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二、汇集的文献资料是国内迄今*为完整的,无其他同类可与之相比。

三、编译者忠实于资料的原始真实性,不作任意改编、删改。

四、参与此项编译工作的单位和学者均为国内著名者,具有较大权威性。

五、真实的历史运动和革命实践书写的浩瀚的珍贵历史文献!


【内容简介】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会于192年11月22日召开。全会及及其各工作委员会的工作继续进行到1926年12月16日。出席全会的各国共产党代表共191人,其中有表决权的代表100人,有发言权的代表91人。全会讨论并解决了国际政治和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一些*重要的问题,对世界资本主义状况作了全面评价并进而提出各国共产党*近时期的任务与策略。在震撼英国的伟大罢工运动之后,在中国的革命斗争广泛开展之际召开的这次全会,对上述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1926年,联共(布)党内反对派联盟的派别发动把所谓的“俄国问题”提上全会的议事日程,全会就这些问题以及许多其他问题作出对发展各国共产主义运动极为重要的决定。


【作者简介】

邢艳琦,1988年开始在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列部工作,译为译审。主要译著和著作有:《全球化与人类命运》《外交秘闻》《赫鲁晓夫画传》;论文《列宁、斯大林论三农问题》。


【媒体评论】

这是一套用真实的历史运动和革命实践书写的浩瀚的珍贵历史文献。世界社会主义实践既取得过辉煌成就,也遭遇到重大挫折,但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在曲折中发展前进,社会主义依旧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行的*重要的进步力量,是导引人类走出危机和困境的希望之光。历史是*好的老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面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历史风云,以对历史负责和对未来负责的精神,精心翻译、编撰和出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这一鸿篇巨制,其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可谓大也。

——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 衣俊卿

这部卷帙浩繁的文献汇编展示了一百多年来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辉煌历程,凝聚了各国社会主义工人组织和革命政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这部文献的出版,对于科学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 顾锦屏

这样完整地翻译和出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手资料,堪称一大创举。我相信,这套历史文献的出版将有力地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并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产生出丰硕成果。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顾问 殷叙彝

这一套资料具有原创性、完整性、系统性、全面性、准确性、权威性,对全国理论工作者和后代子孙学习和研究国际共运史都有极大、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与其他同类及相关项目相比,概不重复,自有其独立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高放

《文献》与同类项目相比较*的不同和*显著的特点是:*,汇集的文献资料是国内迄今*为完整的,无其他同类可与之相比。第二,编译者忠实于资料的原始真实性,不作任意改编、删改。第三,参与此项编译工作的单位和学者均为国内著名者,具有较大权威性。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张中云

这套历史文献以丰富翔实的*手资料,系统记述了从国际工人运动兴起到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历史进程,全面展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持续百余年、席卷全世界的宏伟画卷,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工人运动史和社会主义史的学习和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王学东


【目录】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会记录
 (1926年12月7—16日)
 第十七次会议(1926年12月7日)
  斯大林作关于联共(布)党内问题的报告
 第十八次会议(1926年12月8日)
  讨论斯大林的报告
 第十九次会议(1926年12月8日)
  讨论斯大林的报告(续)
 第二十次会议(1926年12月9日)
  讨论斯大林的报告(续)
 第二十一次会议(1926年12月10日)
  讨论斯大林的报告(续)
 第二十二次会议(1926年12月10日)
  讨论斯大林的报告(续)
 第二十三次会议(1926年12月11日)
  讨论斯大林的报告(续)
 第二十四次会议(1926年12月11日)
  讨论斯大林的报告(续)
 第二十五次会议(1926年12月13日)
  讨论斯大林的报告(续)
 第二十六次会议(1926年12月13日)
  库西宁就政治委员会报告和提纲作说明
  斯大林同志的总结发言
 第二十七次会议(1926年12月15日)
  关于俄国问题的决议
  加米涅夫的声明及对声明的讨论
  讨论并通过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活动的报告
  谭平山作中国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讨论并通过共产国际领导机构组织问题的决议
  登格尔作关于农业问题的报告
 第二十八次会议(1926年12月16日)
  通过中国问题的决议
  埃尔科利作工会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审理并通过关于马斯洛夫、鲁特·费舍等人案件的决议
  通过关于德国问题的决议
  讨论并通过关于英国的决议
  讨论并通过关于荷兰问题的决议
  讨论并通过关于苏瓦林问题的决议
  讨论并通过关于布兰德勒和塔尔海默案件的决议
  塞马尔致闭幕词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会提纲和决议
 关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的任务(提纲)
  一、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
  二、大国重新组合和国际政策的基本方针
  三、阶级力量的重组和内部政策的基本方针
  四、资本主义合理化的措施
  五、当前的一些重大问题
  六、资本的进攻和工人阶级的进步
  七、共产国际当前的主要任务
  八、共产党和工会
  九、一些国家共产党*主要的工作总结、错误和任务
  十、争取列宁主义路线的斗争和领导的问题
 关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活动总结的决议
 托拉斯化、合理化和我们在工会中的任务(提纲)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关于英国局势的决议
  一、前言
  二、经济形势
  三、总罢工以来的政治形势
  四、共产党的政策
  五、罢工的一些主要教训
  六、前景
  七、英国共产党的任务
 关于中国局势的决议
  一、帝国主义和中国革命
  二、中国革命的总的前景
  三、民族革命与农民
  四、共产党和国民党
  五、中国革命的任务及革命政府的特点
  六、共产党和无产阶级
  七、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任务
 关于“俄国”问题的决议
 共产国际向荷兰无产阶级发出的呼吁书
 关于德国共产党党内状况的决议
 关于将马斯洛夫、鲁特·费舍、乌尔班斯和施万开除出德国共产党的决定
 关于取消共产国际主席制的决定
 关于布兰德勒和塔尔海默案件的决定
 关于鲍里斯·苏瓦林问题的决定
附录
 第八次全会(1927年5月18—30日)
  共产国际在反对战争和战争危险的斗争中的任务(提纲)
  英国共产党的任务
  关于托洛茨基同志和武约维奇同志
  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第九次全会(1928年2月9—25日)
  托洛茨基反对派
  工会问题
  英国问题
  法国问题
  中国问题
  西乌克兰共产党的分裂


