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1元秒杀专区】


【内容简介】
常丽华老师的孩子们会吟诗,会写诗!常丽华老师的诵读课堂创造了奇迹!——所有的教师、家长在读过此书,或听过常老师的古诗词诵读课后无不受到强烈的震撼。

这是一个奇妙的课程。以24节气为线索,常丽华带着学生诵读古诗词,从冬至开始,跨越春夏秋冬四季,到下一个冬至结束。在这一年四季的诗词之旅中,师生家长吟诵学习了近150首诗词。孩子们从此真真切切地爱上了诗词,爱上了诵读,爱上了中国文化。他们认识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他们体会了对自然的敏感,对生命的敬畏和惊喜,他们懂得了责任,懂得了担当,懂得了感恩…… 这是*有中国味的诵读课程,是*美丽的课堂,这里有*学语文的学生,*聪明的孩子,*美好的教师,*感人的家长,都是因为有了诗词诵读!每个人都在想:如果我的孩子或是我小时候能够遇上这样的老师,那该多么幸福!

你也可以很幸福!只要你拿起这本书,跟你的孩子、你的学生、你的家人开始诵读……
本书系新教育实验晨诵项目“农历的天空下”课程实践成果,是*重点课题。可供中小学老师专业发展使用,也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本书深受读者欢迎,已重印多次。

【作者简介】
常丽华,网名芷眉,北京市十一学校教师,先后获得淄博市学科带头人、淄博市十佳青年教师、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8年12月,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2009年7月,被评为第二届齐鲁名师人选、山东省十大创新人物。荣誉对她来说只是额外的奖赏,守住自己的教室,做卓越课程的开发者、完美教室的缔造者,让每一个遇到她的学生因她而终身受益,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教室里开花,让卓越的教育在她的教室里成为可能,才是她终的追求。
【媒体评论】

  我不止一次听过常老师与她的孩子们的故事,每一次都热泪盈眶。在常老师的故事里,有生命的沉静与热烈,有寂寞的坚持与隆重的庆典,有书籍的润泽与艺术的熏陶……
  每天清晨,当孩子们走进校园,走进教室的时候,常老师就会早早地守候在教室里,让轻柔美妙的音乐响起,在音乐中吟诵一首首美妙的诗歌。常老师先是带着孩子们读童谣、儿歌、儿童诗,后是与孩子们一起吟诵唐诗宋词,再后来更加自觉地开展了以24节气为线索的“农历的天空下” 的古典诗词之旅。

  一年的时间,就在那小小的教室里,藉由诵读课程,常老师带着孩子们走过春夏秋冬,穿越唐诗宋词,感受着诗词的温度和气息,触摸着诗词背后一个个伟大的灵魂——他们就这样和诗词建立了关系。

                                   ——著名教育家 朱永新


  这本书我也才收了回来,爱不释手啊!
  要是我的孩子上学的时候能遇到这么可爱的老师该多好啊!
  当然,这是我一头热的想法,还是让我自己来做这一课吧!好在,有了这本书!

                            ——胖妞妞妈


  山东普通女教师常丽华,响应“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构建理想课堂,聆听窗外声音”等新教育行动,带着班上的30多个孩子,用5年时间,读了500多本书。她带领孩子们行走于山东的名山大川,为孩子们开设孔子课程。结果,2008年小学毕业考试时,三分之一的学生3门主课都是满分。

                              ——《半月谈·内部版》2010年第4期《中国教育:批评之外的创新者》


【目录】
在农历的天空下栖息劳作(代序)

引言:缘起
章 冬天 独钓寒江雪
 节 冬至
  生命之旅:我们出发喽
  《青春舞曲》《小至》《至后》
  班级故事:美丽的圣诞夜

 第二节 小寒
  生命之旅:金黄色的腊梅花
  《二十四番花信》《赠范晔》《早梅》
  诗词故事:三九天《蒹葭》
  诗词故事:场雪
  《夜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对雪》

 第三节 大寒
  生命之旅:两个“渔父” 《江雪》
  班级故事:冬天的告别

第二章 春天 斜风细雨不须归
 节 立春雨水
  生命之旅:寒假温情
  《春园即事》《生查子元日》《青玉案元夕》
  班级故事:开学天
  诗词故事: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归园田居(其三)》
  诗词故事:曾为梅花醉似泥
  《梅花绝句》《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诗词故事:一朵花,就是一个承诺的故事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

