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经济学的真相》揭示了长久以来大多数经济学家了解但其他很多人有点费解的真相:经济理论不仅令人难以接受,而且谬误显而易见。2001年本书首次出版之际,经济学家沉醉于貌似不可战胜的市场经济的光芒之中。然而这种经济的表现,一如斯蒂夫·基恩所说的,与新古典经济理论毫无关系,并且给政策制定者们以错误的信心,使他们废除用以限制市场不稳定性的重要制度。伴随着2007年市场不稳定性的显现,爆发了极具破坏性的金融危机,并且现在弥漫着全球经济再次发生大萧条的可能。
  在这一更新扩充版中,基恩对正统经济理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同时说出主流经济学家所不能及之事:危机何以发生,它何以变得棘手,以及如何终止危机。《经济学的真相》对于所有曾怀疑经济学家的建议和推理的人,乃是必读之书,是通向更好未来的指路标。

【编辑推荐】
  《经济学的真相》的作者斯蒂夫·基恩是澳大利亚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另辟蹊径,用怀疑的眼光在这本书中对新古典经济理论发起了毁灭性的攻击,揭示了长久以来大多数经济学家了解但却被一些人质疑的真相:经济学理论不仅让人难以接受,而且其自身的谬误也是显而易见的。他热切地期待一场经济学的革命,一次彻底的经济学变革!
  斯蒂夫·基恩早在2001年出版该书**版时就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评价。自本书**版出版以来,经济学有了一些重要的进展,本书为更新扩充版,对原有内容进行了修订,并补充了一些新的章节

