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冯唐:万物生长三部曲(、韩庚主演同名电影原著小说套装,讲述电影未说完的故事)

70年代生的冯唐,他的世界观早已背离了"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的专制体例。万物生长靠什么?他的规则是靠摸索,就是"一颗精子在阴道里跌跌撞撞",*终筋疲力尽,精尽人亡,这就是人生。主人公秋水在小说中与初恋的纯洁和隔绝,与大学女友的交欢与隔离,医学生间的打闹、玩笑、闹酒细节历历在目,冯唐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这**是一部原生态的小说。


【内容简介】
《万物生长》是一部有趣的小说,也是一部忧郁的小说,从乌七八糟一大堆情节里,怎么看,都能窥见作者心底的纯净。这部作品,可以比喻为一部中国特色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个名叫秋水的男人,讲述了一群学医青年如何成长的故事。作者将这部书"献给老妈",许多母亲"可能不知道有些孩子这样长大"。那群高智商的年轻动物讨着美人欢心。聪慧、无聊、生猛、自负,他们历经梦想与人性、肉身的短兵相接。阳光之下,万物都在疯狂生长,一如热带雨林的藤蔓,遮天蔽日,却掩藏着怎样的失落与惶恐。
【作者简介】
冯唐,男,作家,古器物爱好者。1971年生于北京。
  1998年,获妇科医学博士学位,协和医科大学。
  2004年,获MBA学位,美国EMORY大学。
  2005-2008年,全球董事合伙人,麦肯锡咨询公司。
  2012年,任大型国企CEO。
  已出版著作:
  长篇小说《欢喜》
  长篇小说《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长篇小说《万物生长》
  长篇小说《北京,北京》
  随笔集《活着活着就老了》
  诗集《冯唐诗百首》
  长篇小说《不二》
  中短篇小说集《天下卵》
  随笔集《三十六大》
  2005年,第三届“茅台杯”人民文学奖,《浩浩荡荡的北京》荣获*散文奖;
  2005年,凭借当年的新作《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荣获第四届“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年度青年作家;
  2011年1月18日,第六届风尚中国榜揭晓了23个奖项结果。年度风尚作家:冯唐;
  2011年7月,在香港出版《不二》,成为畅销榜首,洛阳纸贵;
  2011年9月2日,《智族GQ》“年度人物MEN OF THE YEAR”颁奖典礼在京举行,荣获GQ年度专栏作家。
  2011年12月12日,《人民文学》“未来20大家”评选中,位居榜首。
  2012年4月,创造文学“金线论”,引起广泛争议,“金线”成为年度热词。
【媒体评论】
他文字上嚣张得厉害,怪力乱神,但说起话很平常。这个挺好,怕就怕反过来。
  --柴静
  冯唐完全是一个野孩子,一身非法的才情。七十年代人的经验因为冯唐的书写重新变得神奇,当然,你就算不是作者的同代人,也能看出这是具有真正意义上欢乐、自由和战斗精神的精力充沛的文字。*崇高和*庸俗的,*雅和*俗的,*调和*不高调的,都在冯唐的文字里狂欢。
  --李敬泽
  冯唐的文字如此出色是一个谜:他是怎样练就这样的文字的呢?我猜是他在古文上下过不小功夫,我不敢说他的古文功底比李零、李敖还好,但是肯定好过王小波和我。
  --李银河
  有如天籁。
  --陈村
  我花了十月的一半夜晚重读了冯唐。然后又花了剩下的夜晚重读了莫言。莫言是地上长出来的,好结实。冯唐是天上掉下来的。我想他能飞得很远。
  --路金波
  冯唐是我惟一主动约见的人,以前从来没有女生除外啊。
  --高晓松
【目录】
1.洗车
2.人体
3.处男
4.哥伦布
5.女友
6.柳青
7.银楼
8.银街
9.肉芽肿的手指
10.我肮脏的右手
11.初夜
12.垂杨柳
13.包书皮
14.口会
15.一地人头
16.大酒
17.概率统计
18.阴湖阳塔
19.昔年种柳
20.清华男生
21.永乐五年
22.非花
23.洗车
后记

【免费在线读】

  2人体

  我是学医的,我认识柳青是在人体解剖课考试之前。我不知道现在几点了,感觉烦闷,我没有理由还在这个地方待着,我想离开。

  考试前的宿舍没法待,我决定离开。

  在我们这所著名的医学院里,人体解剖课是用英文讲的。

  "要知道,百分之五十与医学有关的专业词汇都是解剖词汇。如果你们用英文学好这门课,以后就能很轻松地和国际接轨,阅读专业文献、和国际友人交流就不会有太多语言障碍了。"白先生用英文说道。白先生说英文像金鱼吐水泡一样,是一种生理需要。白先生是这门科的主讲,他一手拿烟,一手拿粉笔。他十四岁开始抽纸烟,二十四岁开始教解剖,今年他六十二岁。一手黄,一手白,无论黄白,都不是肥皂洗得掉的颜色。

