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如果说中国近代史领域也有"活化石"的话,那么,马相伯要算上一个,而《一日一谈》可视为其回忆录,他将自己近百年的亲历口述给采访者,可谓局中人说幕后事,其中不乏清末民国时期重大事件的内幕和轶闻,以及对诸如李鸿章、慈禧太后、溥仪、袁世凯、丁汝昌、张之洞、郑孝胥、蔡孑民、胡适等人物的月旦,这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是极为难得的**手资料,于文学爱好者和史学研究者均具有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一日一谈》是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教育家马相伯先生晚年接受采访的谈话录,文中回忆了他是如何由家乡只身赴沪,接受神学教育,又如何因时势影响从一个天主教耶稣会神学人员转而投身于政治、外交、教育等活动的,其中不乏清末民国时期重大事件的内幕轶闻,以及对诸如李鸿章、慈禧太后、溥仪、袁世凯、丁汝昌、张之洞、郑孝胥、蔡孑民、胡适等人物的评论。这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是极为难得的手资料,于文学爱好者和史学研究者均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马相伯(一八四〇至一九三九)
  马相伯,原名建常,后改名良,字相伯(又作湘伯或芗伯),教名若瑟,晚号华封老人,江苏省丹阳人,近代中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为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创办人,也是辅仁大学的创办人之一。曾为余紫垣、李鸿章、刘铭传、袁世凯等人幕僚、顾问,也曾任驻日使领馆参赞、朝鲜国王顾问。晚年积极号召抗日,一九三九年在越南谅山去世。著有《马氏文通》(与其弟合著)、《马相伯先生国难言论集》、《一日一谈》、《九三老人马相伯语录》、《六十年来之上海》(口述)等,后人辑有《马相伯先生文集》、《马相伯先生文集续编》、《马相伯先生文集新编》等。
  王瑞霖
  王瑞霖(即高语罕),原名高超,学名高世素,安徽寿县人,曾列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因同陈独秀等联合发表《我们的政治意见书》而被开除。后逝于南京。著有《白话书信》、《国文作法》、《现代的公民》、《青年书信》、《百花亭畔》、《作文与人生》、《中国思想界的奥伏赫变》、《烽火归来》、《虎口余生记》等。



【目录】
原序
一 莫索里尼的算盘
二 谈华侨
三 人物月旦
四 袁世凯之为人
五 上下相蒙
六 德俄之战与日俄之战
七 关于本届全国运动会
八 中西学术的谈屑
九 我的幼年
十 获得神学博士学位以后
十一 杨谷山孝廉服官秘诀
十二 文谈
十三 我与高丽
十四 袁世凯与丁汝昌
十五 和百十来个鸡毛帚周旋
十六 辛亥革命后南京政府个黄花岗纪念日
十七 从高丽回国以后
十八 刘省三(铭传)与张香涛(之洞)
十九 其昌洋行与招商局
二十 借款
二十一 巴黎的金刚钻与"南京"
二十二 拿破仑第三的政变
二十三 蔡孑民先生与二十四个学生学拉丁文
二十四 从震旦到复旦
二十五 意阿战争中的面面观
二十六 关于震旦与复旦种种
二十七 犹太人问题
二十八 宪法问题
二十九 新货币政策之后果
三十 闵妃之死
三十一 郑孝胥与溥仪
三十二 再论政府的货币政策
三十三 拿破仑的军事天才
三十四 儿童时代的幻想与儿童教育
三十五 经学与"月亮"
三十六 杜工部的描写天才
三十七 谈屑
(一)心理问题
(二)《创世记》中的一个新解
(三)"天圆地方"
三十八 关于马眉叔先生
三十九 孔教所给与中国的影响
四十 孔教所给与社会的影响
四十一 说谎
四十二 关于货币之发行与现金储藏问题
四十三 我的孩童时代与宇宙观与家教
四十四 杂谈
(一)镍(Nickel)
(二)袁世凯杀子
(三)中国的小说
(四)中国文字的短处
四十五 "Being"的问题(一)
四十六 "Being"的问题(二)
四十七 杂谈
(一)西洋人给我们的教训
(二)中国人的心理
四十八 清季外交界的趣闻
四十九 菲律宾的独立
五十 中国各大学教授所应做的事
五十一 中西各国元首学问上的比较
五十二 欧美的社会学者和历史家应当到中国来研究
五十三 生物学上的"亲善"现象
五十四 谈屑
(一)大局
(二)我之一度被骗
五十五 中国人的演说
五十六 中国人应该知道国家是什么
五十七 所谓文化
五十八 谈屑
(一)胡适之的一鸣惊人
(二)敬以质之赳赳桓桓之士
(三)买办头脑
(四)上海汇丰银行开办时的大股东
(五)磕头请安
五十九 再谈国家
六十三 论国家问题
六十一 杂谈
六十二 好学生
六十三 "怯懦"与"残酷"
六十四 胜败的关头
六十五 所谓"礼教"问题
六十六 所谓"礼教"问题(前续)
六十七 所谓"礼教"问题(再续)

【免费在线读】
  四 袁世凯之为人
  袁世凯幼年在家遭了讼案,往依吴小轩(长庆)。吴与袁氏先人本为世好,遂收纳之。时吴为高丽钦差,彼随从至高丽,因缘际会,得由末僚而知府而道员,由道员而驻韩商务大臣。余与吴小轩为至友,袁因以前辈视余。迩时郁郁末僚,尝问计于余:如何可以飞黄腾达,直上青云?余会其意而笑谓之曰:"唯厚赂宦官,由宦官而结纳亲贵,便可越级而升,官至督抚不难也。"袁果信之,如法炮制,其效立见。袁氏复欣然告余曰:"验矣!"复又问余曰:"先生见事如此透澈,代某筹策如此奇效,为何不躬自为之?"余笑应之曰:"余言之而不能行,是以未免终为书生也!"彼不知余之前言本出之以戏谑,而彼则奉之以为作人科律,又竟由此而售,遂以为我之为人果亦犹是,其浅薄如此!而民国竟以此人为开国总统,国事又安可问耶!