【前言】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从根本上说是站不住脚的,《经济学的真相》并非论证这一观点的第一本书。倘若令人信服的批评本身就能击垮这一伪科学,那么,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早在凡勃伦于1898年写出《经济学为何不是一门演化科学?》(凡勃伦1898)之时就垮了。一直到1999年,当我开始写作《经济学的真相》时,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还处于前所未有的统治地位。
  发动经济学早该发生的科学革命的一系列努力都很不成功,可我依然为此努力,其理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即将具备。正如我在最后一章中提到的,我感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正在逼近,并且危机一旦发生,经济理论的根本变化就将成为可能。
  我并不希望在当代世界发生一场经济危机。相反,我认为,第10章和第11章(有关金融)中描述的累积性过程,已经实实在在地让一场危机蓄势待发。如果危机最终发生——当然,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不可能发生这样的危机——那么,经济学将再次受到严密的批判性审查。(《经济学的真相》,第1版,第312页)
  当我完成《经济学的真相》之时,我希望能够动笔再写一本书,书名暂定为《金融与经济崩溃》,全面分析引发这次危机的各种力量。然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学的真相》中的第4章——关于竞争的新古典模型——的反应如此激烈,以至于我在接下来的四年里,把大多数的时间用于丰富该章中的论点,以应对他们的攻击。
  2005年12月,我终于回过头来(为爱德华·埃尔加出版社)写作《金融与经济崩溃》。几乎同时,我被要求以专家身份为一起掠夺性放款案作证,这一未曾料到的情况再次干扰了我的写作。对澳大利亚和美国债务与GDP比例越来越大,使我确信一场重大危机迫在眉睫。
  我确定,比起就这一主题撰写学术专著,加强公开预警更加重要。因此,我不情愿地再次推迟该书的写作,转而回到媒体和因特网。从2006年11月开始,我发布债务月报,在媒体上名声大噪,被澳大利亚的某些批评者描述为“媒体恶妇”,并设立债务观察博客(www.debtdeflation.com/blogs)。现在,这个博客的注册用户超过10,000人,每个月吸引大约50,000名特别的读者(其中大约25,000人为澳大利亚人,其余的来自美国和英国)。我在空余时间要完成债务-通缩模型,并丰富我的公开评论。
  2007年9月,经济危机以猛烈之势爆发了。次年,美国的失业率翻番,同时,5%的通货膨胀迅速转变为2%的通货紧缩。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完全没有预测到这次危机,正如我期待的那样,这还意味着,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应受到前所未有的公开抨击。他们的辩解始终是,“没人能看到这次危机的来临”。他们一直拿此次危机是只“黑天鹅”的说法作挡箭牌,使用纳西姆·塔勒布的黑天鹅概念(塔勒布,2007)完全不着边际,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我和其他许多非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其实预见到了危机的来临。
  因此,我确定,基于正反两方面的理由,需要新版的《经济学的真相》面世。
  先说反面的理由,即在一个谬误的理论做出了极其错误的预测之后,对其发起攻击乃正当其时。认为宏观经济进入了持久的“大缓和”(本·伯南克让其流行的术语,指1975年至2007年间,经济波动幅度显著下降以及失业和通货膨胀率降低),是关于在近期经济未来走势问题上,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犯的最严重的错误。现在,该指出问题了,这次危机显而易见,而黔驴技穷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却不曾看到危机的来临。而主要的正面理由则是,关于经济学,公众和政策制定者们更乐于倾听和接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是时候寻找一种可供选择的、现实的经济模式了。
  自本书第1版出版以来,经济学已经有了一些重要的进展——物理经济学的显著发展,以及金融学界承认在实际运行中有效市场假说站不住脚(法玛和弗伦奇,2004)。
  本书增加了几个新的章节,讨论债务货币的动态过程和尚在持续的经济危机——眼下在美国称其为“大衰退”(澳大利亚称其为“全球金融危机”),但我真希望未来的经济史学家能将其重新命名为“第二次经济大萧条”。这些新章节使本书的其他章节“打破窠臼”,因为它们并非批评金融不稳定性和经济危机的新古典理论,这方面的理论很多。相反,它们以入门的方式建立非新古典债务紧缩和内生货币理论,我本人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基恩2008,2009a,2010),并且,我将在《金融与经济崩溃》一书中细述金融不稳定性模型。
  对那些自第1版以来有了重大理论进展的许多章节,我也进行了修订。其中,迄今最为重要的发展,便是大大深化了“规模至关重要”一章中对厂商理论的批评。“享乐主义的计算”和“徒有其表的价格理论”两章中关于需求理论何以谬误,以及“不合理的价格”一章附录里关于有效市场假说的主要倡导者法玛和弗伦奇放弃这一假说的记述,也均有更丰富的内容。
  最后,一本最初几乎专论微观经济学的书,现在所包含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已经大致相等。本书一项明显的缺失是没有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任何讨论。其中缘由是,尽管对我而言,比较优势学说的缺点既严重又明显,但眼下我尚没有对其数学逻辑进行详细批判,也没有切实可行的替代选择。这是我写完《金融与经济崩溃》一书之后要完成的任务,之前尚不可行。
  回首
  第1版受到的欢迎,既令人欣喜,也不出所料。令人欣喜的一面是公众的欢迎,其销售远超过此类图书的通常销量,自其首次印刷以来,十多年间一直热销,而公众的评论和反应几乎全是正面的。
  不出所料的一面是来自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的反应。他们贬损本书,其手法与其对待所有批评的手法极为相似。正如凯恩斯曾经说的那样,他期待其作品被看作是“完全错误且毫无新意”,我的评论也被如此评价,并且我对厂商理论的批评也惹恼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
  他们对我评论的反驳,反而使我的评论比2001年初版时更进一大步。我写评论,本以为不用数学就难以表达,但事实是,我发现非常容易在“规模至关重要”一章的附录中加以解释。然而,细致的数学描述依然是不可少的,因此,对那些能够对付古怪——或相当常见——的方程的人来说,最易懂的文章出现在期刊(基恩2003,2004;基恩和斯坦迪什2006,2010)和著作中(基恩2005,2009a)。免费在线期刊《真实世界经济学评论》上的文章,也很容易找到(www.paecon.net/PAEReview/issue53/KeenStandish53.pdf)。同时,在《异端经济学教育指南》一书中,我写的一章“微观经济学的多元方法”,涵盖了厂商理论的马歇尔模型,应该对研究人员和学校教师很有用。
  展望
  当写作第1版《经济学的真相》之时,我就知道,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散布市场经济至善论,非经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使这一至善论受到怀疑,否则本书之真正目的,即淘汰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以具备实践基础的理论替代它并为经济学提供动态方法,就无法实现。我们正经历实实在在的经济危机,正如我期待的那样,大众已经开始攻击经济学家。不幸的是,经济学界的反应正如我预料的那样——自认为毫无过错。
  写这些文字时,我刚刚从2011年美国经济学会(AEA)年会返回。有近10,000名主要是美国尤其绝大多数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每年一聚,呈现和听取经济学的“最新进展”。虽然关于大衰退及其对经济理论的影响的会议(主要由美国经济学会中非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分会,如激进政治经济学会组织)少之又少,但圈内多数依然认为,正如本·伯南克几个月前所说,“目前的金融危机,更多的是经济工程学和经济管理出了问题,而不是经济科学本身出了问题”。
  伯南克的看法荒谬至极:作为理解复杂的市场经济行为的工具,所谓经济科学,充斥着各色神话,这些神话使得古代太阳系天动说在进行比较时看上去相当精密。其观点表明,他不能以任何不同于其所学的新古典方式来思考经济问题,其绝大多数同事同样如此。
  如果我们把经济学的发展只交给经济学家本身,那么,经济学急需的知识革命很可能永远不会发生——毕竟,自大萧条以来,他们成功地阻止了经济学的变革,当今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比70年前凯恩斯所抨击的情形更加极端。在第1版中,我通过考察得出结论,认为经济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经济学家们。今天,我依然持此说法。
  如果要发生变革,它将从青年人开始,他们尚没有被灌输形成新古典思维,也将从其他领域开始,比如物理学、工程学和生物学,这场危机会使这些领域的人们鼓足勇气,进军经济学,从经济学家手中夺取阵地。他们是经济学变革的真正推手,本书献给他们。

