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美国中央情报局、可口可乐、苹果、宝洁……高管培训教材
  九型人格是一种深层次了解人的方法和学问,能使人们认识到自己及他人内在的本性,进而能把人真实的、深层的内心需求和渴望发掘出来。
  本书是国际九型人格研究会创始人、纽约九型人格心理顾问公司总裁唐·理查德·里索的经典代表作。他钻研九型人格理论超过30年,并在全世界教授该理论超过25年,是当今九型人格研究领域的权威研究者之一。

【内容简介】
九型人格理论将人与生俱来的性格概括为九种类型——改革者、助人者、目标追求者、个人主义者、探索者、忠诚者、热情者、领导者与和平缔造者。无论你是哪种人,都能在九型人格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它能穿透人们表面的喜怒哀乐,进入人心*隐秘之处,发现人的*真实、*根本的需求和渴望,帮助我们洞察身边人的真实想法,有效地应对人际关系,提升我们人生的幸福指数和成功指数。
  如今,九型人格已成为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必修课程,并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苹果、惠普、可口可乐、诺基亚、宝洁等政府机构和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级管理培训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强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来提升员工的协作能力和工作效率,进而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作者简介】

  唐·理查德·里索
  纽约九型人格心理顾问公司总裁,国际九型人格研究会创始人之一,斯坦福大学福特基金会关系学(社会心理学方向)研究员。当今世界九型人格研究领域*权威的研究者和作家之一,也是此领域中出版作品*多和*畅销的作家。他钻研九型人格理论超过30年,并在全世界教授该理论超过25年。他的5本*畅销的著作有英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和法语等多种版本,销量超过百万册。
  拉斯·赫德森
  九型人格研究领域*重要的学者和创新性的研究者之一,九型人格心理顾问公司执行总监,国际九型人格研究学会创始人之一。他曾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东亚研究,是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成员,1991年开始参与九型人格专业训练计划。


【目录】

《九型人格》
作者的话 关于第二版
第二版致谢
*版前言 九型人格与人生转变
*版致谢
*部分
*章 认识人格类型
第二章 起源
第三章 指南
第二部分 9种人格类型
情感三元组
第四章 第二型:助人者
第五章 第三型:成就者
第六章 第四型:个人主义者
思维三元组
第七章 第五型:探索者
第八章 第六型:忠诚者
第九章 第七型:热情者
本能三元组
第十章 第八型:挑战者
第十一章 第九型:和平缔造者
第十二章 *型:改革者
第三部分
第十三章 高级指南
第十四章 九型人格理论总述
后记 走向智慧
附录
参考书目