【前言】

总 序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国际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其宗旨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一切剥削制度,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进而*终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迄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努力把它与当时西欧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于1847年6月创建了*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亲自拟定并于1848年2月公开发表了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这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自从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以来,历经*国际(国际工人协会)、第二国际、第三国际(共产国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西方推进到东方、从欧洲扩展到全球,终于突破资本主义链条上一个又一个薄弱环节,取得了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胜利。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进军、社会主义国家革命与建设的重大成就,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书写了辉煌的篇章。20世纪末,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了严重挫折。但是,历史并没有因此而终结。由《共产党宣言》奠基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仍在曲折中前进。各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共产党、工人党仍在不断探索无产阶级取得解放的道路;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仍继续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完善社会主义、*终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百六十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积累了卷帙浩繁的文献档案,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深入发掘和充分利用这些文献档案,对于我们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进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科学地研究和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丰富且宝贵的经验教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无产阶级国际组织,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载体,其文献档案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更是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早在1984年春,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就发起编辑出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当时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思想研究所和近代史研究所、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共同组建了编辑委员会。编委会商定:这套文献主要收编共产主义者同盟、*国际、第二国际、第三国际、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这五个国际组织已发表的全部文献档案,包括历次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的记录、决议和有关文件;收编材料力求齐全;凡外国有选编完整的版本者,根据外国版本翻译;凡文件散见于外国不同出版物者,尽力搜集完整,组织力量统一编译;文件完全按照原件翻译,译文力求准确,不作修改删节,以便读者根据完整、准确的*手材料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历史。在当时代管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的资助下,经过编辑委员会、编译工作者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共同努力,这套文献于1986年开始陆续出版,截至1997年共出版了21卷。

到上世纪末,文献的编辑出版工作遇到了巨大困难。首先是编委会发生了重大变故,主编林基洲、副主编王颖和校纪英相继谢世;其次是出版经费难以为继。为继续出版这套文集,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多方努力,组成以会长顾锦屏为主编的新编委会,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争取到一笔资助,于1999—2001年又出版了两卷。此后,因缺乏经费,编辑出版工作完全陷于停顿。

2010年,在中共中央编译局和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的鼎力支持下,中央编译出版社以这套文献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获得立项资助。中共中央编译局对此项目高度重视,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基础上,给予了相应的资金支持,组建了新编委会,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文献整理和编辑工作,并将这套文献纳入“中央编译局文库”出版规划。

经新编委会研究决定,这套文献定名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在其前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的基础上重新编辑出版。通过进一步广泛搜集资料和适当改变编辑方式,新《文献》的资料更详尽、收文更齐全。例如,在原《文献》的某些卷次中,对已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译本只列目录,不收正文,而新《文献》则全部依据*的中译本收录,以方便读者查阅。此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扩大了文献资料的搜集和选材范围,采用开放式结构,规模暂定60卷,约2500万字。

中共中央编译局和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对这套文献的编辑出版工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中央编译出版社为这套文献的立项和出版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文献的前两任编委会和编译工作者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为这套文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这套文献的重新编辑出版提供了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编写组


【免费在线读】

那么说,如果要求(谁?)作出这样的保证而得不到的话,我们就应当退位,制造部长危机,转到苏维埃国家在野党的地位。这样提问题难道不是*错误的吗?
  斯大林本人未必像他在自己报告中所说的那样考虑问题。否则他也早就退位了。要知道,直到昨天以前情况是怎样的呢?季诺维也夫同志已经在这里引用过1924年斯大林的讲话,可是我还要再引用一次。如果不事先作出有可能在单独一个国家中建成社会主义的保证,我们就应当自愿让出政权,那么我要问的是:1924年斯大林同志自己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1924年不是在基督诞生之前,也不是在帝国主义时代之前,当时好像还不知道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而仅仅是两年之前。我再次提醒一下,斯大林同志当时是这样写的:
  “为了推翻资产阶级,一个国家的努力就够了,这是我国革命的历史给我们说明了的。为了获得社会主义的*后胜利,为了组织社会主义生产,单靠一个国家的努力,特别是象俄国这样一个农民国家的努力就不够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有几个先进国家中无产者的共同努力。”
  是的,可是1924年我们并没有准备交出政权,也并没有转向工人国家在野党的地位。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吧!如果我们党的传统、布尔什维主义、列宁主义过去和现在确实经常要求人们相信,没有国际革命,有可能在一个国家,而且是落后的国家里建成社会主义,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就是“社会民主主义者”的话,那么,斯大林根据他个人的经验应当知道我们党的思想传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