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秒杀专区】


【书摘与插画】

【作者简介】

《贝洛童话》

夏尔贝洛(1628~1703),法国十七世纪著名作家、学者。出身于在巴黎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曾任巴黎法院律师,他自己也当过律师。少年时代,夏尔贝洛就显露出文学才华,后来成为颇有名望的诗人,1671年,他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后,号召作家反映当代人的生活和道德观念,并身体力行开始民间童话的改写工作。他所写的《鹅妈妈的故事——或寓有道德教训的往日的故事》(简称为《鹅妈妈的故事》)是世界上步专门为儿童编写的童话故事书,出版于1697年。其中收录了举世闻名的《小红帽》、《睡美人》、《穿靴子的猫》等8篇童话和三篇童话诗。

《格列佛游记》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年-1745年)。他被称为英国十八世纪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

乔纳森斯威夫特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他父亲是定居爱尔兰的英格兰人,早在他出生前七个月就已去世。斯威夫特由叔父抚养长大,就读于著名的都柏林三一学院。十五岁时就读于都柏林三一学院,获学士学位;之后,他又在该学院继续读硕士。一六八八年革命,爱尔兰面临英国的入侵,他决定前往英国寻找出路。

在英国,他做过爵士的私人秘书,担任过牧师,卷入过伦敦的辉格党与托利党之争,投入过争取爱尔兰独立自由的斗争,并先后出版了《书的战争》、《一只桶的故事》、《给斯黛拉的日记》、《格列佛游记》等著作。

而斯威夫特晚景凄凉。他年幼就患上了脑病,晚年耳聋头痛日益加剧,后几年精神失常,时常昏睡。1745年10月19日,这位杰出的讽刺作家的一生终于摆脱病痛,划上了人生的句号。

《格林童话》

雅各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是一对亲兄弟,他们出生在德国中部莱茵河畔的城市哈瑙,父亲是一位法学家。

格林兄弟十多岁的时候,他们的父亲就去世了。一家人生活得很贫困,就连兄弟俩的学费都需要亲戚接济。

从少年时代起,格林兄弟就经常一起去野外采集花卉和昆虫标本。他们会把采集到的标本带回家里,仔细地记下采集时间、地点,并为每一个标本编上编号。这种乐于探索、勤于研究的精神,伴随着格林兄弟的一生。

1802年和1803年,兄弟俩先后考入了马尔堡大学攻读法律,但让他们着迷的,是语言学、德国历史和民间文学。这段时期,为格林兄弟日后的研究方向奠定了基础。

《列那狐故事》

列那狐的身影首次出现,就是在1152年的一首长诗《伊桑格里谟斯》和女诗人玛丽德法兰西的寓言之中。然而,真正养育了它的更多的是被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游吟诗人和老百姓,已经无从可考。随后,还有一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加入到修改和增补的创作者队伍中来,比如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比如法国现代学者吕西安富莱,还有一位M. H. 季诺夫人。没有他们的羽毛笔,恐怕这只小狐狸的形象要失去几分生动的色彩。

如今流传多的版本,就是M. H. 季诺夫人受到《伊索寓言》的影响,将长达25000行的长篇叙事诗改写成了33篇本的散文体故事。这位季诺夫人,大约生活在12至13世纪的法国,平生亦不可追。

《昆虫记》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他的童年是在离家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年幼的他十分迷恋乡间的蝴蝶与蝈蝈这些可爱的小昆虫。

1842年,18岁的法布尔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卡尔班托拉小学的老师。此后,他通过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他还精通拉丁语、希腊语,甚至在绘画方面也获得了精深的造诣。

这期间,他一边兢兢业业地教书,一边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先后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得到了达尔文的充分肯定,还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

1859年,法布尔应公共长邀请,负责一个成人夜校的组织与教学工作,但其自由的授课方式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于是,他辞去了工作,携全家在奥朗日定居下来,并一住就是十余年。在这十余年里,法布尔完成了后来长达十卷的《昆虫记》中的卷。

1879年,法布尔买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园,并在那儿一直居住到逝世。这是一块荒芜的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因此,这里除了可家人居住外,也成了法布尔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室。他在这里踱步、思索,沉浸在各种观察与实验中。也就是在这儿,法布尔一边观察、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这部煌煌巨著的后九卷。

