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历史钩沉民国十大名媛的身世与非凡经历,全新解读民国美丽十大女子的爱情与生命传奇。既有历史真实又有当下视角的民国女子读物。

★民国那个时代的西风东渐,新旧结合,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独特社会风貌的魅力,当下人回眸历史的热潮,尤其是“民国热”。
★民国女子,中国历史中有特点和风格的女子。尤其是生在名门的世家女子,她们是传统中的现代人,现代中的传统人。她们在西风东渐的时代,以其独特个性和才情谱写出自己既美丽又哀婉的生命华章,成为当时乃至后世一道独特而令人叹赏不尽的风景。
★站在当下人的视角,全新解读民国女子;同时不失历史真实,探讨性钩沉历史事实。市场上同类书或失真或少严肃或误读,难以反映民国女子的真性情。本书立足客观史实,结合历史和时代,对民国女子进行全新的再现和解雇,集资料性、思辨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为一体。
★对每个民国女子,先以简介而提炼性的开头作为引子,引出下面不同角度的内容,后面加上延伸阅读的链接,一目了然。全书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以助人物表达。
★版式新颖别致,文字美观大方,文图并茂,给人阅读美感;封面设计宁静古朴,明暗对比鲜明,意蕴丰富,既有历史感,又不失女性特色;印刷精美,是可束之于书架的正版精品。
【内容简介】
《民国红颜》选择民国知名度和典型特点的十大女子:吕碧城、陈衡哲、苏雪林、张爱玲、林徽因、陆小曼、凌叔华、潘玉良、唐瑛和王映霞为对象,根据其各人特点,从史料出发,对其从出身、才学、爱情、家庭等方面进行全新解读,并结合历史和现实,加上作者的理解和评价,以使之更加生动丰满。
每章人物开头以简介,人物总结和升华作引子,引出下面各节具体内容,然后是相关链接,以为延伸阅读,结构谨严,层次清晰,语言通俗生动,富有表现力。全书集客观史料与主观评价相结合,创造性地再现民国女子的风流和传奇人生,集史料性、思辨性和故事性、趣味性为一体,以期给广大读者愉悦和思考。

【作者简介】
李安安,70年代生人,做过报纸、杂志,后沉静于图书,出版过国学、心灵励志等图书近20本。喜爱文史哲,近年来醉心于晚清与民国历史的阅读勾沉,此书即为对梁启超《李鸿章传》研读的一个结晶。

【目录】

吕碧城:民国才女
自小才胆两绝佳
《大公报》女主笔
23岁的女校长
“三百年来后一位女词人”
“民国剩女”


陈衡哲:中国位女教授
“造命”的大家闺秀
“才子佳人兼在一身”
当“不婚主义”者遇到胡适
“金坚玉洁”的友谊
履行“精微的母职”


苏雪林:不妨守“一世孽缘”
多才叛逆的“野丫头”
敢于批评鲁迅的女人
难以放弃的“孽缘”


潘玉良:出身风尘的女画家

“我是属于你的”
一路有艺术为伴
“总有一天回到他身边”
一流的西洋女画家


凌叔华:徐志摩的红颜知己
“比林徽因有过之而无不及”
是友谊还是爱情
异国情人朱利安
驰名海外的女画家


张爱玲:的“传奇”
后的贵族
“古怪的天才”
横空出世的女作家
“见到你,我低到尘埃里”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林家的“天才女儿”
伦敦那一缕浪漫的风
徐志摩的“灵魂伴侣”
建筑:心中的诗
铎铃下的倩影
几份情怀,几份坚持
“太太客厅”的女主人
没“女人缘”的才女
大哲学家为她终身不娶


陆小曼:不能爱毋宁死

北京名媛
春色满园关不住
听从爱的声音
神仙眷侣难抵一个“奢”字
当爱已成往事


王映霞:杭州美人
“富春江上神仙侣”
“情书事件”感情伤
“风雨茅庐”劳燕分飞
梅开二度,风光再嫁


唐瑛:旧上海头牌交际花
旧上海一枝花
时髦的交际女神
宋子文的“小甜心”
   


