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推荐语】
《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位列2014年当当亲子家教类新书榜榜首

2014年当当新书榜总榜第6名

荣获2015年当当好书榜亲子家教类第5名

已获得第二十九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二等奖

荣获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

已被选入青岛市第五届中小学亲子共读。

该书位列2014年当当新书热卖榜亲子家教类**名。

有好多位读者一口气买了几十本,亲手赠送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有好多位班主任一下子买了50本,来赠送给全班同学家长。

有好多热心的读者,再买来送给自己孩子的老师。

所有读过这本书的读者,都会觉得这本书特别有用,相见恨晚,书中真实的案例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维尼老师是网络人气极高的家庭教育心理专家,QQ空间和新浪博客访问量超过一千万次。维尼老师有着丰富的家庭教育咨询经验,针对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所撰写的文章把心理学的有效方法应用到家庭教育之中,被评价为实用、接地气、可操作性强。本书理念方法新颖实用,而且经过了成千上万位读者的实践检验,大部分内容是实例以及读者的反馈互动,可读性很强,容易理解。
【作者】
维尼老师(胡春光),家庭教育专家,心理专家。潜心从事心理学研究二十余年,目前专注于家庭教育心理领域的研究,专业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有效案例。所撰写的家庭教育指导文章,心理学功底深厚,接地气,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受到网友广泛的欢迎,累计访问量超过一千百万次,帮助成千上万的家庭从痛苦走向了幸福。
【内容】
本书包含了家庭教育的大部分热点问题,有理念,也有实用的方法,适合于从婴儿到大学生的家长阅读:父母如何减少自己的火气?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如何让孩子坦然面对挫折?面对孩子过多的要求怎么办?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和脾气?如何去理解孩子?如何去帮助孩子的学习?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何安然度过青春期?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各种常见心理问题如何预防和治疗?抽动症如何治疗?学校教育如何顺应心理?

