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全面系统 99个故事单元、上千幅插画串连上古至现代中国历史,将中国历史中原本僵硬的年代、人物、事件,做完整且系统性的呈现。

语言生动 以孩子能懂的经验、语言,讲中国历史上影响后代深远的人、事、时、地、物,让原本抽象难懂的观念或复杂背景,变得生动活泼、逸趣横生,帮孩子轻松建立清晰的中国正史概念。

插画鲜活 选配近千张彩图与珍贵文物照片,经过严谨考据,加上写实技法表现历史事件与人物装扮,让孩子身历其境,借以传达正确的历史常识,更可丰富孩子的美感经验。

构思精妙 设计“说来听听”鼓励读者发想、发表的专栏,拓展儿童的思考深度与广度,有系统地统合历史与生活,达成有效率的学习与思考。针对历史人物、专有名词、文物、事件、成语等,特设更深入详细的介绍与注释小专栏,增进孩子的历史深度与知识。并于第14册书后附中国历代大事年表,展开整个中国历史线索即在目前。

极富启发 通过多元化观点的叙述,启发孩子以多元角度看历史,并学会思考历史,得到有益于己的智慧。
教材关联 书中所讲历史知识,多与现行初中、高中历史教材相关联,比如历史脉络的架构,各朝代重要的人物、事件力争无所遗漏,让孩子在历史启蒙之初,即有的放矢,接触到未来历史课上或考试当中应当掌握的知识点。

孩子为什么要读历史?
   开拓见识,培养远大志向。
   明辨是非、独立思考判断。
   真实的人格教育启示。
   避免重蹈覆辙的智慧。
   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历史的良好基础。
   历史教训转化为处世智慧,训练孩子多元化思考能力。


【内容简介】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以近百篇精彩故事、上千幅插画贯串上古至现代的中国历史,为儿童描绘一个完整具体的轮廓,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与历史因果相结合,叙史故事化、新鲜的文字妙喻再加上写实精美的插画,足以唤起儿童对历史的兴趣;精彩有趣的故事不仅带给孩子想象与创造的空间,真实的历史更给孩子思考与判断的智慧,是一部让孩子认识自己、喜欢历史、见贤思齐的经典巨作。


【作者简介】

陈卫平,学者、作家,资深出版人。毕业于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后致力于儿童图书出版工作。1990年曾率团赴北京、天津进行座谈。长久以来发起并推广“中、小学班级读书会”活动,以及“绘本阅读与欣赏”观念之普及运动,并参与讲评及讨论。作品有《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等。译作有《群众与权力》、《国家的神话》、《世界电影史》、《罗素》、《科学的进步与问题》等。


