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
★享誉世界的儿童道德圣经
★全新解读*熟悉的“陌生”箴言


【内容简介】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配以精彩插图,逐句为我们解读了这部经典,并用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全书分为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知礼仪敬父母、认识我们的世界、经典的永恒绽放、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少壮多努力这六章。


【作者简介】

王应麟,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人物和经史学者。他博学多才,对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颇有研究。南宋灭亡后,他隐居乡里,闭门谢客,著书立说,《三字经》即是他在这一时期教育本族子弟的作品。其文朴实无华,自然流畅,三字一句,朗朗上口,这部融汇中国文化精粹的著作风行天下,成为南宋以后文人必学的启蒙读物,被誉为“蒙学之冠”。


【目录】

*章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人性本善
以教为先
孟母教子
教育有方
师长的责任
刻苦勤学
学习的意义
第二章知礼仪敬父母
立身之本
孝敬长辈
长幼有序
第三章认识我们的世界
博闻强识

三才三光
三纲
四季
四方
五行
五常
六谷六畜
七情
八音
九族
十义
第四章经典的永恒绽放
循序渐进
四书
《论语》
《孟子》
《中庸》
《大学》
《孝经》
六经
《易经》
《尚书》
《周礼》
《礼记》
《诗经》
《春秋》
诸子百家
五子
第五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读史
三皇
二帝
三王
夏朝
商朝
西周
春秋战国
秦朝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
两宋
元朝
明朝
治乱兴亡
第六章少壮多努力
专注
三人行
学海无涯
学习的客观条件
苦读与乐读
家贫勤学
身劳勤学
积极进取
立志
少年有成
女子勤学
榜样的力量
学习是一种信仰
学习的目标
勉励后代
附录


【免费在线读】

人性本善
作为《三字经》的开篇,“人之初,性本善”六个字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这是关于人性本质的探讨。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就这一哲学问题提出 了自己的观点。在西方社会占有主导地位的基督教思想的核心就是“原 罪”。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所以人们必须接受耶稣,必须要向 主忏悔,然后就可以上天堂,而避免受地狱里的各种磨炼之苦。在我国儒家学派内部,主要存在三种观 点:性善、性恶、有恶有善。 性善论是孟子的观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 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 动加以证明。在 《孟子•公孙 丑》中,有这样一段话:“无恻 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 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 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 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 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恻隐 之心,是一种同情心;羞恶之心,觉得不好意思、害羞,是一种自省的心态;辞让之心,彼此谦让、谦退;是非之心,要分清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孟子在这里主张,天赋人性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并 认为这“四心”亦即所谓“良心”便是仁、义、礼、智的萌芽,即“四端”。如果 没有这四种心,人和动物就没有什么差别了。<br>
性恶论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所倡导的理论。荀子认为人性只限于 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不论“君子”“小人”都一样。所以荀子 说:“人之生也固小人。”<br>
王充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比较正确地揭示了人性与教育、环 境的关系,充分地肯定了教育、环境对人的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人性 问题上,王充不同于孟子的“性善论”,也不同于荀子的“性恶论”,而是提 出人性有善恶之分。他认为,由于先天禀气的不同,人的生理素质是有差异的。他说“:实则人性有善有恶,犹人才有高有下也。”也就是说,人性有 善有恶,就像人的才能有高有低一样。<br>
性恶论以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本善,注 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可以说,两者的思想内 核是相同的,只是孟子和荀子因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而引发的不同思考。 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孟子还认为人性不仅是善良的,而且总是向着善的方 向发展的。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 下。”人向善,就像水向下流一样,是不变的规律,正确的引导是关键。这也 就是说后天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所以,中国儒家文化治理国家的主要思路 就是“感化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德育,主张以道德和礼制来教化人们。这 同样适合我们现在的教育。<br>
“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的观点,出自《论语•阳货》。孔子将先天的 “性”与后天的“习”相联系。他认为人的天性相近,只是因为“习”的缘故而 有“上智”与“下愚”的分别。这里的“习”并不单指学习,而更侧重环境对人 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这个意思。这里 说的“环境”几乎可以囊括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一切。其中,父母 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前几年一则“妈妈,我为你洗脚”的广告感动 了无数国人,也让我们更为深刻地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榜样作用。天下的 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果只是对子女严格要求,不注意自我修养,不仅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甚至还会产生反效果。<b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