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秒杀专区】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小学语文教师薛瑞萍诵读课堂的完整记录,记载了薛老师把《日有所诵》《全阅读》和吟诵带进教室,实施儿童阅读课程
  化的实践历程。薛老师用她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温润的母语诵读课堂、母语诵读教室,并结合具体的教育情境对儿童课堂诵读实践探索做了生动呈现。对一线教师有着极强的参考作用,同时对家长也有极大的帮助。
【编辑推荐】
录像也许是这套母语课堂的特色。
  在《在静悄悄的革命中》中,佐藤学一再建议教师端起录像机,拍摄或者互相拍摄“自己的家常课堂”。佐藤学以为,观看或互相观看这样的日常课堂,能够给予教师成长以巨大帮助。
  连续性是**重要的教育原则。《薛瑞萍母语课堂》这套书包括《诵读课》《写作课》《吟诵课》是对“连续性原则”的落实。无论教师具体做法有怎样的不足,“六年一贯”带来的责任感、安全感、师生一体感——已经赋予这套“母语课堂”所有“横切一面”或“惊鸿一瞥”式教学记录无法比拟的真实力、生命力。


【作者简介】
薛瑞萍,网名看云,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语文老师。曾获合肥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并获合肥市优秀教师、2006年度中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等称号。自称“布衣”“草根”,却有着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专业素养和人文视野,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带领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进行高品位的阅读,在报刊和网站发表了大量作品,并应邀到全国各地给老师和家长宣讲教师阅读、班级阅读和亲子共读,出版了《薛瑞萍班级日志》《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等著作。
【前言】
对连续、完整、真实的追求
(代序)


录像也许是这套母语课堂的特色。
在《在静悄悄的革命中》中,佐藤学一再建议教师端起录像机,拍摄或者互相拍摄“自己的家常课堂”。佐藤学以为,观看或互相观看这样的日常课堂,能够给予教师成长以巨大帮助。
十年前,当我记录《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时,就有朋友提出录像的建议,然而出于对文字的自负,我没有去做。
这一届录像是从2010年10月20日开始的。为了告诉当时完全不知道孩子回家哼唱和舞动的是什么的家长:这就是吟诵。
因为吟诵,看云次感觉到文字的无力。
从那以后,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有意识的——吟诵课、诵读课、讲述课、家长会、吟唱声中的借书……四年来,发生在简陋教室里的真实课堂、真实成长,就这样星移斗转地有了影像。
那好的不会独自来,会带了所有的一起来。
回头,一年级我会一开学就教吟诵。
注意吟诵录像中的讲台,那上面从来都有班级图书、《日有所诵》、《全阅读》。诵读课的黑板上也往往挂着刚刚吟过的诗文,墙角的桌子上也放着播放光盘的“面包机”。
分在《吟诵课》《诵读课》里的很多录像,其实是从“一堂”完整的晨诵课里截开的。每天的学习从换书和吟诵开始,先打开身体,然后《日有所诵》,然后《全阅读》。这是我们的节奏和韵律。每周两节数学早读,我用一节正课换过来。换不过来的一节英语,我则提前15分钟到堂。换书、读过一单元《日有所诵》之后,正式的铃声方才响起。我施施然离去,留给英语老师的,是孩子齐整和灵醒的吸收状态。英语老师不要太乐意!


连续性是重要的教育原则。
《诵读课》《写作课》《吟诵课》以及正在记录的《讲述课》,是对“连续性原则”的落实。无论教师具体做法有怎样的不足,“六年一贯”带来的责任感、安全感、师生一体感——已经赋予这套“母语课堂”所有“横切一面”或“惊鸿一瞥”式教学记录无法比拟的真实力、生命力。对此,看云及云门弟子无需自谦。
这是教师个人的幸运,是一班孩子的幸运。而这种连续性,原本是“真实的教育得以发生”的前提。
生命应当完整。健康和未遭异化的生命天然追求意志、情感、思维——有次第、均衡全面的发展。这是看云在这一届努力实践儿童阅读课程化的原因。
课程化是一种节奏和韵律。具体做法:
1.以《日有所诵》为材料,日有所诵。
2.建立班级书库,保证孩子每天借阅一本图书。
3.一周一个故事。周三讲述,周四重讲。
4.以《我爱吟诵》为教材,一周吟诵一首诗(“每周一歌”)。
