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范文澜到延安后,开始撰写中国通史,当时拟定"略前详后,全用语体,揭露统治阶级罪恶,显示社会发展法则等几条"。作为准绳。《中国通史》的出现,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个革命性的前进。该书一问世,就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禁,这正好说明它的战斗作用。
读史应从读通史开始。通史是史学金字塔的塔尖,是一个国家史学水平的标志。
公元一九九五年,人民出版社在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准备之后,隆重推出了由范文澜、蔡美彪主编的《中国通史》十卷豪华本。
这是一部迄今为止规模**、篇幅*多的中国通史;
这是一部两代史学家呕心沥血四十三年才“磨”出来的中国通史;
范文澜是当代公认的史学大家、我国近代“史学四大家”之一。上世纪四十年代,范文澜到延安后,开始撰写中国通史,当时拟定“略前详后,全用语体,揭露统治阶级罪恶,显示社会发展法则等几条”,作为准绳。这部在延安窑洞的油灯下写出的我国**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叙述中国历史的著作——《中国通史简编》,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个革命性的前进。在该书出版后,*非常高兴,他对范文澜说:“我们党在延安又做了一件大事……我们共产党人对于自己国家几千年的历史,不仅有我们的看法,而且写出了一部系统的完整的中国通史。这表明我们中国共产党对于自己国家几千年的历史有了发言权,也拿出了科学的著作了。”。同时该书一问世,就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禁,这正好说明它的战斗作用。

【内容简介】
范文澜是当代公认的史学大家、史学权威。
本世纪四直年代,他在安窑洞的油灯下写出我国*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叙述中国历史的著作——《中国通史简编》。
一九六八年七月二十日,*向范文澜传话:中国需要一部通史。在没有新的写法以前,还是按照你的那种体系、观点写下去。
范老生前完成《中国通史》的前四卷。他逝世后,蔡美彪毅然担负起这项未竟的事业……
这部半个世纪写成的书,真实再现了华厦文明的历史轨迹。
该书代表了我国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书中论点鲜明但不失于偏颇,叙述详密又不失于琐碎。
该书虽是一部严紧的学术著作,但却极富可读性,是公 认的雅俗共赏之作。
本书*册收入了原自原始公社到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成立即秦朝的统一。共为五章,分别叙述了原始公社时代,夏商时期、西周时期、东周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政治史事、经济发展状况=制度的演变和文化思想状况。
本书第二册收入了秦汉至隋统一时期。共为六章,分别叙述了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十六国、东晋和南朝、北朝时期各王朝的兴亡、经济概况、文化概况和各族间的交往与融化。
第三册是中国通史第三编隋唐五代时期的*册。共三章,*章叙述隋朝的兴亡和经济、文化状况。第二章叙述唐朝的政治概况和经济概况。第三章分别叙述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个王朝和十个割据国的兴亡及这一时期的经济状况。
第四册是中国通史第三编隋唐五代时期的第二册。由本编的第四、五、六、七章组成。分别叙述了吐蕃国、回纥国、南诏国、大理国,亦即藏族、维族、彝族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唐五代时期的文化概况。
第五册是中国通史第国编宋辽金元时期的*册,共两章。*章叙述宋王朝的建立与南迁,即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和经济状况。第二章叙述宋王朝的南迁与灭亡,即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与经济状况。
第六册是中国通史第四编宋辽金元时期的第二册。由本编第三、四、五章组成。第三章叙述辽朝包括西辽的政治、经济、文化。第四章叙述西夏的兴亡和经济、文化。第五章叙述金朝的政治史事和经济状况。
第七册是中国通史第四编宋辽金元时期的第三册。由本编第六、七章组成。第六章叙述元朝的政治史事、经济状况和元朝统治下的各民族状况。第七章叙述宋金元时期的文化状况,包括经学与理学、文学艺术、学术著作、科学技术、文化交流。
第八册是中国通史第五编明清封建制时期的*册。共两章。*章明朝的建立与集权统治的发展,叙述明太祖至武宗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明朝的衰落,叙述明世宗至神宗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第九册是中国通史第五编明清封建制时期的第二册。由本编第三、四章组成。第三章综合叙述清朝的建国、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第四章叙述清朝统治的巩固与疆域的奠立,即清圣祖至世宗时期的政治概况。
第十册是中国通史第五编有明清封建制时期的第三册。由本编第五、六、七章组成。第五章叙述清高宗、仁宗时期的政治史事和清朝统治下的各第十一册是《中国通史》第六编清朝的衰落与灭亡的*册。共四章。*章叙述道光帝的统治与英国的入侵;第二章叙述太平天国革命与英法联军的侵略;第三章叙述清末农民起义的失败与同治新政;第四章叙述慈禧后再执政与外国侵略的深入。
第十二册是《中国通史》第六编清朝的衰落与灭亡的第二册。共六章,即本编第五至十章,分别叙述了外国在华企业与民办新型企业的开设中日战争与清廷变法、列强入侵与清廷再变法、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与资产阶级的形成、民主革命与清朝覆亡以及晚清时期学术文化概况。

