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该图书有着鲜明特点:结合中学物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对其历史文化背影与现代生活、物理应用展开描述。并且插图丰富,符合现在读者的需求。总之,本书为读者提供一个快乐阅读的平台。
【内容简介】
“发现世界丛书”之一,丛书讲述各学科中的“发现”故事,注重展示整个事件进程中发现者们是怎样思考的,以及不同阶段思路的变化;这些发现怎样改变了世界。

  本册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作为“发现世界丛书”之一本,作者从缤纷的物理世界中,选取了18个侧面,再现当时发生的情景,使人们粗略地了解物理科学的进步对人类新生活的影响。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形式活泼的艺术表现手法,将物理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给读者,让读者在阅读中慢慢步入物理世界,渐渐领略并爱上物理科学,从而去学习,去探究。书稿内容丰富,史料详实,行文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作者简介】
  马丁玲。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与科学哲学系博士,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工作。已出版图书《力量——改变人类文明的50大科学定理》,编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颠覆——重塑人类常识的20大科学实验》,编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牛顿1666》,编著,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献祭——人类文明史上的20大科学殉难》,编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计算之书》,翻译, 科学出版社出版。
【媒体评论】

【目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布手知尺

中国*度

乃同律度量衡

半斤等于八两吗

从米制到反米制运动

坠落火星的使者

国际单位制

侧耳倾听

从波义尔的空气泵谈起

声音跑的有多快

“*不靠谱”的声音

共鸣

谁是凶手

用声音的速度走路

听不见的声音于看得见的声音

谁持彩练当空舞

五颜六色话彩虹

日照雨滴则虹生

彩虹为什么是弯曲的

折射定律的发现

颜色是什么

看不见的光

光谱学的异彩

电的历史与八卦

人类和电初相识

电到底能跑多快

伽伐尼与伏打

欧姆还是卡文迪许

爱迪生与特斯拉的对决

磁铁有两极吗

磁铁的发现

伟大到令人妒忌

卡包的出现

医疗中的磁

地球磁极曾发生倒转

军事中的磁

磁悬浮

说说热学史

从温度的测量谈起

热本质的探讨

蒸汽机的发明

永动机真的能实现吗

热力学的建立

新型能源面面谈

太阳能与风能

地热能与海洋能

生物质能

核能与氢能

新型能源真的更好吗

此苹果非彼苹果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马可尼

“虎!虎!虎!”

谁为飞机指路

无所不在的无线电应用

从无线电到网络

远景灿烂的无线电技术

……
【前言】

总 序

世界亟待发现,发现改变世界。

人类虽是万物之灵,但对客观世界的了解,直至今天仍然有限,尚未发现的新规律和新事物还太多太多。而一旦发现了一条新规律、一个新事物,并合理地利用它们,世界的面貌就会有所改变,人类的生活就会更加幸福。

发现和发明的重要性,怎样强调也不过分。发现,是科学的华彩乐章,是科学的美妙景致,是科学中*振奋人心的一座座丰碑。科学工作者,包括我自己在内,当初选择这一职业,多因受到科学发现的巨大魅力的感召,和追求科学发现的巨大喜悦的诱导;不从事科学工作的人士,对科学的*直观印象,也是科学发现和发明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

亲爱的青少年读者们,科学的未来在你们身上,你们将来都有可能获得或大或小的发现,做出或大或小的发明!在此之前,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必要的科学知识外,再读一点有关前人如何获得发现、利用发现的故事,想必大有裨益,更充满乐趣。

