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作者简介】
郝宇青,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研究领域:苏联政党政治、当代中国政治等。先后主持“苏联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苏共执政合法性的再生产研究”、“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政治信任研究”等省部级以上课题八项,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多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合法性视野下的苏联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苏联政治生活中的非制度化现象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参与编著《新中国初期“留苏潮”实录与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等学术著作。


【内容简介】
《苏联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是*人文社 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苏联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 之终成果。通过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在 中观层面上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苏联国家政权的建立及 其在特殊的国内外环境之下的强化,并详细阐述了苏 联国家对社会进行渗透和控制的手段,以至在强大的 国家面前终形成了一个高度同质化的“小社会”。
然而,这种社会的高度同质化并不意味着国家与社会 关系的和谐,而是隐含着一种物极必反的政治逻辑。
在强大的国家政权面前,苏联民众的隐忍与沉默,这 种表面上的“服从”,并不能生产出政治合法性,反 而在瓦解着政治合法性。但由于苏共未能从传统的执 政方式中走出来,未能形成和谐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苏联解体、苏共败亡原因的一个侧 面。

【目录】
1 绪论
2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其演进
2.1 西方学者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史
2.2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2.3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几种模式
3 苏联国家政权的建立
3.1 作为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布尔什维克
3.2 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确立
3.3 “党治制”成为苏联国家政权实际走向的结果
4 赶超型战略下国家职能的强化
4.1 实施赶超型战略的内外条件
4.2 赶超型战略的实施与高度集权体制的形成
4.3 赶超型战略的社会后果
5 国家对社会的渗透和控制
5.1 国家对社会的全方位控制及其表现
5.2 国家控制社会的手段
5.3 高度同质化的社会形态
6 社会与国家的对立和冲突
6.1 社会同质化背后的社会分化
6.2 不被承认的社会分化与现实政治的扭曲
6.3 “小社会”的反抗
7 结语:对苏联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反思
参考文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