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改革是一个长久不衰并且在近年来一直被热议的话题,围绕这个主题,作者经过调查和研究,形成了这本内容各有侧重但主题明确的文章合集。本书反映了作者近两年对中国改革的一些思考,主要打算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为什么要改革?”、“应当进行怎样的改革?”和“改革如何才能进行下去?”等,对社会热点话题如反腐败、城市化和体制改革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探讨。文章的写作时间的跨度从意义重大的十八大之前开始,延伸到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可以看作是作者本人近年来关于中国改革的理论体系的延续和完善。
【编辑推荐】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和城市化陷阱、建设清廉政府、行政改革、社会重建,
  在转型时代的十字路口,中国的方向在何处?

  在各方都已经疲惫不堪的时刻,改革如何走下去呢?

购买同作者同系列产品请点击:
通往大国之路:中国与世界秩序的重塑
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
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国际经验与中国改革
大格局:中国崛起应该超越情感和意识形态
中国的“行为联邦制”:中央·地方关系的变革与动力
城市化的中国道路
中国改革三步走
通往大国之路:中国的知识重建和文明复兴



【作者简介】
郑永年(1962—),浙江省余姚人。中国政治、社会问题与国际关系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
【目录】

IPP文库中国研究书丛总序
自序——对中国改革的思考
1 十八大之后中国社会秩序如何重建
2 如何将改革进行下去:一种以制度创新促制度改革的思路
3 三中全会回答了什么样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
4 建设清廉政府:如何有效反腐败
5 下一步行政体制改革怎么走
6 城市化和城市体制改革问题
7 中国的城市化要避免怎样的陷阱?

8 关键时刻:中国经济改革的下一步

9 以开放促改革:如何赢得新一轮开放政策


【媒体评论】
郑永年研究中国问题是一种实证研究,他关心的是事实,而不是结果。对于好的,他会表扬,对于不好的,他的批评也很给力。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江雨

  很早就看郑先生的文章,特别是在一些国际性的论坛上,经常看到郑先生的一些关于中国问题的专栏文章。写得非常的持平、公允、中正。
  ——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王鲁湘

  郑永年教授属于客观持中的政治学者,长期研究政党问题,我与他有过长谈,感觉他内心希望能用循循善诱的方式推动国内的当权者推动政改。
  ——独立政经评论员金心异

  看过中国跌宕和徘徊,经过苦苦思索和试验,郑永年找到了自己理解中国的方式:接受今天的中国,把现存制度当作一种现象来了解和解释。
  ——《南风窗》

【免费在线读】
如果说国家认同的强化不可避免,那么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城市认同就变得非常重要。对国际人才来说,发展出一种强烈的城市认同比国家认同来得容易,因为国家认同强调的往往是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而城市认同强调的是文化传统和现代性。所以,一个人可以不喜欢法国,但非常喜欢巴黎;可以不喜欢美国,但可以非常喜欢纽约和洛杉矶;可以不喜欢日本,但可以非常喜欢东京和京都,等等。这就是城市认同。城市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传统,但城市较少政治性,更能适合人的需要。城市是国际人才的主要聚居地。任何国家,如果没有几个非常包容开放的城市,就会吸引不了国际人才。
  在产业领域,升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同一产品的升值,今天生产鞋帽,明天还是继续生产鞋帽,只不过是鞋帽的附加值在增加。另一种是不同产品的升值,今天生产鞋帽,明天转而生产电子产品,从而提高附加值。但很显然,城市的升级必须是前一种,即“同一产品的升值”。我们不能拆掉一个旧城市来重建一个全新的城市。城市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城市文明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城市建筑物,而且更是文化意义上的城市建筑物。在欧洲,城市建筑越古老,其价值就越高,越是受到保护。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古老建筑的欧洲城市。欧洲很多城市创意十足,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人文学者和科学家等顶尖人才,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对传统的钟爱和保护。所有欧洲的巨人都是站在它们传统文化上的巨人。没有欧洲传统文化,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欧洲巨人。欧洲政府、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每年都在花费大量的人、财、物来保护历史,不管是有形的建筑还是无形的文化,从经济学意义上说,他们是在保护城市的附加值。他们的行为具有非常高的经济理性。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