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媒体评论】
  《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广受读者欢迎
  2013年08月27日20:02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8月27日电(记者魏艳)近日,《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在2013第十届上海书展首发。此次改版编纂阵容强大,有媒体称之为近十余年科普界所未见,是一次“中国一线科学家的总动员”。约110多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为这套书籍担任编委,40多位院士亲自撰稿,另有来自世界各地、各个学科的700多位优秀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参与了该书的编写。
  《十万个为什么》出版座谈会的召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在内的全国多家媒体对《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进行了全方位电视报道,对参与的科学家进行了深度采访,还对其中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展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京报》等全国数百家平面媒体也同步进行了报道,也反馈了不少来自读者的声音,网络相关条目已超过124000条。全国各地的读者也通过网络等渠道询问上架时间、售价、平装本何时上市等信息,有许多读者关心后续电子版、视频、动漫等衍生品的情况。
  8月14日是2013第十届上海书展首日,少年儿童出版社投放了少量精装本《十万个为什么》,销售情况火爆。当天上午,展台上的100套精装版即售罄断货,出版社多方协调紧急调货200套到现场,又被销售一空,成为上海书展当天销售额的图书。截止8月15日下午,总共售出700多套,码洋近70万元,销售速度大大超出预期。据书展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读者对图书质量普遍表示“很赞”,除了不少初中生、高中生在展台前流连忘返外,不少成年人也表示很感兴趣,不少人当场即购买全套图书。由于精装版价格不菲,不少读者期待平装本、网络版等不同版本尽快面市。据少年儿童出版社介绍,,《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精装本预计发行5万套,平装本预计发行3万套。
  2013年08月14日星期三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问题都是新的
  本报上海专电(特派记者欧阳春艳)时隔14年,承载着几代国人记忆的著名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终于推出第六个版本。昨日,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召开座谈会,宣布115位院士、700余位科学家花费2年时间打造的新版《十万个为什么》正式出炉,书里4500个问题,九成都是新的。
  1961年,当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版《十万个为什么》时,他的读者并不仅是孩子。那个时候,懵懂少年或是耄耋老人都对这套丛书热爱有加——信息闭塞的时代,有什么能比这些丰富而真实的科学读物更受欢迎呢?许多人对这套书的记忆并不是科学知识本身,而是洞开科学之窗后的那份惊喜、快乐和满足。至今,该书先后出版发行5个版本,累计发行量超过1亿册,是新中国几代青少年的科学启蒙读物、中国原创科普图书的*。
  2011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斥资数百万元启动创作《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此时,除了科学日新月异,中国读者的阅读口味也发生了变化,因此除了“为什么”这一提问方式没有改变,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与以往的版本已经有了很大改变。据介绍,共计18册的新版《十万个为什么》里,有4500个问题,都是由出版社以调查问卷和网络征集相结合的方式,从3万份儿童回答中筛选得到的。全书为16开本全彩色图文本,分18卷,共收录7000余幅图片、600余万字,既提供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也展现全球新科技和文明,聚焦各个学科领域的前沿发现。
