
二十四、朱寿昌:弃官寻母
后记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孝经》的内容

  《孝经》,在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是最“小”的一部,说它最“小”,乃是从它的篇幅、字数上说的。现今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中的《孝经》(唐玄宗作注,宋人邢昺作疏),采用的是“今文”本,其经文部分仅有一千七百七十八字,比较起来,它的篇幅大约相当于《论语》或《礼记》中的一个章节。然而,篇幅上最“小”的《孝经》,其地位与影响并不低、也不小。

  《孝经》(今文本)分为十八章,全文均围绕着儒家“孝”的观念进行多方面的阐发和解说,集中地宣扬了“孝道”和“孝治”的思想。事实上,要研究《孝经》的所有问题,首先应该对《孝经》本文的旨趣有一个比较全面、比较正确的理解。因此,下面我们将按经文①的顺序,逐章地把《孝经》翻译成白话文,并在各章之后加以简要评介,以帮助读者完整地了解其内容。

  一、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脩厥德。’”

  【译文】孔子闲居在家中,曾子在一旁陪侍着。孔子说:“先代的圣王有至高的品德和重要的思想,用它来使天下归顺,百姓能够和睦相亲,上上下下不会相互怨恨。你知道是它什么吗?”曾子离开座位,恭敬地回答道:“学生我不够聪颖,哪能知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孔子说:“我所讲的这种品德和思想,就是孝道。孝道,是所有德行的根本,教化也由此而产生。曾参,你坐下来,我来告诉你。人的肢体、毛发、肌肤,都是父母所给予的,应该注意保全它们,不能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起始点。人要遵循天道,建立功业,使自己的名声流传于后世,并能够因此为自己的父母争得荣耀,这就是孝的最终目标。实行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是出仕以事奉君主,服务于社会,最终建立功业,以显亲扬名。《诗经?大雅?文王》上说:‘不要忘记你的祖先,要努力地发扬光大他们的美德。’”??

  《孝经》全文,均以曾参求教、孔子授道的问答形式,来阐述“孝”的内涵、类别、功用和意义。据古籍记载,曾参在孔门的众弟子中“孝行最著”,所以孔子以孝道传授与曾参。

  本章“开宗明义”,強调了“孝”的地位之高、作用之大:它是先代圣王的至德要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也由此产生。“教”字即以“孝”与“文”组合而成。孔子指出的“孝之始”与“孝之终”,可分别概括为“不亏体”和“不

  ①《孝经》经文,据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影印本),第2537—2562页

  辱身”。“不亏体”,即保全父母所给予的肉体的存在,不得任意毁伤;“不辱身”,即为父母争得荣耀,扬名显亲,不贻父母以耻辱。而“中于事君”,即出仕事君,服务于社会,建立功业,这正是扬名显亲的途径。本章是对“孝”与“孝治”思想观念的总括。略探本章大旨,正在于篇末“事亲”、“事君”、“立身”这六字,而最终归宿却是自身之立。身立务须本正,正本之道,莫过于以孝事亲与事君,于是,《孝经》全书所欲开之宗与所欲明之义在此已昭然若揭了。

  二、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孔子说:“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敢厌恶别的人;尊敬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敢怠慢别的人。作为至高无上的天子,能够以爱敬之心竭力地侍奉其父母,那么他的道德品行就能够教化天下,并且成为万民百姓的楷模和典范,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尚书?甫刑》曾经这么说:‘天子有了善行,万民百姓都可以信赖他了。’”

  《孝经》的第二至第六章,分别论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及庶人所行的孝道,即通常所简称的“五孝”。孝道是天下人都应该共同遵循和实行的,但五种不同身份的人,因各自地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内涵、意义和表现形式的孝道。

  本章所论述的“天子之孝”,在于天子能以孝道教化天下百姓,树立起敬亲爱亲的典范。孔子所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也可为此作注脚。天子的榜样力量、感化力量自然是极大的了。

  三、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译文】“处与上位而不骄矜,虽地位尊显也不会有危险。节俭费用并且遵守法度,虽富裕充足也不会流失。地位尊显而没有危险,就能够长久地保持显贵的地位;富裕充足而不会流失,就能够长久地保持富足的生活。不使富足生活、显贵地位丧失掉,那么,作为一国之主的诸侯,就能保存好天子分封的国家社稷,就能使国中的人民和睦相处。这就是诸侯的孝道吧!诸侯应该时刻持有戒备之心,正如《诗经?小雅?小旻》上所说的那样:‘小心翼翼地,像面临着深渊,像走在薄冰上。’”??

  诸侯,是分封国的君主,其地位仅次于天子,处于尊显的爵位上,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民之上”。诸侯实行孝道,在于遵守法度,节俭费用,以长保富贵,长守社稷,同时也能安一方之邦,保一境之民。本章最后引《诗经》中的诗句,表明戒慎恐惧,就是诸侯行孝的真正要道。

  四、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译文】“不是先代圣王所制定的礼法服饰,就不敢穿戴;不是先代圣王所制定的法度言语,就不敢乱说;不符合先代圣王所规定的道德准则,就不敢妄为。所以,作为卿大夫,不讲不合乎礼法的话,不做不合乎道德准则的事。这样,卿大夫说话就无须择言,做事就不必犹豫,而且他的言语传遍天下也没有过错,他走遍天下也不会招致怨恨责难。在服饰、言语、行为三个方面合乎规范,就能够保住自己的家庙,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吧!卿大夫应该谨严守法,就像《诗经?大雅?烝民》上所说的那样:‘早晚都不要松懈怠慢,要尽心尽力地侍奉天子。’”??

  卿大夫,是辅佐天子、诸侯的朝臣。卿大夫的孝道,在于从服饰、言语、行为等方面合乎礼法,尽心尽力地侍奉天子、诸侯,言行布满天下而遐迩称誉,从而保住家庙,且能荣耀其亲。

  五、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译文】“以侍奉父亲的方式来侍奉母亲,其中的爱心是相同的;以侍奉父亲的方式来侍奉君主,其中的敬意也是相同的。因此,士人侍奉母亲主要是用爱心,侍奉君主主要是用敬意,而侍奉父亲则兼有爱心和敬意。所以说,用孝道来侍奉君主就是忠诚的品行。士人有了忠诚和顺从的品行,而且能够用它们侍奉君主和上级,就能保住自己的职位和奉禄,就能保有对先祖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吧!士人应该努力做到这一点,就像《诗经?小雅?小宛》上所说的那样:‘要起早贪黑地努力,不可辱没了生养你的父母。’”

  士,是位次于卿大夫的中下层官员。士的孝道,在于把对父母亲的敬和爱转化为对君主上级的忠诚和顺从,尽忠职守,从而能保住禄位,守住祭祀,而且不致于辱没父母的名声。士的孝道,重点在于“忠孝结合”。

  以上论及诸侯、卿大夫、士的行孝之道,都与他们在政权、政治结构中保持各自地位、恪尽各自职守的言行准则有关。能各守其位、各尽其职,就是行孝尽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