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职场菜鸟、社交新手***的终极破谎术 虚假信息泛滥时代**自救指南
  从街头骗术到商业骗局 从婚恋危机到职场心计
  让你看透一切,在工作与生活中占尽先机!
  本书特点
  ·全书包含大量心理学研究及侦察实例!
·  详细分解说谎者的行为,让你有效辨识生活、爱情、工作领域常见的谎言!
  ·简明五大识谎基本原则,让你成为犀利的真人测谎机!
  ·提供实用技巧,让你在谈判、沟通、购物、对话中抢占先机!



【内容简介】
还在为经常上当受骗而苦恼不已吗?雅克·纳斯海教授用亲身经验告诉你,其实揭穿谎言并非难事,你不用备有精密的仪器,无须接受复杂的训练,只要准确掌握本书所授的方法,就能在*短的时间内,透视谎言,洞悉真相!
  纳斯海教授是一位研究说谎与欺诈行为的专家,在本书中,他结合*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我们讲解了揭穿谎言所需的五大基本技巧,教我们通过分析说谎者行为模式、辨识说谎者情绪等方式科学有效地识破谎言。全书包含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及侦查实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书中还为读者提供了大量极具实用性的破谎技巧,即学即用,效果立竿见影。读过本书,你自己都会为你明辨真假的能力感到大吃一惊。


【作者简介】
雅克·纳斯海(Jack Nasher),1979年生,于英国牛津大学修习经济心理学及法律,毕业后继续任教牛津大学,目前则在德国慕尼黑商学院(Munich Business School)担任领导统御暨组织学的教授。
  纳斯海是知名学术社群“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学会”(Society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的成员。他不仅获聘为许多国际企业的顾问,也经常在全球各地举办沟通艺术方面的演讲与课程,同时因其学术背景,屡屡受邀担任德国谈话性节目的嘉宾,所撰写的相关文章不定期发表于各大期刊。他在心理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获得了全球百万读者的肯定。
  译者简介
  王荣辉,曾就读东吴大学政治系、政治大学历史系与法律系;其后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Universitat Gottingen)攻读硕士,主修哲学、西洋中古史与西洋近现代史。通晓英、德、法、日与拉丁文等外文。2009年起,担任台北歌德学院特约翻译。


【媒体评论】
心理操纵大师。
  ——《法兰克福论坛报》
  纳斯海“看穿了”如何辨识谎言。
  ——德国通讯社
  这本书是完美的测谎专家。基于心理学研究和实例的*知识,作者告诉我们如何训练我们的认知,以辨识任何*微小的说谎迹象。
  ——中德广播电台