  在调查中,编辑们发现当今的小读者,已经不再对“为什么汽水有气泡”等问题感兴趣,而是关心身边和当下的生活——三聚氰胺是不是有毒?地震能不能预测?有关食品安全、灾难避险等切身问题。对宇宙、天体、恐龙、人体的来龙去脉,小朋友也有太多好奇。
  面对不一样的读者,也产生了完全不同的作者。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编撰阵容空前强大,编委会里共有115个院士参与策划、写作、编辑等工作;此外,700多名参与丛书编撰的科技工作者大部分工作在科研一线,他们中还有许多来自科学松鼠会这样的民间科普组织。而对于这些作者的挑选标准是:“既在科研一线,又能将答案说得深入浅出”。
  与以往版本不同,新版里有很多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洪星范表示:“科学知识的积累不是‘十万’应该承担的任务。读书的人,都是被问题后面那个你完全不了解的科学世界所吸引。”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家是编写主力
  从1961年首次出版以来,《十万个为什么》成了几代中国人的阅读记忆,5个版本共发行了1000多万套,累计超过1亿册。如今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也已编撰完成并在三家印刷厂同时开印,将于8月在上海书展期间正式发售。新版《十万个为什么》采用了全新问题、全新内容、全新体系、全新样式,这套由科学家主导的《十万个为什么》将带领读者去了解这个时代科学前沿的发展。
  18册精装本980元,新版更“中性”
  新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分三卷共18册,图文精装本共980元。新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整个项目投资近1500万元,目前首印3万套,在出版社看来短期可能不赚钱,但长期肯定会盈利,读者定位为中小学生,但成年人也可以看。在未来,《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还将出平装版、黑白版、选读本等其他版本供读者使用。
  如今已经在印刷的《十万个为什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跟读者童年记忆中的那套丛书相比“新”了太多。据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李远涛介绍,18本《十万个为什么》共分三个系列。基础卷6本,分别是“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和生物”,基础卷的内容跟学生的基础课程设置有关,这些内容跟他的学业相互促进。专题卷6本,是从基础卷延伸出来的,分别是“动物、植物、古生物、建筑与交通、电子与信息和医学”,这是读者比较喜欢的内容。热点卷6本是“大脑与认知、海洋、能源与环境、武器与国防、灾害与防护、航天与航空”,这是读者和社会都关注的内容。李远涛说,“基础卷做到跟学生学业相关,专题卷要有趣,热点卷要与国家战略相关。”
  第六卷《十万个为什么》全部是彩色图文本,每一页上都有精细的图片来跟文字相配合,帮助解释每一个科学问题,即便《数学》卷都能配上非常生动的图片。书中每张图都有版权来源,有的来自图库,有的由科学家自己提供,或者由博物馆和科技馆提供,甚至还有作者自己制图,每幅图都有来源。这样既解决版权问题又解决权威性问题。
  相比前五版,新版《十万个为什么》中关于中国的内容少了,描述上也更为中性。“到了这个时代,我们要有世界的眼光,不能只有中国的眼光,要有创新和全球视野,所以所有问题不能局限于中国和亚洲。”李远涛说,比如在《地球》卷,老版本中会有大量内容介绍中国的地理、地质知识,但此次增加了大量关于非洲、欧洲等地的内容,“不能只讲中国,每一卷都要有世界眼光。科学是无国界的,要把全世界的科学前沿和讨论都加进来,一开始也有人说,中国内容讲得太少了,但我要让中国人知道科学在全世界的前沿发展。但在其中也会介绍中国人做了什么,中国的重要研究和一流成果,一个都不会少。”为了表述上的中性,在新版本中“我国”全部改成了“中国”,“此举也有利于版权输出,我们希望在海外市场有更大的接受度,能在海外有更大的影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一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中国科学研究的阶段。