【目录】

1 《神话时代―夏》

开天辟地

发现老祖宗

文明的摇篮

炎黄子孙

尧圣人

方的人

大禹治水

2 《夏―西周》

家天下

相貌堂堂的坏国王

商汤和伊尹

“卜”的一声

周文王和周武王

大宝塔

早的学校

烽火戏诸侯

3 《东周》

知心的朋友

霸主打擂台

狡兔死,走狗烹

老师中的老师

大家来竞赛

啄木鸟

严厉的大教练

4 《东周―秦》

5 《西汉―新莽》

6 《东汉-西晋》

7西晋―唐》

8唐―北宋》

9北宋―南宋》

10南宋―元》

第11册 《元―明》

第12册 《明―清》

第13册 《清》

第14册 《清―现在》


【前言】

这一篇“序”,是写给父母亲看的

我一直希望《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能够达成这样的理想: 让小朋友、大朋友都知道他们尚未出生之前,中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那些 事情又为何与自己相关。并且透过这些叙述,能使读者在现实世界里体会出生存 的意义。换句话说,那些具有典范意义的人、事、物,将融会凝聚成做人处世的 伦理坐标,帮助我们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使好人出头,好事成功。 在历史故事中,所有的道德、智慧皆非抽象概念,它们都是有血有肉、悲欢 离合、恩怨情仇的现实;经过这番洗礼,孩子将学会理解自己,评价世界。 不过一部《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要完成这项目标并不容易,若是处理不 当,就会像许多历史课本那样,既枯燥乏味,又没获致思想上的提升,因此我认 为一部合乎今天小朋友需要的中国历史,它至少应该做到: 一、情意的导引。它必须是有趣的,无趣与学习是画不上等号的。历史文化 的传承,当在情意的沉潜与内敛中完成。为了狭隘的族群意识而操弄历史,固然 谬误,然则为了价值中立而使历史的表情木讷,也是何其不幸。历史虽不是童 话、小说,但把事实安排得生动活泼,让人印象深刻,文学的融入是必要的。它 能使那些由年代、人物、事件堆积出来的僵硬记载,重新活出生命,产生思考与 情感的动力。而历史场景的画面重现,亦有助读者进入想象时空。 二、系统的会通。大题小作是项艰巨的工作,将千年万载,众多繁杂的史实 纪录,摘取、串联成简洁而又因果相续的结构,目的是希望读者能面对一个系统 完整的中国历史,而非片断的人物故事。因为后者往往不能说明一些事件的前因 后果与深刻意涵。比方说,王安石与司马光都是宋朝名臣,但彼此为何对立?谁才是好人?商鞅、王安石、张居正、康有为这些人都想变法,为什么每个人下场 不一?这些都不是单一故事能竟其功的,可是在脉络的叙事中,却有意想不到的 效果。 三、开放的理解。一部好的历史读本不在给予答案,而在不断激发讨论,无 论在取材、结构、叙述上,都有鼓励读者发表观点的空间和留白。当孩子从历史 中得到的行为典范够丰沛时,自然便能用来检视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反之亦 能将积累的经验用来讨论、诠释历史,找出理据。我们深信,文本的诞生,不仅 在于它的出版问世,更重要的是经由讨论所出现的思维场域。 四、人文的跃升。文明的脚步虽有蹉跎,然而它的方向与历程却彰显出奋力 跃起的印记。这不独表现在政治的变迁上,同时也在一切艺术、文学、科技、军 事、教育、学术之上绽放异彩。多元叙述的观点,可以避免传统局限于朝代更迭 的单一视野里。