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精选《博物》杂志中的内容,通过耳熟能详的影视、动漫、游戏作品,讲解那些你不知道的趣事和背后的知识;

按照少儿兴趣进行重新组合,使经典精华的科普知识为更多小读者所了解和喜爱;

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

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13家权威媒体和网站评选“大众喜欢的50种图书”;

中国图书商报、河北卫视合办“2012读书盛典”评选年度影响力图书。

翻开《中国国家地理博物百科丛书·第1辑》这套丛书,就开始了一段前所未有的科学游玩之旅——你会在亚马孙丛林里跟猴子嬉戏、与水豚共舞;会跟随着少年派的足迹,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世界;你会发现,原来萌萌的神兽其实“神”得名副其实;你会知道,原来在吃货的眼里,全世界的风景不过都是口中的零食、盘中的美餐……作为中国本土原创的优秀少儿科普图书,**能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觉和思想的盛宴.

————————————————————————————————————

时代精神览《博物》,时代精神育少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昌明

普及科学知识,探索自然奥秘。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文华

“博物丛书”让少年儿童读者分享科学家探寻自然奥秘的艰辛与喜悦。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 度

博览群书,通晓万物,祝贺“博物丛书”出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刘嘉麒

科学是送给孩子*好的礼物。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李栓科


【内容简介】

  这套书分四册。
  《动物总动员》——以个性角度,把不同种的动物集合起来,选取视角新奇、有趣的文章。介绍一些不为人知但又非常有趣的奇特物种、为您展

现一个炫丽多彩的生命世界。

  《魔幻风景秀》——介绍神奇壮观的地貌风景以及宇宙、气象等科普知识,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儿童热爱自然、探索未知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探险集结号——与噬人的大白鲨共舞、到原始森林寻找剧毒的蝮蛇、到南极冰盖的*建立科考站……这里有探险家动人心魄的故事;从化石

的点滴线索中推测霸王龙的速度和力量、冒着40多度的酷暑观察野生老虎、登上呼呼冒烟的活火山……科学家告诉你他们的工作有多酷。

  《娱乐也科学》——精选《博物》杂志中的内容,通过耳熟能详的影视、动漫、游戏作品,讲解那些你不知道的趣事和背后的知识。按照少儿兴趣进行重新组合,使经典精华的科普知识为更多小读者所了解和喜爱。


【作者简介】
许秋汉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2006年至今,担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博物》杂志主编。
【目录】

《动物总动员》
总序:重返天地万物的世界
序:窥探动物王国
姓“雪”的动物
我们都爱洗刷刷
睡觉有理!动物睡姿大检阅
萌怪兽:“六角恐龙”钝口螈
神兽羊驼
背着房子的动物
虫族的多彩生活
寻访洁净水中的精灵
蝽哥威武
寂静的屠刀:昆虫捕捉足全方位解析
蝶翅上的“天书”
蜘蛛:八腿猎手传奇

《魔幻风景秀》
总序:重返天地万物的世界
序:看不见的世界
饮料系:*的“饮品杯”
主食系:“金丝饼”好难啃
甜点系:征服“奶油之巅”
糖果系:甜蜜的山和谷
看上去很好吃:像零食的地貌风景
大爱中国菜:地貌中的“中餐食材”
彩色系:给点颜色让世界瞧瞧
粉色系:寻找粉色大地上的温柔乡
白色系:冒牌冰雪逗你玩
白色系:白色沙漠
白色系:冰也能成“山川”
奇沙海滩
丹彩张掖:红层地貌的形色奇观

《探险集结号》
总序:重返天地万物的世界
序:爱上自然、爱上探险
雨林荒野求生
生存手册七宗罪
亚马孙丛林日志
探秘雅鲁藏布大峡谷
深山寻怪菇
深入地穴600米
荒野台湾
我和火山有个约会
火山在身边绽放