  在编写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几年中,负责这一项目的编辑团队顺便还做了一本叫《十万个为什么》的杂志和网站,杂志也已经有了五六万订户。“做《十万个为什么》纸质书,只是我们这个项目的附属品,我们的目标是在线互动的知识百科,能检索、互动、游戏等。这是一个很大的设想,这个市场肯定*。但我们能力有限,只能做到目前为止。我们希望做标准,而不只是产品。”李远涛希望,未来能做100本《十万个为什么》,因为现在有5万多个问题的题库,有庞大的作者群。
  90%问题与原版不同,答案超越互联网
  《十万个为什么》其实没有10万个问题。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已经是其历史上规模*的一次,《十万个为什么》项目负责人洪星范向早报记者透露,这一版一共收入了4500多个问题,“与前面几版相比,基本没有重复,问题是全新的。”
  在编写《十万个为什么》的过程中,*的难点就是问题的收集和设置,“我提出要全新的问题。”这是李远涛在启动该项目时就提出的要求。在几年中,少儿社向读者收集了3万多个问题,把版到五版的所有问题合并起来去掉重复的,还收集了图书市场上相关的“为什么”的问题,然后再把国外有关“how&why”书里的问题收集起来,一共征集了5万多个问题。“我们建立了一个5万多问题的问题库,把5万个问题进行分类,分到18卷里,供各卷主编参考,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深化提问,所以基本上这些问题,跟原版都不一样,至少有90%不一样。”李远涛说,“只有全新的问题,才有可能做完全不同的《十万个为什么》。比如《古生物》卷里的大部分资料都是近十年的,它的信息放在全世界都是*的,这才是做新版的意义。这是老版本里没有的。全新问题、全新内容、全新体系、全新样式,这样才能跟老版和模仿者,甚至互联网抗衡。”
  《十万个为什么》没有10万个问题,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互联网才是真正的“十万个为什么”,“我们这套书里没有一段内容是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到的。这些‘为什么’在互联网上可能也有,但很多回答都是有问题的甚至是错误的,我相信等书出版了以后,肯定有读者把我们提供的‘答案’敲出来放到网上去。”超过互联网,这是李远涛自豪的地方。
  后确定下来的4500多个问题,“正确的答案”可能就没那么多,很多问题没有答案。在书中,科学家主要根据这些答案介绍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当然作者可能会表态个人偏向于哪个方面,但到底是哪一个对,有待于探索。大多数问题的回答是开放性的,而不是给出死的答案。”李远涛说。
  编写主力从原版的科普作家到新版的科学家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总主编是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创作以科学家为主,老版以科普作家为主。李远涛认为,这是新旧版《十万个为什么》*的不同。“我们从一开始就希望新版跟旧版相比有很大不同,甚至希望做完全不同的东西。”谁来创作就决定了内容是什么。“科学家来主编来创作有好处,也有短处,但好处更多。”李远涛所说的好处就在于,科学家作主编来创作,他们能给《十万个为什么》带来体系性和前沿性。“我们希望每一本《十万个为什么》都有各自的体系,不能只有一堆问题放在那里。”如今《十万个为什么》每一本都有七八个部分,这样就能把这个领域的知识点尽量覆盖到。李远涛对这套书还提了一个要求,就是体系不能太老。所有的问题,问的不能是细枝末节的东西,问的要是基础的、前沿的问题,问题要在要害上,读了以后对这个学科有整体把握。
  “这就是为什么要找科学家,科普作者是提不出这样的体系的。我找每个学科前沿科学家来做,他们有前沿性,他们清楚这一学科的发展是什么,变化是什么,他知道什么问题重要,他知道有些问题很有趣但对这一学科来说只是细枝末节,那就没有太大意义。”李远涛对早报记者说。少儿社还把第五版的作者队伍梳理了一遍,后发现,这些作者大部分都不能再写了,写了可能也不合适。
