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用脑过度,喝天麻炖猪脑汤
  现代人用眼疲劳,喝枸杞胡萝卜汤
  男女补肾,喝猪腰杜仲汤
  消化不良肚子胀,喝清煮白萝卜汤
  术后补元气,喝黑鱼汤和鸽子汤
  换季就喝泥鳅冬瓜仁汤
  ……
  “汤水就像阳光和雨露,默默滋养着我们,改善着我们的生命和生活的状态。”懂喝汤的医学博士胡丽娟说。
  她十几年前到广东学医。广东人爱喝汤的风俗深深影响了她,同时也让她惊讶于一碗汤水的神奇功效。作为医学博士的她,吸收了广式煲汤的精华,并结合中医养生保健,形成了她独一无二的私房调养汤。
  “汤水就是可以天天喝,月月喝,年年喝,活到老,喝到老,越喝越有益,越喝越长寿。”
  本书从经典滋补、日常调理、上火调理、肠胃调理、女性调养汤品等五大方面,介绍了行之有效的汤水。


【编辑推荐】
  ●懂喝汤的医学博士!胡丽娟,懂喝汤,爱煲汤,是货真价实的医学博士,还是畅销书《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的系列作者。
  ●根据需求来煲汤。黄花菜黄豆煲鸡脚,健脑安神降血脂;瘦肉汤里加莲子,包治一切阴虚火;肠胃虚弱不舒服,喝点羊肉萝卜汤……书中将每道汤的功效做了明确标识,查阅更简单。让您能根据自己及家人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汤品。
  ●36道滋补汤,所有功效一网打尽。热腾腾的一碗汤,却四季分明,养胃、健脾、补虚、祛寒……浓淡鲜香,不一而足,却喝的幸福滋润!
  ●独一无二的私房汤,好学!医学博士的私房调养汤,将全世界*懂喝汤的广东人的汤品,结合中医养生保健,煲出了没有中药味的滋补汤。全靠每天一碗好汤唤醒活力。所列汤品汇聚了她煲汤的经验和智慧,现学现做,喝了全身都舒坦。


【前言】
  "我和靓汤有个约会
  广东人喜喝汤,是举国皆知的一个“风俗”。
  记得十几年前,我来到广东学医,发现这边的医生教授们有个“特点”。上课时,他们滔滔不绝地讲解肠子的结构,消化器官的分布,胃液的pH值。可一下课,马上变成了今天的天气如何,适合煲什么汤水等。偶尔见到我,也会聊起:“小胡啊,最近天气干燥,多喝点西洋菜汤嘛,哈哈……”
  可惜当时我满脑袋双歧杆菌、三联疗法,实在不懂汤的妙处!
  直到有一次,自己身体出了点问题。有一位老师特别关照我,建议我喝点黄花菜汤,没想到几天下来,身体居然神奇地恢复了!这一次经历,大大地开拓了我的医学眼界。
  为什么一碗汤水,能有这么大功效呢?
  从生理学的角度说,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汤水喝下去,就相当于给这条通道加了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当食物到达胃里,润湿的状态又能帮助它们稀释和搅动,从而加快吸收。从这一点来说,汤水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但对于擅长煲汤的广东人来说,汤水远远不只是“润滑剂”。广东人煲汤,是追求天天煲,天天喝。我们知道,和药物相比,一碗汤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但假如长期坚持,调理有度,它对身体的好处,却比药石更多。
  人在三种状态下,都特别适宜喝汤。
  当身体健康时,汤水可以帮你保持健康状态。
  当身体出现小问题时,汤水可以把身体的危机扭转过来。
  当大病初愈时,汤水可以加快身体恢复元气。
  懂这样喝汤的人,汤水就会像阳光和雨露,默默滋养着他们,改善他们的生命和生活状态。
  我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汤水好处,多学一种养生保健方式。在这一册里面,我选取了平时身体常见的35种问题,介绍了36种行之有效的汤水,同时还结合了我十几年来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希望能为读者带来帮助。
  最后,我奉上一段顺口溜作结,这段顺口溜是过去我的一位老师编的,写下了他对汤水养人的心得。
  几岁喝汤,白白胖胖。
  十几喝汤,身高猛长。
  二十喝汤,有劲勇闯。
  三十喝汤,蒸蒸日上。
  四十喝汤,腰围不长。
  五十喝汤,身体不伤。
  老人喝汤,腿脚不凉。
  汤水就是可以天天喝,月月喝,年年喝,活到老,喝到老,越喝越有益,越喝越长寿。
  希望大家都与靓汤有个约会!"