《娱乐也科学》
总序:重返天地万物的世界
序:给玩儿一个理由
少年Pi漂流中的奇幻与现实
阿凡达世界的博物学
哈利波特的魔法博物志
哈利波特的极限世界
跟爱丽丝一样做梦
福尔摩斯的“破案博物学”
传说中的船,《加勒比海盗》中的风帆战舰
“猩球”家族凭啥崛起?
百变外星人:电影中的外星生物
植物大战僵尸之植物反击战
小鸟生气了:愤怒鸟类大反击
“熊猫人”的中国范儿


【前言】

总序:重返天地万物的世界
  本套丛书的内容精选自《博物》杂志。
  每个人的学识,可以说都是从“博物”开始的:大地天空、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云雷电、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牙牙学语的孩子,还没有区分出“自我”的概念,就要先认识自然万物,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博物”这个说法,用以指代万物,包括原本的自然万物,以及从自然生活直接衍生出的万物。博物学、博物馆等名称都由此而来。当今分门别类的各种学科,也无不是在博物知识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在高度社会化、科技化和专业化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好像距离这个由天地万物构成的世界越来越远了。受此影响,我们也很少再为自然的壮美和造物的神奇而激动。眼下,我们的孩子能够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却不认识头顶的鸟和身边的树;能够玩转电脑和手机,却不懂得如何用好菜刀和铁锹;为考大学而悬梁刺股十几年,却往往不知大学原本是怎么回事;西方的孩子,*兴的是与家人一起到野外宿营,而我们的许多孩子,*的乐趣是看电视和打游戏。远离了博物世界,我们时常会感到若有所失,而我们的孩子失去的将会更多,或许那是一种素养、一种心胸视野、一种源自生命本初的*质朴的幸福感。
  我们无力改变整个社会现实,但我们可以编写一些文章,来影响我们的孩子。于是2003年冬天,《博物》诞生了。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旗下的青少年杂志,《博物》力图通过精彩的图片和文字,带领孩子们重返天地万物的世界,带给读者更多自然本真的欢乐。面对浸淫在应试教育中的青少年,博物知识轻松愉快,没有难度,完全可以当作见闻来感受,而不用费尽心机去“学习”。其实如果不必考试,知识的本来面目理应如此。
  有人问,这套丛书适合多大年龄的孩子看?我觉得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可以。当孩子不再满足大老虎和小白兔的童话世界,正好也是他们开始独立阅读的时候,就足以看懂了。博物知识直接指向天地万物,类似哪种花草能吃、哪种有毒,小学生就能掌握,大学教授却不一定知晓。家长和老师肯定也不会觉得它浅薄。
  《博物》的读者们都自称“博丝”(Boss)。创刊以来,许多Boss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并将每期杂志都珍藏起来。近年来,每年都有考上重点大学的Boss来信报喜,在北京上学的Boss还不时来杂志社做客。从2011年开始,又有即将毕业的Boss要求来《博物》实习了。这一切,都让我们整个编辑部欣慰和自豪。
  希望更多的孩子喜欢博物知识,让大家都成为有博物知识的人。 ——许秋汉 《博物》主编