  李远涛举了一个例子,他们在编《物理》卷的时候,一开始根据问题理了一个结构,然后拿着这些问题去给主编看,“他看了题后就提了个意见,说方向不对,因为全世界40%的科学家在做凝聚态物理,但我们给的大多是力学物理,这些内容不符合现在全世界物理研究的前沿。所以我们调整了结构。可是我们担心那么多相对论、弦论内容,读者可能会看不懂,但其实不是这样。这只有科学家才能做到。”李远涛说,在这个时代,还在问稻草人、蚯蚓的问题,就太过时了,“现在的孩子,可能连稻草人、蚯蚓都没有看到过。”也正因为这样的要求,从版就参与编写的科普作家叶永烈,虽然依然参与了新版的编写,但相比以前编写的条目少了不少,因为前沿性的问题,他不太能写了。
  同样的,比如在《航空与航天》卷,航天员杨利伟参与其中写了很多条,李远涛认为,“杨利伟有自己的亲身感受,图片也是航天大队提供的。”在《海洋》卷,关于深海的那部分,“蛟龙号”科学家是*写的人选,后他们也如愿被找来参与编写,“我们希望科学家,参与科学实践的人都能参与其中,《十万个为什么》历史上从未动员过如此多的科学家。”
  让科学家担任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写主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把科学性放在位,有趣第二位,“每一个条目是不能出错的,然后才是生动有趣,所以主要作家是科学家。”
  无法完成所有科普任务弥补天文知识基础教育
  中科院院士杨雄里对早报记者说,“《十万个为什么》不可能完成所有科普的任务,它只能从一个侧面来激发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提出更多的‘为什么’,觉得科学是一个有趣的东西,如果能从这个方面起到作用,我想已经功德无量了。”杨雄里同时也是《十万个为什么》中《大脑与认知》卷的主编。《天文》卷副主编卞毓麟说,他希望这套书能保持孩子的好奇心,然后由好奇心达到求知欲,再往前就是探索精神。“但每一个事情都有它的功能,《十万个为什么》也不可能具备每一个功能。”
  激发好奇心,不停让孩子问“为什么”就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作用,也是这套书能长销几十年而不过时的原因,洪星范说,“《十万个为什么》究竟靠什么吸引大家,让大家怀念?难道只是生动吗?1999版《十万个为什么》出了10多年了依然在卖,市面上各种‘十万’照样卖。我认为,《十万个为什么》就是通过各种小问题吸引人,一小条一小条,通过小问题挑起人的好奇心,激发好奇心。这些问题和回答其实也是带有互动性的,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卞毓麟则对早报记者说,他希望通过编写《天文》卷来弥补一点国内基础教育没有天文知识的遗憾,“《十万个为什么》里基础卷有6卷,‘数理化天地生’,唯独天文学是中国中学课程中没有的课程。我始终认为,这种课程设置,是一种瘸腿的设置,是不合理的科学课程设置。这门课的容量可以少,但中小学课程中没有这门课是很奇怪的事情。我希望《十万个为什么》能弥补这个缺陷。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竟然能探索、阐明那么多的宇宙奥秘,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地球和人类在宇宙中太渺小了,但我们却能了解宇宙的身世和奥秘,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

【作者简介】


【免费在线读】
  《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科技也疯狂》

  孔雀或许是世界上色彩斑斓的鸟类。雄性孔雀拖着长长的尾羽,根根羽毛尾部缀着由蓝、绿、黄、棕等颜色的羽小支组成的“眼圈”,开屏时反射出鲜艳夺目的光泽。孔雀羽毛绚丽色彩的来源曾引起了胡克、牛顿、迈克耳孙等科学巨匠的极大兴趣。
  自然界的色彩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产生:一种是色素色,另一种是结构色。色素色是普遍也是常见的颜色,来源于色素有选择地吸收某些颜色的光,反射或散射其他色彩的光。而结构色的起源与色素色完全不同,是由自然光与光学结构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干涉、性是虹彩效应,即随着观察角度变化其色彩也会相应改变。孔雀羽毛的色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孔雀羽毛不同色彩羽小支的微观结构,就会发现羽小支的皮层是有序的光学结构,由角蛋白基底镶嵌周期排列的黑色素小柱子阵列构成,中间还有空气小孔阵列。