5.以《全阅读》为教材,一周一单元进行朗读教学。
其中做得比较辛苦的是《全阅读》。《全阅读》令孩子在一二年级时相当受累。幸运的是我们坚持下来,并且找到了比较舒服的节奏。那就是:文本有选择地进入课堂;精读、略读、自读相结合;将“认识汉字”散到平时,孩子是喜欢画字解字的,集中画解反而降低趣味和效果;“名言佳句”也可分两次搭配到任务轻松的诗歌单元里。
进入课堂的篇目如何选择?朗读与讨论的关系如何处理?如何通过《全阅读》的朗读教学提升孩子阅读境界、写作能力?所有这些,在看云这里经历了一个辛苦、纠结和充满(对孩子)心疼的经过。然而,恰是这种辛苦、纠结和心疼将我和这一班孩子紧密联系起来。
然而。我又在《人学》里读到:
你们必须谨记在心,你所教导的孩子除了你对他的教育之外,还有另外的事要做。他有各种事情要做,而这些事只间接属于你的工作范围。孩子得成长。是的,他必须成长,而正当你教育他的时候,你应该了解他必须正确地成长。这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说,你一定不要让你的教学、你的教育干扰孩子的成长。你一定不要造成其成长的干扰;更恰当的说,你的教学与教育应该与孩子的成长相容。(台湾版《人学》P161)
如雷在耳。醍醐灌顶。于是谨在心中恭敬作答:
教师要自觉限制自己的权利。儿童阅读也要警惕贪多求深,尤其要警惕对于显性的、数据化的阅读成果的追求,因为珍贵的东西恰是无法量化的。比如师生的幸福指数,比如一班孩子脸色是否红润?眼睛是否有光?婴儿肥是否迅速消失?——这意味着孩子因为死记硬背或过度智力学习提前进入衰老和僵硬的过程。
宁可少做,也不能让孩子太累。这是我在讲座中较少说到《全阅读》的原因。然而前面四条不会累到孩子。不仅不会累到,而且会为偏狭虚假的语文课带来生机。
如果您是《日有所诵》已经做得扎实的,不妨有选择地将《全阅读》带进课堂。毕竟教材里值得精读的绝少,毕竟只诵诗文是不够的。况且,对于像《月亮,生日快乐》《我家的大白鹅》《一片叶子落下来》《腊八粥》……对于这类经典篇什的诵读和研习,会从遣词造句、选材立意、布篇谋局等方面给予孩子写作以持续可靠的、课程化的启迪和帮助。
当我写这篇序的时候,第二版《全阅读》已经面世有日,新版是否比初版轻松、亲切?没有亲手做过,看云于此不敢妄言。短、小、轻、薄自是体制内教材的痼疾,如果为了对治而走到长、大、重、厚的另一极,则更令人扼腕。
宁有遗珠之恨,不取蝜蝂之殇。就轻松、自然、与儿童成长相容而言,《全阅读》较《日有所诵》还有一段距离。然而,《全阅读》仍是同类读本中儿童、宜课程化者。值得寄以厚望,课以重责。


关于日有所诵的重要性,关于“语调音语舞”对儿童身、心、灵的全面滋养,以及“真实的写作”对于培养“真力量、真人格”的助益,书中已有详述。这里我想说说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教育就是教会人正确的呼吸。(斯坦纳)
阅读是吸入,而写作——只是呼出方式的一种。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古人将立言放在第三是有道理的。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太上立德的孔子,一生述而不作,儒学却因孔子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基本构架;“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其次立功的诸葛亮,除了《诫子书》,只留下质朴实用的策论、奏章;还有深夜读《春秋》的关羽,没有留下关于忠义的任何文章,但他却作为忠义精神的化身,千年以来在中国民间受到类似神祇的崇拜。
孔子、诸葛亮、关羽可谓饱学博学,却都不以文章名世,然而你怎能说他们的书白读。
阅读是吸入,而写作只是呼出方式的一种。一部分孩子会把阅读呼出为文字,一部分孩子则呼出成为气质、气概、性格、智慧、勇气、能力。“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未必都转化为“显性”的文章。男生尤其如此。
要想写好就得多读,但是读书不全是为了写作。孩子有权对于写作不喜欢,没兴趣。而那些温润、丰富的阅读,一定会从另一个方向呼出,比如看世界的眼界和心态,比如待人接物的从容和裕如,以及职场上的自信儒雅、恋爱时的善解人意……
且让孩子只为享受而读书吧,不必人人都成为文学少年,也不能人人都是文学少年。更不要奢求立竿见影的阅读成效。立竿见影的多是面子工程,面子工程无往而不害人害己。
归根到底,写作是为了满足孩子自己表达的需要。而不是满足别人和社会。至于高考,“就那么回事!”想透这一点,参透这一层,少了基于功利心的焦虑,阅读反而能够更好地滋养孩子的心灵和文笔。
聆听也是阅读。有意反复的、课程化的讲述对于培养孩子专注力、聆听力、理解力意义重大。以日记的方式复述“课堂上的故事”对于儿童习作是一条亲切温暖的启蒙之道。关于讲述,请大家关注《薛老师讲中国故事》。