【免费在线读】

虫族的多彩生活
  虫子们喜欢把自己打扮得花里胡哨,而它们的手段无非两种——化学色和物理色。化学色也叫色素色,直接利用了色素的颜色;而物理色又叫结构色,是通过形状结构产生的光学现象来制造颜色。虫族的艺术大师正是用这两种手段从事着自己的创作。
  夏秋之交正是一些毛虫长身体的时候,在此期间,毛虫们的头等任务就是大吃大喝。当我们走进林地或者草原,稍加留意便会看到体态肥硕的毛虫们疯狂啮食着树叶。这些毛虫中有一类是绿色的,比如菜青虫;还有就是春夏之交时,从洋槐上垂下的“吊死鬼”——槐尺蠖。故事就是从这两种恶心的虫子开始。
  菜青虫,“吊死鬼”,*恶心的地方就是你很难发现它们,一旦发现就已经近在咫尺,比如中午买来的白菜,摘洗之时才发现菜青虫就在指尖;傍晚在槐树下遛弯,等看到“吊死鬼”吊在眼前之时已经几乎要碰到鼻子,于是女孩子们往往会尖叫一声,跳着脚地逃跑。造成这些“惨案”的就是虫子们翠绿的保护色,然而是谁让这些蠕虫变绿的?莫非是它们吞吃的树叶将它们染成了绿色?
  吃什么,补什么?
  为了隐蔽在植物上,蝶蛾的幼虫都采取了潜伏的策略。当它们大嚼树叶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绿色的叶子通过它们的消化道,也泛出了绿色,但这并非是虫体绿色的直接来源,它们更多来自黄色色素和蓝色色素的混合。
生存手册七宗罪
  到山林中野游已渐渐成为时尚,但野外存在诸多未知,遭遇突发状况或危机,应当如何化解?许多人把野外想得简单而浪漫,以为怀揣一本《生存手册》,就可以应对野外的一切状况。如果亲自尝试一番你就会知道,那些书中介绍的方法和经验,有些并不可行,有些甚至会造成更大的麻烦。不应在半山腰上扎营?凭借大树的疏密真能找得着北?塑料袋套叶片能取到饮用水?细数《生存手册》中的错误或者语焉不详之处,可以避免被《生存手册》“欺骗”,重新诠释野外注意事项,以助你笑傲山林。
  Action 1 营地选择
  罪:不应在山腰扎营,理想的营地要靠近水源
  总有不明就里的人认为野外工作愉快而浪漫,比如在秦岭追逐大熊猫,比如在版纳陪伴亚洲象,比如钻进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看看花, 采采标本——其实,在野外连续宿营十天半月就会知道,这些事无一例外,都是辛苦而危险的。如果坚持要在外面搭个帐篷,幕天席地,敬畏自然,那么选择一块合适的营地,就是你所面临的*个看似简单却充满玄机的挑战!
  《生存手册》里说,不要选择山腰上的平地扎营,因为那里夜晚温度低,潮气易于凝结。你要是乖乖听话,可能就会错过一块很好的营地——在山林里转转,你会发现到处都是潮气横行,尤其日落后,山腰也好,山脚也罢,连同林子内外,干燥的营地并不那么好找。
  然而,选择营地的一条重要依据,《生存手册》里似乎并未提及,那就是—要选择一块平坦的地方扎营!为什么?想想你单薄的帐篷,还有单薄的睡袋,假若满地碎石坑坑洼洼犹如月球表面,这样的营地,似乎只能用来做按摩;而如果帐篷搭在斜坡上,不应在山腰扎营,理想的营地要靠近水源你是想头朝下,脚朝下,还是横着随时准备往下滚?
  所以山腰如果有块平坦的营地,说明你运气不错。其他可选择的地方呢?《生存手册》告诉我们:理想的营地,要满足靠近水源的条件。为了平坦,为了靠近水源,于是很多野游者选择在河边扎营——诸多惨剧便发生于此,河水暴涨的速度永远超乎想象。无论是书上记载,还是口头流传,“在比往常水位线高的地方扎营”,都是将生命置之度外的举动,山洪来时,气吞万里如虎,当你忙于从睡袋中钻出来的时候,早已被“虎”所伤。
  当然动物也要提防,虽然如今金钱豹之类的猛兽已然少见,在野外碰上一只,几率如同彩票中大奖,但野猪之类的家伙们还是少惹为妙,就连放养在山坡的牛群,为了寻觅带有甜味的食品,也曾有过拱翻帐篷的恶行。而往往被人忽略的有威胁的动物,其实体型并不一定庞大拉风,扎营时*常惹出麻烦的,其实是芝麻大、六条腿的蚂蚁大军——它们翻山越岭,前仆后继,为了获得食物勇往直前,除了远远趋避,别无妙法。
  扎营进行时:尽管有头灯和手电筒的协助,但尽可能不要等到天色彻底黑透再扎营,夜色会影响我们对环境的判断,而对于新手而言,摸黑支帐篷也是一件不太轻松的工作。