【前言】
民国社会,西风东渐,中西结合,具有独特的社会风貌,成为时下人们的一大关注热点。乱世风云,但英雄辈出,大师辈出,才女如云,一时多少风流人物……他们共同构成了民国这个特殊而充满魅力的时代。
  民国女子,传统与时尚相结合,在社会变革时代,她们以自己的个性和才情谱写出自己的人生之歌,成为独特的风景。尤其是那些出身名门,接受了中西优秀教育的名媛,她们的才情、爱情和事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当时就风流于世,之后又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这些民国女子,是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她们是穿着旗袍和高跟鞋的女子;她们是既能写诗作画又能弹钢琴、跳洋舞的女子;她们是出身名门望族,但又勇敢走出大宅门,进而走到国外的女子;她们是既接受诗书礼仪,又接受自由思想,勇敢解放自我,追求自我实现的女子……
  民国女子,风景这边独好。她们融传统与时尚为一体,这样的女子,在之前和之后,从未有过,也无可替代——她们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她们集个性与才情为一体,岁月难淹其靓丽才情和本色人生,刹那芳华永留存,流水落花余香在——回眸处,真是绝代风流。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民国女子,以其高标独立,令人忆念难忘。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回眸这些民国女子,可以了解民国那个乱云纷飞的时代,也能给予时下的人们某种启示。也是基于此,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她们。
  市场上写民国红颜的书很多,但良莠不齐,而且大多流于粗制滥造,既少严肃,也少趣味,很少能反映出民国女子的真风情和本色人生,甚至多有误读。
  本书从众多民国女子中,选择了其中知名、有典型特点、影响力的十大奇女子作为写作对象。在写法上,本书根据每个民国女子的特点,从史料出发,对其从出身、才学、爱情、家庭等方面进行全新解读,并结合历史和现实,加上作者自己的理解和评价,力求还人物一个客观丰满的形象。作者为民国爱好者,本书是作者研读民国女子的结晶。作者以客观心态,挖掘素材,钩沉那段历史风貌;以通俗笔法,创造性地再现民国女子的本色生活。
  在结构上,每章的人物开头以一篇精悍的简介及评价做引子,引出下面各节具体内容,后是相关链接,作为延伸阅读。全书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通俗生动,富有表现力。全书将客观史料与主观评价相结合,创造性地再现民国女子的才情和传奇人生,集史料性、思辨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相信能给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以愉悦的阅读体验。
本书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们付出了辛苦的努力,在此谨表感谢!
【免费在线读】
张爱玲:的“传奇”
  “喜欢一个人,就低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
  ——张爱玲
  她出身名门,是历经繁华和落没的“后的贵族”;她是民国后期活跃于大上海,享誉全国的著名女作家;她是为爱情飞蛾扑火,全情投入文化汉奸怀抱,甘当“小三”,又被“第三者”排挤在婚姻之外的痴情女子;她是不受世俗观念束缚,忠于自己的个性、爱情和文字的性情中人;她是看透世态人情、善于享受现世生活,把艺术生活化的女人;她接受中西教育,身在海外,但骨里传统,心在中国,倾十年之力研究《红楼梦》的流浪作家;她是既华丽又苍凉,把大俗大雅淋漓尽致表现出来的女人。
  这颗曾经闪耀上海滩的文学巨星,在历经多年的淹没后,今天又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刮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张受玲”热。从来没有人像她的文字那样,深剖心理,直透人心,让人快乐,让人忧伤,让人沉思。如她的小说集《传奇》一样,她,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大凡一个人的个性和思想,与他从小生长的家庭环境有关。甚至再往上追溯,与其家族源渊有关。张爱玲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既生活在民国那个时代,就更不可避免地带有新旧两种文化和思想的浸染了。所以,今天当我们说到张爱玲时,就不能不谈到她的祖辈,她的家庭。
  张爱玲出身名门,祖父张佩纶,光绪年间官至都察院侍讲署佐副都史,是“清流党”的主角;祖母李菊耦,是晚清权臣李鸿章的女儿。母亲黄逸梵,其祖父是清朝首任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张爱玲的继母孙用蕃,其父孙宝琦,曾任袁世凯内阁国务总理。
  这样一个显赫的家庭背景,对张爱玲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张爱玲曾说:“我祖母也是23岁才定亲,照当时的标准都是迟婚。”“因为父亲宠爱,留在身边代看公文等,去了一个还剩一个。李鸿章本人似乎没有什么私生活,太太不漂亮……他的一个姨太太据说也丑。”
  李菊耦是李鸿章的掌上明珠,长相秀美,又颇通诗书,长到大龄,李鸿章才舍得放手,把她风光嫁人——嫁妆既有金银细软,又有豪房等不动产,两个豪族之间的联姻,在当时就是一大轰动性新闻。据说《孽海花》就是根据李鸿章嫁女演绎而成的,书中庄仑樵的原型就是李鸿章的女婿张佩纶。据说李菊耦对这桩婚事并不满意,但作为李鸿章的女儿,她别无选择,只有从命。
  大概是老夫少妻(张佩纶比李菊耦足足大出18岁)的缘故,李菊耦嫁给张佩纶后,39岁就守寡了。当时,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才7岁(妹妹张茂渊5岁)。
  不过几年,父亲李鸿章(1901年去世)和丈夫张佩纶(1903年去世)先后去世,天朝换成民国。家国之变故,给大家闺秀李菊耦的内心以强烈的刺激。昔日嫁家的尊崇不再,而夫家尚有未申之志,世道人心的浇薄,家族内部的纷争矛盾……所有这些都让这位世家小姐的“翻身心理”异常强烈,并转化望子成龙的殷切之心——她要守住这个诗书之家,一定要培养子女成材。于是她督促儿子背书,背不出就打,就罚跪。从传世的一张她及其一对子女的照片看,李菊耦落落大方,气质不俗,绝非一个柔弱娇气的大小姐。
  也许是家国之变故的刺激,这位后的大家闺秀脾气喜怒无常,常常暴躁,甚至孤独僻怪。张爱玲后来形容一张奶奶中年时的照片为“阴郁严冷”。而这“阴郁严冷”,虽是她奶奶特有的,大概也会不由自主遗传给她的后代吧!
  李菊耦对儿子重视教育,张廷重从小也受过不少教育,尤其是传统文化教育,但时代毕竟不同了,旧式教育也似乎行不通了。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张廷重纵有满腹诗书,也派不上用场。
【媒体评论】
林徽因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著她转。
  ——费正清《费正清对华回忆录》
  美与智慧的绝唱
  ——《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林徽因被该刊评为“中国12位美丽女性”之首)
  张爱玲当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文字风格很有趣,像是绕过了五四时期的文学,直接从《红楼梦》、《金瓶梅》那一脉下来的,张爱玲的小说语言更纯粹,是正宗的中文,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诣其实很深。
   —— 白先勇(当代作家)
  当我们还在讨论新文学问题的时候,莎菲(陈衡哲)却已开始用白话做文学了。
   ——胡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