《九型人格2》


【免费在线读】
*章认识人格类型
  反省自己,即使上帝没有关注你;
  人类*应当审视的就是自身。
  ——亚历山大·波普,《人论》
  认识人格类型的关键是什么?既然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因此把人勉强纳入一些范畴的想法似乎不合适。而且,即使人格类型从理论上说是有效的,也有可能因为太过学术化而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毫无帮助,或者因为太过含糊而没有任何意义--它们就像一个摸彩袋,谁都可以从里面找到某种东西。
  虽然目前存在着许多有力的反对意见,但这些意见都忽视了一点,那就是研究人格类型是有充足理由的,其中*重要的就是:人原本就是十分有趣的,同时也是十分危险的。我们的同类之所以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就是因为在周围环境中他们是*多变、*易怒,也*容易快乐起来的神秘的存在。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独自一人待上一天而不与人群--例如家人、朋友、路人、办公室中的同事、电视以及我们幻想中的和我们所惧怕的人--发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是不太可能的。他人遍布于我们周围,对我们产生着各种各样或好或坏的影响。
  我们用大量的时间应对和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但我们无疑会在某些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们实际上并不了解周围的人,虽然我们自以为很了解。甚至在某些时候,我们会发觉我们对自己也不甚了解。别人的行为--甚至我们自己的行为--有时是十分奇怪和令人不安的。奇怪的事不断发生,似乎一切都不得其所。在这些令人惊讶的事情中,有些让人感觉愉快,有些却注定令人不快,甚至会对我们的现状乃至未来产生深远的不利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要面对灾祸的影响,除非我们对能够表现人性的人格类型有深入的了解。我们自认为了解的人*终被证明是一个恶魔或彻头彻尾的自我中心论者,我们发现自己被人无情地利用了,我们的合理需求因为某些人的自私而被忽视了……除非我们具有洞见,否则就可能惨遭蹂躏,反之亦然;除非我们具有洞见,否则就可能与好的、宝贵的东西失之交臂,或草率地断绝实际上仍然值得挽救的人际关系。若是我们不具备对人格类型的洞见,就可能受到伤害或变得愚蠢。无论怎样,其结果都只会使我们陷入不幸。
  因而,努力提高洞察力是值得的,哪怕只是为了避免痛苦的后果。认识自己和他人能使我们更加幸福。
  然而,问题在于,尽管每个人都想洞察他人的内心,但只有极少数人愿意以那种方式来观察自己。我们总是想知道是什么使他人动怒,但我们又不愿去分析是什么让我们自己坐立不安。今天的竞争性文化已经把德尔斐神庙中古代神谕的重点从“认识你自己”转变为“洞察他人的心灵”。我们希望具有X光那样的透射力,能够洞察他人的面目,可我们又不愿让他人看到我们的弱点和不足。我们不想让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看到我们实际的样子。不幸的是,在这当中,必定会遗失一些必需且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以看待别人的客观目光来观察我们自己。
  我们把一切都颠倒了。要矫正它,就应当记住克尔凯郭尔的话,他曾告诫人们:“对他人宜主观,对自己宜客观。”这就是说,当我们评判他人的行为时,应当设身处地把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尽力去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自身和世界的;而在评判自己时,应当如别人看我们一样看自己,克服为自己找借口的侥幸心理,不要认为自己如此这般是情有可原的。当然,克尔凯郭尔的建议很难付诸实践。当我们观察自己的时候,要抛却空想和自欺,要像我们评判他人时那样,具有讽刺精神和防范意识。我们必须鼓起勇气面对自己,善待他人。
  我们如何才能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感受力?如何才能明白人格的多样性?如何才能具备那种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充实、更幸福的洞察力?
  答案是具有悖论性的:我们将发现,除非我们已认识了自己,否则不可能真正地认识他人;除非我们认识了他人,否则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自己。对于这个谜一样的问题,答案就是,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实际上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那就是认识人性。人性涵盖的领域如此广泛,所以对我们而言,拥有一幅准确描画这个既熟悉又未经探究的领域的地图,是非常有帮助的,拥有一种能够说明我们是谁、我们将往何处去,从而使我们不致迷失方向的可靠工具,是非常有益的。
  我们相信,九型人格就是一幅人们一直在寻找的人性地图。虽然九型人格的象征体系与其心理学理论中的许多依据一样,十分古老,但它确实具有现实意义,因为人性是不变的。九型人格从历史上许多丰富的精神和哲学流派那里一直传到我们这里,它体现了我们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其中一些认识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是我们所必需的。这里所讲的九型人格理论是诸多深奥的学派关于心灵智慧的结晶,是古老智慧与现代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既古老又现代,体现了新旧智慧的奇妙、动态的综合。本书的目的就是向普通读者介绍这一著名的体系。
  心理学一直致力于解答一个问题,就是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格类型学(一种对人性进行分类的方式),它不仅准确、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在理论上简洁洗练,容易为人们所理解。自公元前5世纪的希波克拉底开始,希腊哲学家就认识到,人格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类型存在着。然而,一直没有人为人性找到适当的基本范畴或者基本的类型来描述它。
  在过去的若干世纪中,人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分类法,但每种分类法都存在问题,都有不准确或相互矛盾之处。许多类型学根本无法说明人性的*多样性--它们适用的范畴太窄,理论太过抽象,再不就是一门心思地关注形形色色的神经官能症,而忽视了正常的行为。研究个体的人格类型是一个巨大的理论难题,更困难的是要寻找一个体系,以说明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联系,并由此揭示人的变化和成长。在九型人格出现之前,建立一种能真正说明人性的人格类型学一直是个未解的难题。这将是本书要予以说明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