  看完这本书后,对于所谓的真相,我们应该能做出更正确的评估。 ——《世界报》


【目录】

自序

导 论

*章 注意行为模式的改变

1.1 找出行为基准线

1.2 基准线的改变

1.3 结 论

本章要点整理

卖掉巴黎铁塔的男人——以说谎为乐的案例

第二章 辨识三种说谎的情绪

2.1 担心东窗事发的惶恐不安

2.2 罪恶感

2.3 行骗的欢愉

2.4 结 论

本章要点整理

贼王与一面镜子—完美诈骗的案例

第三章 观察不协调的信号

3.1 不协调的征兆

3.2 真实的情绪:微表情

3.3 结论

本章要点整理

“小白脸”历险记——婚姻诈骗的案例

第四章 增强说谎者的紧张感

4.1 紧张的典型征兆

4.2 增强紧张情绪的技巧

4.3 提供救赎的出路

4.4 结 论

本章要点整理

爱丽舍宫里的村姑——豪华的大骗局

第五章 检视行为控制所引起的反应
5.1 身体方面的征兆

5.2 陈述内容的细节

5.3 结 论

本章要点整理

结语:真实与谎言的丛林

谢 词

注 释


【前言】
2008年8月18日,《法兰克福论坛报》刊登了一篇名为《从肯尼迪别墅饭店到监狱》的报道。经过几周的羁押之后,两名澳大利亚籍嫌犯,韦恩(A. Wayne)与安东尼奥(I. Antonio),被戴上手铐出庭,在法兰克福地方法院受审。韦恩的身型略显消瘦,还染了一头棕发,报纸形容他是“一个人见人爱的花花公子”。相反,在整个审判过程中,不管外头天气如何,安东尼奥总是裹着一件大外套,显然在这二人组里,他只是跑龙套的配角。
  这起案子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两位澳大利亚男士下榻法兰克福的知名饭店“肯尼迪别墅”,于该饭店的总统套房享受了几个月,准备在跟饭店说好的退房日期前一天,拍拍屁股回悉尼。几个月下来,累积账单金额已经高达十五万欧元,当然,他们并不打算付钱。正当两人匆忙收拾行李之际,饭店通知警方将他们逮个正着。这是一场误会吗?事后经过调查,这两个自称在迪拜和纽约都设有公司的“富商”,根本就一文不名!
  这张高达十五万欧元的账单不只是住房费用,还包括两名嫌疑犯林林总总的奢华开销。在大量的客房服务中,光是安东尼奥请饭店的理发师来理发,就花了数千欧元。然而,这一点也是*启人疑窦的地方,因为安东尼奥的头顶上根本就没几根头发。
  事件爆发之后,饭店的愚蠢遭到各界耻笑,但无论如何,有一点再清楚不过:这两位白吃白住的大爷,确实欠了这家饭店一大笔债。即便如此,这两人真的有罪吗?依照德国现行法律,若要给他们安上欺诈的刑责,必须证明他们是故意赖账的。可是在这件案子里,情况真是这样吗?还是说,这两位先生其实是因为一夕之间突然破产,无奈地沦落到付不出钱来的境地;换言之,赖账是否违反他们的本意呢?这听起来像是法律的咬文嚼字,然而,对于“这两名澳大利亚人是否欺诈”这个问题,上述的区别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我以审判观察员的身份参与了这场诉讼。我首先想搞清楚的是,两位被告究竟是突然没钱,还是原本就蓄意欺诈。关于这一点,我跟审判长交换过意见。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法官,自然流露的气势与犀利的问答,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当我向他反映,我个人认为对这两名被告的判决似乎有欠妥当,他立即反驳,根据他多年的经验,只要看到被告走进法庭的样子,他便能分辨出他们是不是骗子。有一回,他以观光者的身份去参观澳大利亚的法院,才一坐进法庭,完全不用等被告开口,他马上就知道,眼前那位被告一定有罪。而这两名澳大利亚籍被告的案子也是一样,虽然法院替被告安排了通译,可是光凭他们步入法庭的姿态,他便能断定这两个家伙根本就在撒谎。
  这位审判长的那份自信不禁让我深思。人真的可以准确地识破谎言吗?说谎的人会有典型的言谈举止吗?
  要是真有这么简单,那该多好。
  本书的缘起
