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

《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力求向广大青少年提供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充分展现当今世界*的科技发现与发明,尤其关注科技前沿的发展趋势,在全面概述各类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努力构建多元的、开放性的体系架构,在有效回答“为什么”的基础上 ,让青少年知道每个问题的解答都可能有多个不同路径,引导和启发他们深入思考更多的“为什么”,积极探索新的未知的科学世界。


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在形式上适应当代青少年的阅读习惯,首次推出彩色图文版,用大量的彩色版权图片向读者展示当代科技前沿的“美与魅”。内容上重点关注科技发展的前沿和当代青少年关心的热点问题,书中一部分的“为什么”通过各种形式向全国少年儿童征集,力求将当前孩子们关心、想问的问题一网打尽。精装版《十万个为什么》特别使用高档东方书纸,纸张呈极淡黄色,不反光,阅读感舒适。采用国际流行大开本,方便阅读。十八本精装十万将成为您书架上亮丽的风景。

【内容简介】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集结权威的编撰阵容,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院士亲自担任总主编,21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科学家担任分册主编, 110余位两院院士组成阵容强大的编委会。来自全球各个学科的700余位优秀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参与了新版《十万》的编写工作。阵容强大的编委会和作者队伍,为新版《十万》的科学性、前沿性、权威性和可读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在总结前五版的成功经验,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时代的发展和青少年读者的实际需要,将全书分为三大板块共18个分册:(1)基础板块: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生命;(2)专题板块:动物、植物、古生物、医学、建筑与交通、电子与信息;(3)热点板块:大脑与认知、海洋、能源与环境、武器与国防、航天与航空、灾难与防护。全书共600万字,7000余幅彩色图片,收入4500个代表科技发展前沿和青少年关心的热点问题。新版《十万个为什么》更加注重思考过程,提倡科学精神,引导创造探索,通过“微问题”“微博士”“实验场”“关键词”“科学人”等小栏目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关:

※《十万个为什么》(平装)

※《十万个为什么》(基础卷)

※《十万个为什么》(热点卷)

※《十万个为什么》(专题卷)


【作者简介】

  总主编:
  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总主编,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分册主编:
  李大潜,《数学》分册主编,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协副主席。
  沈文庆,《物理》分册主编,实验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上海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长。
  赵东元,《化学》分册主编,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介孔材料合成、结构和机理的物理化学及其催化研究。现任《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
  陈宜瑜,《动物》分册主编,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鱼类学研究的权威。
  陈晓亚,《植物》分册主编,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院长、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汤钊猷,《医学》分册主编,肿瘤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肝癌临床诊治和基础性研究方面成就显著。
  曾溢滔,《生命》分册主编,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我国基因诊断的主要开拓者。
  杨雄里,《大脑与认知》分册主编,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视网膜神经元回路的信号传递、调制的基础及其机制。现任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
  周忠和,《古生物》分册主编,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孔子鸟化石的发现者之一,主要从事中生代鸟类与热河生物群的研究,现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王绶琯,《天文》分册主编,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台长、名誉台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
  方成,《天文》分册主编,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国家攀登计划首席科学家。
  刘嘉麒,《地球》分册主编,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我国火山和玛珥湖古气候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
  汪品先,《海洋》分册主编,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曾任国际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主席。
  欧阳自远,《航空与航天》分册主编,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
  褚君浩,《能源与环境》分册主编,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上海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郑时龄,《建筑与交通》分册主编,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曾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建筑学会理事长。
  吴启迪,《电子与信息》分册主编,智能控制专家,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部长、同济大学校长等职。
  王越,《武器与国防》分册主编,信息系统专家、雷达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兵器工业第二○六研究所所长、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等。
  黄培康,《武器与国防》分册主编,电子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雷达目标特性领域带头人,曾任航天二院科技委副主任。
俞大光,《武器与国防》分册主编,理论电工和电子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研究员,曾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
  马宗晋,《灾难与防护》分册主编,地质学家、减灾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组长。


【媒体评论】

  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基础、前沿、关键、战略四个方面来组织问题和编写稿件,重点关注科技发展的前沿和当代青少年关心的热点问题。书中的大量为什么是通过各种形式向全国少年儿童征集来的,力求将当前孩子们关心、想问的问题介绍给他们。

  ——2013719日,《光明日报》


  每一个为什么都意味着积极的探索和独立的思考。50年来,《十万个为什么》不断推陈出新,不变的是为什么这一提问方式,它培养并保护着孩子们对提问的兴趣和习惯,而一问一世界的形式,也正是半个世纪以来《十万个为什么》被几代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
  ——201381日,《文汇报》

《十万个为什么》 被誉为“一辈子用得着,几代人忘不了”的科普读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凝结着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几代编辑的心血,汇聚着数百位科学家和科普作者的精心创作,我国科学界、教育界、出版界的支持,李四光、茅以升、华罗庚、竺可桢、苏步青等诸多科学家都曾担任此书的分册主编。基于此,《十万个为什么》堪称是“国宝级”的图书。中科院院士池志强坦言:“它差不多是所有中青年科学家的启蒙读物。”

——2011年4月1日,《解放日报》


   50年来伴随着一代代中国人成长的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将于2013年“重张”面世。在我国,至今没有一套科普读物能像《十万个为什么》那样,能经得起如此长时间的检验。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至今已出版了五个版本。50年来,《十万个为什么》像一把把金钥匙开启了一代代人的心灵,提高着一代代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2011年9月28日,新华社