由上海辞书出版社推出的“发现世界丛书”,为大家准备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学科中的大量发现故事。其中,有妙用无穷的《诡谲数学》,围绕着一些中小学的基本数学概念,谈文化,谈历史,谈生活,谈应用,谈思想,说明数学的思维方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尤其是逻辑、概率、统计、博弈等数学分支中的发现,不仅实际应用广泛,而且对人们看问题的思路也会带来深刻的启迪;有“点石成金”的《惊奇化学》,涵盖早期化学发展历程、化学经典理论、化学新发现、人类健康与环境问题中的化学等四大主题,用全面真实的化学图景,激发读者对有趣又有用的化学的探究热情;有梦想成真的《发明奇观》,从众多的现代技术门类中,选取了十多个侧面,把这些技术诞生的情景真实再现给读者,说明技术绝非冷冰冰的,而是深度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对人类更亲切,对环境更友善,通过展示技术的魅力,激发人们对技术科学的兴趣……所有这些,都能让读者领略到不同学科的发现之美。

当然,学科其实只是我们对知识的一种分类方式,它们的本质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揭示客观世界。因此,不同学科中的发现故事,都蕴含了类似的道理:面对大千世界,如何寻找发现的突破口;站在十字路口,如何确定发现的大方向;遇到重重障碍,如何走好发现的荆棘路;关乎芸芸众生,如何开掘发现的正能量。

我一向认为,科普固然要把科学道理说清楚,更重要的是,要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时下,科普书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它们都试图努力给读者的人生带来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本丛书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个范本:时尚的表述方式、有趣的科学故事、清晰的逻辑线条;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到如何促进人类文明、社会生活……都有准确的描述。

衷心希望广大青少年读者,以及中学教师朋友们,多提宝贵意见,以利科普作品水平的提高。

褚君浩

2013年7月



【免费在线读】
日照雨滴则虹生

  古人对光色散现象的认识*早起源于对自然色散现象——彩虹的认识。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彩”,顾名思义,是“七彩”、“彩色”的意思;“虹”,“工”代表音旁,“虫”代表形旁。为什么是虫字旁呢?因为在中国古代,人们还不知道彩虹是怎么形成的,认为彩虹是一条饮用雨滴的虫,所以取用虫字旁,代表着美好。
  早在公元前 4 世纪,亚里士多德就对彩虹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且观察到了彩虹的几大重要特征:*,如果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起得不太高,彩虹就会出现。第二,彩虹不会出现在夏日的中午;第三,我们可以同时看到两条形状相同但颜色顺序排列相反的彩虹,其中外侧那条显得略为松散;第四,彩虹主要由三种(或四种)颜色组成。不过,亚里士多德对彩虹的解释并不正确,没有注意到光的折射作用,他认为只有大的镜子可以反射出物体的全部外形,他把天空中的水滴比做小镜子,认为这个镜子太小了,不可能反射出整个太阳,但是又必须得有什么东西反射出来,所以会有颜色呈现出来。
  公元200 年左右,雅典哲学家亚历山大观察到彩虹一个很重要的现象,那就是两条虹中间的区域亮度较暗,后人将这条暗带命名为“亚历山大暗带”。
  *早,在我国殷代甲骨文里就有了关于虹的记载。唐初,我国经学家孔颖达(574-648年)曾指出产生虹的两个基本条件:云(薄云)和日。他在《礼记注疏》中写道““若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强调特别重要的是“日照雨滴”,把“日照”和“雨滴”结合起来,说明虹是太阳光照射雨滴所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公元八世纪中叶,张志和(744-773年)在《玄真子·涛之灵》中*次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虹,并将其制作人工彩虹的实验记录下来:“背日喷呼水成虹霓之状,而不可直也,齐乎影也”。之后,不断有人重复类似的实验,如南宋朝蔡卞进行了一个模拟“日照雨滴”的实验,把虹和日月晕现象联系起来,以说明虹的产生是一种色散过程,并指出了虹和阳光位置之间的关系。
  北宋时,精通天文历算之学的进士孙思恭便提出“虹乃与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的说法,他的发现后来也被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所引用及证实,且沈括也细微地观察到虹和太阳的位置与方向是相对的现象。
  但是以上这些古人均只停留在对现象的思考上,没有更多深入和本质性的研究。
  现在我们知道了,彩虹是大气中的水滴对阳光色散、折射和全反射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只要空气中有水滴,而阳光正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便可能产生可以观察到的彩虹现象。
  ......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