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在*短的时间内切实帮助父母学会和孩子沟通
  让父母感受到简单的技巧就能对他们的各种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帮助父母把所学到的坚持下去
  本书选取亲子关系中*为常见的场景,告诉父母“尊重感受、寻求合作、代替惩罚、如何赞赏、应对愤怒”的珍贵方法和技巧,使父母在*短时间内得心应手,学会沟通,把和孩子的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书中又汇集了父母们*常问到的问题和作者给出的答案,既是应用实例,也是父母随时应用的绝佳参考。
  阅读本书的经历,将会和阅读其他“如何说”系列图书一样,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 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简单、实用、高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掌握了这些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无论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都对孩子拥有同一样的爱,我们都愿意把*好的奉献给孩子。作者告诉我们,爱不仅是感情,更需要方法。我们希望传承给孩子一种方法,让他们学会面对现实,创造未来!


【作者简介】

阿黛尔.法伯(AdeleFaber)和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Mazlish),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美国畅销亲子教育书系作者。
  她们是纽约市社会研究新校和长岛大学家庭生活研究所的创建者。本书是她们在创办的学校和研究所长期与父母们一起进行实验的研究总结。如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非常有效。她们除了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频繁演讲外,还经常出现在《早安美国》(GoodMorningAmerica)和《欧普拉》(Oprah)等热门电视节目里。
  法伯与玛兹丽施都是三位孩子的母亲,她们已被收录于美国名人录。
  两位作者的其他家教畅销书: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为美国家教类图书累计*名,获奖无数;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美国《儿童》杂志评为“家庭教育年度*图书”;
  《解放家长解放孩子》荣获“克里斯多佛”奖;
  《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荣登《纽约时报书评》畅销书排行榜名。


【媒体评论】

这本书会让成人俯下身和孩子一样,然后把孩子上升到成人的水平,一旦成功,这种快乐的交流平台就能真正创造家庭的和睦。
  ——《洛杉矶时报》LosAngelesTimes
  一本十分优秀的图书,其理念和方法甚至适用于任何关系的相处。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Post
  一本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
  ——《波士顿环球报》BostonGlobe
  这本书使父母停止对孩子的大声嚷叫和训斥,取而代之的是与孩子更多的合作。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ChristianScienceMonitor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正是这样一本书,它帮助我们去读懂孩子,打开并触动他们内心*宝贵的东西——聪明才智、创造性、责任感、幽默感,以及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恽梅(《父母》杂志副主编,7岁男孩的妈妈)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无异于一本亲子沟通圣经,她真正把我们拉到了与孩子平视的角度,帮助我们听到孩子的心里话,为我们提供一套可以反复揣摩、对照演练的沟通课程。她,就像可以请到家里的工作坊,帮助我们在一个个案例中,一轮轮操练里,触摸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与孩子对话、听孩子表达的*途径。
  ——朱正欧(《父母世界》杂志执行主编,8岁女孩和6岁男孩的妈妈)
  这是一本帮助父母成长的实用手册。在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要学会动脑筋,本书以丰富的案例启示家长,以实用的技巧教会父母与子女沟通的秘诀。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聆听孩子的声音,那会为育儿生活增添更多美好的瞬间。