【作者简介】
  斯蒂夫·基恩是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金融与经济学教授。早在2005年,斯蒂夫就预测到2007年这次震惊世界的金融危机,并在更早的1995年便发出警告说,表面的经济稳定期可能是“风暴前的平静”。他是预见到危机并发出警告的极少数经济学家之一。其警告令人折服,其著作极有可能防止未来的经济危机,因而获得《真实世界经济学评论》颁发的尊崇奖,其领军作用获得同行认可。
【目录】
第1章 预测“不可预测之事”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失稳效应
 美国债务通货紧缩的可能性
 经济崩溃之后美国出现日本情况的可能性
 危机期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欧洲的影响
 有效市场假说助长举债投机
 放松管制与危机
 危机成因史——经济学范式的转变
 大众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失效的反应
 附言2011
第2章 再没有好好先生
 为何经济学必须经历一场迟来的革命
 清洗
 胜利
 危机
 “没人看到这场危机的来临”
 修正主义
 无知
 误人子弟
 经济学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反抗
 貌似有理
 真诚不足为由
 《经济学真相》:读者指南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正统经济学关键概念的逻辑缺陷
第3章 享乐主义的计算
 为什么市场需求曲线不是向右下方倾斜
 提要
 导读
 快乐与痛苦
 玻璃杯上的裂纹
 “利益的总和”
 推导个体需求曲线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需求规律”
 收入增长如何影响需求
 两人成群
 切断通往毕达哥拉斯之路
 把结论丢进大海吧!
 不要误人子弟
 随波逐流
 怎么办?
 附录:反经验论
 理性行为和维数诅咒
 结论
第4章 规模至关重要
 为何不存在供给曲线
 提要
 序曲:向完全竞争宣战
 导读
 经济学的完美
 垄断
 完全竞争
 小结
 经济学家的初级微分学:无穷小不等于零
 规模回报和完全竞争的持久性
 附录:向完全竞争宣战
 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无法保证利润最大化
 呆子才用微积分
 与聋子的对话
 怎么办?
第5章 徒有其表的价格理论
 为什么大部分产品随着产量增加成本减少?
 提要
 导读
 生产率递减导致价格上升
 不能相加
 经济的资源约束与需求约束
 对斯拉法的总结
 如果不是上升的边际成本,那是什么?
 那么是什么?
 新古典的反驳
 时间和短期
 事实以及理论的错误
 毁灭的图腾
第6章 按劳付酬
 生产力为何不决定工资?
 提要
 导读
 劳动需求与供给:被倒置的商品
 边际工人
 总需求
 无差异的工人
 种种问题
 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垄断与独家主顾
 斯拉法的总量观察
 自由与劳动
 三方之战
 “一个仁慈的政权”
 那又怎么样?

