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作者简介】
  刘泽华,男,1935年生,河北省石家庄人。从1958年起,一直在南开大学历史系从教,2012年被授予南开大学“荣誉教授”称号。主要从事先秦两汉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历史认识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政治思想史集》、《中国的王权主义》、《洗耳斋文稿》、《先秦士人与社会》,合著或编有《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中国古代史》等。 在学术上提出“王权支配社会”和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是“王权主义”,引起诸多评论。
【内容简介】
  本卷全面、系统、翔实论述了先秦时期的政治思想发展过程,对先秦诸子与流派论述尤详。作者认定中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政治思想基即是君主专制主义,春秋末战国时期的诸子,除农家外,争论的是实行什么样的君主专制主义,诸子中主要流派没有所谓的民主主义、民本主义、朴素社会主义等。 “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在诸子中是一个普遍的命题,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以君为本”“君为民主”,前者从属于后者,后者占据主导地位。先秦政治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础,并形成认识模式,影响甚至规范了后世的认识。
【目录】
导论
章 商代神佑王权的政治观念
节 上帝和祖先崇拜及其对商王的庇佑
第二节 “余一人”和王权专制观念
第三节 几个重要的政治概念
第四节 结语
第二章 西周敬天保民与天下王有的政治思想
节 周公的“革命”思想
第二节 “天子”与专制主义观念
第三节 《尚书.吕刑》以刑理乱与用刑理论
第四节 西周后期政治调整思想
第三章 春秋时期由重神向重人转变的政治思想
节 春秋时期政治思想概论
第二节 几个代表人物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尚书.洪范》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转型与政治思想不同流派的争鸣和政治理性的发展
节 战国七雄的建立和各国的变法运动
第二节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社会各阶级
第四节 政治制度和赋税徭役制度
第五节 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六国
第六节 百家争鸣与政治理性的发展
第五章 儒家以伦理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节 儒家概述
第二节 孔子以礼仁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中庸》《大学》的修齐治平的人治思想
第四节 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竹简中几篇儒家著作的政治思想
第五节 孟子的仁政思想
第六节 荀子的礼治思想
第七节 《易传》的应变政治思想
第八节 《礼记》以礼乐治国与君主专制主义
第九节 《周礼》中的国家体制思想
第六章 法家以法、势、术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节 法家概述
第二节 李悝的变法与法治思想
第三节 慎到的势、法、术思想
第四节 申不害的术治思想
第五节 《商君书》的耕战和法治思想
第六节 韩非以“力”为基础的君权的政治思想
第七章 道家以法自然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节 道家概述
第二节 《老子》的无为政治思想
第三节 杨朱贵己及其童子牧羊式的政治主张
第四节 《庄子》的自然主义政治思想
第五节 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黄老政治思想
第八章 墨子以“尚同”推行“兼爱”的政治思想
节 墨子、墨家学派和《墨子》
第二节 刑政、政长的起源和社会政治的基本矛盾
第三节 “兼相爱、交相利”与平等观
第四节 尚同说与君主专制主义
第五节 尚贤说与上下调和
第六节 节用说与发展物质生产与人自身生产
第七节 “非攻”与“是诛”
第八节 结语
第九章 名家正名实的政治思想
节 名家概述
第二节 《邓析子》的“刑名”无为思想
第三节 《尹文子》的刑名法术思想
第四节 惠施的去尊思想
第五节 公孙龙以“离”为本的名实观
第十章 阴阳家以天人配合为特征的程式化政治思想
节 阴阳、五行说概述
第二节 邹衍五德终始下的政治循环理论
第三节 《月令》天人相应的政治程式化理论
第四节 结语
第十一章 农家许行自食其力的均平思想
第十二章 《管子》“轻重”诸篇的国家垄断商业以治国的理论
节 关于“轻重”诸篇
第二节 以“轻重”治国说
第三节 关于市场规律的认识与理论
第四节 国家垄断货币和主要商品
第五节 操纵市场,从中渔利
第六节 以经济实力为基础解决社会各种矛盾
第七节 结语
第十三章 《管子》融合各派的政治思想
节 《管子》与各派的融合性
第二节 法家派兼收道、儒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道家派兼收法、儒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 阴阳家派的务时寄政与以水治国论
第十四章 《吕氏春秋》兼收并蓄的政治思想
节 吕不韦和《吕氏春秋》
第二节 关于政治法自然和随时变的思想
第三节 关于君臣的论述
第四节 关于对民的态度与理论
第五节 关于无为政治思想
第六节 关于义兵与统一天下思想
第七节 结语
附录 先秦政治思想研究状况概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