  ——张艳(《妈咪宝贝》传媒全媒体总编辑,8岁男孩的妈妈)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用漫画摹写出亲子之间的种种日常情境,以*直观明确和可直接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一步步掌握与孩子沟通的种种诀窍和技巧,可说是解决沟通难题的工具。
  ——俞燕(《为了孩子》3~7岁版刊执行主编,6岁女孩的妈妈)
  操作性强,非常睿智,思路清晰,法伯和玛兹丽施所设计的方法是如此地有逻辑,以致读着读着就会爆炸般地有很多意外的发现。
  ——美国《家庭杂志》FamilyJournal
  一本和孩子有效沟通的超级指导,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使做家长变得更高效和更快乐。
  ——美国幼儿协会前主席:罗伯特M.赫文瑞奇
  这本书太可爱了!法伯和玛兹丽施给读者提供了一种魔幻般的机会,让父母们能在行动中看清自己,并且在犯那种可能是毁灭性的错误之前就预先修正自己的行为。
  ——《母性的选择》作者:西尔维亚?费德马
  “说”和“听”看似是一件“本能”的事情,可是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却经常在“说”和“听”上犯错误。推荐父母们一定阅读一下这本书,与孩子之间的“说”和“听”的确需要技巧和训练。
  ——朱小媚(《母子健康》杂志执行主编,2岁9个月女孩的妈妈)
  这本书深刻理解父母们在养儿育女中遭遇的种种困扰,它把理论转化为清晰具体的操作方法,并用生动形象的漫画形式予以呈现;它所有的理论和方法都基于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于是,实践中你会看到孩子因被理解而释然,因被尊重而顺服。很自然地,这本书成了我的育儿“红宝书”,也是我*喜欢送给做了父母的朋友的礼物。
  ——殷姿(《恩比育儿》执行主编,6岁男孩的妈妈)
  阅读此书,仿佛在和两个亲切的长者交谈。他们那么了解父母和孩子(从书中大量鲜活的案例可以看出来),却没有装出一副很懂的样子。他们在乎父母和孩子的感受,能够不带批评地倾听。亲子沟通里的所有重要问题,这本书都有涉及。
  在知心姐姐的“好爸好妈课”上,《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一本提到频率*的书,大家坚信它能给家庭带来快乐和幸福。
  ——祝薇(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知心姐姐教育服务中心副总监
  《知心姐姐》杂志主编,5岁女孩的妈妈)
  “原来是这样啊!”我在全国给很多家长讲过《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的例子,他们都惊讶地这样说。本书告诉家长很多孩子的真实想法,也给出正确、实用、可操作的亲子沟通的方法,我相信读过它的家长会更好地与孩子进行交流。
  ——陈光(《中华家教》杂志主编,2岁男孩的爸爸)
  就像蹲下身来,和孩子目光平视地与他交流一样,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并尊重他的感受,帮他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这些感受,孩子和你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大不同。我在生活里的实践,印证了这本书里的建议,这是本值得重视并反复学习的书。
  ——王珲(《心理月刊》原主编,3岁半孩子的妈妈)
  父母都爱孩子,却常常并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以致难以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亲子关系因此出现问题的情况比比皆是。而本书给出了很好的理念和方法,让你知道如何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陪伴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下沙(《心理育儿》杂志执行主编,3岁男孩的妈妈)
  1你:穿衣服,冷!孩子:热!你:风这么大,感冒!孩子:我热!你:必须穿!孩子:我告诉你我都出汗了!2孩子沮丧:我的小蝌蚪死了!你:别难过!孩子开始掉眼泪。你:别哭了,我再买一缸给你!孩子大哭:我不要!我就要那一只!这样的对话常出现在我家,会在你家吗?我今天得到本新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相见恨晚。
  ——张泉灵(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2007年当我*次拿到《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时,如获至宝立刻实践,我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甚至职场关系都因此更加紧密、融合,受益良多。这些年应邀在各地做家长讲座、沙龙,我将这本书作为指导性工具书,用书中的案例与家长们进行情景演练,与家长们一同在练习中顿悟与成长,逐渐学会掌握爱的方法。
  ——王健枥(玉米妈妈,红黄蓝教育机构副总裁,8岁男孩的妈妈)
  这是一本醍醐灌顶的家教书!