《绿野仙踪》

莱曼弗兰克鲍姆(1856~191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被尊为“美国现代儿童文学之父”。他生于纽约,一生中大多数时间是在疾病中度过的。他的父亲是一位石油大亨,他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庄园度过的,那里“高大的房子沐浴在温柔的阳光中……建造得很优美……”。因为体弱多病,从小就受到家人的特别关照。而他对于童话和幻想故事极为痴迷,几乎到了做“白日梦”的地步。他很小就展露了写作的才华。当他迷上戏剧创作时,父亲就为他买下了数家剧院,让他能够一展所长,崭露头角。然而,鲍姆的兴趣非常广泛,成年后从事过多种职业,包括记者、编辑、演员、公司职员、农场主、杂货店老板等等。不管在哪里,鲍姆都更愿意生活在幻想的世界里。所以他的身边*戴他的是儿童,他们一致认为他是讲故事的天才。

他的处女作是《鹅妈妈的散文》(1897),他在引言中讲起创作该书的目的,是为了为美国的儿童创作现代童话,而不会像格林童话那样吓着孩子。1899年,他的故事集《鹅爸爸的书》问世。这本书迅速成为畅销作品。1900年,也就是鲍姆45岁的时候,他重要的作品《绿野仙踪》问世,这是美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部真正意义的现代童话。随后,在狂热的读者们写信不断催促下,有关奥茨国的一系列童话陆续创作出来,鲍姆也终于成为了真正的“奥茨国的伟大魔法师”。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塞尔玛拉格洛夫(1958~1940),瑞典著名作家,世界知名的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14年被选为瑞典皇家学会会员。

1858年11月20日,塞拉格洛夫出生于瑞典中部的韦姆兰省,父亲是个陆军中尉。三岁这年她生病,髋骨关节变形,从此走路不便,而且疾病时常发作,让她十分痛苦。于是,就以读书消遣。

拉格洛夫很早就立志当一个作家。她于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女子师范大学毕业后,当了十年的教师。这期间创作了部小说《叶斯达伯陵的故事》。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拉格洛夫1906-1907年写成的。小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各国的文字,并拍成电影、电视,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和观众,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此部小说的问世,为他以后的创作铺平了道路。她于190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王尔德童话》

奥斯卡王尔德生于1854年,是英国的作家。他写诗歌、写剧本、还写童话。他出生在都柏林一个不平凡的家庭,父亲是外科医生,母亲是一位诗人和作家。他在英国牛津大学读书,读了很多古希腊的经典著作,并开始文学创作。

二十四岁的时候,他的诗就获了大奖。他穿华丽的服装、谈吐机智、特立独行。他的戏剧作品非常出名,他在作品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的每一部戏剧作品都受着热烈的欢迎,有一个时期,伦敦的舞台上同时上演三部他的作品。

1885年,王尔德被判有罪,在监狱服了两年苦役。1900年11月30日因脑膜炎于巴黎的旅馆去世,享年46岁。他在巴黎的墓地,按照他作品中描写的,被雕刻成了一座小小的狮身人面像。

1998年11月30日,王尔德雕像被树立在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附近的阿德莱德街。雕像的标题为“与奥斯卡王尔德的对话”,同时刻有王尔德的语录:“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现在,很多爱慕者都会去亲吻他的雕像。
【免费在线读】

《王尔德童话》 快乐王子(节选)

第二天一整天,小燕子坐在王子的肩头上,给王子讲自己的见闻。他给王子讲红色的朱鹭,它们排成长长的一行站在尼罗河的岸边,用它们的长嘴去捕捉金鱼。他讲到司芬克斯,它和世界一样大,住在沙漠中,知道世间的一切。他讲起那些商人,跟着自己的驼队缓缓走着。他讲到那些小矮人,他们把扁平的大树叶当船,度过大湖泊,他们常常和蝴蝶发生战争。”

“亲爱的小燕子,”王子说,“你给我讲了好多稀奇的事情。可稀奇的就是世间的人们所遭受的苦难。没有什么比贫穷更不可思议了。小燕子,你到这个城市的上空去飞一圈吧,告诉我你都看见了什么。”

