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作者简介】
  温端政,1978年7月调入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所任语言研究室主任。1980年参与创办了《语文研究》,任主编。1983年,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后语言研究所所长。1986年,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1年,山西省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优秀专家”称号,同年获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山西省人民政府补授“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他一直从事语典的编纂工作,在我馆有《汉语语汇学》《新华语典》等多种著作出版。
  温朔彬是温端政先生的女儿和助手,也在山西省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工作。

【免费在线读】
  1978年,调到刚刚恢复的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所语言研究室(今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前身),成为一名专业的语言学研究人员。经过“文化大革命”,以前收集的歇后语资料已经荡然无存。但对歇后语的兴趣还在。于是,便联合同室的沈慧云女士和时任《晋阳学刊》主编的高增德先生,有计划地收集歇后语资料,主要是作家作品中的歇后语资料。经过筛选语目,注音、释义,挑选例证,编成《引注语(歇后语)例释》一书。其部分条目在《语文研究》创刊号(1980年第1辑)刊登后,得到较好反应。后经修订,改名《歇后语词典》,由北京出版社于1984年5月正式出版。在这过程中,逐步加深了我们对歇后语这种语言形式的理性认识。其中,比较重要的是:
  (1)组成歇后语的前后两个部分之间,并不像前人所说的“譬喻”与“解说”的关系,或类似谜语中“谜面”与“谜底”的关系,而是“引子”与“注释”的关系。提出“引注关系是歇后语内部关系的基本特征”的新说。
  (2)歇后语并不像某些学者所说的是“半截话”,“后半截说出来不说出来并不重要”。通过对《红楼梦》《儒林外史》《西游记》《暴风骤雨》《李自成》等520多部古今文艺作品中所用的4893条歇后语的考察,发现“歇”去后一部分的只有375条,占不到十二分之一。而且后一部分“歇”的都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从中得出歇后语并不“歇后”,也不能都“歇后”的新结论。
  ……

【内容简介】
  《语典编纂的理论与实践》从“语典的性质和功能”、“语典的兴起及其原因和影响”、“语汇研究对语典编纂的指导作用”、“语典编纂的现代化之路”、“方言语典的编写”、“树立正确的语典编纂苦乐观”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它的出版,可填补目前在语典编纂方面的综合研究的空白。

【目录】
章语典的性质和功能
节语典的性质
第二节语典的功能

第二章语典的兴起及其原因和影响
节语典的兴起
第二节语典兴起的原因
第三节语典兴起的影响

第三章语汇研究对语典编纂的指导作用(一)
节明确语典与字典、词典的分工
第二节坚持语典编纂的正确方向

第四章语汇研究对语典编纂的指导作用(二)
节语典的总体设计
第二节继承和创新

第五章语汇研究对语典编纂的指导作用(三)
节立目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成语语典的立目
第三节谚语语典的立目
第四节惯用语语典的立目
第五节歇后语语典的立目

第六章语汇研究对语典编纂的指导作用(四)
节释义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语义分析
第三节释义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第四节例证

第七章汉语俗语辞书编纂的现代化之路
节先计算机的语典编纂
第二节创建“汉语俗语语料数据库”

第八章方言语典的编纂
节方言语典编纂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方言语典编纂的初步实践

第九章树立正确的语典编纂苦乐观
节收集资料过程中的苦与乐
第二节推敲释义过程中的苦与乐
第三节探索继承和创新过程中的苦与乐
附录:本书引用、参考文献
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