  作为一位母亲,2012的年末遇到此书如获至宝!它回答了我和所有家长在早教中的共同难题,并且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方法。透过书中趣味十足的漫画、实例和练习,你会享受每一次“挑战”子女难题后的成果。你会在本书中看到每一个熟悉的场景、情节,找到亲子融洽的答案。
  ——董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睡前故事”主持人)
  至今仍记得*次阅读这本书时所带来的惊喜和震撼。作为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该书所推行的理念和方法不仅能极大地改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而且能有效地指导父母将孩子培养成心理健康、富有责任感的人。
  ——郜云雁(中国教育新闻网总编辑,9岁男孩的妈妈)
  同样一件事情,爸爸妈妈这样说让孩子舒服,那样说令孩子讨厌。这与爱或不爱无关,与脾气好坏无关,却能清晰地反应父母是否掌握了和孩子沟通的技巧。我在节目里和爸爸妈妈分享过这本书里的许多方法,反馈很好。
  ——小群姐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毛毛狗的故事口袋”节目主持人)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本简洁的儿童教育之书,却让我们在与孩子的共同成长中,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并寻找到自我生命的体验。
  ——刘正奇(河北电视台卫视频道制片人,2岁半女孩的爸爸)
  曾经我们都是孩子,但当我们作为父母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却很少有人没有感到过困惑和无奈。也许,在我们和孩子之间只有那么一层薄薄的纸,而这样的一本书,就恰好是可以捅破那层纸的那一点点力量。它带领我们寻找失去的记忆,重新唤醒我们曾经的切实感受,而这些正是我们和孩子顺畅沟通的渠道。试着这样去说,试着那样去听,生活也许是另一种风景。
  ——陈戎(《北京日报》资深副刊编辑,13岁男孩的妈妈)
  以妈妈的身份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必然遭遇无数次的无助、压抑着的愤怒和随之而来的愧疚……幸好我不是*的一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作者应该亦有同样待遇,否则她们如何写出这样的好书?如果在我们的内心有这样的声音:什么都可以学,只要信任自己,不断练习。这样去做注定会产生力量和有效的现实改善。我已品尝部分甘甜,正坐在树下等你。
  ——王崇(编辑、记者,《新闻晨报》“儿童中心”主持人,5岁男孩的妈妈)
  印象*深的是书中讲的如何面对孩子的感受。以前当孩子哭闹时,无论你怎么哄,孩子依然哭闹个不停,当我按照书中的做法,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并说出孩子的感受时,孩子通常都会破涕为笑,百试不爽。两位作者深谙儿童心理,又都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她们的理论和实践足以让每个家长奉为儿童教育中的圣经。
  ——李芬芬(《心理月刊》杂志资深亲子编辑,9岁女孩的妈妈)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教会父母们在尊重孩子独立思考同时,如何有效地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看法,如何帮助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终帮助孩子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兰海(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央电视台《超级育儿师》节目育儿师)
  了解“听”者的心理、掌握“说”话的技巧,相信不仅对教育孩子有益,对自身也会受益匪浅。《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不仅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征,更是给出了在与孩子沟通交流过程中许多具体实用的技巧,值得广大年轻父母一读。
  ——章梓茂(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要引导不要教导》作者,女儿26岁)
  书中睿智的、操作性极强的沟通方法使我深受启发并学用至今。甚至可以说,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改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对社会交往也很有帮助!
  ——哇春芳(《北京周报》总编助理,《时间小管家训练宝典》作者,6岁女孩的妈妈)
  父母怎么说,孩子才能听?父母怎么说,孩子才能做?这是困扰着千百万个家庭的问题。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到底怎么才能完成这个爱?怎样让孩子在听到你“说”的同时,就能够接受到你的爱,然后带着一份信任去做呢?这本书将引领你学到如何在“说”的时候充满爱的智慧和技巧。
  ——王树(身心灵导师,亲子教育专家,《透析童年》作者)
  就其材料的丰富详实、饱含思想理念的沟通技巧以及阅读的愉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依然无书能及。
  ——孟迁(萨提亚家庭治疗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全书娓娓道来,亲切至极,以许多日常生活的场景为例,可以让父母深入领会并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说”与“听”的方法和技巧。这本书对年轻父母来说简直就是育儿方面的圣经,是一本的育儿工具书。
  ——王瑞兰(育儿网副总编,5岁男孩的妈妈)
  一个孩子在学会了“咿咿呀呀”之后,就尽其所能向父母说个不停;而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却会发现孩子用只言片语来“对付”父母?走进《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你会找到这个现象的原因。因为我们不曾被教育与人沟通中倾听与表达的技巧,我们不曾在那样的平等关系中成长,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会慢慢变得急躁、缺少尊重、疏于交流……当我们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时经常为时晚矣。倾听和有效表达是一种习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训练。
  ——毕晓阳(北京五家双语幼儿园的创办者,美国某上市公司创办人之一,两个女孩的妈妈)
  这是一本神奇的“育儿宝典”!它用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教会父母,如何智慧地解决孩子那些令人抓狂的问题,而这一切方法的背后是作为成人的我们对于孩子的尊重、接纳和理解,对于自己的控制和信心。这本书的神奇之处还在于,这些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孩子,成人的世界不也是如此吗?