而在汉族之外,举凡匈奴、突厥、契丹、蒙古、满、藏等诸多民 族的生活、文化、习俗上多有着墨,更意味着所谓中国不仅在于种族、地域,而 且在于是不是有近悦远来、仁民爱物的王道思想。既然是以文化作为标准,那么 中国历史的范畴,就应该以祖先活动的辽阔天地为领域。这种自不同民族、不同 国家互有杀伐,如今却又都称“中国”的吊诡中超拔出来的人文反省,终将点出 人们对“国家”、“民族”的迷思,进而体会文化的真实价值。 我们深信,在孩子一生中记忆力好的时候,能够弄清一些历史的关键脉 络,那么,无论是在人生经验的参照上,思考的逻辑训练上,以及全幅生命情调 的追求上,都会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力度。 历史的解释是与时俱进的,考据的新发现、新时代面对的新问题等等,不同 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看法。历史的指标走到了二十一世纪,当中国走入国际,世 界走进中国之际,没有人能忽略它曾经历过的迷惘、困顿、荣耀和沉淀下来的智 慧。期望新一代的读者,也能从新的视角、身份来汲取历史的养分。

这一篇“序”,是写给小朋友看的

没有哪个孩子不爱听故事,不管是虚构的童话,还是真实发生过的 事情。 现在我要讲的,则是属于后面这一种,称为“历史”的故事,而且 是“中国的历史”,就是在中国发生过的故事。再生动美丽、惊天动地 的故事,时间久了,难免会显得陌生遥远,让人觉得“不干我的事”。 如果没有人好好来说这些故事,那它们就会像枯燥的历史课本一样,坏 了你的“历史胃口”。 如果没有人想读历史,那就好像世界重新开始,所有成功和失败的 经验都消失了,人们必须再亲自尝试一遍所有的惨痛经验。 如果你不记得被热水烫过的滋味,就可能再被烫得龇牙咧嘴;忘了 曾经被门槛绊过一跤的故事,一不小心又在原处摔得鼻青脸肿。当然, 历史不只是“又烫又摔”的故事,还有更多让你非常过瘾、跃跃欲试而 又念念不忘的人和事。 现在,这些人与事,又将在你手上这本书中鲜活起来。 本来陌生的历史人物,一一跃上舞台和你认识,把他们一生的宝贵经验,拿来和你交朋友。本来零零碎碎的“某年某月发生某件事”,如 今像拉开卷轴一般,展开它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在你心中放映一幕 幕大时代场景…… 这样读历史,除了“痛快”之外,还会打开你的胸怀。 “打开胸怀”的意思就是,不再为眼前小事烦恼。不再老是计较 “谁还欠我五十元”,反而心里有着“管鲍之交”的宽宏大量;不再因为 考试答错了题而懊恼不已,反而因为看多了朝代的“成绩单”,知道兴 衰成败不在一时。 这种人呀,心中自有一片新天地,就算关他三天三夜,也关不住他 的心,因为他正在千年以前、万里之外遨游呢! 这种人呢,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心中常常会想起某一位古代“老朋 友”的现身说法,或者浮现一幕鲜活的历史场景,来帮助他思索、化解 难题。他不再觉得自己是一座“无助的孤岛”,因为他认识了许多“有 经验的老前辈”! 希望这本书为你带来这样的美好智慧! 另外,请别忽略了每篇文章里的“说来听听”,借由这个小方栏, 希望你能勇于说出自己的看法,更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各种不 同角度,去看一桩历史事件。只有你自己动脑活用,历史的经验才会变 成生活的智慧!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的世界吧!