【作者简介】
  胡丽娟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编号:142440000000049
  爱煲汤的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擅长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经方调治脾胃(消化)系统多种疾病,主持广东省中管局课题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创新基金课题1项,参与广东省科技厅项目1项?、在各级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参与编著专著2部。
【目录】
第一章 经典好汤常常喝,身体常年保健康
无花果煲猪腿肉,养肺和胃两不误
清补凉煲排骨,祛湿开胃可常喝
……
第二章 日常问题喝点汤,补足一年精气神
春困总是止不住?下下肝火解春困
感冒关键要预防,一碗姜汤让你秋冬不感冒
……
第三章 火气问题喝点汤,身体水润不生病
瘦肉汤里加莲子,包治一切阴虚火
一到秋天就干咳,煲点剑花猪肺汤
……
第四章 肠胃问题喝点汤,肚皮舒服胃口好
慢性胃炎要调养,猪肚煲腐竹补强胃气
食欲减退没胃口,山楂红枣补气助食
……
第五章 妇科问题喝点汤,女人安心又美丽
痛经总是困恼你,汤中加点益母草
皱纹就像年轮?猪蹄花胶汤帮你“拉拉皮”
……


【书摘与插画】

【免费在线读】
  冬瓜薏米煲老鸭,夏天喝它最开胃
  我家附近有个小广场,天气比较好的时候,那里就会聚集很多人。年轻人在溜冰、玩滑板,大妈在跳广场舞,老人家在带孩子,一派幸福祥和的景象。
  有一次我到广场上散步,走着走着,觉得有些累了,就到花坛附近坐下。正好旁边有个五十几岁正在逗弄小宝宝的老太太。小宝宝很可爱,让我也忍不住和他做了个鬼脸。后来慢慢地,就和那个老人家说开了。
  这个老太太是河南人,女儿嫁到广东来,大半年前生了孩子,她就一起来到这里带孩子。交谈的时候,我发现她的宝宝嘴巴附近又红又干,还脱了点皮,像是过敏了,我就问老太太小孩子怎么了。老太太说她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两个星期孩子就是这样,她还说两个月前,带宝宝去了一次河南,皮肤一下子好了很多,白白嫩嫩的,非常可爱,可最近一回来,皮肤马上干了下来,一开始是变得粗糙,后来就变红,甚至脱皮。她有点怀疑是这边的气候
  太干燥了,小孩子适应不了。
  听老太太说完,我就觉得应该不是干燥的问题,反而可能是太“湿”了。老人家听了不明白,明明是干得脱皮了,为什么会说是太湿呢?我向她解释这个“湿”不是湿润的“湿”,而是中医所说的湿毒。为什么一到河南,宝宝的皮肤反而会变好呢?按理说,河南的天气不是更干燥吗?可见肯定不是干的原因,而是“湿”。
  广东地区地处亚热带,自古就是多瘴气的地方,湿气尤其重。不少北方人一来到南方就觉得身体不适应,这就是因为广东的湿气太重了。中医一直强调六邪,其中湿邪是最难搞的,所以有“千寒易去,一湿难除”的说法。我告诉老太太,现在这种情况可以带孩子去皮肤科,按照湿气重的方向来治疗,就会缓解脱皮的症状了。
  当时我没有向老太太推荐喝汤,毕竟才几个月大的宝宝,汤不能乱喝。但除了宝宝以外,其实很多成年人也有这个问题,所以我还是要推荐一个汤。当出现上面说到的湿热问题时,连喝这个汤几天,就能很好地祛湿利水,缓和一些皮肤问题。
  准备材料:老鸭半只,薏米40克,冬瓜400克,盐10克,清水3000毫升。
  一、老鸭去头、脚和尾部,清洗干净,剁成大块;冬瓜洗净切片,去瓤留皮;薏米洗净备用。
  二、将老鸭、薏米放入压力锅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盖好锅盖,大火煮沸,转小火煮2小时。
  三、加入冬瓜,大火煮5分钟,转小火煮20分钟,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在夏天,或是湿气特别重的寒冬,都可以喝一下,可以缓解湿邪带来的皮肤干燥、昏昏沉沉等问题。
  这个汤制作时间比较长,不需要每天都喝。但如果有条件或是湿气很重的日子,天天喝也是没问题的。
  湿气的病机,说到底就是一种“淤塞”。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变化有天然的调节功能,但是有些人因为体质或疾病等问题,容易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从而令水分排不出去,造成了身体的“水患”,脏腑运作也因水患而受阻。这个时候就需要排淤泄洪,简单来说,就是要多吃点“利水”的食物。