  ——陈湘婷(金宝贝亚奥中心运营总监)
  这本书解决的正是“如何爱”的问题,书中的方法都非常具有实操性,可以拿来就用。用了之后你会发现亲子关系融洽了,孩子也变得听话了。希望家长朋友们都可以读到这本书,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少一些迷茫,多一些快乐。
  ——刘称莲(《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作者,女儿19岁)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又好读的亲子沟通指导书。在每次“亲子沟通”主题的“懒妈读书会”上,我都会向父母们推荐这本书。书的两位作者既是孩子的母亲,又是在培训家长方面非常资深的专业人士,她们把丰富的经验融入书中,所提供的技巧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
  这既是一本讲方法的书,又是一本帮助父母补充心理能量的书,书里面自始至终都充满着对人性深深的尊重。
  ——友童(慢养育网创办人,《懒妈妈快乐育儿经》作者,8岁女孩的妈妈)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两位作者,在书中以图文并茂加数百个实例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孩子丰富且复杂的心理画面。在这些例子中,我们看到了很多自己孩子的影子,也看到使用错误方式去沟通的自己。现在我正运用书中愉悦的方式与我的孩子成为朋友。
  ——郑文晋(新浪网亲子中心高级编辑@花纹子,11岁男孩的妈妈)
  它完全称得起“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它不是一本充满大道理的家教书,但它会告诉你实实在在的亲子沟通技巧。一度,我也很为女儿的“不听话”而抓狂,但是现在我会用书中的观点来反思自己与女儿沟通的方式,会尝试着运用书中的方法来和女儿解决问题。一经尝试,就会发现,这些方法真的很管用。
  ——王秀梅(早教产品研发编辑,5岁女孩的妈妈)
  *次看到这本书时,还没有孩子,当时就被书中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所吸引,觉得意趣盎然;如今宝贝刚上幼儿园,正在经历人生*个小叛逆期,我把书中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常常起到奇好的效果。突然觉得书中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战术”,同时那种语言的沟通方式其实是站在了“战略”高度。奖励与惩罚、赞赏与批评、合作与对抗、自立与依赖等方面的指导,都让我在沟通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尤颖钦(象棋世界冠军、特级大师,2岁半女孩的妈妈)
  本书已成了我们培育女儿过程中的手册。
  书中文字通俗、精炼,图绘案例真实有趣,总结的方法简单有效,便于阅读,便于实践。这本书也是我在培训课堂上推荐比较多的书之一,其实你若把书中的“孩子”改为“下属”,那些沟通方法同样非常有效。
  ——刘百功(知名培训师,一个4岁女孩的爸爸)


【目录】

给父母的话
部分 原则和技巧
关于感受
“困扰我的问题是,孩子们为什么会因为一点点非常小的事情就哭个不停。完全不可理喻。
关于寻求合作
“我让孩子们去做事情的时候,他们完全忽视我。这让我很纠结!”
代替惩罚
“孩子做了非常糟糕的事情,应不应该受到惩罚?如何让他长记性?”
关于赞赏
“我表扬孩子的时候,孩子们有时候喜欢,有时不喜欢。我做错了什么吗?”
关于愤怒
“每天早晨,我都发誓今天会不一样。今天我会是一个热心、耐心、充满爱心的父母。但每天早上,我又都变成一个可怕的、歇斯底里的疯子。”
第二部分 问题与答案
父母问得多的问题和我们的答案
⊙ 我该拿两岁的孩子怎么办?她喜欢说的话是“不”。每天早上穿袜子就是一场精疲力竭的战斗。
⊙ 为什么一个三岁的孩子,之前没有挨过任何打,会忽然攻击他的妈妈?
⊙ 我的女儿近总是哼哼唧唧,让我很抓狂。我怎么才能制止她呢?
⊙ 我儿子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例如,我带他离开活动场地的时候,他通常会拳打脚踢又歇斯底里。我该怎么样制止他的这种行为?
⊙ 我看到儿子摔碎了客厅的花瓶,但是他矢口否认。处理撒谎好的方式是什么?
⊙ 孩子不愿一直待在车里该怎么办?我该怎么让他一直待着。
⊙ 我是来自中国的一位母亲,我现在的困扰就是我的儿子不遵守诺言。他已经13 岁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我该怎么办?
⊙ 你该怎么处理孩子们之间的争吵问题?
⊙ 你对给孩子“反思时间”怎么看?
⊙ 家长怎么使用便条?
⊙ 作为一个保姆,我不喜欢让孩子一直看电视机,但我准备晚饭的时候,也不想让孩子们碍事或者打架。有什么建议吗?