本书的理念和方法同样有益于处理好夫妻、家人、同事之间的关系,所介绍的心理学方法适合于个人的心理调节。所以也是一本成人心理成长指导读物。
【目录】
篇 调节心理的魔法——认知疗法
章 读懂孩子心理的秘诀
第二章 调节父母和孩子心理的魔法—认知疗法
什么是认知疗法?/5
认知疗法应用:学会三种思维,坦然面对挫折/13
三种思维的应用:如何应对批评、输赢、压力和焦虑/20
第二篇 改变家庭教育的理念
章 您在压抑孩子吗?
看似爱孩子,实则在压抑孩子/26
播下压抑的种子,收获苦涩的果实/28
常见的压抑方式:严厉或过于严格/33
第二章 理解、尊重、接纳的中庸之道
理解、尊重、接纳的教育模式/39
实例:理解尊重的道理我明白,为什么做不到?/48
第三章 放下对优秀和成绩的过度执着
家庭教育的障碍:过于执着/50
放下对优秀和成绩的过度执着/52
以幸福为出发点期待孩子优秀/58
放低期望,降低要求/66
第四章 家庭教育是一场修行
家庭教育之道在于中庸/68
家庭教育要讲究策略/69
因材施教: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好的/70
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71
顺其自然,静待花开,不要太勉强/71
避开育儿的陷阱/74
从检查作业看家庭教育的学问/80
现在教育孩子为什么这样难?/81
家庭教育是一场修行/82
第五章 良好的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有效的前提/84
先理顺关系,再寻求改变/85
重视孩子的感受/87
促使孩子“合作”而不是“听话”/89
夫妻关系也需要理解尊重和接纳/90
如何处理与长辈的关系/93
第三篇 家庭教育的常见困惑
章 是坚持规则还是顺应孩子?
应对孩子要求的三个原则/97
顺应孩子心理,孩子更合作/108
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要有弹性/113
养育需要学会妥协/119
育儿新主张:跟随内心,顺其自然/121
第二章 放下对生活习惯的执着
生活习惯可以随性自在些/125
按时入睡还是顺其自然?/132
培养自理能力,但不必太勉强/135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必着急/137
第三章 理解、理解、再理解
宽容、接纳的基础在于理解/144
孩子的某些问题表现很正常,没什么/144
孩子某些问题表现有原因——找原因,想办法/151
孩子的某些问题表现是父母造成的/163
对于道德问题也需要理解和接纳/184
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188
为什么不要惩罚孩子?/189
第四章 放下对溺爱和娇惯的恐惧
宠爱孩子危害真的那么大吗?/193
何妨让孩子撒撒娇/195
顺应心理与溺爱的区别/196
第四篇 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
无条件接纳孩子/200
学会“共情”、同理心/207
孩子是贪得无厌,不知感恩的吗?/208
第二章 行为主义心理学方法
孩子的“问题行为”是如何形成的?/211
体验结果,改变孩子的行为/211
学会体验式说服/212
代币法——星星榜/215
巧用“游戏”改变孩子/216
多鼓励、少批评、不惩罚/217
第三章 父母如何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如何能减少自己的火气/226
实例:六字真言让我调节好了情绪/232
孩子磨蹭时如何不发火?/234
实例:调节好情绪,就稳住了局面/235
实例:吾日三省吾身/236
实例:反省自己,改变认知,就不发脾气了/237
快要发火时怎么办/239
发火了,就要及时向孩子道歉/241
第四章 如何讲道理、沟通
怎样讲道理孩子才爱听/242
沟通的秘诀/247
理解心理的不由自主性/250
奇妙的认知咒语/251
责怪孩子没有意志力用处不大/252
第五章 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情绪的奥妙/254
孩子有情绪时,不要太较真/260
冷处理还是冷暴力/262
如何理解接纳孩子的脾气/264
实例:改变孩子的紧张焦虑从父母的改变开始/273
第六章 如何调适孩子的性格
改变孩子的性格,从父母的改变开始/276
实例:我改变了,孩子的性格就有了很大的变化/278
改变孩子的性格要顺势而为/280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有偏颇之处/282
实例:如何改变孩子倔强、爱发脾气的性格/283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286
实例:如何改变孩子脆弱敏感的性格?/291
如何让孩子做到宽容/292
如何改变孩子急躁的性格?/294
第五篇 心理问题早知道
章 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
如何让孩子爱和小朋友玩/296
不必逼迫孩子克服害怕/297
孩子口吃怎么办/299
孩子自慰怎么办/300
如何预防孩子同性恋的倾向/301
强迫症的相关行为/302
实例:孩子抑郁了怎么办?/305
小心“被”精神病/306
第二章 孩子貌似“多动症”怎么办
这些是多动症吗?/307
实例:自我、随性是多动的一个原因/308
实例:有效沟通有助于改变多动/309
实例:鼓励和帮助能减少多动/310
第三章 抽动症的治疗
实例:为了拯救你,我的宝贝,妈妈甘愿付出一切/311
抽动症是怎么回事儿?/312
实例:顺应心理,孩子的抽动好了/315