  “这次的编纂将不再参考过去的问题和答案, 所有的问题都将根据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进行重新设置,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宗旨在于教会青少年科学思考的方法,培养他们钻研和探索的精神。我们会引导孩子自己去分析这些答案哪个是正确的,让他们自己来回答‘为什么,分析问题的过程比告诉读者一个答案更加重要。”
  ——2011年11月28日,《北京晚报》


  这是一套跨越50年的丛书。50年前,众多青少年读者在这套丛书的滋润下逐渐成长,及至白发仍不忘与孙辈们再次一起阅读;这是一套开科普知识传播先河的丛书。多少青年学生从那一个个有趣的问题中,立下争当科学家的愿景并从此走上科学研究工作岗位,一扇扇通往亿万个不同世界的窗户就此打开。
  ——2011年12月2日,《浙江日报》


  《十万个为什么》:传奇与现实
  人在童年时期提出的问题,有的需要用一生来回答,有的,终其一生却也得不到答案。答案固然重要,懂得提问才是根本——每一个“为什么”都意味着积极的探索和独立的思考。50年,《十万个为什么》不断推陈出新,不变的是“为什么”这一积极的提问方式,它培养并保护着孩子们对提问的兴趣和习惯,使之受用一生。
  ——引自2011年10月4日《人民日报》


【目录】

(1)基础板块:《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生命》

(2)专题板块:《动物》《植物》《古生物》《医学》《建筑与交通》《电子与信息》
(3)热点板块:《大脑与认知》《海洋》《能源与环境》《武器与国防》《航天与航空》《灾难与防护》

【免费在线读】

  序言
  韩启德
  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经过数百位编委、作者和编辑历时三年的辛勤努力,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对于中国的科技界、教育界和出版界,以及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来说,这都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
  《十万个为什么》是由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61年出版的一套科普图书。在半个世纪的岁月里,这套书先后出版了五个版本,累计发行量超过1亿册,是新中国几代青少年的启蒙读物,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我国,至今还没有一套科普读物能像《十万个为什么》那样经得起如此长时间的检验,并产生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在网络通信、低碳环保、基因工程、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研究进展更是一日千里,乃至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为适应科技发展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科学技术普及,重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并将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这对我国的科普出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2006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其中特别强调要提升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因为只有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重,才能终使得全民的科学素质得到根本性的提高。为此,编辑出版一套崭新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十万个为什么》,使其在繁荣我国科普创作的进程中发挥“旗帜”作用,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好奇心是青少年的可贵特质,是驱使他们亲近和接受科学的动力,一定要保护好。从50年来的经验看,“一问一答”是个好形式,也是《十万个为什么》被大家喜爱的重要原因,在编纂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时我们坚持了这一好形式,并力争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引导读者去思索问题,去感受科学文化和科学精神,去体会科学探索的乐趣。
  出于积极参与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社会责任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有百余位院士应邀担任了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其中20余位院士在百忙之中担任了各分册的主编,具体负责组织相关分册的编纂工作,有40余位院士亲自撰稿。此外,还有70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各个学科的优秀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参与了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写。这么多高层次科学家参与到一套科普图书的编纂工作中来,这在我国科普出版史上是空前的。阵容强大的编委会和作者队伍,为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科学性、前沿性、权威性和可读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在此,我也谨向所有参与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编纂工作的编委、主编、作者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在总结前五版成功经验,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时代的发展和青少年读者的实际需要,将全书分为三大板块共18个分册。基础板块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生命,是传统六大基础学科;专题板块包括动物、植物、古生物、医学、建筑与交通、电子与信息,是由基础学科衍生出来的重点传统学科;热点板块包括大脑与认知、海洋、能源与环境、航空与航天、武器与国防、灾难与防护,则是近些年发展特别迅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领域。在编纂每一分册的过程中,我们根据这个学科或专题的内容,充分考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发展的前瞻性,问题的设计和分布尽量与学科或专题的内在结构相吻合,从而使每一分册都成为具有完整的内在知识体系的读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相信小读者们在阅读过程中也会在不同的分册中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在形式上适应了当代青少年的阅读需求,与国际上同类图书的出版潮流相接轨,首次推出彩色图文版,用大量彩色图片向读者展示当代科技前沿的无穷魅力。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基础、前沿、关键、战略四个方面来组织问题和编写稿件,重点关注科技发展的前沿和当代青少年关心的热点问题。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书中的大量“为什么”是通过各种形式向全国少年儿童征集来的,力求将当前孩子们关心、爱问的问题介绍给他们。同时,新版《十万个为什么》更加注重思考过程,提倡科学精神,引导创造探索,关注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微问题”“微博士”“实验场”“科学人”“关键词”等小栏目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我们相信,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将以全新的问题、全新的体系、全新的内容、全新的样式,以及数字化时代全新的技术手段,再现《十万个为什么》每一版都曾有的辉煌,掀起中国科普出版和科学普及的又一个新高潮。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出版,必将引领更多青少年走向科学,使共和国涌现出更多的栋梁之材。同时,这套书的出版,对于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促使当代中国广大青少年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科学创新能力的提高,推进全社会在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上形成更加浓厚的氛围,使全民科学素质再上新台阶,发挥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