⊙ 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怪物恐惧心理吗?我已经告诉女儿世界上没有怪物,但她还是很害怕。
⊙ 这些沟通技巧可以用在大一点的孩子身上吗?
读者赞誉
讲座服务
结束


【免费在线读】

我该拿两岁的孩子怎么办?她喜欢说的话是“不”。每天早上穿袜子就是一场精疲力竭的战斗。
  和一个两岁孩子斗争是没有胜利可言的。既然改变不了她的思维,可以考虑改变她的情绪。何不转向“有趣的事情”!用另一种声音或是语调说话。把你的手放在她的袜子里,扮成袜子木偶尖叫:“不,不,不要把臭脚丫子放进我里面!”然后边给孩子穿袜子,边责怪袜子。坚持让袜子完成它的任务:要保证你小女儿的脚暖和舒服。之后用类似的戏剧性表演继续给她穿上其他的衣服。不要对此有所怀疑。任何看起来很愚蠢、很好笑、让人惊讶的滑稽行为都有让人放弃抵抗、主动合作的力量。儿童和所有年龄层的成人都应该记住这一点。
  为什么一个三岁的孩子,之前没有挨过任何打,会忽然攻击他的妈妈?儿子次这样做是在我们一起玩的时候。我大叫:“啊!你为什么这样!”然后他哭起来,又打我。
  孩子有可能会打人。他们打家长、兄弟姐妹、同伴。小的时候(两岁或三岁),如果你指责或反对他们,他们就会变得迷茫和不安,一般就会哭。(“为什么妈妈冲我大吼?”)直到差不多七岁的时候,他们才会慢慢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并且想象别人的感受。这时,你的任务就是不厌其烦地重复“不要打人!”……“我不喜欢那样!”……“我不会让你打我了!”……“说出来你想要什么。”然后,要确保这样给他提供建议:“你可以说:‘停!你给我梳头的时候很痛!我想自己梳头!’”
  一位父亲很自豪地跟我们分享他的故事。他看到四岁的儿子又要打妹妹,忽然对他大叫道:“动口别动手!”这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
  我的女儿近总是哼哼唧唧,让我很抓狂。我怎么才能制止她呢?
  在你试图阻止她哼哼唧唧之前,你可能需要思想一下到底是什么引起了她的表现。她哼哼唧唧想表达什么信号,是疲劳、饥饿、嫉妒、挫败,还是愤怒?一旦弄清楚起因,你就能尊重她的感受,并且给她以回应:“我听得出来,今天没给你买溜冰鞋让你很失望。我现在把它写进你的愿望清单里。”
  听起来很容易,是不是?其实不然。一个小孩哼哼唧唧的声音让人很烦,也会让父母失去耐心。后通常会忍无可忍大声吼叫:“停!你不能像个正常人一样说话?真是个爱哼唧的家伙!”
  我们给孩子贴上“爱哼唧”的标签,实际上也助长了她的这种行为。其实,我们想鼓励孩子以一种积极、直接的方式去争取他们想要的东西。例如,如果你的女儿一直在哼唧,你可以告诉她:“丽萨,一直听你发出那种声音真让我受不了。你可不可以再问我一次,用你动听的声音?这会让我更容易听清楚你想要什么。”
  我儿子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例如,我带他离开活动场地的时候,他通常会拳打脚踢又歇斯底里。我该怎么样制止他的这种行为?
  大发雷霆是孩子对突然变化所引起的强烈情绪反应。当你的儿子被强迫停止他喜爱的活动时,会用一整套身体动作对这种不公平表示抗议,比如敲打、尖叫、哭闹。以下两种方法可以帮助他平复这种情绪。
  1.让他对你的安排计划预先有足够的了解。这样可以在他必须离开活动场地的时候给他时间来调整状态。例如,“吉米,我们10分钟以后要走了。”然后,5分钟以后再重复一次。“你玩滑梯玩得很开心,真糟糕,我们必须要回家了。你想要再玩一次还是两次?”