【免费在线读】

第1册 神话时代-夏


翻开世界地图,你一定找得到太平洋,因为那是地球上的一片海洋,我们通常会把它涂上一大片蓝色。
在太平洋的西边,有一大块陆地,那叫做亚洲,是地球上的一块陆地洲,从它的中间算起,一直向东延伸到太平洋的那块大地上,有个国家叫中国。
地图上,目前中国的模样有点像只大公鸡,它的尾巴,也就是靠近西边的地区,是世界的高原和山脉,我们不妨把它画上青色的颜料。它的冠部和头颈,则是东北的茂密森林区,我们可以将它抹成深绿色。它的背部,靠近北方的地区,有着大片沙漠和草原,我们涂上黄色似乎比较恰当。它的腹部,则是丘陵、田野、湖泊与河流,我们或许可以多用几种颜料丰富它。不过在稍北的地方,由西到东有条很长的河,它的名字叫黄河,你可别把它描绘成蓝绿色的河水呢,因为它的水色混浊如泥巴,是名副其实的黄河。
在稍南方,由西到东有条更长的河,它的名字叫长江,果真是条很长很长的江。在中国这块辽阔的土地上,目前居住着十几亿人口,它是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
你能想象得出来,这么多的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他们的祖先又是谁呢?
这问题很难回答,有人会告诉你说,人都是猴子变来的,中国人也不例外,你喜欢这样的答案吗?
一直到现在,没有谁能说得清楚,我们只能往上不断追问,猴子又是什么变来的?很久、很久,久到还没有猴子的时候,久到没有猫狗、没有恐龙出现在世界上的时候,久到嗯!甚至世界都还没出现可是,任何故事总得有个开头才行吧!所以有人便想象,一定是有谁创造了“世界”,然后又创造了花草树木,创造了鸟兽鱼虫和人,然后才发生许多有关“人”的故事。
在从前,世界上每个民族多半都会有自己的神话与传说,例如西方人可能会告诉你,这世界是上帝创造的,的上帝,花了六天时间来创造万物,天,创造了白天和夜晚;第二天,完成了天空;第三天,做了大地、海洋和草;第四天,让太阳、星星、月亮挂在天空;第五天,造出水族和飞禽;第六天,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以及别的动物出现了;第七天,世界上该有的都有了,上帝对自己的杰作感到很满足,于是就停下来休息了。
至于中国人过去又流传着什么看法呢?
从前中国人的老祖宗传说,一开始,天地是混在一块儿的,到处一片黑沉沉,混混沌沌的,宇宙好像是个大鸡蛋,而大鸡蛋的里面,睡了一个叫盘古的人,他睡呀、睡呀,也不知睡了多久,有一天,他忽然醒了过来,睁眼一看,四周黑暗混沌一片,什么也看不见。盘古生气了,他顺手摸到一把大斧头,用力一挥,就把这个大鸡蛋砍破了。只见一堆又轻又亮的东西,往上飘哇、飘哇,一直飘到很高、很高的地方,于是变成了天空。一些沉重无比的东西,则向下沉哪、沉哪,后变成了大地。天地,就这样被盘古劈开了。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再合拢,回到黑暗和混沌,所以就用头顶着天,脚踏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增厚一丈,盘古也每天长高一丈,就像一根大柱子撑在天地中间。这巍峨的巨人孤独地站着,不知过了多少年,一直等到天地都稳固的时候,盘古才累得倒了下来。
盘古倒下之后,他的头变成了山脉,眼睛一只变成太阳,一只变成月亮,他的眼泪变成江河,呼吸化为阵阵和风,声音变成雷,目光成为闪电,头发化做树木和青草,身上的脂肪变成汪洋大海。他的生命和躯体,使这世界变得更为丰富,这位开天辟地的创造者,自己也成为天地的一部分。
这时候的世界还没有人出现。后来,有个名叫女娲的神,比照自己的模样,用黄土捏出一些小人儿。做一个,就让他活一个,不过女娲觉得捏泥人太慢、太麻烦,干脆拿出一条绳子,沾了泥水用力甩出去,泥水落下来之后,都变成了小人儿。
从此以后,天地间便有了人。女娲还用五彩石头,替天补好破掉露出来的窟窿;还用芦草烧成灰,堵住滔滔的洪水;还曾经杀过一只巨龟,砍下四只脚当柱子,把快要垮下来的天空撑住;并且斩除大黑龙,赶走许多吃人的怪兽大鸟在这之后,世界才渐渐适合人居住,人类的历史才有了开端。