  在此之前,我对“说谎”这个问题只是略懂皮毛。由于上述的机缘,让我兴起想要深入了解这个主题的念头。于是我全心投入谎言研究的领域。早先在特里尔和牛津两地求学期间,我曾经发展出一套心理学的理论,用来说明人们是如何展示其专业能力的,我将这种技巧称为“能力展现”(competence display)。对于律师、顾问、银行职员等提供专业服务的人,或者更确切地说,对于那些提供自己的能力为他人服务,且必须展现出这样能力的人,这个主题格外重要。不久之后,全球刮起剧烈的金融风暴,局势*严峻的时候,我正好待在风暴的中心纽约。经常有人问我,到底怎样才能看出某个人是否只是三脚猫?在我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之后,我发现有一点越来越明白:识破三脚猫的伎俩其实就是识破谎言;换言之,就是拆穿包在虚假专业能力外面的糖衣。
  于是,我进一步将研究范围拓展到说谎的行为。说到底,这是一个我终归会涉及的实际问题,因为若是想要揪出那些到处出没的三脚猫,就必须先学会如何拆穿谎言。
  一开始我便知道一个好消息:比起现有的各种测谎仪器,人类其实才是*好的测谎机!只不过要让人类这部测谎机得以顺利运行,需要一些正确的技巧。有了这些技巧之后,光是根据交谈对象的脸部表情,你便能将识谎准确率从原本的50%提高到60%~80%;若是再参考声音方面的种种征兆,辨识的准确率更可以提升到86%;如果按照本书介绍的各种原则,将脸部表情、声音与肢体语言全部合起来观察,准确率甚至能够突破90%。
  资料来源
  我是从哪里学到构成本书的种种知识呢?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参考当代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二是收集实务上的相关经验。在实务经验方面,我主要分析小至地方警察、大到CIA专家所运用的审讯技术。这些技术可以说纯属实务导向,其中不少也已经通过科学检验,有些技术的效用获得证实,但也有些技术*终被斥为迷思。本书与实务结合的程度,堪比审讯专家的教科书。所有无用的技术与迷思尽皆排除。本书是从实用知识中萃取出来的精华。
  在试过一些*有效的技术并加以归纳之后,我找出了某种规则:这些识谎技术之所以能够成功,绝非出于偶然,它们不仅系统地相互关联,而且与心理运作机制紧密结合。我从中提炼出五项可以帮助人们透视谎言的基本原则,这五项原则分别是:注意行为模式的改变、辨识三种说谎的情绪、观察不协调的信号、增强说谎者的紧张感、检视行为控制所引起的反应。关于这五项原则,我将在本书中各辟专章进行阐释。
  除此之外,诸如测谎仪器以及警方惯用的一些审讯技术,例如现实监控(reality monitoring)等,本书也会有详尽的讨论,并提供原则性的要点归纳。通过本书,读者将可获得揭穿谎言*有效的方法。不仅如此,为了让读者更容易且更清楚地理解,本书还辅以许多与感情和职场有关的实例,使读者通过研究周遭俯拾皆是的状况来掌握各种揭穿谎言的技巧。
  拥有本书,你便犹如手握破解谎言的指导手册,只要按照手册中所有实务及科学的规则去判断,你就能够有效地揭穿各种谎言。
  现在,让我们回到前面所提到的那个澳大利亚“富商”的案例。两位澳大利亚籍被告*后怎么了?他们各被判处一年又五个月的有期徒刑。不过此案的判决基础令人质疑,关于这一点,你很快就会明白。
  用语与注释
  在本书里,我将放弃“性别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的做法;我不会一直用“他/她”来称呼读者,因为如此一来可能会让阅读过程变得十分别扭。为了确定该用何种性别来称呼读者,我特地在动笔前掷了铜板,人头是男性,数字则是女性——只不过我一直掷到出现人头就是了,以自己的性别来书写应该*可靠。
  本书内容之所以不断夹杂英文专有名词,是因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心理学界便一直为英美语系国家所主宰。
  收录于本书的各种资料来源都会标明出处,一方面是要向这些专家学者致谢,是他们的研究成果造就了我的学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突显本书中蕴含的知识,是基于过去数十年的研究而得出的。这些资料来源犹如我的证据,任何时刻都经受得起检验。因此,读者们大可放心,你从本书中了解到的关于说谎这个问题的信息,就目前来说,*是*可靠的。



