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 畅销书《裸猿》作者德斯蒙德莫里斯又一力作
◎ *值得信赖的犬学百科,*通俗有趣的动物学科普书
◎ 风靡全球30年,几代爱犬人架上珍藏的经典
◎ 简体中文版由人气狗狗明星@后会无期马达加斯加 倾情代言!
如果你正打算带一只毛茸茸的小狗回家,如果你接受过狗狗毫无保留的爱,如果你对这个聪明又忠诚的朋友有几分好奇,就不要错过这本了解狗狗的之书。
本书特点
本书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为爱犬量身定制专属纪念册
封面DIY
觉得自己的狗狗比封面狗更上镜?拆掉外封,粘贴照片,你的爱犬也**会成为封面模特!
内文DIY
狗狗为什么要咬拖鞋?为什么要抱大腿……在每个小节的末尾,我们特别设置了互动栏目,你可根据主题贴上狗狗的照片,也可跟随问题的引导,写下相应的育狗心得哦!
书后还特别附赠“狗狗成长纪念簿”,请尽情发挥创意和灵感,为狗狗留下*美妙的成长回忆吧!



【内容简介】

  狗狗,人类*好的伙伴,它用一生的时间忠实地陪伴你,但你试过抽出一点时间去了解它吗?那些你以为是在爱它的行为,会不会变成对它的伤害?不妨从这本书开始,跟权威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一起读懂狗狗,找到爱它的正确方式吧!
  在本书中,莫里斯并没有大谈如何驯狗,而是俯下身来,从与狗狗平等的视角带你仔细观察这个与你朝夕相伴的亲密朋友。书中精心设置了关于狗狗的44个基本问题:狗狗为什么那么爱叫?为什么对气味如此着迷?狗狗真的能看懂你的眼神,听懂你说的话吗?为什么走得再远,它们都能找到回家的路……随着问题的答案一个个揭晓,你将越来越懂得欣赏这些出色动物的惊人之处,你与狗狗相处的幸福感也将持续升温!作为*经典权威的犬学百科之一,本书已在全球各地畅销近30年,书后还特别附赠了狗狗成长纪念簿,供你记录伴随狗狗一起成长的温情时刻,是所有爱犬人*不能错过的架上珍藏哟!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德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Morris),世界知名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也是广受欢迎的人类学家,历任伦敦动物园哺乳动物馆馆长、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牛津大学特聘研究员。他与牛津大学获得动物学博士学位,终生与动物为伍,曾著有畅销世界的科普著作《裸猿》《人类动物园》《亲密行为》。
  译者简介
  黄建仁,台湾中正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编辑、书店店长、采编。长期兼职翻译、摄影与MIS。目前专职“猫奴”加“狗奴”。

【媒体评论】

  这个星球上的每一只狗都是聪明且敏感的。若仅把狗当做宠物,那你大可继续依靠自己的经验来养犬,但如果期待能让它们成为家人或朋友,我想你应该抽空读一读这本书,它能帮助你更好地与狗狗们沟通,理解它们的情绪与行为。这之后,或许你在它们眼中也不再只是主人或人类那么简单了。
  ——果壳网CEO姬十三
  养狗的人和即将养狗的朋友都应该通过这本书好好地认识狗狗,到底狗狗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为什么它会产生这些行为问题?又应该怎样解决问题?这些知识对每一位朋友来说都是刻不容缓的需求。
  ——超人气“狗狗教父”、动物行为学家戴更基


【目录】
引言
狗的简史
1 狗为什么要吠?
2 狗为什么嗥叫?
3 狗为什么摇尾巴?
4 狗为什么老是在喘气?
5 狗撒尿时为什么要抬起腿?
6 狗在排便后为什么要抓扒地面?
7 狗会表现出自责吗?
8 狗如何邀伴一起玩耍?
9 为什么公狗喜欢人家搔抓它的胸部?
10 顺从的狗会有哪些行为?
11 斗败的狗会露出喉咙向攻击者投降吗?
12 为什么受惊吓的狗会将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之间?
13 “地位*的狗”会有哪些行为?
14 狗为什么要埋骨头?
15 狗多久吃一餐?
16 为什么牧羊犬擅长赶羊?
17 为什么指示犬会指出猎物所在?
18 狗为什么要吃草?
19 狗的视力有多好?