【作者简介】
范文澜(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初字芸台,后改字仲澐(另一说字仲潭),浙江绍兴人,历史学家。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国立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教,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并长期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还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文心雕龙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
范文澜对于历史研究,提出学习理论、掌握资料、文字表达、言行一致四个问题,勉励后学。他说:“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神似,*要不得的是貌似。”“理论和我们自己的整个思想意识、思想方法、生活行动全面地联系起来,才叫做马克思主义者在做史学工作。”语重心长,希望甚殷。
蔡美彪,历史学家,浙江杭州人,1928年出生,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史学会第二、三届理事,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曾主持《中国通史》等五至十册的编写工作。著有《元代白话碑集录》,与罗常培合编《八思巴字与元代汉语》。
蔡美彪一生与史结缘。19岁发表极具学识的论文,赢得了“治史天才”的美誉;在蒙元史和八思巴字的研究上卓有建树;从1953年起,协助史学大家范文澜编写《中国通史》前四卷。范老逝世后,他担负起这项未竟事业,主持编写了第五至第十卷,后又合作完成第十一、十二卷。洋洋洒洒十二卷,气势恢弘,风骨朗朗,万千雍容。他兀兀穷年,在历史的幽暗深处,寻找着蒙尘的美和故事。
从1953年起,蔡美彪协助范文澜编写《中国通史》前四卷。范老逝世后,他主持编写了第五至第十卷,后又合作完成第十一、十二卷。由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蔡美彪先生联合其他学者编写的《中国通史》第11、12卷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届时,洋洋12卷的《中国通史》将全部出齐。《中国通史》架构宏大,史实准确,选材精当,笔法洗练,代表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从1953年协助范文澜先生编写《中国通史》前四卷,到主持编写五至十卷,再到《中国通史》的完美作结,蔡美彪先生完成了一段艰难的历史探询之旅。
从1953年起,蔡美彪就协助范文澜编写了《中国通史》前四卷。范老逝世后,蔡美彪担负起这项未竟的事业,主持编写了第五至第十卷。他认为,《中国通史》第十卷写到嘉庆朝后就不继续写下去是没有道理的,应该补写从道光继位至宣统退位这一部分,以清朝及其封建帝制的灭亡作结。十卷出齐之后,他每天仍然坚持工作六七个小时,与汪敬虞、杨天石、茅海健等专家合作完成《中国通史》第十一卷和十二卷。斗转星移已近十载,即将付梓。
蔡美彪秉承范文澜的观点,认为“一本好的通史,*要直通,第二要旁通,*后要会通。”按照范文澜的解释,直通,就是要精确地具体地划分出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旁通,就是社会中各个现象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有机联系着,互相依赖着,互相制约着;会通,就是两个方面的综合。蔡美彪说:“如果没有水乳交融的会通,就算不得具有时代气息的完备通史。”当年,蔡美彪访问普林斯顿大学,和《剑桥中国史》的主编杜希德见面。两人互相称赞对方,一称对方为“大将军”,一称对方为“大元帅”。惜乎杜希德先生已经作古,没有能够看到《中国通史》的万千雍容。

【目录】
中国通史 1
 *编 原始公社到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成立——远古至秦统一
  *章 原始人与原始公社时代
   *节 中国境内的原始人
   第二节 原始公社的遗迹
   第三节 传说中的中国远古居民
   第四节 关于尧、舜、禹的传说
   第五节 原始公社制度
   简短的结论
  第二章 原始公社逐渐解体到奴隶制度时代——夏商
   *节 夏朝传说
   第二节 假设的夏朝遗迹
   第三节 商朝事迹
   第四节 商朝的生产方式
   第五节 商制度与文化思想
   简短的结论
  第三章 封建制度开始时代——西周
   *节 古公建立封建制度的周国
   第二节 周怎样灭商
   第三节 周初大封建
   第四节 西周的经济结构
   第五节 西周经济的变化 
   第六节 统治阶级的敬天保民思想
   第七节 各族间战争与西周的灭亡
   简短的结论
  第四章 列国兼并时期——东周
   *节 在兼并战争中变化着的东周社会
   第二节 王室衰微与大国争霸
   第三节 公室卑弱与大夫兼并
   第四节 弱国对强国、人民对国家的负担
   第五节 各族间的斗争与融合
   第六节 东周时期的经济状况
   第七节 新旧制度的演变
   第八节 古代文化的创造
   第九节 孔子及其所创儒家学说
   第十节 儒家学派与儒经
   第十一节 墨子及其所创墨家学说
   简短的结论
  第五章 兼并剧烈时期——战国
   ……
  历代纪年表
  人名索引  
中国通史 2
中国通史 3
中国通史 4
中国通史 5
中国通史 6
中国通史 7
中国通史 8
中国通史 9
中国通史 10
中国通史 11
中国通史 12

【免费在线读】
中国通史 1
  *编 原始公社到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成立——远古至秦统一
  *章 原始人与原始公社时代
  *节 中国境内的原始人
  北京西南周口店山洞里,一九二九年发见生存在约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牙齿、下颚骨和躯干骨化石。这种猿人被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叫“北京人”)。他们已经知道选取砾石或石英,打击成为有棱角的石片,当作武器或生产工具来使用。他们居住在石灰岩的山洞里,用木柴燃火,烧烤食物。按照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北京人”已经超过了一般动物的阶段,而且也脱离了人类的婴儿期。
  一九五四年,山西襄汾县发见三个人类牙齿化石和大量石器。这种人被命名为“丁村人”。从石器里显示出人类初步使用石器的现象,不过比“北京人”已经有些进步。内蒙古自治区萨拉乌苏河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洞沟等地,曾发见过约二十万年前的人类门牙一枚及许多旧石器。门牙与“丁村人”牙齿极为相近,旧石器中有尖状器、长刮器和各种刮削器,也比“北京人”所用的进步些,考古学上称它为“河套文化”。这时候的人,身体上的结构与现代的人类很相接近。石器已进到旧石器中期。
  甘肃庆阳县,陕西榆林县油坊头
  及准噶尔河流域,山西河曲县、保德县,甘肃中卫县,四川资阳县都曾有旧石器的发见。考古学上认为这种遗物,有些属于“河套文化”,有些比“河套文化”年代还要早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