第二部分 复杂性:经济学教育本应包含,但却被标准课程略去的议题
第7章 对资本的圣战
 资本的生产力为何不决定利润?
 提要
 导读
 核算资本
 整个盒子和骰子
 妙语:资本表现拙劣
 结果如何?
 无知就是快乐
第8章 方法的怪异
 各项假定为何事关重大?以及经济学为何与真正的科学如此不同?
 提要
 导读
 悖理的命题
第9章 让我们再来揭示一下时间扭曲问题吧
 为什么经济学始终要严格对待时间问题?
 提要
 导读
 思路的混乱
 一般均衡
 “不确定性与确定性形式上的一致性”
 一个过渡的方法论?
 从长远来说,我们都处在短期
 从气象学到经济学
 附录:对菲利普斯、工资和菲利普斯曲线的误解
第10章 为何他们没有看到危机的来临
 为什么世界上知名的宏观经济学家是最后才意识到
 一场深刻的经济危机正在迫近
 提要
 导读
 宏观经济学和还原论者的谬误
 萨伊、瓦尔拉斯和自平衡经济……
 信用和瓦尔拉斯定律的谬误
 瓦尔拉斯的反驳?
 那又如何?
 没有主角的舞台
 大规模计量经济模型时代
 从IS-LM到代表性主体
 结论
 附录:知识分子的个人错误还是集体错误?
第11章 不合理的价格
 金融市场为何能使资产价格如此失常?
 提要
 导读
 费雪关于金融:从确保预言到不为人所信的预言家
 市场崩溃中的费雪:“不要恐慌”
 有效市场假说
 附录:法玛坠海
 物极必反
第12章 对大萧条和大衰退的曲解
 大衰退之后:伯南克的救援?
 虚构的货币乘数
 别提数据
 大衰退之后II :新古典主义的回应
 只是向左的摇摆……
 “像用后腿走路的一只狗”:克鲁格曼的明斯基模型
 结论:雅致精巧、貌似有理然实则错误

第三部分 可能的选择,考察经济学可供选择的其他研究方法
第13章 为何我看到了危机的来临金融不稳定假说
 明斯基模型
 对2005年12月的实践调查
 债务变动的实证分析
 过去和现在的通缩
 抗击大衰退
 结论
第14章 资本主义货币模型
 方法定律
 内生货币
 一种“纯信贷”经济
 信贷紧缩
 谁的救援效果最好?
 现代信用紧缩
 从宁静到崩溃
 使货币模型可行的:QED
 结论
第15章 为什么股票市场会崩溃
 提要
 导读
 行为金融学
 股票市场自身的不稳定性
 分形市场假说
 经济物理学
 总结:发展或僵化
 金融改革?
 结论
 为什么数学不成问题?
第16章 不要攻击我,我只是一架钢琴
 提要
 导读
 错误的数学
 被忽略的变量
 错误的等式
 未经研究的条件
 数学的限度
 重复的直线梦魇
 经济学中数学的未来
第17章 他们失去的只是心智
 为什么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不切题,而马克思的大部分理论却比较切题?
 提要
 导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马克思的经济学
 价值——一个序言
 重农主义者
 斯密(和李嘉图)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的起源(Ⅰ)
 斯拉法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阿伦·博斯:马克思的“资本公理”
 剩余价值的源泉(Ⅱ)
 剩余价值的来源(Ⅲ)
 没有劳动价值理论的马克思
 对马克思的误读
 凋零的马克思主义?
第18章 其他可选择的经济学流派
 为什么仍有希望出现更好的经济学?
 奥地利经济学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斯拉法经济学
 复杂性理论和经济物理学
 演化经济学
 经济学将何去何从?
后记