20 狗的听力有多好?
21 狗的鼻子有多灵敏?
22 为什么狗有时会在肮脏的地方打滚?
23 为什么狗有时会用屁股摩擦地面?
24 母狗如何对待新生幼犬?
25 幼犬长大的速度多快?
26 幼犬如何断奶?
27 幼犬为什么要咬拖鞋?
28 为什么公狗在求爱时总是遭受挫折?
29 为什么在交配过程中,公狗和母狗会“连”在一起?
30 为什么有些狗喜欢抱大腿?
31 为什么狗喜欢睡饲主的床?
32 为什么有些狗难以控制?
33 为什么狗会长出垂爪?
34 为什么有些狗会追逐自己的尾巴?
35 为什么有些品种的狗体型那么小?
36 为什么有些品种的狗腿那么短?
37 为什么有那么多品种的狗耳朵是下垂的?
38 为什么有些品种的狗尾巴是截断的?
39 为什么狗特别讨厌某些陌生人?
40 狗有第六感吗?
41 为什么传说如果狗嗥叫,就会有人死?
42 为什么我们用“狗毛”治疗宿醉?
43 为什么面包夹腊肠会被称为“热狗”?
44 为什么大热天会称被为“狗日子”?

【前言】

  在整个人类历史中,只有两种动物在我们的家里享有自由:猫和狗。以前的人常常出于安全考虑而将农场动物带回家中过夜,但通常都是用围栏圈住或用绳子拴住。后来,人类家中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宠物,包括养在缸中的鱼、笼中的鸟、饲养箱中的爬虫类,但它们全都被关起来养,与我们隔着玻璃、铁网或栅栏。只有猫和狗获准在各个房间漫步,而且几乎可以随心所欲、来去自如。我们与猫狗之间有种特殊关系,一种带有特定协议条款的古老契约。
  不幸的是,这些条款经常遭破坏,而且违规的几乎都是我们。比起人类,猫与狗显然更忠诚、更可靠、更值得信赖。它们很少背叛、抓伤或咬伤我们,或是弃我们而去。这些情况会发生,通常是人类潜藏的愚蠢或残忍造成的。猫狗在大多数时候都坚定地履行着与我们达成的古老契约,它们的所作所为令我们羞愧。人类与狗之间的契约已经超过一万年。如果这份约定有书面形式,上面应该会载明:只要狗为我们完成特定工作,我们就供以食物、饮水、遮风挡雨之处、友谊及照料作为回报。我们要求狗做的工作数量繁多且种类多变:狗必须为我们守护家园、保护我们的人身安全、协助我们狩猎、消灭对我们有害的动物、替我们拉雪橇等等。在更专业的角色中,受过训练的狗用嘴捡鸟蛋(但不会咬破)、寻找松露、在机场嗅出毒品、导盲、搜寻雪崩受困者、追踪脱逃的罪犯、赛跑、演戏及在狗展中出赛。
  有时忠心耿耿的狗会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做出人类层次的野蛮行为。今日我们用dogsofwar来指称佣兵,也就是使用特殊武器,逞匹夫之勇,享受杀戮与伤害快感的人。但是这个词原本指的是真正的狗,它们接受训练以攻击敌人的前线军队。在莎士比亚戏剧中,马克·安东尼呼喊“发出掠夺令吧!让战犬四处蹂躏”时指的就是这种狗。遗憾的是,战犬至今仍未绝迹。虽然有明文规定这是违法的,但社会上依然有经过特殊训练的动物在斗兽场中打斗,只为了满足社会上赌博及嗜血人士的残忍娱乐需求。比赛虽然被迫地下化,但是并没有消失殆尽。
  狗肉在某些东方国家被视为佳肴,不过这绝不是狗的主要用途,而且也越来越罕见。无论如何,大部分地区的狗都逃过了人类的口腹之欲,因为它们还有更重要的用途。
  狗在所有人类社会大受欢迎,却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流浪狗的数量越来越多。在一些国家,过多的流浪狗形成传播疾病、翻找垃圾的族群,让所有的狗背负了恶名。
