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素质教育是逻辑不通的昏话
  高校扩招是通吃社会各阶层的障眼法
  独子政策是高考热无法降温的根源
  令全社会马首是瞻的官员高学历
  过度复习是摧毁创造力的利器
  情商对常人重于智商
  意志力的缺乏是当代社会的精神癌变
  科技史是打通文理的金桥
  行政化与单一化是孪生兄弟
  《吾国教育病理》一反时下不涉病灶、不究病理,治标不治本的教育论述,从诸多视角,说出惊世骇俗的道理,直指中国教育的病因,直陈其解决之道,言辞犀利,一针见血,穷根问底,论据详实。既呈现了对教育病理的追问,也体现了对当下国情的关怀。
  其姊妹篇《科场现形记》则从教育领域中你能想到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你想象不到的事实。


【编辑推荐】

  ※为什么毕业生找不到好工作?
  为什么企业招不到好人才?
  为什么学校忙于各项评比?
  为什么教师喟叹职业尊严?
  大家都在说教育出了问题!
  当我们走在歧路重重的教改之路上,
  《吾国教育病理》将给我们全新的启示,
  重新思考当前教育的病因与解决之道!
  直指中国教育的病因,直陈其解决之道,言辞犀利,一针见血,穷根问底,论据详实
  ※北京大学教授、知名社会学者郑也夫愤懑之作,针砭时弊、痛快淋漓,为中国教育敲一记警钟!
  ※陈丹青 李公明 刘苏里 雷 颐
  熊丙奇 杨东平 易中天 联合推荐!

《新京报》2013年度教育好书,《出版商务周刊》2013年度风云图书,《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好书!


【作者简介】

  郑也夫,祖籍不可考。1950年生于北京。初中即将毕业时遭遇“文革”。1968年赴北大荒。其后的三十九年中先后工作、学习过十个单位:八五二农场四分场六队,该农场水利工程队,该农场工程大队学校,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平均每个单位不足四年。很高兴一直在流动,始终是边缘人,得以冷眼旁观周围的一切。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市交通顾问。曾任央视《实话实说》总策划。
  作者主要作品
  《吾国教育病理》,2013
  《科场现形记》,2013
  《语镜子》,2013
  《双城记》,2013
  《半开放社会》(香港),2011
  《沙葬》,2011
  《神似祖先》,2009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2008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2007
  《抵抗通吃》,2007
  《知识分子研究》,2004
  《阅读生物学札记》,2004
  《被动吸烟者说》,2004
  《城市社会学》,2002
  《信任论》,2001
  《忘却的纪念》,1998
  《世界杯断想》,1998
  《游戏人生》,1997
  《走出囚徒困境》,1995
  《代价论》,1995
  《礼语咒词官腔黑话——语言社会学丛谈》,1993


【目录】

一编 分流
第一章 空洞素质论
第二章 教育与发展
第三章 德国教育的分流制
第四章 中国职业教育的困境
第五章 中国传统分流的终结
第六章 官员的学历
第七章 复习与复读

二编 放权
第八章 学校教育模式批判
第九章 知情志
第十章 兴趣
第十一章 创造力
第十二章 科目
第十三章 选材
第十四章 行政专权:单一化的根源

附录一 上海PISA夺魁后的思考
附录二 精英史观与平等追求
参考书目


【媒体评论】

  我于教育的现状与后果,久已不忍看、不敢想。多年前因辞职带出的叫骂,无理可据,极度业余,惟泄愤而已。之后,总期待院墙内外出来高度专业的话语,层层剖析这场灾难的内因与外延。今郑也夫先生大著,豁然有此担当、有此分量,所见、所涉、所指、所论,俱出入于社会学、哲学、教育学、伦理学,而能在在紧扣眼前的真实。目下虽未节节读毕,但我愿意说,这是一部勇敢的书,而以世界范围渐趋俎坏的教育现实,比对“国情”,深具理性之力。
  ——陈丹青

  教育有病,需对症下药,而当下医治教育病,只顾病相,不顾病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病急乱投医,误了治病的时机,也误了一代青年,以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吾国教育病理》一书揭示的教育病理如不被重视,将成误国教育病理。
  ——熊丙奇

  郑也夫是一名功力深厚、特立独行的社会学家,他诊断教育病理,对全社会性“学历军备竞赛”的剖析深刻犀利、独树一帜。他主张一种“消极的教育观”,以养成健康的教育生态,深合吾意。也夫进军教育,教育之幸也!
  ——杨东平

  也夫对中国教育的积弊与癌变的批判一剑封喉,令人有掩卷拍案之痛。作为行走在学术研究与社会思考之间的思想者,强烈的情感动力、深刻的认知追求、睿智的情理论辩和脚踏实地的实践探索是也夫最可贵的个人特色,所有这些在本书中再次鲜明地体现出来。
  ——李公明

  确如也夫兄所说,“写作这本书的动力是愤懑”:愤懑于中国教育走到这步田地,搞成这副模样;愤懑于管理者解答中国教育困境之弱智。然而,动力的愤懑却无损于论证、论述的理性客观与深刻。这,至少是本书的魅力之一。
  ——雷颐

  也夫说自己是老愤青,很准也很对。这个时代,如果你从事教育工作而缺少愤青情结,不论岁数,良知恐会受到怀疑。因为各级各类教育存在的问题,已不止中国问题的缩影,甚至比“集大成”更可悲可憎——它关乎的是下一代,就是说,关乎国族之未来。这部从愤怒中得来的作品,是一个仍保有良知的教师的理性批判档案,还可说是作者良心的记录。
  ——刘苏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