  "那我们就可以当假洋鬼子了。"我们齐声用中文兴奋地说。

  "不知道中文名词,那以后怎么给中国人看病呀?校长说我们学校是医学界中的黄埔,要把我们培养成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全才,21世纪中国医学的领军人物。我们将来要给中国的老爷爷、老奶奶、大闺女、小媳妇看病,不能光想着出国开会、收外国药厂红包、和外国教授吃宴会呀。到时候我们怎么办呀?"厚朴是个胖子,他举手提问,胖脑门上渗出细细的汗珠。

  "这叫什么?"白先生指着厚朴的胖脑门,用中文问。

  "屁股。"我们齐声回答。

  "还有别的关于中文名词的问题吗?"

  "没了。"

  血管、神经、肌肉、骨骼。血管有分支,神经有变异,肌肉有附着点,骨骼有隆起。我们暗恨爹妈为什么把自己生成这个样子。学了这门课之后,我才开始坚信外星人的存在,人类只是生命进化中的一个环节,远远没有到达终点。

  生命的进化应该是螺旋状上升的,在某一点上会具有比过去的某一点更高层次上的相似。一百万年后,人类没准又像低级动物一样,只由不分化的内、中、外三个胚层组成,像蒋某人教训的一样:生活简单,思想复杂。到了那时候,没有人再学人体解剖了,白先生这种人被称为古人类学家,一个国家只许养俩,放在国家自然博物馆里,帮助小学生们感受人世沧桑,讲解人的由来。

  其实,我们不怕考试。六岁上学,至今几乎已经念了二十年的书,有过三四十个老师,大小百来次考试,变换花样骂过各种老师几千次祖宗。我们对考试是如此熟悉,以至于考试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考试会呈周期性地到来,仿佛榆叶梅开花,元旦、春节、每月的补贴。已经习惯,没有任何新鲜,可以麻木地对待,仿佛榆叶梅花开去照相、月经前买卫生巾和春梦后洗内裤。再说,我真是无所谓。

  几乎从十岁以后,我就已经没有了任何竞争心。我没有学过,所以一直也不懂如何和别人争,主要的是我找不出和别人争的理由。我老妈说,我因此注定不能成为富甲一方的人物。我认为,没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一些仿佛不可或缺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真的那么重要。孔丘没有笔记本电脑、手提电话,却照样伟大;李渔没有盗版的淫秽视盘、番石榴味的避孕套,却照样淫荡。没有熊掌,可以吃鱼。没有鱼,可以去天坛采荠菜。饭后没有保龄球、KTV等等娱乐,我们可以散步,体会食物在身体里被消化、吸收的感觉,然后我们大便。大便不仅仅是一种娱乐,简直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方式。还有很多人在大便中升天,更多的人死去。当然,这一切需要智慧。抬头望望天上数不清的星星,想想生命从草履虫进化到狗尾巴草再进化到人,再琢磨一下心中患得患失的事情,你也会有一点儿智慧。争斗的人、追逐的人、输的人、赢的人,都是苦命的人、薄福的人。事物的本身有足够的乐趣。C语言有趣味,《小逻辑》有趣味,文字有趣味,领会这些趣味,花会自然开,雨会自然来。如果你含情脉脉地注视一个姑娘三年,三年后的某一天,她会走到你身边问你有没有空一起聊聊天。

  上高中的时候,我就曾经含情脉脉地看了我的初恋情人三年。初中的时候,我们不在一个学校,我已经听说过她的名声。关于她如何美丽的传闻和《少女的心》《曼娜回忆录》等手抄本一起,在我周围流传,和做不完的习题、不断翻修的东三环路共同构成我少年生活的背景。高中的时候,她坐在我眼角能扫到的位置。如果她是一种植物,我的眼光就是水,这样浇灌了三年,她或许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如此湿润的原因。

  三年不是一段很短的时间,简直有三辈子那么长,现在回想起来,搞不清是今世还是前生。

  我很难形容这三年中的心情,有时候想轻轻抱一下,有时候想随便靠一靠,终都一一忍了,心似乎一直被一簇不旺却不灭的小火仔仔细细地煎着。听说有一道味道鲜美无比的猪头大菜,做法早已经失传,行家讲关键是火候,那种猪头是用两寸长的柴火煨三天三夜才做成的。每隔半小时添一次柴,一次只添一根柴火,三天三夜之后才熟。三年高中,一天一点儿的小邪念就算是两寸长的柴火,三年过后,我似乎也应该成熟了,像猪头一样。