  早期人类赋予狗的任务渐渐失去重要性,新角色开始出现,宠物犬大量取代了工作犬。当然,工作犬在其旧有工作上依然大放异彩,但是新出现的“陪伴犬”数量已大大超越工作犬。这个现象与都会及郊区人口扩张,以及大城市的发展有密切关联。在此情况下,工作犬几乎无用武之地,但是人类与狗之间的联系却演变得更加牢固,我们难以想象人类家庭生活中完全没有犬类成员将会如何。因此,工业革命以后人们繁殖出许多新品种的狗,也建立了血统标准,并组织了狗展。竞赛型的纯种狗展已经演变成大型事业。
  与此同时,数以千计的混种狗也开始出现。有些饲主只想要一个忠诚、友善的好朋友,他们常常蔑视经过特殊培育的纯种狗,批评它们太过人工。他们认为纯种狗独有的特征与特质走向了令人担忧的*,而且近亲繁殖使这些狗狗变得难以相处。但是*的育种者否认这一点,他们坚称只有培育昂贵、高档的狗才是对狗*好的照料。对育种者而言,饲养混种狗虽看似无害,实际上却会导致狗遭到忽视、衍生出无人照料的流浪狗、制造公共脏乱,并让狗背负坏名声。他们辩称,如果所有的狗都是精心培育的纯种狗,反狗情结将会烟消云散,而且社会大众会将犬类伙伴视为名副其实的珍宝。
  上述两种观点都多少反映出了事实。有些纯种狗的培育太过头,导致那些狗如今都承受着生理上的不适:腿很短且身体很长的狗容易有椎间盘突出的毛病,扁平脸的狗会因为呼吸困难而受苦,另外有些狗则有眼睛问题或髋关节疾病。相关培育人士对多年来这些狗身体上越来越多的毛病保持沉默,因为他们担忧那些特定品种会失宠,可惜的是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了。举例来说,才不过一百年前,斗牛犬(bulldog)相对来说属于长腿狗,而腊肠狗(dachshund,或译为达克斯猎犬)的身体则比现今短上许多。对于众多特征被一点点放大,直到出现严重缺陷的“改良狗”而言,上述两种狗只不过是九牛一毛。如果要将所有问题狗都培育回接近几世纪前的模样(至少稍微回复一点点),也就是回到它们仍然能适当扮演工作犬的模样其实很容易,它们的魅力不但会分毫不减,健康状况更能大大改善。如此一来,纯种狗的世界便可迅速恢复秩序。
  混种狗的世界问题更多。成千上万的混种狗饲主都尽力照顾宠物并给予尊重,但也由于混种狗没有什么商业价值,因此经常遭到遗弃。一窝窝幼犬贱价出售或赠送之后,又常常遭受虐待或抛弃。英国伦敦的“巴特西犬收容中心”每年收容约两万只没人要的流浪狗(1985年收容了19,889只,其中76%是混种狗),这还只是单单一家机构而已。许多混种狗可以找到新家,但有更多必须处死。光是不列颠群岛,估计每天就要处死2,000只狗。这样的状况若想通过直接行动来改变很困难,只能寄望社会大众能改善对动物福利的态度。
  狗还要承受一种磨难,那就是成为人类大量侵略行为和科学好奇心的受害者。对狗而言,这两种行为都意味着受苦受难。人类因为将自己的侵略行为转嫁到社会较低阶层而恶名昭彰:老板羞辱助理,助理对下属大吼,然后下属再吼手下,依此类推,一路来到社会阶层*底层,正是完全信赖人类的狗。当狗儿被脚踢、被鞭打时,它永远也无法理解自己遭受的粗鲁对待很可能是起因于遥远会议室里的一句冷嘲热讽,然后随着社会阶层向下摆荡,沿途累积负能量,直到狗儿痛苦哀号而告终。顺此途径*后施加于狗身上的残酷,有些着实难以置信。仅仅英国一地,“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SPCA)每年就接获约4万件虐狗投诉。
