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系“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之一种。作者以佛教经典《阿毗达磨俱舍论》的梵文原典和真谛、玄奘两种汉译本为研究对象,摸索出一套比较科学的汉译佛经语言研究模式,并且在语言类型学的视野下,在梵汉对勘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细的语法标注,采用篇章语言学与文体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俱舍论》的语法现象进行原创性的深入研究,探讨了佛经翻译导致的语言接触对汉语语法体系产生的影响,并且特别关注了玄奘译经的翻译策略与语言风格,为汉语词汇史、语法史研究提供了一份丰富的语料。不仅会对汉语历史研究有所贡献,也会对中国哲学史、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王继红,1977年生,黑龙江绥化人。北京大学博士,导师为朱庆之教授。香港教育学院博士后研究员。2004年至今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工作,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曾担任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荣获陈梅洁基础阶段教学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从事汉语语法与佛经翻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开创性地把梵汉对勘方法引入汉译佛经专书语法研究领域,摸索出一套比较科学的汉译佛经语言研究模式,特别关注玄奘译经的翻译策略与语言风格。目前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社科基金1项;此前,已经独立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均已结项;并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国内外多个科研项目。


【目录】

总序 序 章 《阿毗达磨俱舍论》的语料价值 1.1 《俱舍论》之命名 1.2 《俱舍论》之内容 1.3 《俱舍论》之作者 1.4 《俱舍论》之汉地传译 1.4.1 《俱舍论》汉译者之一:真谛 1.4.2 《俱舍论》汉译者之二:玄奘 1.4.3 《俱舍论》汉译本比较 1.5 《俱舍论》之研究 1.6 《俱舍论》的语料价值 第二章 方法论探讨一:梵汉对勘与佛教汉语语法研究 2.1 佛教汉语与汉语史研究 2.1.1 佛教汉语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 2.1.2 佛教汉语是研究语言接触对汉语史影响的重要语料 2.2 梵汉对勘与佛教汉语研究 2.3 基于梵汉对勘的《俱舍论》语法研究 2.3.1 以梵汉对勘为立足点 2.3.2 语言类型比较的视野 2.3.3 描写真谛、玄奘两种异译本语言“自在的结构” 第三章 方法论探讨二:语料库语言学与佛教汉语语法研究 3.1 引言 3.2 语料库语言学与佛教汉语研究 3.2.1 汉译佛经数量巨大,需要计算机的技术支持 3.2.2 梵汉对勘是汉译佛经语言研究的重要方法 3.2.3 概率统计是基于梵汉对勘佛教汉语研究的重要方法 3.2.4 梵汉佛典的数码化使佛教汉语研究事半功倍 3.3 《俱舍论》梵汉平行双语语料库构成及其语段、句子对齐 3.4 《俱舍论》梵汉对勘双语语料库的语段、句子对齐 3.5 《俱舍论》梵汉对勘语料标注 3.6 小结 第四章 梵汉语言对比研究之一:梵语名词变格 4.1 前言 4.2 体格 4.3 呼格 4.4 业格 4.5 具格 4.6 为格 4.7 从格 4.8 属格 4.9 依格 4.10 结语 第五章 梵汉语言对比研究之二:梵语动词变位 第六章 梵汉语言对比研究之三:数范畴与人称范畴 第七章 《俱舍论》语法仿译研究 第八章 《俱舍论》篇章标示成分 第九章 《俱舍论》疑问句类型及其篇章功能 第十章 《俱舍论》复句的梵文来源 第十一章 《俱舍论》四言文体的构成方法 第十二章 《俱舍论》的语篇结构 第十三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术语索引 后记 附录 专家评审意见 《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章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