  不同颜色羽小支中的光学结构很相似,主要的差异是黑色素小柱子之间的间距不同。蓝色、绿色、黄色和棕色羽小支中黑色素小柱的间距分别约为140、150、160和185纳米;就是这小小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颜色。这种光学结构(又称为“光子晶体”)会产生干涉和散射的联合效应,形成多种色彩。如呈现绿色的羽小支中是因为它对绿光有很强的反射作用,其余颜色光都可以透过。
  孔雀羽毛还具有虹彩效应,如果我们斜着观察,会发现色彩发生蓝移现象,如绿色羽毛变成了蓝色,黄色羽毛变成了绿色。这种虹彩效应是由于羽小支中的光学结构对光的选择性反射使色彩随着观察角度变化相应发生了蓝移。
  孔雀羽毛调控色彩的策略非常精妙,即利用羽小支皮层的光学结构,稍微变化其结构参数就可获得不同色彩的结构色。结构色具有色素色没有的美妙特性,如虹彩色泽、高亮度和色彩饱和度,改变结构就可改变颜色并永不褪色等。因此,结构色在生物仿生制备新型环境友好颜料、显示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也为科学家研制新型的光子结构材料和器件提供了灵感。(资剑)心电图的产生,要从生物电现象说起,这种现象很早就被发现了,真正理解它却没有多长时间。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就观察到电鳐在捕食时先对水中动物施加电击,使之麻痹。古希腊、古罗马人曾用黑电鳐的电击治疗风痛、头痛。但直到18世纪电学建立之后,人们才逐步认识动物放电的性质。1786年意大利医生加尔瓦尼发现,如用两种金属组成的回路把新制备的蛙的神经肌肉连接起来,马上会使肌肉抽搐、抖动,他指出这是因为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内在形式的电流。但意大利科学家伏打认为青蛙腿抖动是因为接触电位差而导致,建立了金属接触电动势理论,从而发明了能产生稳定电流的伏打电池。两人对于青蛙腿抖动的原因争执了很长时间。
  1842年,意大利生理学家马泰乌奇证明青蛙心脏收缩伴随有电流,才终平息了加尔瓦尼与伏打的争论,也由此发展出了心脏电生理学。科学家对于心脏的电活动进行了长期的探索。1908年,荷兰医生爱因托芬证明了心率、呼吸对于心电图的影响,提出心电图可用于临床诊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电子仪器的快速发展,心电图才在医学上得到大规模应用。
  200多年的探索表明,电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
  生命过程的实质就是电子传递的过程,特别是能量转换、神经传导、光合作用、呼吸过程。心电图只是其中常见的一个例子。整个心脏的心肌细胞的兴奋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从而导致心肌不同步收缩。只有这样,心脏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泵血功能。心脏兴奋性的精确传导取决于心脏内的快传导纤维。在某一时刻,心脏的某个部位处于兴奋收缩状态,其余部位处于舒张状态,随着时间的变化,收缩和舒张的部位也发生变化。当我们把电极安置在体表特定部位(如右臂和左腿)时,可以记录到反应心脏不同部位兴奋所表现出电位的总体差异,也就是我们见到的心电图。
  如果心脏内部的电位传导机制发生故障,或者心肌某一部分出现损害,这种总体的电位变化规律就会发生改变,体现在心电图中。因此,心电图检查可用于诊断多种心脏的疾病,挽救宝贵的生命。(赵章琰)
  ……P14-16

【内容简介】
  《人体酷探险》:这是一个有趣、神奇的领域,你可以看到人体诞生的奥秘,也可以发现器官协同的奇妙;你可以感叹病魔肆虐的猖狂,也可以追逐征服疾病的艰难。难以置信的是,你还可以看到关于大脑、思维、认知的*研究成果;更可以一探基因科学的奥秘,破解人类自身的密码。
  《生物全联盟》:远古的大恐龙扑面而来,娇小的微生物大显身手;低调的大树小花粉墨登场,彪悍的飞禽走兽不甘落后。本书把万千的生物们展现在你的面前,它们千奇百怪,各显神通,如同一个个装备了高端武器的精灵,活跃在地球的舞台上。赶快去认识它们吧!
  《科技也疯狂》:科技无处不在,到处都是舞台。贝多芬的头发如何变成了璀璨的蓝钻?人耳的骨架怎么可以打印出来?也许,你很快可以用意念上网;也许,你终于明白隔空传物……在科技引领的未来,我们探秘时间旅行,我们力争火星移民!科技,实在无以伦比!
  《生活大爆炸》:生活就是一门大科学!为什么全球变暖了,冬天却会出现爆冷?为什么大米做不出松软的面包?电子邮件是怎么发出去的?为什么荧光笔写的字特别醒目……你了解科学越多,你欣赏生活越多。让本书带你体验生活中的科学奥秘吧!