  有些残酷行为被冠以科学研究之名,这同样难以置信。人类在这类例子中,以狗承受的痛苦有助于增进人类知识为借口,背弃了人犬盟约。身为狗的“伙伴”,我们也许背叛了狗对我们的信任,但通过我们的发现发表学术论文,我们将此背叛行为合理化。事实上,在长期受苦的狗身上施加痛苦的实验,其中绝大多数都未能增长人类的知识。也许在早期的生理学、医学及动物学领域中,我们真的借着实验获得了一些重要知识。然而现今情况早已今非昔比,我们应该放狗一马,但这仍然是说易行难。
  由此带出我撰写《狗狗学问大》的主要目的,我希望证明一件事:通过简单、直接的观察,或通过不会造成狗伤害的观察式实验,我们依然可以仔细了解并欣赏这些出色动物的惊人之处。狗为我们带来许多贡献,我们想玩乐时,狗是爱玩的同伴;鼓动我们去散个长步时,狗是健康的伙伴;我们心情激动、忧虑或紧张时,狗是让我们冷静的好友。此外,如果只提两个残留至今的工作角色,狗还肩负着警告我们家中有人入侵和保护我们不受攻击的古老职责。
  有些人激动地大谈对狗的憎恶,却遗漏了许多面向;而单纯对狗冷漠的人也错失了人犬关系带来的惊人回报。由于这些人想必会忽视这本书,因此也无法得知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养狗(或养猫)的人平均寿命比没养的人更长。这并非爱狗人士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单纯的医学事实:宠物亲密陪伴所产生的镇定效果能降低血压,因此也降低了罹患心脏病的风险。抚摸猫咪、拍拍狗儿,或抚抱任何一种毛茸茸的宠物,都有减轻压力的效果,这就直接命中了今日许多文明病的根源。现代都会忙碌生活中太多紧张与压力,每分每秒的思虑经常错综复杂、千头万绪,还要解决一连串的冲突妥协,让我们大多数人深受其苦。相较之下,与宠物狗或宠物猫友善接触正好提醒我们,在令人头晕目眩的进步文明漩涡中还残存着单纯、天真无邪。
  可惜的是,即使是动物关系中的受益者也经常无法了解狗是多么迷人。因为这对我们来说太稀松平常,被视为理所当然。当我们被问及一些有关狗的问题时,例如狗的鼻子有多灵敏?它看得到颜色吗?当狗走失时,如何找到回家的路?为什么狗跟我们打招呼要摇尾巴?为什么狗的性生活那么奇怪?……我们通常就耸耸肩,然后顾左右而言他,根本不会费心去找出答案。如果我们努力去找答案就会发现,一般狗类书籍常常忽略了*基本的问题,反而将重点放在诸如狗的打扮、饲养、医疗照护,以及目前现存数百种品种之间的不同特征。这些信息当然都很实用,但是我们还想知道:为什么某些狗比其他狗更常嗥叫?为什么所有的狗都那么爱吠?为什么狗的行为会是如此?因此,我用一系列简短又简单的答案来回答这些重要问题。借此,我希望你能运用本书去处理人犬关系中碰到的每个问题,并且希望你在翻阅过本书后,能更为欣赏这种每次在你回家打开前门时都会雀跃上前迎接的生物,它们是犬类进化的非凡成果。
  为什么有那么多品种的狗耳朵是下垂的?
  38为什么有些品种的狗尾巴是截断的?
  39为什么狗特别讨厌某些陌生人?
  40狗有第六感吗?
  41为什么传说如果狗嗥叫,就会有人死?
  42为什么我们用“狗毛”治疗宿醉?
  43为什么面包夹腊肠会被称为“热狗”?
  44为什么大热天会称被为“狗日子”?


【免费在线读】

  1.狗为什么要吠?