  后来她去了另外一个城市上大学,于是通信,因为同学过三年,有一起回忆的理由。记得忽然有一封信,她对我的称呼少了姓氏,只是简简单单一个名字。她原来浅浅深深、云飞雪落的基调变得严肃起来,开始谈起国内形势、艺术表现和学业就业等等重大问题。我回信说,国内形势好啊,有空来玩儿吧,洋鬼子建的旧燕京大学味道很好。那是一个夏天,在北大的静园,我们坐在一条长凳的两端,四下无人,周围尽是低矮的桃树和苹果树,花已落尽,果实青小,远未成气候的样子。我们的眼睛落在对方身体以外的所有地方。她长发长裙,静静地坐着,头发分在左右两边,中间一帘刘海低低地垂着,让我心惊肉跳。我说我索性讲个故事吧,话说一个男孩如何听说过一个女孩,如何看了她三年,如何在这种思路中长大。她说我也讲个故事吧,话说一个女孩如何听说过一个男孩,如何想了他三年,如何在这种思路中不知所措。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在狂喜中一动不敢动。我想,这时候,如果我伸出食指去接触她的指尖,就会看见闪电;如果吐一口唾沫,地上就会长出七色花;如果横刀立马,就地野合,她会怀上孔子。

  两年后,我上了生物统计之后才明白,这种超过二十七个标准差的异类巧合,用教授的话说就是:扯淡。

  我虽然不喜欢争夺考试的名次,但是我喜欢看热闹,看别人争,从中体会色空。从小就喜欢。

  我家对面,隔一条马路,是一所中学,"文革"的时候以凶狠好斗而闻名。喊杀声起,我马上会把正在看的课本扔到一边,一步蹿到阳台上,马路上旌旗飘扬,顽劣少年们穿着深浅不一的绿军装。斗殴有文斗和武斗。文斗使拳脚,关键是不能倒地,倒在地上就会被别人乱踢裆部和脸,以后明里暗里都没办法和姑娘交往了。武斗用家伙,军挎里揣着菜刀、管叉和铁头木把的手榴弹,家伙使得越朴素的人越是凶残,我见过一个蓄一撇小黑胡子的人用一个手榴弹把别人的脑浆子敲出来,白白的流了一地。文斗常转化成武斗,被拳脚打得鼻青脸肿的人从地上爬起来,用军装的下摆堵着流血的鼻子,冲着打他的人喊:"你丫有种别走,在这儿等着。"打他的人多半会一边轻蔑地笑着,一边等着,武斗往往就在之后进行,仿佛幕间休息一阵,下一幕接着开始。斗殴的缘起有时候会非常简单--一个新款的军挎,相争的两人一手扯住军挎带子,另一手抡着板砖砸对方的头。谁也懒得躲,谁的头抗不住板砖先倒下去,军挎就归另一个人。有时候涉及女人,两路人马在马路中间厮杀,充当祸水的女人在一边无能为力地哭,眼泪落到土地上,溅起尘土,没人理她,更没人听得见她的哭声。她长得可真美,两把刷子垂在高高的胸前,又黑又亮又顺,随着哭泣的动作一跳一跳的。要是我有一身绿军装和菜刀,我也会忍不住冲到楼下为她拼命的,可是我家的菜刀被妈妈锁起来了。斗殴比现在的进口大片好看多了。我的多种低级趣味都是"四人帮"害的,但是相隔时间有些远,不能像哥哥、姐姐那辈一样,把自己不上进的原因都推给那四个家伙,然后自己心安理得。

  我的同学们应付着人体解剖考试,这也有热闹看,他们用尽杀招,彼此歃血为盟,考试时不许装聋作哑,答案不许写小,否则私刑伺候--你的被子里会发现死老鼠,你的女友不会再相信你遇见她之前是处男。各自出动,向高年级的学长咨询:"你们解剖课都考了些什么?"老师们其实是很懒的,每次考试试卷之间的差别不大。学长的记忆因为年代的久远而模糊不清,但是不同的人模糊的地方也不同。咨询来的信息汇总,就是一张很完整的藏宝图。

  当然,还有美人计,央求些环肥燕瘦或是声音婉转莺啼如寻呼台小姐的女生去迷惑白先生,把重点套出来。"以后考妇产科、儿科的时候,我们再替你们献身,尽遣酷哥猛男将老太太们迷倒。"男生保证。

  我们教学医院的妇产科、儿科有一批极难缠的女教授,医技高超,富有献身精神。她们念医科大学的时候,拒绝一切男士的追求,认为求学期间,应该心如古井水。后来毕业了,当住院医生,二十四小时值班制,无暇顾及儿女私情。转成主治医生,管病房,起白骨,决死生,性命相托,责任太大,不能不尽心,婚嫁先免谈。升了副教授,正是业务精进、一日千里的时候,昔日的同学们都在出成果,自己也不能落后,个人的事情暂缓。多年以后,终于升成教授,可以趾高气扬了,忽然发现自己的脾气越来越大,人已在更年期,再过两年,绝经了。当水想翻腾的时候,身子已经成古井了。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