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器用杂物》系《事物掌故丛谈》之一。
  《事物掌故丛谈》是中国民俗和文学史专家杨荫深先生代表作。全套书分为“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等九大类,探究了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种事物的最初来源及其历史演变,囊括古今中外众多的典故常识,基本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丛谈”的*特色,日常生活中那些人们熟知的事物起源于何时,又经过了怎样的变化成为现今的形态。作者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这种追溯是以考证典籍的记载为基础撰写而成的。自称有“历史癖”的杨荫深先生遍览群书,通过精心梳理、严谨考证,将各类事物与掌故一一对应,令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全套书杂以趣闻传说、轶事传奇,内容丰富充实、妙趣横生,是一部关于民俗文化、日常生活的百科全书。
  其中,《器用杂物》所说的器用杂物,按作者的概括,可分为“书写的文具”、“修饰的妆具”、“裁剪的缝具”、“饮食的食具”、“坐卧的家具”、“称量的用具”。笔墨纸砚、桌椅板凳等这些日常生活用品有怎样的历史,从古至今经历怎样的历史流变,凝聚人们怎样的奇思妙想和创造智慧。本书对这些身边日常用品的描述非常详细具体,知识性很强,使读者对它们的历史一目了然。比如说到灯烛:“灯之起源,似始于秦汉,秦以前但有烛而无灯。古烛也并非今日用蜡或桕油所制,乃是一种火炬。现在所用的蜡烛要到汉时才有。”“古时取火用火绒,今则用火柴。火柴是舶来品,所以也叫洋火。其实我国五代时已有此物,只是不知何人发明,也没有流传下来。”

【编辑推荐】
  ★日常事物原始本真
  《事物掌故丛谈》按“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分为九个大类,基本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囊括古今中外众多的典故常识。全套书杂以趣闻传说、轶事传奇,内容丰富充实、妙趣横生。
  ★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丛谈》的**特色。日常生活中人们熟知的事物起源于何时,又经过怎样的变化成为现今的状态。作者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这种追溯是以考证典籍的记载为基础撰写而成的。自称有“历史癖”的杨荫深先生遍览群书,通过精心梳理、严谨考证,将各类事物与掌故一一对应,令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
  ★民俗文化市井百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逐渐加深,大众对民俗文化的兴趣也日益浓厚。杨荫深先生是著名的古典文学史家和民俗学家,深厚的学养根底使这套书集文学历史、民间风俗于一体,按照杨荫深先生撰写《事物掌故丛谈》的初衷来说即:不谈军国大事、典章制度,只谈日常事物、风俗人情;不求深奥,只求生趣;不构鸿篇巨制,只图探明原委。
  ★民间记忆亲近历史
  《事物掌故丛谈》谈论的事物有五百余种,虽大都是散落在大历史之外的小场景、小事物,却是真正的民间记忆,现代人与古人通过这些日常事物的维系而变得亲近起来,历史仿佛也不再是遥远的过往:古人过端午节,我们也过;古人在冬至祭祀,我们在冬至也追思亡者;古人讴歌的牡丹、芍药,如今依然被赏玩……只是这几千年的岁月,其中的往事和故事只有翻开这套书,细读下来,才能明了。
  ★名家荟萃清新舒心
  高雅不俗,风雅兼具。上海辞书出版社特邀当代书画金石名家邓明、潘方尔、赵澄襄诸位先生分别题签、治印、配画,多种艺术形式与《事物掌故丛谈》的文字完美契合,相得益彰。在传统文化风雅典故的大集中,既可增加阅读乐趣,又能提高传统文化修养,在电子书时代可尽情体验阅读之乐。



【前言】

提起日常器用杂物,真是不胜枚举,这一本小册子里当然只能举其最重要者,大略地说一说而已。

大约日常所用的器物,概括说来,可分一、 书写的文具,二、 修饰的妆具,三、 裁剪的缝具,四、 饮食的食具,五、 坐卧的家具,六、 称量的用具。至于娱乐的玩具,以及农工商各业专用的工具,因为非日常一般器用范围之内,且本丛书另有谈到那方面的,当然附及,所以这一册里都不提到了。

即使是这六项,可谈的也是很多,这里只能择其重要的来谈一谈,如文具只及四宝,妆具只关理发方面,缝具仅有针剪,食具只说磁器之类,家具只谈木器方面,称量虽及度量衡三者,但也只能谈到古时创造的由来,不能详细地将古今中外异制作个比较的。这因为本书是重在掌故,所以谈过去的较详,谈现今的较略。

至于附录部分,专辑各物传记。此体始于唐之韩愈《毛颖传》,虽为游戏之作,要亦可以观各物由来的大略,在掌故上说起来是很有价值的。

本书的写成,时间上极为匆促,错误之处,希读者为之校正,不胜感幸!