 第二节 惊蛰
  生命之旅:辛勤劳作《观田家》
  节日故事:“三八”妇女节
  《游子诗》《萱草》
  班级故事:第三次读《夏洛的网》
  诗词故事:绿柳才黄半未匀
  《早春》《城东早春》《长歌行》

 第三节 春分
  生命之旅:风和日丽的早上《阮郎归》
  班级故事:一个仪式、一次聚会、一场庆典

  (一)重温古诗词之旅
  (二)从优秀走向卓越

 第四节 清明
  生命之旅:清明专题
  《寒食》《寒食》《寒食寄京师诸弟》《寒食夜》
  《清明》《四时田园杂兴》
  节日故事:又是一年三月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兰亭集序》

 第五节 谷雨
  生命之旅:栀子花与养蚕之旅《雨过山村》
  诗词故事:花之咏
  (一)桃之夭夭《桃夭》《大林寺桃花》《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题都城南庄》《山中问答》《桃花溪》
  (二)百花次第开《海棠》《宣城见杜鹃花》《春日》
  (三)唯有牡丹真国色《赏牡丹》《牡丹》《惜牡丹花》《红牡丹》
  (四)暮春荼 《春暮游小园》
  (五)花之咏《花之咏》《为了看看太阳,我来到世上》
  诗词故事:告别春天《送别》


第三章 夏天 也无风雨也无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定风波》
 节 立夏
  生命之旅:迎接夏天的到来《立夏》
  班级故事: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
  《我爱这土地》《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
 第二节 小满
  生命之旅:看哪,麦子成熟了
  诗词故事:田家此乐知者谁?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第三节 芒种
  生命之旅:我们共同的庄稼《观刈麦》
  节日故事:端午节《屈原列传》《屈原渔父》

 第四节 夏至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
  生命之旅:记忆中的夏天《夏九九歌》《悯农》
  诗词故事:暑假诗诵
  《夏日南亭怀辛大》《纳凉》《秋风辞》《蝉》《鹊桥仙》

第四章 秋天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班级故事:秋季里的课《山居秋暝》
诗词故事:在意象之河上漂流
《饮酒诗序文》《饮酒诗(其八)》

 节 白露
  生命之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玉阶怨》
  班级故事:教师节——生日
  (一)周末的信
  (二)早上的巧克力和画
  (三)属于我的生日诗
  节日故事:中秋节
  《嫦娥》《秋夕》《望月怀远》《水调歌头》《十五夜望月》

 第二节 秋分
  生命之旅:天凉好个秋《秋词二首》
  诗词故事:一蓑烟雨任平生——走进苏轼
  (一)风雨人生《定风波》《水调歌头》《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会挽雕弓如满月《江城子密州出猎》
  (三)滚滚长江东逝水
  《念奴娇赤壁怀古》《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四)杜宇一声春晓《西江月》
  (五)归去来兮《满庭芳》
  (六)天容海色本澄清《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节日故事:9月28日阅读节
  (一)2007年的9月28日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向着明亮那方》
  (二)2008年的9月28日
  节日故事:重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第三节 寒露
  生命之旅:与杜甫的生命交织
  《倦夜》《我的中国心》
  诗词故事:菊花诗词之旅
  (一)采菊东篱下《饮酒诗(其五)》
  (二)芳菊开林耀《和郭主簿》
  (三)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
  (四)千古高风说到今
  (五)诗词里的歌声《菊花台》

 第四节 霜降
  生命之旅:霜降了,有霜了《燕歌行》《山行》
  诗词故事:语不惊人死不休——走进杜甫
  (一)初游泰山《望岳》
  (二)情系李白《天末怀李白》
  (三)忧国忧民《春望》
  (四)乱世民生《石壕吏》
  (五)草堂觅句《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六)欣喜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七)万里怨秋《登高》

第五章 冬天 生命的吟唱
 节 立冬
  生命之旅:迎接冬天
  诗词故事: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第二节 小雪
  生命之旅: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
  诗词故事:冬季里温暖的诗歌
  (一)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古诗十九首(之一)》
  (二)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古诗十九首(之五)》

 第三节 大雪
  生命之旅:大雪未雪诗意浓浓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沁园春雪》
  诗词故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
  班级故事:一个真正的“旺达节”
  (一)故事这么开始的
  (二)永无岛上的快乐《迢迢牵牛星》
  (三)九色鹿的考验
  (四)“度化”

告别
——写给“在农历的天空下”结束之日


【书摘与插画】

章 冬天 独钓寒江雪

回头看走过的这段冬天的旅程,懵懵懂懂中,虽有不少失误,却是充满热情地上路的。独钓寒江雪,我已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只知道自己内心的坚持,这来源于对伟大事物的追求,来源于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渴望,也来源于对朋友的承诺。