  常常有人误以为吠叫的狗有威胁性。大声吠叫的狗看起来似乎针对着你,但这其实是误解,因为吠叫是犬类的警示叫声,而且是叫给同伙听的,其中包括狗的人类伙伴。
  吠叫传递的信息是:“这里有些事情很奇怪,务必提高警觉!”吠叫在野生环境中有两个效果:让幼犬寻找遮蔽和隐藏的地方,以及召集成犬聚集以便采取行动。若以人类的沟通工具来模拟,狗吠比较像是按警铃、敲锣,或吹号角——宣告“城堡大门前正有人靠近”。这样的警示并未表明来者是敌是友,但可确保同伴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这就是为什么家犬会以大声吠叫来迎接主人,也对窃贼入侵报以相同叫声。一旦狗确认了来者身份,吠叫就会变成亲切的迎接仪式,或是猛烈的攻击。
  相较之下,狗在纯粹攻击时则是完全静悄悄的。无畏无惧又凶狠的狗会直接冲向你,张口就咬,这一点可从警犬示范攻击佯装逃犯者的表现来确认。当戴着沉重手臂护具的人穿过田野逃跑,训练员放开警犬时,警犬并不会吠叫,而是全然寂静无声。大狗会迅速又安静地跃向对方,张嘴咬住戴着护具的手臂,而且紧咬不放。
  狗逃跑时也同样寂静无声。当狗落荒而逃时,会尽量安静地逃走。声音基本上都是冲突或挫折的表现。虽然狗在具有攻击性的时候总是会发出声音,但那不过意味着即使敌意*强的狗也会有点害怕。比起低吼式攻击,警犬完全安静的纯粹攻击相当少见。嘴唇后缩、露出犬齿的龇牙低吼在狗身上很具有代表性,这个动作带有强烈的攻击性和略微的害怕。低吼式攻击比安静攻击多了些许惧怕因素,但并不表示那只狗好惹,它的攻击欲望仍比逃跑欲望要强烈得多。低吼的狗是邮差先生的噩梦。
  如果依照惧怕程度增加的顺序排列,接下来是嗥叫的狗。嗥叫的狗比低吼的狗惧怕程度高一点,不过攻击风险还是不小。嗥叫的狗可能觉得自己需要多一点防御,但还是有很高程度的攻击性,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百分之百的攻击。
  当平衡状态稍微往纯粹攻击的反方向移动,而且恐惧开始占上风时,嗥叫会开始与吠叫轮流出现。低沉的嗥叫会突然“爆发”成狂吠,并重复“嗥叫—吠叫”的模式。狗发出这种叫声的意思是:“我很想攻击你(嗥叫),不过我觉得应该呼叫援军(吠叫)。”
  如果狗脑袋里的恐惧成分越来越强,并开始压过攻击性时,叫声中的嗥叫成分会消失,只剩下大声又重复的吠叫。这种叫声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并且会让人十分恼火,直到引发它吠叫的奇怪因素消失,或是人类“伙伴”前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为止。
  家犬吠叫有一个特色,它们会以机关枪迸发的方式,通过一长串兴奋又有力的声音发出叫声: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诸如此类。这个特色应该归因于一万年来的选择性狗类育种,而非来自这群豢养动物的野生远祖。狼也会吠,但它们发出的叫声远不如狗的叫声让人印象深刻。你*次听到狼群吠叫就可以立刻分辨出来,但会难以相信那叫声竟然如此节制又简短。狼吠的声音并不特别大声,也不很常见,而且往往是单音节的声音,*恰当的形容是短促音的“呜”。通常狼吠会重复数次,但绝不会演变成嘈杂的机关枪开火般的叫声,亦即狼的被豢养后裔所发出的典型叫声。
  说来奇怪,据说养在家狗附近的狼,在一段时间之后会学会发出大声的狗吠。因此,显然从“呜”转变成超级狗吠并不困难。抛开这项学习能力不谈,在狗早期的豢养年代里,古代狗饲主很可能曾快速挑选出吠叫表现优秀的狗作为防窃看门犬。他们以中庸的狼鸣为基准,从一窝幼犬中挑选出叫得*声、时间*长的狗,时至今日便造就出吵闹的看门狗。如今几乎所有品种的狗都带有能发出改良吠声的基因特性,有些品种在这方面表现尤其出色。只有巴仙吉犬(Basenji),又名非洲无声犬(AfricanBarklessDog)完全跳出了这个趋势之外。这个特殊品种是小型、安静的猎犬,五千多年前在古埃及被培育出来,而且在它漫长的豢养历史中从未被赋予看门任务。
  总而言之,“咬人的狗不叫”(hisbarkisworsethanhisbite)这句知名谚语可以说有事实根据。因为吠叫的狗通常都没有足够的勇气咬人,而会咬人的狗也不会费心通过警示叫声来呼叫援军。
  2.狗为什么嗥叫?