杨荫深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廿八日雨声中
【作者简介】
  杨荫深(1908—1989),原名杨德恩,字泽夫,浙江鄞县人(今宁波市鄞州区)。中国古典文学史家、民俗学家。上海市第二至第六届政协委员。曾任中国俗文学会顾问、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辞书学会理事。历任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辞海》编委等职。主要著作有《先秦文学大纲》、《中国文学史大纲》、《中国学术家列传》、《五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编年长编》、《中国古代游艺研究》、《古今小说来源考》、《中国民间文学概说》、《中国俗文学概论》等。
【目录】
一 笔墨
二 纸砚
三 扇拂
四 镜鉴
五 梳篦
六 针剪
七 盌盆
八 杯盘
九 匙箸
一〇 壶瓶
一一 甑镬
一二 灯烛
一三 几案
一四 凳椅
一五 厨箱
一六 牀榻
一七 枕席
一八 箕帚
一九 度量
二〇 权衡
二一 便器
附录

【书摘与插画】

紙(繁体字——编者注)字从糸,又作帋,从巾,盖纸本为缣帛之类,故制字如此。自汉蔡伦发明以树麻布网为纸以后,纸实已非缣非帛的了。

纸皆知为蔡伦所发明,此事载《后汉书》中,可谓确实无疑。但蔡伦以前,未始没有纸的,即以缣帛为纸,这实在是纸的原来意义。再前则为简写版,所用乃是竹片木板,如宋赵彦卫《云麓漫抄》云: 

古结绳而治。二帝以来,始有简册,以竹为之,而书以漆;或用版,以铅画之,故有刀笔铅椠之说。秦汉用缣帛,如胜广书帛内鱼腹,高祖书帛射城上。至中世渐用纸,《赵后传》所谓“赫蹏”者,注云“薄小纸”,然其实亦缣帛。《蔡伦传》:“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重不便于人,伦乃用木肤麻皮等。”则古之纸即缣帛,字盖从糸云。

可知纸非蔡伦所发明,蔡伦不过发明以树麻等物为纸而已。这正如蒙恬造笔一样,笔非蒙恬所创始,乃由他所改造而已。

这种蔡侯纸,《后汉书·蔡伦传》云:“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大约初时未必怎样精致的,且还没有竹制的纸,而现在却以竹纸为最通行。按: 宋苏轼《东坡志林》云:“昔人以海薹为纸,今无复有。今人以竹为纸,亦古所无有也。”既云今人,可知始于宋时,在前还没有的。其后纸的名目殊多,如明高濂《遵生八笺》所云: 

上古无纸,用汗青者,以火炙竹,令出取青,易于作书。至汉蔡伦始制纸,为万世利也。初捣渔网为纸曰网纸,以布作者曰麻纸,以树皮作者曰谷纸。蜀有凝光纸、云蓝笺、花叶纸、十色薛涛笺,名曰蜀笺。有侧理纸、松花纸、流沙纸、彩霞金粉龙凤纸、绫纹纸、短帘白纸、硬黄纸、布纸、缥红纸、青赤绿桃花笺、藤角纸、缥红麻纸、桑根纸、六合笺、鱼子笺、薹纸。建中年有女儿青纸、卵纸。宋有澄心堂纸、蜡黄藏经笺、白经笺、碧云春树笺,有龙凤印边三色内纸,有印金团花并各色金花笺,有藤白纸,砑光小本纸。李伪主造会府纸,长二丈,阔一丈,厚如缯帛数重。陶穀家藏有鄱阳白数幅,长如匹练,西山观音帘纸、鹄白纸、蚕茧纸、竹纸、大笺纸。元有黄麻纸、铅山纸、常山纸、英山纸、临川小笺纸、上虞纸,又若子邑之纸,妍妙辉光,皆世称也。今之楚中粉笺、松江粉笺,为纸至下品也,一霉即脱,陶穀所谓化化笺此尔,止可供溷材,一化也;货之店中包面药果之类,二化也。

此把古今重要的纸品,都已叙述到了,现在则或有或无。就中尤以薛涛所制及十色蜀笺最为历代文人所羡称。据明费著《蜀笺谱》云:“纸以人得名者,有谢公,有薛涛。所谓谢公者,谢司封景初师厚,师厚创笺样以便书尺,俗因以为名。薛涛本长安良家女,元稹等竞与酬和,躬撰深红小彩笺,裁书供吟,献酬贤杰,时谓之薛涛笺。谢公有十色笺,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即十色也。涛所制笺特深红一色尔。”是十色蜀笺乃谢公所制,与薛涛笺不能混谈,高氏所说似有误的。

选自《器用杂物·纸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