“独钓寒江雪”——这种执著的清洁精神,遗失得太久了。我们周围的声音,有时候会太喧嚣,一句诗,就可以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节 冬至

我们的旅程,就从冬至这天开始。

冬至这天,太阳黄经为270°,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是我们这里一年当中黑夜长的日子。冬至之后,太阳就从南回归线上,向着北方,逐渐回归。

2007年12月22日的冬至恰好是周六。仪式总是很重要的。我邀请孩子们周六到校,说有礼物要送给他们。

早上,孩子们充满好奇地走进教室,欣喜地看到了四个水仙鳞茎球——“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北方的冬天,好养的就是水仙了。作为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水仙也是我国民间的清供佳品,每逢新年,人们都喜欢供水仙,作为年花。这四个鳞茎球,是我拜托刘波宇的爸爸买来的。在刘波宇的指导下,孩子们剥掉外层干枯的褐色鳞片叶,去掉护根泥和基部的褐色朽根,洗净表面,一一放在四个漂亮的盘子里,四周再用小石子固定。做这件事情时,孩子们的眼里,透着一种庄重的严肃感,他们知道,我们将在以后的日子里静静地等待,等待这些水仙在岁月里开出花来。

更让孩子们欣喜的,是每个人桌子上都放着一个漂亮的本子:封面印有精致的梅花图案,很淡雅。

在扉页上,我指导孩子们用隶书写下了四个字:农历游记。

生命之旅:我们出发喽

我告诉孩子们,我们的先人为了掌握农事,长期观察天文,创造了农历,把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则合为一体,主要是运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作物的收种管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叫黄道,一共360°,太阳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一年就是二十四个节气。农耕时代,中国人是非常重视节气的。农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的准确巧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这时候的幻灯片里,出现了太阳黄道上的二十四节气——语文课本上曾经有二十四节气歌,我们温习过一遍之后,直接从冬至节的由来开始讲起。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汉朝以冬至为“冬节”,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皇帝在冬至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可是今天,我们对大自然已经没有了这种敬畏,对大自然也已经不再敏感——比如此刻,我们坐在有暖气的教室里,似乎感受不到季节的变化,也无法想象先人们曾经以怎样浩大的声势来庆祝“冬节”。农历诗词课程,就是希望我们对诗词敏感的同时,对大自然也敏感起来。

说着,我在黑板上画出地球绕着太阳旋转的轨道图,告诉孩子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跟着地球去绕太阳一周。通过动画的演示,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什么是黄道。然后,我画出冬至日这天,地球处于黄道面的位置点,同时让孩子们模仿着画下来,上面写了一行字:我们出发喽!

这时候,电脑里突然响起了王洛宾作词作曲的《青春舞曲》。欢快又略带忧伤的旋律中,歌词出现在幻灯片里: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

花儿谢了明天还是一样的开

我的青春一去无影踪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孩子们乐呵呵地听着,哼唱着。

“我年轻的时候,很喜欢这首歌。青春在留恋和呼唤中,不可避免地消逝了。时光匆匆,你们看,冬天已经过去了一半,春天也马上就要来了。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我们就一起来感受杜甫因季节变化而带来的心灵悸动。”

幻灯片里,出示了首诗:《小至》。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我先读了一遍,问孩子们懂不懂意思。一个孩子说,杜甫也是在感叹青春的小鸟一去不回了吗?

孩子们都笑了。这时候,他们对诗词还没有足够的敏感。

我告诉孩子们,小至就是冬至的前一日,然后就简单地把诗意说给他们听。晨诵强调的是对诗歌整体的把握而不是理解分析;农历课程强调的,则是孩子们对诗歌的感觉,对物候变化的敏感。

“句的意思是,岁月与人事每日催逼,使人老去,而身外的季节,却又经过漫漫冬夜,即将迎来新的春天。就像歌里面唱的那样,‘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天还是一样的开’。唱歌的人,写诗的人,此刻都是惆怅不已。宇宙生生不息,生命却只此一次,过去了就永不再来。这是诗人对生命的敏感,对大自然的敏感。这种敏感,你有吗?就在此刻?”

我走到刘心雨身边:“如果你能感受到,请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刘心雨的领悟力自然是好的。声音里,有惆怅,也有留恋。

“如果你能感受到,请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当我这样问着,几个孩子读过之后,教室里,就渐渐有了诗的味道。

“接着,诗人写了冬至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