【目录】
《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 科技也疯狂 》
奇妙的科技
 为什么贝多芬的头发能制成璀璨的蓝钻
 为什么有些金属有“记忆”能力
 为什么庞大的天线能放进小小的登月舱
 “胶”为什么有巨大的黏合力
 “骨水泥”为什么能黏合骨头
 什么“胶水”可以用于修飞机
 马克杯为什么会变色
 为什么铁匠在打造铁器时要“淬火”
 为什么“金属塑料”既坚硬又柔软
 为什么有的液体能沿着容器壁向上爬
 为什么孔雀羽毛如此绚丽多彩
 为什么心脏会产生心电图
 为什么“氢海绵”能“吸”氢气
疯狂的科技
 可以把计算机穿在身上吗
 科幻电影中的隔空传物可行吗
 会不会有一天可以用意念上网
 为什么激光能使原子“冷却”下来
 3D打印机打印出的飞机能飞吗
 汽车也能飞上天吗
 为什么3D电影看着那么像真的
 未来我们可以坐电梯上太空吗
 为什么玩计算机游戏还能帮科学家得世界大奖
 为什么计算机可以认出人长得什么样子
 自动步枪、轻机枪和冲锋枪有什么不同
 步兵冲锋时,机枪火力点在后方,为什么不会打到自己人
 哪种核武器厉害
身边的科技
 手机是怎么找到对方的
 为什么在高铁上打手机很容易掉线
 手机信号微弱的时候还能拨打紧急电话吗
 为什么手机到了考场上就失灵了
 为什么计算机也要睡眠
 为什么计算机会死机
 软件工程师用什么语言与计算机打交道
 互联网到底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水立方”外墙要由那么多“泡泡”组成
 建筑物能“搬家”吗
 为什么建高楼要打桩
 世界上的建筑有多高
 为什么摩天大楼的电梯不是每层都停
 为什么天文望远镜会患上“白内障”
 “光污染”是如何造成的
 太阳能发电站能在太空中建起来吗
智能的科技
 机器人可以伪装成真人和你聊天吗
 击败国际象棋大师的计算机能击败围棋九段吗
 聋人也可以听见声音吗
 机器人是怎样感知这个世界的
 研制机器动物只是为了好玩吗
 机器人将来会取代人类掌控世界吗
 医生不在手术台前也能给患者做手术吗
 为什么基因治疗能“治本”
 怎样把基因送进人体
 为什么基因芯片小身材有大容量
 自动电梯、自动扶梯是怎样工作的
 全自动洗衣机是怎样把衣服洗干净的
 为什么自动门也会为小狗自动开门
 为什么不登月也能知道月球上有没有水
 为什么能用核磁共振检查身体
入地的科技
 滑翔机能开进海里吗
 登月车能用在海底吗
 海底为什么会有“黑烟囱”
 怎样寻找海底热液喷口
 深海漏油后怎么办
 能在同一时间测量全大洋的海水温度吗
 海底地层中埋藏的石油是怎么找到的
 海底石油是怎样开采出来的
 为什么海上打井不抛锚,却能稳定井位
 为什么说地中海曾经干涸过
 海底地形图是怎样编制的
 水下作业用什么办法传递信息
 为什么要到海底监测地震
 为什么潜艇的形态差异会那么大
 为什么潜艇可以自由沉浮
 深潜器能下潜到海底深处吗
 巨型载重汽车的方向盘是怎样做到“四两拨千斤”的呢
 汽车的车身越坚硬就越安全吗
 为什么以前铁轨间的小石子现在都不见了
 为什么高铁列车的窗户是不能打开的
 为什么乘坐高铁时感觉并不像车外看到的那么快
 为什么高铁列车不能一路上都全速行驶
 为什么铁路列车没有方向盘也能转弯
上天的科技
 为什么火箭都是圆筒状的
 为什么古代火箭飞不远
 为什么火箭要垂直起飞
 为什么飞机能飞上天
 真的有人造出过飞碟吗
 为什么不少直升机都有两台发动机
 空中加油时,直升机的旋翼不会打到加油管吗
 为什么紧急救护常用直升机
 为什么从大型客机上应急撤离时要使用充气滑梯逃生
 为什么航天员要穿那么臃肿的航天服
 航天服怎么穿
 为什么航天员的太空行走训练要在水下进行
 为什么航天器的“盔甲”能耐高温
 是什么在调节人造卫星的“体温”
 为什么先有月面软着陆后有载人登月
 为什么雷达在电子战中那么重要
 为什么隐形飞机也不能保证安全
 为什么制导武器能转弯
 为什么要进行空间天气预报
 为什么要模拟飞往火星
 人类什么时候能够登上火星
 为什么现在还很难设想载人的恒星际航行
 人类能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吗
 人类能利用小行星上的资源吗
 下一代天文望远镜会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要用射电望远镜探索地外文明的信息
 为什么要在1420兆赫频率上探测地外文明的信息
 为什么外星文明有可能理解我们的编码信息
 为什么“先驱者号”和“旅行者号”都带上了太空礼品

《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 生活大爆炸 》
《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 人体酷探险 》
《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 生物全联盟 》

【编辑推荐】
  500余个问题,均精选自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
  1000多幅超清图片,全方位诠释科学之美。
  237位作者,或院士,或科学家,或教授,或博士,或科普作家……用做科研的精神,来回答青少年提出的一个个看似简单却并非容易的为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