实例:改变教育方式,改变孩子敏感的性格/316
第六篇 孩子学习需要我们的帮助
适度帮助孩子学习/320
孩子不爱写作业,管还是不管?/325
辅导孩子如何做到情绪平和?/327
实例:作业从“不管”走向“适当地管”/331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332
辅导孩子学习的几个主张/339
如何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340
先考虑兴趣再考虑习惯/342
努力培养好习惯,但要慢慢来/344
学习态度不好是因为兴趣、信心等有问题/345
严格要求要像“热水泡脚”/345
考试的技巧及心理调节/348
实例:试卷分析是个宝/349
实例:孩子写作业磨蹭、不专心怎么办/350
实例:如何不再为孩子写作业而抓狂?/353
实例:孩子获得了快进步奖/357
第七篇 陪孩子安然走过青春期
警报拉响:孩子进入青春期了/360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想法/361
如何进行青春期家庭教育/362
青春期沟通的秘诀/367
恋爱的那些事儿/371
实例:顺应心理,让我们安然度过青春期/374
实例:走出逆反的漩涡/376
逆反期:“不管”是为了“管”/376
实例:尖子、浪子、金不换/380
用慢慢等待融化孩子心中的坚冰/381
给孩子一个不走歪路的理由/382
第八篇 顺应学生心理,教育更顺利
亲其师,信其道/384
幼儿教育也需要理解和接纳/384
有了好的师生关系,管理就容易了/385
如何让教育不成为一场盛大的暗恋/387
如何让捣蛋鬼变得合作/388
【媒体评论】
畅销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作者,家庭教育专家刘称莲序:
  之前答应维尼老师给他的书写篇序言,然而欣欣然拿到他寄来的书稿后,却迟迟没有下笔,自认为并不善于拖延的我患上了“拖延症”。面对这本沉甸甸的书,我一直不敢轻易下笔,唯恐这篇序言写不好会给维尼老师的书“抹黑”。于是便把书稿读了又读,才下定决心写这些话:
  几年前,我在北京做一个家庭教育讲座。讲座结束后一位家长找我咨询一些问题,说着说着,她便问:“您知道维尼老师吗?”我说:“知道啊,怎么了?”她便讲了她是如何从维尼老师的博客中了解到ABC 理论,并通过该理论逐步调整自己的认知,从而改善了亲子关系,等等等等。看得出来,那位家长对维尼老师满怀感激之情。
  有一段时间,我跟南方某个城市的广播电台连线做育儿节目,后来跟主持人熟悉了,节目之余便聊到在他们那里连线的老师们,那位主持人也提到了维尼老师,夸赞维尼老师的话有点石成金的魔力。
  曾经有位青岛的家长打电话跟我咨询孩子的问题,我便把他推荐给了在青岛工作的维尼老师。后来那位家长反馈从维尼老师那里获得了极大的帮助。同样的事情还遭遇过几次,中国这么大,能三番五次地在不同的城市听到不同的人说起一个人,感觉维尼老师是无处不在的。
  在维尼老师的书里,他把心理学流派中的认知疗法、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等几种理论都专门拿出来作为独立的篇章来讲了。然而读他的这些篇章你却不觉得枯燥,而是感觉引人入胜,因为他没有长篇累牍地讲理论,而是用一个个实际操作的故事解读了理论,而那些故事正是在他的帮助下解决了的问题,这让人明白心理学并不艰深,而是隐藏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当下。
  他因为自己受益于心理学,所以对心理学有几十年的学习和研究,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从事相关工作多年来,他接触了大量的个案,帮助许多家庭走出教育的困惑和亲子关系的泥泞。书里,他呈现的很多典型个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帮助这些家庭时的具体流程都用文字表达了出来。所以,读来画面感很强,非常易于理解和接受。书中的个案,几乎涵盖了家庭教育中所有的问题,家长在阅读的过程中时不时就会找到自己和自家孩子的影子,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了。作为过来人,我深深觉得跟维尼老师的这本书相见恨晚,否则我会少走很多弯路。
  我欣赏的是维尼老师给出的那些“维尼名言”,每一条寥寥数语,却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比如那句“很正常,没什么”,听上去就会长舒一口气。再比如 “做好我能做的事情,结果顺其自然”,一句话就厘清了怎么做和怎么想的界限。还有许多朗朗上口的“箴言”,虽然简洁,却寓意深刻。
  读维尼老师的书,你会感觉维尼老师不仅是个会讲“大道理”的人,而且还是个用深厚的理论武装起来的实战派,同时他还会在你的育儿路上安装许多指路的明灯,让你清晰而理智地前行。
  我知道维尼老师是位爸爸,他的家其实就是他的试验田,他的女儿便是他培育的庄稼,因此你在他的书里可以看到他和女儿的许多小故事。因为他把自己学习和体悟到的理念和方法首先用在女儿身上,所以维尼老师书里的内容是通过自己亲身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怎么说他都是一个和我们大家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
  不清楚维尼老师为什么把他的昵称叫做维尼,我只知道他就像那只可爱的小熊一样深受广大家长的喜爱。
  把深深地祝福送给维尼老师,也祝福朋友们读了维尼老师的书以后可以从容淡定地做家长!
【书摘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