  花草中的营帐:在山腰的草甸上搭个帐篷,可以避免雨季涨水的威胁,但在选
  择具体的扎营地点时,也要注意以下事项:尽量选择平坦、背风的位置,注意观察有无动物出没的痕迹,而*重要的,是熟悉周围的环境,确定几条可以迅速撤退的路线,以备不时之需。
  Action 2 方位辨别
  罪:利用树冠的疏密寻找南北
  在野外*好有个向导指引,走一条基本明确的路线,万一真的到了需要判别方向的地步,*简单便捷的方法,当然是掏出指南针指北针之类的看看——我们的祖先几千年前就发明了司南,有高科技的装备不用,非要凭经验判断方位,难道不是一种退化、一种返祖现象?
  白天靠太阳,晚上看星星,都是比较可靠的办法,问题在于这些手段都要求一定的经验积累。至于各类手册或者自然课本、科普读物里说的,靠植物来判别方向,嘿嘿——有时候,植物实在比人更加迷糊。流传*为广泛的错误方法,是利用大树或者苔藓,号称树冠茂盛的是南方、稀疏的是北方;而苔藓正相反,密布于石头或树干阴湿的一面,是北方。要说这话完全错了,也有些冤枉大树和苔藓,但是林间小气候、山脉走向、水流、植物群落分布等等因素,都能让所谓的茂密和稀疏改变。
  辨别方向其实还是小问题,一个指南针体积小重量轻,带在身上,就可以不必麻烦大树和苔藓,但是更麻烦的事情在后边呢你以为在山林里,能认清楚方向就万事大吉了?好吧,营地在南边,你就向南方一直走,直到前面是深不见底的山谷,或者高不可攀的山峰挡路了,除非超人、鸟人、轻功卓越的大侠,不然飞不过去,知道营地在南方,还是徒劳。更有甚者,方向正确,但位置略有偏差,和营地失之交臂,平行错过,于是越走越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知道方向,还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和目的地的位置,带上GPS会帮你解决些问题,但尽信GPS不如无GPS,电子产品的误差足以令人在林子里迷失。*好的方法还是一路走一路做标记,以便回头的时候有踪迹可循。比较流行的标记方法,是沿途在树上挂红布条,或者喷红涂料,每隔50米,或者到分叉路口,找棵粗壮的树,做上标记——老段子里,杨子荣智取威虎山,用砍刀在树干上做标记,在实地操作时,无论砍树、喷漆、挂红布条,一定要明显到前后左右都能看见。这个办法,和童话故事里一路走一路扔面包渣当作指路标异曲同工,只是拿面包做标记时,还要先跟松鼠们商量妥当——别把路标拖回窝里当夜宵。
  行进中的标志
  队伍行进途中,有很多经验之谈远比书上的条条框框更为实用:穿着鲜艳的服装有利于相互辨认,尽量保持队伍的长度,首尾距离不要过大;还有,在穿越树林或遭遇岔路时,记得做好路标。无论标志是红布条、喷漆或者凿砍树枝树杈,*重要的一点在于,从来去两个方向,都能一眼看到标志。
  手表 太阳=指南针
  有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利用手表判断方向:时间按24小时制算(例如下午4时就换算为16时),将目前的时间除以2,找到这个数字在手表指针上的位置,并将这个位置对准太阳,那么手表12时所在的方向将指向北方。如果不在整点,就把相应的时间都换算成小时,而后再除以2,按步操作。
  罗盘物尽其用
  罗盘除了指明方位之外,还有其他用途,比如利用距离估定器来测量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利用示意图更易理解,若通过距离估定器所见的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是100米,那么由观测点到两物体之间的垂线长度就是1000米,二者的比例是固定的1:10,根据这一固定比例可以进行估测。
  白色系:白色沙漠
  在浩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角,人们头顶火一样的骄阳,脚下却是雪一样洁白的沙海,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产生奇妙的幻觉——这还是地球吗?
  这片绿洲边的沙漠中,“雪”与“火”在这里交融,人们说:“喝过尼罗河水的人,会再次来到埃及。”那么见识过这雪一样晶莹的沙漠,一定会在梦中再次踏上这片纯净的土地。