发现老祖宗
这里有早的人类始祖,他们是中国的亚当和夏娃,我们该为他们的出现、进步而喝彩。
神话故事很迷人,但有人怀疑它是不是真的。
可是那么久远以前的事情,又有谁能亲眼目睹真相呢?
答案是:当然没有!只不过是根据一些“证据”,慢慢推敲出来的。
比方说,你在地上看到半截烟头便能推论出有人曾在这儿停留过,因为别的动物是不会抽烟的。烟头上还有点红印子,你或许可判断出那是一位女士,因为通常男人是不擦口红的。
有一种称作“考古学家”的人,专门喜欢找出古代人留下的“证据”,借着这些“证据”,拼凑出事情的真相。他们有点像侦探一样,任何蛛丝马迹也不放过,一根头发、一枚指纹、一个脚印,说不定都能让他们拼凑出完整的故事。
考古学家在许多地方发现动物、昆虫、鱼类、鸟类、植物的“化石”,那是一种由于地球产生剧烈变化,比如像火山爆发之类的事情,让滚烫的岩浆把那些植物、动物、昆虫一起吞噬、冷却、凝固,后变成了像标本那样的东西。人们根据这些化石标本,测出它们当时存在的年代,便可推论出地球上依序出现的是些什么东西了。
先出现的生命应该是植物,先是很小、很小,然后越长越多、越长越大。
再是小昆虫,有的在水里,有的在陆地上。
然后水里出现了鱼。
然后,出现了乌龟、青蛙,它们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在陆地上。
然后,有了恐龙,那种庞然大物,像座小山的家伙。
然后,又有了会飞的鸟、奔跑的牛、长着长毛的大象
然后,身手灵活的猴子出现了。
后,哈!终于有了我们人类。
于是今天的考古学家相信,在荒山野地、在幽暗的洞穴、在废墟里,一定还藏着许多远古人类的生活“证物”。他们经常不停地挖掘,哪怕是一块骨头、几粒炭屑、几片碎陶、几颗石头,都会让人兴奋得睡不着觉呢。因为那些毫不起眼的东西,正是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证物。
考古学家在中国大陆云南一处荒凉的山坡上,曾经找到一些“老”骨头和“老”牙齿的化石,它们非常老,是老到足足有一百八十万年那么老的牙齿和骨头。考古学家发现,那是一位青年和一位姑娘的牙齿与骨头,并且根据骨头结构的判断,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已经能直起身体来走路了。
你见过婴儿由爬行、而站立、而蹒跚迈步的情形吗?那好像是一场精彩的表演,旁边的人都会为他喝彩呢。
远古时代的老祖先,其实和猿猴差不多,手脚不分地攀爬和奔跑,就连长相也没多大分别,可是后来经过千千万万年的改变,两腿居然站了起来,并且稳稳地大步向前奔跑。而腾出来的双手,则可以做更多的灵巧、进步的事了。我们似乎也该为那些早的中国“直立人”而喝彩呢!此外,在这对“老”骨头旁边,还有一些粗糙的石器、烧烤过的炭屑和兽骨,说不定那时候他们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火了呢!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一万年、两万年、十万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中国人的老祖先似乎才有了一丁点儿的进步。
时间走到了六十万年前,一群住在今天北京南边附近,一个阴暗山洞里的直立人出现了。考古学家称他们是“北京猿人”,后来改称“北京人”。
考古学家在那个山洞里发现了他们的骨头,于是拼凑出来北京人的模样。
北京人的额头扁扁的,所以脑容量一定很小,还不够聪明。他们的嘴巴像猴子般地向前拱着,背板厚实,身体一定很强壮。不过并不怎么高,男人大约只有一百六十二厘米,女人也只有一百一十厘米左右。当时的孩子,是不必上学的,因为没有学校、没有书本,连文字也没有。他们要学的,只是要怎么猎取食物。当时的大人,也不必去上班,除了忙着找吃的之外,他们什么事也不能做。森林和原野上,出没着凶猛的剑齿虎、雄壮的肿骨鹿、披毛犀牛、长毛象、洞熊没有谁是好惹的。北京人要活下去,就成群结队在一起,共同想办法猎取动物,或者防止被野兽吞食。他们没有固定的家庭,没有固定的夫妻关系,就像猴群那样,一伙人、一伙人地住在一起。
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考古学家发现各种形状的石头,那是他们用来投掷、砍砸、刮削、切割、挖掘的工具,有了这些工具,代表人类已经进入伟大的石器时代。他们在生活、打猎上,远远超越了只会赤手空拳的猿猴。在洞穴里还发现了烧过的灰烬、烧裂的石头、烧熟的朴树籽、烤焦的兽骨和炭块。这证明了六十万年前的北京人,已经可以围着火堆,津津有味地啃咬香味四溢的兽肉了。
火解决了黑暗的问题、取暖的问题、熟食的问题、吓阻野兽侵袭的问题我们觉得,后来的人类,无论是发明了飞上天空的飞机也好,潜入海底的舰艇也好,或是造出电脑也好,都不如“发现用火”这件事来得神奇、伟大。
漫长的日子又过了几十万年,到了大约十几万年前的时候,在中国的大地上,出现了更进步的人类。我们称他们为“智人”。由这个名称,你大概也猜得出,他们的表现一定比从前的人类更为聪明、更有本领才对。中国的智人里,有代表性的是一万八千多年前的山顶洞人。说也奇怪,他们的家,正好也在北京人住的洞窟“楼上”,不过却比北京人要讲究得多了。他们已经懂得把洞穴分成了居室、厨房、仓库、墓穴。当时的家长,可能是妈妈,而不一定是爸爸。妈妈若是一家之主,她的权力就,家里的人都得听她的话。
原来当时的男人负责打猎、捕鱼,而细心的妇女则担任采集野果子、挖掘可以吃的植物根、负责烧烤食物、缝制衣服、看守山洞、哺育子女。可是围猎是件困难的事,经常空手而回,或是受伤,甚至丢掉性命;而摘果子、挖植物的妇女就保险多了,她们渐渐成为吃饱肚子、生存下去的屏障,身份地位当然就更重要了。
当一个洞穴的家族人口越来越多,多到住不下时,可能就由女人领着孩子和老妈妈分家,另外找个地方成立新家。这好像与现在我们的家庭很不相同哩。
…………


