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媒体评论】

王其增善于抓大事,谋全局,他*的特点是当领导不靠表面权威,靠个人魅力。其魅力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提炼企业发展的战略理念。这让他能给企业指出发展方向,引领企业发展。他的历史随笔,管理者应该读一读。

——企业高管张建喜

王其增与一般人不一样,他是全才。他的思路*是大思路、高境界、大视野,为人非常大气。他解读历史,令人获益匪浅。

——企业高管 李斌仓

王其增是一个把学习作为境界来追求的人。很多人是为学习而学习,为了工作的急需而学习,是权宜之计式的功利学习。但是,王其增将学习上升到了精神层面。他把学习作为人生境界追求和自我完善的方式,作为道德修养、精神丰富的途径。他把学习重视到一种高度,自觉到一种纯度,这是一般企业家所不及的。

王其增对个人的自律要求很严,廉洁行为很过硬。他到哪儿就是吃工作餐,做经济舱。这么多年来,他的子女没有一个是他安排的。他没有让人议论的内容,这很不容易。领导的作风如何,直接决定企业的风气如何。

他的书里,蕴含着他多年来做人做事的大智慧,值得细品。

——企业高管 余汉林


【作者简介】

王其增,某集团公司管理者。善于学习、思考,爱读史,著有《散淡人生》等。

王其增是一个“学习型的企业家”。他学习的领域广阔,政治,经济,管理、历史,哲学他都学。他常跑到北大去听国学,他把儒学精华内容融入到管理企业的实践中。所以他思路很清晰,思想境界比较高。

王其增经常说,“官是临时的,荣誉是过去的,健康是自己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免费在线读】

奢侈比天灾还厉害

羊琇,是晋景献皇后的堂弟;后将军王恺,是文明皇后的弟弟;散骑将军石崇,是权贵石苞的儿子。这三个人财富充盈,竞相比阔,奢侈无度。尤其是王恺和石崇。

王恺用米酒洗锅,石崇就用蜡当柴火烧;王恺用紫丝布建造四十里的行道屏障,石崇就用锦缎建造五十里的行道屏障;石崇用山椒粉饰房屋,王恺就用红石膏。皇帝曾经把二尺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王恺心里得意,就向石崇炫耀。不成想石崇压根儿没放到眼里:你这个算什么呢!就用铁

如意砸了个粉碎。王恺大怒,石崇就说:“这有什么遗憾的,还你一个就是了。”于是就从家中拿来六七株高三四尺的珊瑚树,像王恺那株的就更多了。

要说这王恺、石崇都算得上“富二代”,仗着家族的权贵,竟奢侈成这个样子!所以,车骑司马傅咸上奏说:“先王治理天下,享受肉食、身着丝帛,也有一定的节制,我私下以为,现在的奢侈浪费比天灾还厉害!现在的财物比过去多多了,却也经不起奢侈浪费。要想使人民节俭,就应该惩罚奢侈的人。现在是奢侈的人越来越多而得不到惩罚,反而互相以为是高贵,这就不会有终极的时候了。”

这话说得透彻,落地砸坑,击石有声!

奢侈不只是个浪费问题,更像一副毒药,既伤己、害人,也误国。先看伤己。它败坏家风,使得家破人亡!大手大脚惯了就不会节俭,反而会“水涨船高”,愈演愈烈。从前,何曾每天饮食花掉一万钱,仍然说没有下筷子的地方;到了儿子何劭,每天饮食要花掉二万钱,何绥和弟弟何机、

何羡奢侈更甚。到了永嘉末年,何氏一族就没有人留在人间了。司马光评说:“何曾身为宰相,本身奢侈,使得子孙继承了他的遗风,终究因为奢侈而家族灭绝!”这话再深刻不过了!

无独有偶。石崇因作乱被捕,他叹息道:“这些奴才不过图我的钱财罢了。”来捉拿他的人因而问之:“知道钱财会招来灾祸,为什么不早些散掉呢?”石崇哑口无言。

同石崇一起被收捕的还有潘岳、欧阳建。起初,潘岳的母亲经常责骂他:“你应该知足,可是你却不停地榨取别人的财物!”等到被抓了,潘岳才醒过味来,终于认识到自己“辜负了母亲”,可为时已晚。他和石崇、欧阳建一起被诛灭全族,没收了家产。

再说害人。个人也好,为官者也罢,讲排场,比阔气,张扬炫富,从根上说是满足自己的私欲、虚荣心,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奢而富不足,俭而贫有余。”财物再多也经不起“败家子”的败坏。况且,财物被奢侈浪费掉了,还得想办法再搞,不然怎么去维持风光呢?终都要摊到老百姓头上,倒霉的还是劳苦大众。再说,奢侈浪费会引起大众的反感,甚至引发“仇富”心理,影响安定团结,失去民心民意。

天灾之于奢侈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就其影响而言,天灾或可夺去人的生命,或造成财产损失,但天灾不可抗拒,难以预防,而奢侈则是人为,是人祸,是完全可以规避的,只要良心未泯就行。大凡奢侈的人都是慷别人之慨,而自己则是“铁公鸡”,一毛不拔,不惜榨取别人的财物罢了。

再看误国。古训:“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看来,天灾不可怕,奢侈实在厉害!


【内容简介】

历史是好的教科书,也是好的清醒剂。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工作之余阅读历史的感悟和心得,叙述史实较明晰,阐发议论也有自己独特的见地。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本书对广大读者,尤其是党员干部、企业管理者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目录】

目录

一辑 道义贤德存千秋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3

孝行天下 5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0

积小善,成大德 12

栽种道德 15

李克的荐人术 18

圣德之人不积累 20

道义修得千秋在 24

品质的力量 27

不合道义 31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33

一分厚道一分福 37

节俭之德化育俗民 41

德足以服人 45

关羽凭什么当财神? 47

首孝悌与泛爱众 52

别糟蹋了自己 54

恨公不读数百卷书 57

打样 61

心端笔就端 63

境界高品行好 65

修身 67

二辑 青史温故知进退

标杆 71

功成名遂身自退 76

四两拨千斤要讲究方法 79

忍辱才能负重 83

祸起志昏 86

别着急,该用谁时就用谁 90

树大招风 92

没有真本事不行 95

风势激荡的结果 97

司马迁精神 100

看透了两件事 103

道不同不相为谋 105

风气的败坏与形成 108

把住嘴门 110

无欲则刚 113

烧手之患 115

警枕 117

还是规矩点好 119

三辑 以人为镜明得失

荐贤者贤 125

小过放一马 130

这两个人 132

侠义精神 137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140

都是功名利禄惹的祸 145

其实不是钱的事 148

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 150

这两个人扛帮不了 152

当面敢批评 157

奢侈比天灾还厉害 159

是好是坏自斟酌 161

此物误我 163

吹尽黄沙始见金 165

一句“狠话”要了命 168

惺惺相惜 170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72

四辑 鉴于往事资治道

绝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让一人得利 177

扬长避短 179

三次上当,后患无穷 182

听人劝吃饱饭 187

奖赏 191

珠宝与粮食 194

选择良将 196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198

当官比做贼还难吗? 201

摆平 204

窝里斗,难治国 206

主心骨 212

炀帝爱华丽,老鹤拔氅毛 214

木心直则纹理正 216

为什么没有察觉? 222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227

“偷心者”比家贼更难防 229

只有看到很好的麦子才笑 232

六 怕 235


【编辑推荐】

历史是教科书,也是清醒剂;

知名企业家数十年读史智慧,

读透古人成败得失,洞晓今日进退荣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