  虽然狗比狼更常吠叫,却比较少嗥叫。狗嗥叫之所以比较罕见,是因为家犬与野狼的社交生活不同所致。嗥叫的功能是协调并召集伙伴采取行动。狼嗥叫的时间绝大多数是在傍晚及清晨启程去集体狩猎之前。家犬因为有饲主准备食物,永远过着像幼犬般备受呵护的生活,因此“加强团体凝聚力”(亦即嗥叫的正式功能)的需求便不在优先考虑之列。它们很少出现团体四散的状况,因此不太需要嗥叫。在家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嗥叫的类似情况是被迫单独隔离时。此时它可能会演出“孤独的嗥叫”,这个叫声的功能与召集同伙的嗥叫一样,两者皆表示:“我(我们)在这里……你/你们在哪?……来加入我(我们)吧。”在野外,嗥叫的作用就像磁铁一般,是为了吸引同伙的其他成员,并号召它们加入“部落之歌”的行列。人类因为无法“加入”嗥叫以响应嗥叫的狗,因此在犬类义务上有亏职守。
  我们知道,有些公狗在正常状态下从不嗥叫,但是当充满吸引力的发情母狗坚决拒绝追求时,公狗就会发出心碎般凄凉的长嗥。这并不表示那样的嗥叫是一种性的信号,而是表达了前述的社交行为,其基本信息仍是“加入我吧”。
  嗥叫代表的“加入我”信息力量之强,足以让人类的田野工作者利用嗥叫来捕捉年幼的小狼。有时只要坐在树下模仿成狼嗥叫,就足以诱使小狼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出来,加入发出嗥叫的人。不过较年长的狼并不会被这计谋蒙骗,这一点揭露出嗥叫信息中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狼长大成熟时,每一匹狼都能辨识嗥叫者的身份。人类的田野工作者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辨识出他们研究的狼群中的不同成员。嗥叫的音调序列中存在着些微变化,这些变化成了具有个体特征的音调。因此,嗥叫的一般信息虽然是“是我,来加入我吧”,但是其完整信息可能包含了更多细节。有些研究狼的专家相信,嗥叫的狼向后仰起头并发出悲戚声音时,也传达了嗥叫者情绪的精确信息。而且,由于嗥叫行为较常发生在狼群领土的边界,因此其中也包含了宣示领土的意思,让其他族群知道某个地区已经被占领,有组织的帮众已身在其中。
  重要的是,遭到驱逐的孤狼并不会在它们偏远的居住地加入狼群嗥叫,也不会试图重回原本的狼群。不过当其他狼群安静无声时,它们有时会独自嗥叫。如果有其他孤狼响应,它们可能会会合,并且在尚未有人占据的领土上重起炉灶,组成新的狼群。
  回到家犬主题,现在家犬不如它的野生表亲那么爱嗥叫的原因就很明确了,因为并没有相应的社会背景足以诱发嗥叫行为。如果宠物狗以类似群聚组织的大型族群方式饲养,嗥叫行为肯定会重现,一些专业养殖场就有这种情况。此外,如果让狗单独关着,或不让它靠近发情的母狗,它们也可能会嗥叫。不过住在充满爱心的人类家庭中的成年家犬根本没有任何刺激,不会发出这种所有犬类叫声中*牵动神经的呼喊。
  对于上述*后一句描述,音乐家庭会有个有趣的例外。在尚未有电视机的年代,如果家人热衷在晚上歌唱,有些宠物狗会误解歌唱信号,以为饲主打算“召唤伙伴一起同心协力”,它们会向后仰起头,跟收养它们的伙伴成员一起嗥叫,热切地响应狩猎的呼叫。人类因它们嗥叫而起的负面反应,肯定让狗儿惶惶不知所措。
  3.狗为什么摇尾巴?