  这个汤里的冬瓜、薏米、老鸭,都是非常典型的利水化湿健脾食材。传统医学认为,鸭肉性寒,味甘、咸,归脾、胃、肺、肾经,补血行水、养胃生津。《后肘方》指出,鸭肉可用于“治卒大腹水病”(同冬瓜、薏苡仁之类同用,其效尤佳)。冬瓜也有不错的祛湿利水作用,传统上一直用来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腹水等毛病。薏米在传统医学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既可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脾虚泄泻,也可用于肺痈、肠痈等病的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薏米对于一些皮肤问题也有不错的功效,对于湿热引起的脱皮、皮屑,是有一定效果的。
  鸭肉的口感比较油腻,所以选用了清淡的冬瓜和薏米和它相配,不但功效合适,而且口感还相配,这也是这个汤的一大特色。如果觉得鸭肉有臊味,可以先把鸭块放在冷水锅中大火烧煮3分钟去血水,盛出后用清水洗净后再煲制,这样就能彻底祛除臊味了。
  清补凉煲排骨,祛湿开胃可常喝
  当医生平日的工作是比较沉闷的,但有时候来一两个青春活泼的实习生,一下子就能让整个气氛活泼起来。
  记得以前做坐诊医师的时候,来了一个实习生姑娘小罗。我看她脸色是一种很健康的黝黑色,一问才知道是海口人。小罗非常健谈,总是让诊室里充满欢声笑语。例如有一次,我们不经意聊起了清补凉,小罗两眼发光地问:“你们也喝清补凉吗?”我告诉她不但有喝,还很喜欢喝呢。她就哈哈大笑说,这就好了,明天她做一壶,带给我们喝。我一想来自海南的小姑娘也会做清补凉,不错嘛。
  第二天一早,她就提着一个大大的保温瓶来了,说大家上班前先来喝喝。可等她一扭开瓶盖,大伙都傻眼了,只见满满一瓶乳白色的饮料,里面浮着些绿豆、薏米、芋头、汤圆之类的食材,倒出来一摸,居然还是冰的。
  我就问了:“你做的这是绿豆冰还是清补凉啊?”小罗就一脸奇怪,说:“我这可是地地道道的海南清补凉啊,我从小就是吃这个长大的。”
  正当大家面面相觑的时候,一个同事指着电脑说,这的确是海南清补凉。在海南,清补凉就是指像这种椰奶绿豆冰的东西。
  这下真相大白了,原来是同名不同种!
  当时倒是小罗有兴趣了,说广东人所说的清补凉难道是另一种食物。我说是啊,海南的清补凉是冰的,广东的清补凉是热的;海南的清补凉是素的,广东的清补凉通常是荤的,真的有很大的不同。小罗就更有兴趣了,想学一学。我说好啊,就教她做这个清补凉了。
  准备材料:怀山20克,芡实20克,薏米20克,杞子15克,沙参15克,玉竹15克,北芪15克,蜜枣2个,排骨250克,生姜3片,淀粉少量,盐适量。
  一、将怀山、芡实、薏米、杞子、沙参、玉竹、北芪、蜜枣用水稍泡10分钟;排骨洗净,用开水烫一下,用少量淀粉腌制10分钟;生姜洗净切片。
  二、将清补凉下锅,加入1000毫升清水,煮沸,转小火煮20分钟,再加入排骨煮15分钟至出味。
  三、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说完做法,我还告诉小罗这个汤的好处,对于身体瘦弱、气血亏虚、肺燥等这些常见的问题,都有改善的作用。
  关于清补凉的起源有个传说。据说当初秦国派大军征服岭南的时候,来自中原的士兵都水土不服,作战能力大降。正当统帅急不可待之时,发现将莲子、百合、沙参、芡实、玉竹、怀山、薏米一类的食材磨成糊状,然后给士兵饮用,会使士兵快速恢复体力,也不再上吐下泻了,最终完成了征战。
  且不说这段传说的真伪,至少里面提到的清补凉的效果是非常正确的。很多北方来的朋友,初到岭南不是很服水土,这时候就可以喝一点清补凉缓解一下。
  广东的清补凉材料并不统一,有以健脾祛湿为主,也有以润肺为主的。材料通常有怀山、莲子、芡实、薏米、百合、蜜枣、南北杏和瘦肉,也有放入沙参、玉竹、陈皮和龙眼的,总的来说离不开健脾益气、祛湿解暑的作用。后来我了解了一下海南清补凉的材料,主要也是绿豆、芋头、薏米一类的材料,同样具有不错的清热祛湿作用,只是当成了冰砂糖水来做。我觉得,它们的起源应该也是接近的,故两者虽然口感差别很大,但效果上差不多,都很符合“清补凉”这个名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