第2册 夏-西周
“卜”的一声,
创造了多彩多姿的鬼神世界。
商朝的人,我们称作商人;现在的生意人,我们也称作商人。你想它们是不是有点儿关系。一点也没错,据说因为商朝的人很会做生意,所以大家就把生意人称作商人。
在原始时代,人们多半是用货品交换货品的方式,来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比方说,甲用羊来换乙的米,丙用刀来换丁的麦子。可是后来人们发现,如果有羊的人想换米,而有米的人却想换刀,结果有羊的人只好先去换一把刀,才能再用刀和有米的人来换。而如果有刀的人刚好又不需要羊,那该怎么办?后来,人们终于发明了“钱”,大家只要把想和人交换的东西换成“钱”,再用“钱”去换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就解决了困难。一开始,“钱”不是铜板,也不是钞票,人们可能把牛、马、刀、铲、犁、弓、箭、贝壳等东西当作大家通用的“钱”,可是这些东西有的太贵重,有的太笨重,有的太不牢固,所以渐渐被淘汰了。人们只留下一种东西当作“钱”来使用,它就是光泽美丽的贝壳。
贝壳轻巧,方便携带,又可以一个一个计数,更重要的是,在交通极不方便的古代,内陆的人很难看到海边的贝壳。他们觉得贝壳十分珍贵,因而就把它当作交换货品的货币了。直到今天,凡是与财富有关的中国字,几乎都带着“贝”,比方说:财、货、贫、贵、贱、贪、赏、贺不都和贝有关吗?
贝壳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它毕竟容易破损,因此商朝的人后来干脆用铜照着贝壳的模样,做出铜贝来当货币使用。这些铜贝是世界上早出现的人造货币。其他的民族大约要到两千六百年前左右,才做出了金属的货币。商朝人把许多东西都做了改良,他们驯服大量的牛、马来为人拉车,有了车子和货币,交易就更方便了。不过车子的用途还不止于此。据说当初商汤攻打夏桀的时候,就曾使用了威力惊人的战车。战车是用牛皮包裹,由两匹或四匹马拉着,战士穿着青铜盔甲,手持牛皮盾牌,中间一人负责驾车,两边的战士负责执戈、射箭。
除了坚硬的盔甲和锋利的武器之外,商朝还用青铜制出了大量的工具、祭祀用的礼器、声音优美响亮的乐器其中有一种叫做“鼎”的东西,特别有趣,它有两只耳朵、三只脚,是用来烧煮食物用的“大锅”,这种大锅有的竟重达八百多公斤,上面刻画了许多神秘怪兽的图案花纹。如今在博物馆中看到这些大鼎,我们甚至还能想象,当年它“咕噜”、“咕噜”冒着热气,散发出诱人肉香的情形呢!
商朝的国王和大大小小的贵族们都爱喝酒,他们打造了各式各样的青铜酒器,上面也刻着许多花纹,其中还有一种叫“饕餮”(tāo tiè)的花纹,传说饕餮是一种贪吃的怪兽。喜欢喝酒吃肉的贵族们,大概就像饕餮一般贪饮好食吧!不过后来,这些食器、酒器,也都成了祭典中的礼器,因为商朝人相信,鬼神和活着的人一样,都是好吃好喝的。
在我们的老祖宗们发现了铜和锡的融合金属青铜以后,越来越多的器物都是用它来打造了。所以,有人干脆把那个时代,称作是“青铜器时代”。而中国的商朝,正是青铜器鼎盛的一个时代。到目前为止,你已经知道了三个时代的名称: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
自从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以后,他们把居室、宫殿、城墙建得更富丽堂皇了。那时候的房屋,比过去好多了。有的大房子用土筑紧了,做成高高的台基,上面竖起柱子,再架上屋梁,装上门户,这种木骨架结构的建筑方法,一直流传下来,如今人们还在使用呢!
当时的贵族住得很舒服,可是为他们建造屋宇的奴隶们却住在窄狭阴湿的地穴里。这种地穴是挖出来的土坑,它简直就像牲畜睡觉的窝棚。商朝人把战争中俘获的俘虏当作奴隶,他们不给奴隶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奴隶死后也没有随葬品,若不听话就会受到严厉的责打,有些甚至要砍掉他们的脚以示惩罚。
王室、贵族死了,就将大量的奴隶杀掉一起殉葬。他们大概认为,死后仍然可以驱使那些奴隶,为他们不停地干活儿吧!
商朝人非常相信鬼神,比方说,他们在建造王宫的过程中,地基打好了,柱子竖好了,门安装好了,每一个环节都要分别举行祭祀仪式,祈求鬼神保佑,避免灾祸。每次祭祀,都要将大量的牲畜和奴隶,杀埋在地基、柱子和门户的下面,以求平安。
如果要你住在这种房子里,不知道会不会感到毛骨悚然?
鬼神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更不会对人说话,人们怎么和他沟通呢?你还记得巫师吧!商人就是靠巫师来和鬼神打交道的。当时的人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要听命于鬼神,无论是祭祀、耕种、狩猎、出征、疾病、刮风下雨、生男育女等等,都得问一下鬼神的意思。这时候,被称作“卜人”的巫师,就把龟甲或兽骨拿来磨光,在上面钻个孔,放在火上烘烤。甲骨片有钻孔的地方,遇热就会“卜”的一声裂开,那些裂纹,称作“兆”,它代表了事情的吉凶祸福。你看“卜”和“兆”字,不正像裂开的纹路吗?
卜人于是根据纹路的变化,指示人们该不该做这件事。当然,卜人在占卜完了之后,还要把事情的结果记录下来,看看是否灵验。这些记录下来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