【媒体评论】
  “经济学仍在期待达尔文。凯恩斯接近,但有距离。基恩更加接近。没有哪本书会比本书对经济学的信条构成更大的威胁。”
  ——爱德华·福尔布鲁克,《真实世界经济学评论》

  “基恩教授写了一本彻底震撼经济学界的书,言之有理,出版恰逢其时。”
  ——安德鲁·利明,《超级分析家》作者

  “在对危机发生之前的世界金融体系和经济学界所面临问题的分析方面,你很难发现还有谁比斯蒂夫·基恩更加精准。对任何想知道灾难何以发生以及如何摆脱灾难的人,本书*是必读之作。”
  ——约翰·T.哈维,《货币、资本流和危机》作者

  “救赎是本书给这样一个世界的最棒的礼物。这个世界依赖以数学稍加伪装并试图支配经济理论和政策的迷信。基恩的书乃是一本力作,给其读者摆脱那些经济迷信的机会。”
  ——亚尼斯·瓦鲁法基斯,雅典大学经济学教授

  “斯蒂夫·基恩凭借首创的解释性统计模型,透过文献考察经济思想史,并发现当今的诸多假定对于现实经济学的贡献是何等之小。他的书解释了一些具有严重偏向的逻辑路径,这些路径把今天的‘自由市场经济学’引向歧途,为现状辩护。”
  ——迈克尔·赫德森,密苏里大学经济学杰出研究教授