【免费在线读】

  *章 注意行为模式的改变
  如今我们明白,在揭穿谎言时,人们多半会去注意一些方向完全错误的线索。无论是言谈的内容,还是所谓“典型的”征兆,例如避免目光接触或是肢体上的焦躁不安,都无法真正反映出一个人是否诚实。换言之,事情其实并非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
  人类毕竟不是童话里的小木偶。十九世纪末,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Carlo Collodi)创造出了小木偶匹诺曹(Pinocchio)这个角色。他是一个用木头做成的小男孩,只要他一说谎,鼻子马上就会变长,然后他的木匠爸爸便可轻松地识破他骗人的把戏。可惜的是,人们的鼻子并不会因为说谎而变长。不仅如此,由于每个人各有自己使用语言与肢体动作的独特方式,因此也没有任何共同的信号是每次说谎时必然出现的。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言谈举止。例如,跟长辈一起喝下午茶时,我们的言行就与跟女朋友一起时大不相同。
  固定的征兆并非重点,“改变”才是关键!
  我们往往习惯于等待某个身体或口语信号,并盲目地相信这么做是正确的,其实这样的方式对于揭穿谎言只是徒劳。更甚者,被视为说谎信号的某些典型征兆,有可能会反将我们一军。例如,脱口秀节目里的某位嘉宾,在讲出每个了无新意的答案之前,都会先沉思片刻,这并不一定就代表这个人竟然厚颜无耻地当着所有观众的面撒谎。他之所以迟疑,也许是当天聊到的主题太过私密,又或许这位嘉宾面对镜头就是会感到害羞。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过世前的几年里,每年依然拖着风烛残年的身子,勉力地为信徒们主持复活节弥撒,当时他那颤抖的身躯不会代表着他正在说谎吧!
  然而,若是交谈对象总会在特定的问题上停顿一下,或是在谈到某个主题时总是吞吞吐吐的,我们就该留意了。我们应该观察的是偏离正常言谈举止的现象。让我们来看看以下两种常见的说法:“他当然是在说谎。每当我问他些什么,他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我知道他在说谎!因为他反常地从头到尾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虽然这两种陈述提出了不同的行为方式作为线索,可是它们确实都指出了说谎的行为。从表面上看来,两个说法的判断根据似乎有所差异,实际上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改变。或者更确切地说,被观察的对象偏离了他惯常的行为模式。
  为何当人们说谎时,在言谈举止方面会有所改变呢?原因在于当人们感受到不安、罪恶、欢愉或紧张时(这些都是伴随说谎行为的典型情绪,在之后的章节会有更多相关讨论),身体也会跟着做出相应的反应。
  想要有效地辨识出改变的征兆,我们就必须先知道所观察的对象平常的行为究竟是怎样的。换言之,必须先观察他正常的行为模式,好确认在他身上是否发生了偏离正常行为的现象。这正是测谎机的原理。如下文所述,我们不用靠一堆感测器和电子设备,光凭“注意行为模式的改变”这项原则,就可以发挥很大的测谎功用。
  测谎机的原理
  让我们想象一下,有人发明出了完美的测谎机,而且这样的装置遍布各地。在求职面试的场合,通过这样的仪器,你可以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晓得应征者是否诚实可靠。每当丈夫或妻子显露出外遇的蛛丝马迹时,马上就得接受完美测谎机的一番检测。法庭上,不消几分钟便可以完成证据调查的程序,事实上只要定期询问每位国民是否犯了法就一切太平。记者们可以随身携带一台迷你测谎机,短短几秒钟之内就可以确认受访者是否有所欺瞒。在往后的每一场大选里,电视台(甚至视频网站)还可以在现场转播时同步显示,候选人在辩论会或政见发表会上所说的言论是否属实。
  虽然这样的“真相时代”尚未到来,可是通往那个时代的道路似乎已经逐渐展开。测谎机并非某种以直觉方式识破谎言的奇迹,它其实只是在测量人体的一些基本反应。进行测谎时,通常会在受测者身上安置一些感应器,借此侦测出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其中一个感应器套在手臂上,测量脉搏与血压;胸部与腹部也会各置一个感应器,测量呼吸的频率;此外,手指还会套上电极套环,借此掌握因出汗所造成的表面电阻的变化。①
  事实上,这种装置根本不算什么新发明。早在1902年时,詹姆斯·麦肯齐(James Mackenzie)便已经发明了测谎机。过了19年之后,才由一位名为约翰·拉森(John Larson)的医学院学生,首次将这种机器拿来做实际应用。然而,从1921年至今,除了机器的造型变得更精简、显示器从类比式改成数字式之外,测谎机几乎没有任何本质上的改变。
  1917年,当时就读于哈佛大学的威廉·穆顿·马斯顿(William Moulton Marston,此君后来以Charles Moulton为笔名创造了漫画英雄人物“女超人”,她手握一条神奇套索,凡是被套索捆绑的人必然会吐露实情)发展出了“相关—无关测试”(relevant-irrelevant test),这项测试方法不仅构成了传统的测谎问答,更不断地获得改良。在进行“相关—无关测试”时,首先要问受测者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诸如现在几点、受测者的名字等。对于这些问题,受测者可以大方地据实回答。问答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可以测量出受测者对于这些问题的生理反应。专业术语称这些测试出的正常反应为“基准线”(baseline)。确定了基准线之后,便可以开始提出一些受测者可能会用谎言来回应的关键性问题。比如说:“你是否偷了钱?”倘若这时受测者的生理反应起了变化,偏离了基准线,那么这些改变便可以被当作说谎行为的线索。
  这项测试方法还有另外一种变形,是由另一个方向展开测试。在这个测试方法里,对受测者提出关键性问题前要先知道,受测者在说谎时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生理征兆。②例如,先问一些无关的问题:“在你十八岁之前,是否曾经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如我们所知,每个人小时候或多或少都偷过一些小东西。然而,这时受测者可能以为,这应该是一种与人格有关的问题,于是他或许会说谎,回答“否”。此时便能测量到他在说谎时的生理反应。在接下来所提出的关键性问题中,若是出现了与这类“小”谎言同样的生理反应,那么受测者就是在这些问题上不诚实。切记,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都必须先找出*重要的行为基准线。
  ……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