  袁氏之为人如此。其头脑始终不出封建帝王思想,其视民国也本如无物,故对于总统丝毫不感兴趣。且彼之左右又皆欲"攀龙附凤"、"封妻荫子"。于是便千方百计拥袁做皇帝。当时余为参议员,袁命其长子克定宴余及侯官严复等,征求余等意见。余告之曰:项城果称帝,国民对之是否帖然,姑且不问,外交方面,必有强邻藉此百端要挟,以遂其大欲者。袁克定唯唯不敢决。未几,彼又宴余等,欣然相告曰:外交已无问题,日本方面表示赞成。余知非口舌所能争,遂不多言,而严几道氏遂与孙毓筠、杨度诸人,入其网罗,组织"筹安会",鼓吹帝制,号称"六君子",其在小站练兵所造就的一班武人,如段芝贵、张怀芝、倪嗣冲等,则自称各省公民上表劝进。日本觑破袁氏心肝,乘虚而入,于是而有"廿一条"的要求。袁氏既欲称帝,势必结欢强邻,以为镇压国民反抗的奥援,其不能不唯日本之命是从,势也!"廿一条"中所谓第五条(此项完全把中国统治权置之日人操纵之下)一方面为希望条件,好似彼辈尚非甘心卖国者然;一方面伏此一项,预为后来进一步吞并中国地步。今则并此第五项亦不算奇事,且更有甚于此者矣。袁氏作俑之罪,固不容诛,然而就今日之局势观之,从责袁氏,实为不恕!
  袁氏之所以身败名裂,国家亦因之而残破不堪者,皆私之一念害之也。彼欲帝制自为,故不得不以国家为其帝位之牺牲,因此,更不得不"讳疾忌医"、"作伪心劳日拙",结果,当时国民以及天下后世皆对之齿冷,真正值不得!余愿今之为政者,凡百政事,全取公开态度,尽情宣布,使全体国民知所戒惧,不致醉生梦死!且使强邻知政府诸公尊重民意,为民众所信赖,亦断不敢如此肆无忌惮。观日本历来对我要求,其条件,便是要中国政府严守秘密,虽其设词或曰,避免他国干涉,实则惧我民众群起而反对之,彼将一事无成也!然而吾政府自前清以及袁世凯以来,均奉命唯谨,一切外交,讳莫如深,斯真大可哀矣!
  一九三五、十、十
  二十四 从震旦到复旦
  我教了二十四个学生稍稍有点成绩,于是风声所播,各省有志之士,远之如云南、四川、陕西、山西的皆不远数千里间关跋涉而来,这些来学的当中,有八个少壮的翰林,二十几个孝廉公。这样一来,我们就觉得有把组织扩而大之的必要,于是我们就办了一个学校,实具有西欧Akademie的性质,名之曰"震旦学院",我们当时以为这样学校应该把范围放大,藉以收容四方思想不同、派别不同的有志青年,遂提出以下数种信条:
  一、崇尚科学;
  二、注重文艺;
  三、不谈教理。
  不过震旦开了一年多之后,我因其中的教授及管理方法与我意见不合,遂脱离关系而另组织一校以答与我志同道合的青年学子的诚意,这就是现在的"复旦"。复旦初办的时候,经济非常艰窘,校址又没有。我们在吴淞看好了一座房子,是吴淞镇台的旧衙门,地方很宏敞,既远城市,可以避尘嚣;又近海边可以使学生多接近海天空阔之气。大家决定了,我便打了一个电报给两江总督周玉山(馥),请他把这个旧衙署拨给我们,并请他帮助些许经费,他回电很鼓励我们,吴淞旧镇衙署照拨,并汇了两万银子给我们做经费。周玉山之所以如此慷慨,还是李文忠的一点关系,因为周氏本是淮军出身,我们弟兄也与淮军有关系,所以他对我们的要求很爽快地答应了。但是,假使当时两江总督是李中堂,那他对于我们的学校更要大大地帮助,文忠之豁达大度,信人不疑(当时阁臣疆吏中实无第二人,曾、左都未免书生之见,与三家村的态度,胡文忠局度恢宏,然而天不永年,中道捐弃,可惜!),他于愚弟兄所创办的学校,定然另具一副眼光相看。
  我创办复旦的时候,颜惠庆先生把李登辉先生荐给我,他本是华侨,在美国读书的。我始而请他教英文,后来我辞了校长的职务,李先生便继任校长,一直到今,还是他在那儿维持。
  记者按:复旦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占着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它的教育要算是很注重科学的,且校风也很朴实,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能以卓然自立,而对于学术上有贡献的,亦颇不乏人,这不能不归功于马相伯老先生的贤昆玉筚路蓝缕,艰难缔造,与夫循循善诱,启发奖进之力。且他们对于学生修身功夫,又能以身作则,树之风声。这一点实足为我们现在办教育的好模范,不徒其学术足以诲我后生也!今之办学者徒以敷衍塞责为是,不然,则视学生为奇货而以学校为商场,粗劣滥造者有之,以伪相欺者有之,平日师弟之间,痛痒无关,彼此相视,殆如泰越,又安能望其他?闻先生之风,其亦知所振奋乎!
  一九三五、十、三十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