就这样的结束吧。
感谢您的开卷。
薛瑞萍
2014年5月
【免费在线读】
一年级
  一二三,爬上山
  一
  9 月1 日,星期三。正式上课。
  早自习、节课都是班主任的数学课——都做常规教育 了。
  第二节课,我怀着微微的激动,走进教 室。
  五十五个小小的孩子,用一年级“新生”才有的眼神看着我。那眼神,有语言无法表达的清澈、诚挚和忐忑。再过不了几周,他们的眼神就会发生变化。那是成长,也是一种丧失。
  铃声响过。什么都不说,径直播放音乐,《琴箫佛乐》缓缓流淌,将润泽、静谧和体贴注满教室。听了一堂半课的常规教育,此刻他们需要的,是在这清凉又温暖的乐音中得到滋养和恢复。
  待所有的躁气尘埃落地,教师开始讲话了:“ 语文课上,我们常常要听音乐。听音乐的时候,一定要闭上眼睛,趴在课桌上。什么都别说,什么都别想。这才是聪明的孩子。”然后,还是在令人静心的背景音乐中,举起课本,轻声指读封面上的字“语文、语文、语文”……直到一曲结束,才关了“面包机”,教学a、o、e。
  二
  日有所诵第二天就开始了。六十二中的家长都知道,入学之前就给孩子准备好《日有所诵》。
  一单元连诵,每首两遍,总共用时四分钟不到。
  《数字歌》《过山车》《飞飞,跳跳》《小猫拉车》《做手影》——这是单元的五首儿歌,他们张嘴就来!教读根本不必,解释根本不必!那不会的,就任由他们跟着大部队混吧!今天的任务是教他们用小手点着字,滥竽充数地假装诵读。先把书展开在黑板上示范,然后一遍又一遍地督促巡视,直到确信他们都会“指读”了。
  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七八九,拍皮球,十个手指头,就是两只手。
  上天了,入地了,腾云了,驾雾了。过山车,下山了,我变成,流星了。
  小蜻蜓,会飞;小蚱蜢,会跳。飞一飞,跳一跳;小弟弟,会长高。
  小猫拉车,老鼠不坐。黄鼠狼拉车,小鸡不坐。灰狼拉车,山羊不坐。老虎拉车,谁也不坐。
  兔来了,狼来了,螃蟹爬上墙来了。电灯一关都跑了,电灯一开又来了。
  之所以不惮其详,将五首儿歌全部录在这里,是因为有一股
  温暖、柔软的力量促使我非如此不可。那是孩子的诵读。那声音有着“一年级”特有的认真和匀速;那是他们在入学之初,用比铅笔还细的小嫩手,点着字,一字一句的诵读。整整一堂课,一
  直兴致勃勃啊!几日下来,那稚嫩、热切的声音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
  上一届是等汉语拼音学完才开始读儿歌的。事实证明那是错误的,因为:如今,已没有一个孩子是一个字不识地来到学校的;如今,也没有一个班级缺少识字量很多的领头羊。加上儿歌大多是他们在幼儿园背过的——所以,一年级完全可以、完全应该一入学就开始诵读。
  一年级的诵读,必须从儿歌开始。儿歌使得拼音学习的枯燥得以润滑,使得孩子找到了在幼儿园的感觉。而半真半假的指读,就是想让他们于无意识、无压力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熟悉、认识很多字。
  (2010 年9 月5 日 星期日 晴)
【目录】
一年级
 一二三,爬上山
 接地气
 竹笛·蓼蓝·琴箫佛曲
 无限信仰朗读的力量
 “我们厉害!我们有1”
 我确信,我证明
 坚硬的粥
 对节奏不懈的追求
 种子已经落地
 兔年大吉
 多么美好的春天
 老师的名字叫焦虑
 男孩和书及其他
 一窝“唏哩呼噜”的小猪
 仿写这就开始了
 “世界阅读日”随想
 为雨水及苇岸作
 随缘、率性,慢慢长
 一周速写
 不成样子的总结
二年级
 关于“校本教材”
 《孩子成长历程》读后
 只要你曾经在一只天鹅蛋里待过
 我们的朗读室
 生发阳光
 班级成长的韵律如波浪一样涌动
 谢明宜
三年级
 我也三打白骨精
 “老师也是唐僧啊”
 篇文言文:《季札赠剑》
 在这斑斓的落叶的季候
 道可道
 唯道是从
 少则得,多则惑
 远日反
 死而不亡者寿
 闻道
 冲气以为和
 玄同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为天下贵
 学习做适合人的教育
 警惕儿童阅读教学化
 和《西游记》有关的故事
 课程化的儿童阅读课程化的家长会
四年级
 但是海洋和沙岸却将永远存在
 “你是谁?”
 行你所愿
 《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匠》朗读记
 我对我的房子和道路说
 是什么愿望围绕着什么样的沙粒
 我只要一张快乐的笑脸
 斯坦纳论诗歌教学
 我爱朗读
 学唱《卧龙吟》
 次谈论爱情
 有主题的诵读VS好东西的存在
 对“精雕细刻”的技术分析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课堂实录光盘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