  热带沙漠:清凉“雪野”
  埃及领土的绝大部分是沙漠或荒漠,只有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两岸的狭长地带以及海边可以居住。尼罗河西侧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属于撒哈拉沙漠的东部边缘。令人惊奇的是,在西部沙漠深处盛开着一朵洁白美丽的“雪花”,这便是世界*奇异的地方之一——白色沙漠,点缀在哈里杰绿洲与费拉菲拉绿洲这两片绿叶之中。
  费拉菲拉以北45千米处,便是白色沙漠开始的地方。白色的岩石和沙带,远远看去极像一条条形态万千的冰川,令人仿若置身于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这里的地表大片大片地呈现出奶油一样的白色,和鲜黄的沙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是天空将自己压得特别低,将朵朵云彩散落在寂静的沙海上。在这片空旷的沙漠中,各种各样散落的白色岩石好似选美一般,“母鸡”和“蘑菇”对话、“骆驼”穿过沙海……还有经典的“狮身人面”,暗示着这里曾经是法老的国度。
  “奶油”沙漠
  白色沙漠处在撒哈拉沙漠的边缘,由黄色的沙子和白色的白垩层交织而成。因为风的作用,这些白垩或被抠成一个个“蘑菇”,或被粉碎成一片片雪白的沙石。
  随着加勒比海盗杰克船长在电影银幕上归来,那些几百年前在广袤海洋上流传的故事又回到我们眼前。那是欧洲列强在新大陆殖民地上开拓、割据和相互攻伐的年代,也是人类文明的“大航海时代”。这个时代风起云涌,英雄豪杰层出不穷,和他们一起成为传奇的,还有承载它们驰骋海洋的船。电影里出现的每一艘舰船,在真实的历史上都大有来头。
  风帆远航:时代之船
  人类能够在大洋上安全地远航,*多也就是从六七百年之前开始的。远航需要船只足够大且足够坚固,需要罗盘定向技术,还需要足够的动力。古代的人力划桨显然不够,在蒸汽机出现之前,风帆逐渐成为船只的主要动力。在大航海时代,称霸海洋的就是这样一种借助风力的舰船:风帆战舰。
  到了17-18世纪,也就是大航海时代的后期、加勒比海盗们叱咤风云的年代,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海洋的霸主,造船技术登峰造极。英国将当时的风帆战舰分为六级,这些技术标准同时也为西方各国所采纳。
  黑珍珠号:海盗船就要黑些
  在《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里贯穿始终的“黑珍珠号”,在风帆战船家族中其实只是一个小角色:它不过是一个三桅杆式的五级船。然而杰克船长之所以如此珍爱它,还要归结于杰克的海盗身份和他的狡猾——大战船有何用途?速度和灵活性才是他想要的。“黑珍珠号”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有着加勒比海地区*快的速度。另外,它得名黑珍珠,还因为它漆黑的颜色。船体和帆都染成黑色,非常适于夜间隐藏和偷袭,甚至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皇家港口进行攻击。这也是为什么在真实历史中,很多海盗船即使不涂成黑色,也要把外观颜色弄得深一些的原因。
  风帆战舰的分级:
  一级舰:*旗舰,排水量2500~3500吨,各型火炮100多门。当时只有英国海军才有十几艘,海盗们是配不起的。
  二级舰:旗舰,排水量2000~2500吨,火炮90多门。
  三级舰:主力军舰,排水量1300~2000吨,火炮60~80门。
  四级舰:巡航分舰队的旗舰,排水量1000~1300吨,火炮50~56门。
  五级舰:巡航舰,排水量700~900吨,火炮32~44门,海盗们经常选用。
  六级舰:护航舰,排水量700吨以下,小巧敏捷,英国皇家海军用来送信和护航商船

传说中的船

《加勒比海盗》中的风帆战舰

……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