小燕子便在城市的上空飞着,他看见富人们在漂亮的住宅里寻欢作乐,乞丐们却坐在大门口挨饿受冻。他飞进阴暗的小巷,看见饥饿的孩子们,他们苍白的小脸没精打采。在一座桥下的桥洞里面,两个孩子紧紧搂在一起取暖。他们非常饿,看守的人却高声叫着,把他们赶到了雨中。

小燕子飞了回来,把看见的一切告诉王子。

“我浑身贴满了黄金,”王子说,“你把它们一片片地拿下来,给穷人们送去。活着的人都相信黄金会使他们幸福的。”

小燕子将黄金叶子一片一片地啄了下来,快乐王子变得灰暗又难看。他把这些纯金叶片一片一片,送给了穷人。孩子们的脸上泛起了红晕,他们在大街上开心地玩着游戏。“我们现在有面包了!”他们喊叫着。

下起了雪,严冬到了。街道像是用银子做成的,长长的冰柱如同水晶做的短剑,悬在屋檐下。行人都穿上了棉衣,小孩子也戴上了红帽子溜冰玩。

可怜的小燕子觉得一天比一天冷了,但是他却不愿离开王子,他太爱王子了。他只好趁面包师不注意的时候,从面包店门口啄点面包屑充饥,拍着翅膀来取暖。

后,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他用剩下的一点力气,飞到王子的肩上。“再见了,亲爱的王子!”他喃喃地说,“你愿重让我亲吻你的手吗?”

“我真高兴,你终于要到埃及去了,小燕子,”王子说,“你在这儿待得太久了。不过你得亲吻我的嘴唇,因为我爱你。”

“我要去的地方不是埃及,”燕子说,“我要去死亡之家。死亡和睡眠是一对兄弟,不是吗?”

他吻了吻快乐王子的嘴唇,然后就跌落在王子的脚下,死了。

就在此刻,快乐王子的雕像内响起了一声奇特的爆裂声,好像有什么东西破碎了。王子那颗铅做的心裂成了两半。天气的确太冷了。

第二天一早,市长由市参议员们陪同着,来到广场散步。他们走过圆柱的时候,市长抬头看了一眼雕像。“我的天啊!快乐王子怎么如此难看!”他说。

“的确很难看!”市参议员们异口同声地叫道,他们平时总是附和市长的意见。大家纷纷走上前去细看。

快乐王子剑柄上的红宝石已经掉了,蓝宝石眼珠也没有了,他不再是黄金的了,市长说,快乐王子比一个要饭的乞丐强不了多少。

市参议员们附和着说,的确比要饭的强不了多少。

市长又发现,快乐王子的脚下还躺着一只死鸟。他说,真应该发布一个布告,禁止鸟类死在这个地方。于是市书记员把这个建议记录了下来。

几天后,他们就把快乐王子的雕像给拆了。大学的美术教授说,既然他已不再美丽,那么也就不再有用了。

快乐王子的雕像被放在炉里熔化,市长还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如何处理这些金属。当然,市长建议再铸一个雕像,他自己的雕像。

市参议员们不同意,他们还吵了起来,每个人吵着要铸自己的雕像。他们就一直吵了下去。

“多么奇怪啊!”铸像厂的监工说,“这颗破裂的铅心在炉子里熔化不了,只好扔掉了。”他们便把它扔到一个垃圾堆里,死去的小燕子也躺在那儿。

天使们知道,这城市里珍贵的就是那颗铅心和死去的小燕子。在天堂的花园里,小燕子可以永远地放声歌唱,快乐王子也可以尽情快乐。

序言

经典阅读的意义

曹文轩(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经典阅读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众所周知,读书,是一个人不可忽略的重要的精神活动和文化享受,是一个孩子成长为栋梁的捷径,甚至是一个民族的希望。那么,读书是如何引导并帮助我们成长的呢?

