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向我们这个时代真正自由的人,向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者和写作者致敬!
我常常觉得,王小波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面那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他就在那个无比庄重却无比滑稽的场合喊了那么一嗓子,使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继而露出会心的微笑。后来,这批人把这个孩子当成宠儿,并且把他的名字当成他们互相认出对方的接头暗号。 ——李银河
权威版本 典藏珍爱

【内容简介】

王小波较早正式出版的图书即是《黄金时代》,收入五篇小说。其中有名的当推《黄金时代》,讲述知青时代的情爱故事。

身材高大的农场知青王二颇为独特怪异,独往独来且被视为不合作之人。女医生陈清扬被群众叫做“破鞋”,她自己颇不能接受,偏要王二证明她不是破鞋。王二就这样与陈清扬走到一起,他们之间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肉体关系。成为“破鞋”的陈清扬反倒再没人说三道四了。这部作品叙述出知青时代的另一种生活,那是压抑和反压抑的生活,王二和陈清扬顺应本能欲望,自然而坦然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以青春率性而行的人性之真实,在这里身体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因而是青春生命中的黄金时代。

王小波自己如是说:“写《黄金时代》用了我很多时间和才华,写得很精致,倾注了我对小说的许多想法。“性”是一个人隐藏多的东西,是透视灵魂的真正窗口,这点《黄金时代》写得有些境界。”


【作者简介】

王小波(1952-1997)当代著名学者、作家。

1952年出生于北京,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大学教师、自由撰稿人。

1995年,以《黄金时代》成名。代表作“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 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编剧奖,并且荣膺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入围作品,成为在国际电影节为中国取得*编剧奖的人。
1997年4月11日,在北京因心脏病去世。

【目录】
黄金时代………………………………………………1
三十而立………………………………………………57
似水流年……………………………………………121
我的阴阳两界………………………………………199
后记…………………………………………………261


【媒体评论】

《黄金时代》这部小说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留学生中,偶一露面总会造成排队阅读的局面。 ——《人民日报.海外版》

如果说海子是一个诗歌时期的象征的话,那么王小波则是一种写作的象征——一种“自在写作”的象征,他在民间、在文坛之侧开辟出一片领地,那里是中国文学越来越有生机的领地。——《文学评论》

现在我们才看清王小波的写作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他打破了文学制度垄断的神秘性,表明制度外写作的多种可能性。90年代末期,中国文学似乎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王小波的离去,突然使人们意识到一种深刻的改变,几乎所有的矛盾和暧昧性都在这个事实面前变得明朗。——《中国文化研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