【书摘与插画】

【免费在线读】
  2000年,我感觉到一场严重经济危机的迫近,因此,正是恰当时机,向更多学术圈以外的人们解释,经济学理论不仅具有内在缺陷,而且助长引发了我料到的经济灾难,此乃写作本书头版的主要动机。那时,我认为网络泡沫的破裂将标志着经济危机的开始——尽管出言谨慎,因为我建立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模型的文章(基恩1995),已经证实其理论的一个方面,即政府支出阻止在纯信用经济中业已发生的债务危机的能力。
  危机可能发生的论述,在这一版中被删除了,因为——网络泡沫背景下的次贷泡沫最终破裂之后——危机已经发生了1。然而,这些危机前的论述依然重要,因为它们表明,只要摘下新古典经济理论给经济学蒙上的遮眼罩,那么,如今被称为大衰退的危机就不是不可预测的“黑天鹅”事件,而是几乎有目共睹的必然之事。当危机不是如果而是行将发生时,仅有的问号消失了。
  第一版中,非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以及尤其是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在2000年和2001年初,指出了危机发生的可能,而这简明的一章,据此提供一个摘录。我希望,这些危机前的观察,能使你驱散“没人看到危机来临”的烟幕。大衰退不是一只“黑天鹅”,而是一只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看不见的“白天鹅”,因为他们的理论使他们忽视诱发大衰退的关键因素:债务、不均衡和时间。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失稳效应
  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内在稳定能力的信条,也是市场经济中的居民在未来可能要付出高昂代价的信条。经济学家正如当初在大萧条期间的作为一样,他们今天可能是阻止引入针对未来经济衰退的抗衡措施的主要力量。大众期待经济学能够减轻和缩短我们面临的衰退,这是合情合理的,然而,如今经济学的作用却截然相反,让衰退更深、更漫长和更棘手。
  经济学家们走运的是,在2000年末,宏观经济——至少在美国——看上去运行相当良好。这使得经济学家可以相信和宣扬任何东西完全是碰巧的事实,即表面康健的宏观经济,让他们相当惬意满足。
  然而,一旦经济中金融方面与日俱增的压力最终爆发(基恩2001a,第213页),这种碰巧的成功就难以持久。
  美国债务通货紧缩的可能性
  网络泡沫最终破裂之后,如果发生危机,那么,它就可能在低通货膨胀(除非石油价格压力导致通货膨胀螺旋)的环境中发生。厂商可能以让利来应对危机,以邻为壑来调整库存或维持市场份额。这种行为很可能将低通货膨胀转变为通货紧缩。
  因此,美国再次遭受债务通货紧缩之苦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虽然其严重程度因危机所引发的政府支出的必然增加而减轻。美国很可能与日本一起加入世界经济的“跛脚前行者”名单——陷入一场债务诱发的衰退,伴随着价格不变或下跌以及似乎难以消除的私人债务负担(基恩2001a,第254页)。
  经济崩溃之后美国出现日本情况的可能性
  唯有时间可以告诉我们,网络泡沫破裂会否导致像大萧条那样可怕的结果。可以确定的是,很多指标显示,20世纪90年代的泡沫,让七十多年前的情形相形见绌。价格与收入比高达1929年的1.5倍,私人和公司债与产出比可能是大崩溃之前的3倍,价格总体上平稳,尽管某些部门有所上涨。所有这一切都表明,费雪的大萧条债务通货紧缩理论看来是可行的理论。
  另一方面,明斯基认为,“大政府”通过给厂商提供现金流,尽管私人支出锐减,厂商的债务承诺可获得资金,能够稳定不稳定的经济。可以肯定的是,2000年的美国政府比起20世纪20年代的政府是“大”的,其自动调节和政策干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经济崩溃,使其比大萧条温和得多。后因特网时代的美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面临一场漫长的衰退,就像日本自1990年泡沫经济崩溃后所经历的情形(基恩2001a,第256-257页)。
  危机期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欧洲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是出类拔萃的经济政策,但是经济理论本身几乎没有宏观经济政策。这种情形最清晰的例证就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它规定成为欧盟成员的条件,就是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与此同时,初次入盟时又允许某些篡改,当一场经济危机最终袭来,欧盟各国政府可能被迫对急需刺激的经济实施紧缩(基恩2001a,第212-213页)。
  有效市场假说助长举债投机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股市的交易景象因而应该类似一座快死的火山。然而,就是回到写出这篇(夏普)文章的20世纪60年代,股市的运行也类似极度活跃的火山。自那时起,股市运行更是如此,并且在1987年,股市出现了一次短暂但合理的喀拉喀托火山式的爆发。2000年,我们看到一周内25%的变动。2000年10月,不枉其牛市期间的名声,至于这种泡沫最终破裂之时,股市动荡起伏有多严重,则只有天知道。一旦这种泡沫最终破裂,股市的动荡起伏将有多么剧烈。
  我能说什么呢?通过宣扬每个投资人都能未卜先知的有效市场假说,经济理论助长这个世界玩一种股市投机的危险游戏。当这一游戏玩砸的时候,尤其是美国极有可能发现它被债务搞得严重跛脚,就像过去十来年间日本所经历的情况。无论如何,这种投机的火焰可能已经被点燃,而基本肯定的是,经济学家所扮演的角色是火上浇油者,而非灭火队员。当危机爆发时,正统经济学家将是这个星球上被指望给出如何恢复繁荣的睿智建议的最后一批人——除非,就像这种情形下时常发生的那样,他们放弃其理论教条,赞成常识。
  当1929年的大崩溃导致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金融部门的许多昔日英雄们发现他们自己处于被告席上。不大可能有任何特定经济学家发现其本身受到如此控告,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经济理论共谋助长美国的投资大众再次被骗入一场危机(基恩2001a,第256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