,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扩充经验。因为一个人亲身经历的事情毕竟很少,他的经验是有局限性的。在人生经历之外,我们扩充经验的的办法大概就是读书了。书本所包含的丰富经验会帮助我们扩充生命内容,增加生命厚度,提升生命质量。

第二,读书可以创造经验。比如,我们读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个叫圣地亚哥的老人到海上捕鱼,历尽艰难,才捕到一条马丁鱼。在拖着这条马丁鱼返程的时候,却有无数鲨鱼紧跟船后,将马丁鱼吞食殆尽。回到港口,看见这条鱼只剩下一副骨架,老人虽然失望却并不沮丧。这个小说告诉我们:这个老人,你可以消灭他,但你永远不能打败他;在重压之下,人可以有一种优雅风度。如果你看过这篇小说,理解了它的题旨,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类似事情的时候,就知道了什么叫失败,什么叫胜利。那么,你对胜败就会有一种非常哲理的理解,你就创造了新的人生经验。

第三,读书使我们高贵。这是读书容易为我们所忽略,但却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有些人,如果他不读书,我们无法想象结果会怎样。比如,鲁迅。鲁迅是一个瘦小、干巴的老头,如果他不读书,走在大街上,你未必会看他一眼。可是今天,每当我面对鲁迅当年的黑白照片的时候,我犹如来到了高山之下,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他压迫着我。这种巨大的力量是读书读出来的,是书本给了他一种气质、一种力量、一种境界。读书使他变得崇高而高贵。读书有一种非常奇妙的力量,它不仅可以改变你的内心,而且可以改变你的外形,影响你的谈吐、举止,使你获得一种气质。

读书,它就是一种宗教。在古代,读书人对书本是十分虔诚的。读书之前,必先净手清心,甚至焚香沐浴。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宗教行为。我们对书,应该有一种敬仰之心。如果,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丢掉书本,那么,我们什么也不会丢掉了。读书的问题,对社会而言,是读与不读的问题;对学校而言,则是读什么书的问题。而现今,中小学生的阅读状况是令人担忧的。他们手中的书,有些只是好玩、有趣、热闹,在我看来是根本不值得一读的书。这些书对中小学生的写作无益,对成长有害。

其实,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书:有文脉的和没有文脉的。而那些所谓好玩、有趣、热闹,会破坏你的阅读趣味的书,就是没有文脉的书。而经典,文脉自存。阅读经典,文气——文学的精魂会由纸墨顺着你的指尖,渗透进你的血液。不妨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曾近乎痴迷地阅读鲁迅的作品。到了初中,我成了当时班上,甚至全校写作好的孩子。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我挥毫而就,竟写了三本作文本。作文的时候,我就觉得鲁迅的精神、鲁迅的思想、鲁迅的境界,乃至鲁迅说话的语气,就顺着我的笔流淌到我的作文本上。当时,我不知道这叫什么,现在我知道了,它叫“文脉”。大家审视一下,你们手中的书都是有“文脉”的吗?你有足够的鉴别力和自制力吗?

所以,中小学生的阅读应该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甚至是监督之下进行,而这种阅读才可能是有效的;不能由着自己去追求所谓“快乐阅读”,因为85%的经典作品的阅读都不可能让你快乐。你读安徒生的作品能快乐吗?你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能快乐吗?一味追求低层次的情感刺激和享受,只会让你变成一个轻飘飘的、没有质量的人,一个肤浅的、对世界缺少深刻认知的人。你愿意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吗?

阅读经典,让我们明锐、深刻而优雅。各位,我们不得不重视阅读所带给我们的影响。阅读之路,任重而道远!


【内容简介】

该书系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约请国内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按小学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分文体、主题、风格,改写出版,分春、秋两季推出48册小学生分级阅读经典文库,此为秋季推出的“春之声卷 ”一、二年级。本书系注重作品情节性、故事性,以及语言的规范、纯粹、优美。 经过儿童文学作家译编、改写;强调细节和氛围逼真,身临其境。注重对阅读规律和节奏的把握,增加了读者面对阅读的信赖感和快慰性。


【目录】

《贝洛童话》

《格列佛游记》

《格林童话》

《列那狐故事》

《昆虫记》

《绿野仙踪》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王尔德童话》
【编辑】
一代又一代的人,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诉后来者:多读名著。这是一句格言,更是一个真理。阅读名著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开拓视野,增长智慧,提升品位,洞悉世事,认识世界,认识人性,认识社会,进行道德与情感的陶冶等等。而本套书由当代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李学斌主编,打破了传统小学生文学阅读单一、封闭的格局,倡导多元融合,兼收并蓄。提倡风格多样,不拘一格。应对小学语文教学关于文学阅读的目标要求,引导儿童“亲近文学,爱上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