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初中语文课本中某些文章的主题进行心理诠释,二是针对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度解码,三是针对文章中的某个现象进行心理透视,四是对一些有心理含量的成语与课外小故事进行心理解读和点评。其中,《幸福变色龙》分册侧重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快乐丑小鸭》分册重在探索自我及感悟心灵。
  本书不仅是同学们学习语文与心理学的好帮手,也是语文教师教学的好参谋,是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好素材。


【编辑推荐】

  语文学习也可以变一种方式,本书创造性地将语文阅读与心理学结合起来,从心理学的视角解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用心理学知识和原理解读中学语文课文、赏析课外经典作品,语文学习因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套丛书的亮点很多。从心理学的视角解读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这些都是很独到的尝试;分析语文课文中的心理防御机制和认知心理,不仅能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能向学生普及许多有用的心理学知识;专门针对学生所做的“对成语的心理学解读”,利用生动的成语故事普及心理学知识,则能实现语文与心理学教育的双赢;“心灵小故事点评”,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精彩的写作素材,而且可以震撼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成长;而利用中学语文教材解读爱情、友情和亲情的文章更是精彩纷呈;还有“趣味心理”、“生命教育”、“情商教育”、“艺术心理”等文章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者简介】

  肖军,中学高级心理教师、二级心理咨询师,新浪网女性频道特约咨询师,北京大学心理咨询在职硕士研究生。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多家*刊物特约撰稿人。2007年被卫生部《中国学生健康报》评为“影响本报的重要人物”。华夏心理网咨询论坛婚恋性心理资深版主。长期致力于学生、亲子及婚恋咨询,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咨询风格。


【目录】

第一章 人物心理解码
1.丑小鸭:做自己才是最快乐的
2.孔乙己为何成为边缘人?
3.范进发疯:因为极度喜悦而出现的急性应激障碍
4.《雪》:南北性格之融合
5.陈胜杀穷朋友源于自我意识的矛盾
第二章 刘禹锡对柳宗元
1.刘禹锡对柳宗元:挫折如何变财富
2.《陋室铭》:温暖的画面修复受伤的心
3.《秋词》:希望在转角
4.《江雪》:自我人格的图画
5.《小石潭记》:凄凉的心态该如何改变?
第三章 认知心理
1.从《智子疑邻》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看情感对认知的影响
2.《乡愁》:海峡为什么是浅浅的?
3.《晏子使楚》:晏子超级口才的秘诀
4.愚公:移的不是山而是偏见
第四章 心理防御机制
1.《我的叔叔于勒》中有哪些心理防御机制?
2.司马迁与《史记》:升华是最好的心理防御机制
3.吾非鱼,也知鱼之乐——庄子的心理投射
4. 花为何溅泪?鸟为何惊心?
第五章 对成语的心理学解读
1.杯弓蛇影:暗示心理在作怪
2.杞人忧天:焦虑情绪的体现
3.惊弓之鸟:过分的恐惧可以毁灭自身
4.欺软怕硬:源于内心脆弱
5.爱屋及乌: 晕轮效应
6.掩耳盗铃:否定心理
7.江山易改,禀性难移:难改的是气质,不是性格
8.朝三暮四:猴子为什么上当?
9.草木皆兵:情绪对知觉的影响
10.望梅止渴:是什么引出我们的口水?
11.黄粱美梦:愿望的满足
12.刻舟求剑:思维定势起作用
13.甜言蜜语:联觉和通感
第六章 心灵小故事点评
1.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
2.走钢丝的瓦伦达
3.悲观的哥哥与乐观的弟弟
4.将要被埋葬的驴子
5.额满,暂不雇佣
6.两只翻墙的蚂蚁
7.被自己囚禁的人
8.扛船赶路的人
9.记录阳光
10.酋长的好消息
11.苏格拉底的遗憾
12.昂起头来真美
13.被践踏的钞票
14.克里姆林宫的老清洁工
15.为生命画一片树叶
16.决定胜负的铜钱
17.肮脏的窗户
18.方向没有错,路错了
19.人生的秘诀
20.永远的坐票
21.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
22.让人扫兴的理发师
23.飞翔的蜘蛛
24.世上最坚强的东西
25.一加一可以大于二
26.愚钝的力量
27.渔王的苦恼
28.爱心的力量
29.请不要开错窗
30.一堵将要倒的墙
31.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32.一担柴与一个苹果
33.养牛之道
34.心灵的房子
35.习惯成自然


【书摘与插画】







【1元秒杀专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