  2.你可以给孩子说一些只能想象却不能在现实中实现的事情。“吉米,我猜如果你来做主的话,会玩10次甚至100次滑梯。孩子,你多希望我们现在可以不回家!”用幻想的方式表达出他的愿望,可以让他更容易面对现实。
  一位女士告诉我们,她近收养了一个四岁大的女孩,叫艾米丽,有持续性狂躁症,发作起来有时候会持续一个多小时。艾米丽的生母六个月前去世,因此她一直没有得到连续性的照顾。这位养母说:
  她发脾气的时候,我一直努力尝试表达她的感受,但多数情况下,我是在她发脾气之前,让她知道我理解她的感受。“艾米丽,那一定会很挫败!”或者,“你一定很难过!”但好像她从来不听我的。可是就在上周,奇迹发生了,因为一次她未能爆发的脾气我们建立起了完美的关系。艾米丽在托儿所刚刚认识的小女孩邀请她去家里做客,但我姐姐(我姐姐开车送她去的)没有找到那个小孩的家,只好打道回府,把艾米丽送了回来。我看了看她的脸(乌云密布),说道:“哦,不,你一定很失望!你今天一整天都在期待去萨拉家里做客!”
  艾米丽点头说道:“我很伤心,我们能去公园逛逛吗?”
  她的回应太让我惊讶了,如果再让她失望的话,那简直太糟糕了。我想:“再拒绝真的会把她逼向墙角。”我跪下来,张开双臂抱住她,说道:“艾米丽,我真心希望我们现在就可以去公园。问题是,不行。我必须去看牙医。”她的下嘴唇开始颤抖。我心想:“哦……又开始了。”但是没有。她做了个深呼吸,说道:“我能和你一起去吗?”
  我说:“当然可以!明天我知道去萨拉家的路之后,亲自带你去她家。”
  艾米丽破涕为笑。
  那天晚上我告诉丈夫,看到艾米丽没有再大发脾气我是多么欣慰和开心。我的丈夫说:“也许她长大了。”“是啊,可能我对她也有帮助。”我心里这样想。
  我看到儿子摔碎了客厅的花瓶,但是他矢口否认。处理撒谎好的方式是什么?
  谎言通常代表了“愿望”或“恐惧”。你的儿子希望他没有打破你的花瓶,并害怕你的反应。好针对他的“愿望”或是“恐惧”来处理,而不是单单关注“说谎”。请注意下面两种场景的区别。
  妈妈:谁把花瓶打破了?……是你干的吗?
  孩子:不是我。
  妈妈:你确定。不要对我撒谎。
  孩子:嗯,我发誓我没有。
  妈妈:你这个小骗子。我亲眼看到你打碎的,现在你必须接受惩罚。不要诱导孩子掉进说谎的圈套中,好让他直接面对事实。
  妈妈:我看见你投球时,把花瓶砸碎了。
  孩子:不,我没有。我发誓。
  妈妈:我知道你希望它没有发生。鲍勃,我很失望。我希望你想在客厅踢球的时候,能够对自己说“不”,现在我们该怎么收拾这个残局呢?
  孩子:我去拿扫帚。
  不要给孩子贴上“骗子”的标签,而是应该接纳他的感受,并告诉他我们的感受,从而让他有勇气坦然跟我们说出事实。
  孩子不愿一直待在车里该怎么办?我该怎么让他一直待着。
  每当你问自己“我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做某件事”的时候,你要告诉自己:方向错了。更有效的问题应该是“:我怎么才能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位父亲告诉我们,他曾经被儿子在车里的乖张行为惹怒,不管怎么警告他坐好别动,都无济于事。后到家的时候,这位父亲忍无可忍!他想要通过没收零用钱或是剥夺看电视来作为惩罚。但后来他没有这么做,他决定邀请儿子参与进来一起解决问题。他说:
  “迈克,我不喜欢今天你在车上的表现。你在后座跳上跳下,脑袋挡住窗户,害得我差点看不到紧跟在我们后面的大卡车。这很危险。为了家人的安全,我需要你好好想出三个办法能让自己待在后座不乱动。”
  让父亲惊讶的是,迈克居然说他要想十个办法。父亲把迈克的想法都写了下来,然后贴到汽车的仪表盘上。下面是迈克想出的办法:
  1.看路上的轿车和卡车;
  2.唱歌——轻声地;
  3.和爸爸玩类似“ABC”的游戏(在路边的标志牌上找阿拉伯字母);
  4.想事情;
  5.嚼口香糖或吃葡萄;
  6.数车里的东西;
  7.休息;
  8.涂色;
  9.看窗外的人;
  10.读书。
  父亲说迈克对自己很满意,但对他来说,重要的还是看到儿子读他自己写下的清单,并应用自己的想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