  不管是外行人还是专家,都常说只要狗摇尾巴就表示友好,但实则不然。这个错误和坚称猫摇尾巴就表示生气的错误如出一辙。不论是狗还是猫,摇尾巴都只表示一种情绪,那就是心理矛盾的状态。在动物的沟通方式中,所有的尾巴来回摆动几乎都是这个意思。
  动物处于矛盾状态时,它会同时感受到两种不同方向的拉扯:想前进,同时又想后退;或者想左转,同时又想右转。由于两个想法相互抵触,因此动物会待在原地,但心理上紧张。它的身体(或身体某部分)会服从其中一个欲望,开始朝某个方向移动,但随即停止,又朝相反方向移动。这个现象在不同物种的身体语言中会引发一系列特定形式的视觉信号,例如扭动脖子、上下摆动头部、轻轻拍弹尾巴,以及众所周知的摇尾巴。
  当狗摇着尾巴时,它的心理状态究竟如何?基本上它是既想待下来,又想走开。想离开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害怕。但想留下的欲望就比较复杂了。事实上想留下的原因不只一个,而是好几个,它可能是因为饥饿、表示友善、有敌意,或基于其他理由而想留下,这就是无法将摇尾巴贴上单一标签的原因。摇尾巴这个视觉信号必须配合当下同时发生的动作,放在现实情况中加以解读。下列几个例子将有助于厘清这个问题:
  幼犬在年纪很小时并不会摇尾巴。记录中*早观察到摇尾巴的是17天大的幼犬,但这很罕见。30天大时,约有50%的幼犬会摇尾巴,而且这个动作在49天大时完全成熟(这些都是平均数字,依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幼犬*次摇尾巴出现在母狗哺育幼犬时。当幼犬在母狗腹部排好队,母狗开始喂乳时,它们的尾巴会开始猛烈摇摆。这样的行为很容易被解读为幼犬的“友善喜悦”。但如果真是如此,为什么摇尾巴动作没有更早出现,譬如在幼犬两周大时?两周大时,母乳同样重要,而且它们的尾巴也早已发育成熟了。既然如此,上述解读是否遗漏了什么?答案是幼犬之间的冲突。两周大时,幼犬依偎在一起相互取暖,彼此慰藉,竞争情况尚未出现。然而到了6周或7周大时,摇尾巴动作已经完全显现,幼犬也到了恃强欺弱及相互混战的社交阶段。为了获得母亲供给的食物,它们必须靠得非常近,靠到刚刚才咬它、追它的幼犬身边。这样的状况会导致恐惧,但是享用眼前美食的欲望会压过恐惧。因此当母狗哺育幼犬时,它们是处在饥饿和恐惧的冲突状态中——既想待在原地享用大餐,又不想太靠近其他幼犬。狗一生中首次摇尾巴,正是因为这样的冲突而起。
  出现摇尾巴动作的第二种情况是幼犬向成犬乞讨食物。此时又会出现与上述相同的矛盾状态。当幼犬靠向成犬嘴边找食物时,它们再次被迫彼此靠近。
  之后在成犬阶段,当它们在分离后重逢并彼此打招呼时,会在重逢信号中加入摇尾巴。此时友谊和不安碰撞,产生情绪上的矛盾。此外,求爱也会伴随摇尾巴,因为性吸引力和恐惧会同时出现。还有*重要的,在某些挑衅动作中也会出现摇尾巴。在这些例子里,摇着尾巴的那只狗虽然怀着敌意,但是也心怀恐惧,依然是两种情绪同时出现的矛盾状态。
  摇尾巴动作的特性有各种变化。在比较温顺的狗身上,摇摆动作很松散,摆幅较宽。在具有攻击性的狗身上,摇摆动作比较僵硬,而且摆幅较小。摇尾巴的狗的地位越低,尾巴的位置就越低。有自信的狗摇起尾巴时整个尾巴是挺直的。如果你留心观察狗(或狼)在各式社交情况中相遇,就可以观察到上述所有现象。为什么摇尾巴常常会被误解,而且只贴上“友好”的标签?答案是,我们对人与狗之间的问候比较熟悉,对狗与狗之间的问候比较陌生。如果我们养了好几只狗,它们通常无时无刻不在一起,但是我们每天都重复演出离开它们又重逢
  的戏码,因此一次又一次看到的都是友好、服从的狗在向主人打招呼。在它们眼中,主人是其“群体”中占支配地位的成员。在这种情况下,狗的主要情绪是再次看到其群体领导者的友好与兴奋,但这样的吸引力却带着些微不安,其不安已足以诱发摇尾巴的矛盾反应。
  我们总认为自己的狗全心全意爱我们,没有别的情绪,因此很难接受上述事实。狗对我们又爱又怕这件事,我们比较不感兴趣。但是请想想我们与狗之间的体型差异,我们直立的身躯高度对狗而言就如同高塔般耸立,光这一点就够令它们担忧了。除此之外,我们在许多方面占着支配性的优势,它们的生存有许多方面都要仰赖我们,因此狗对我们的情绪五味杂陈,其实一点都不令人惊讶。
  *后,摇尾巴除了是狗的视觉信号之外,人们认为摇尾巴也传送了气味信号。但除非我们以狗的视点来看世界,否则我们无法理解。狗的肛门腺会散发出个体气味,而紧绷、激烈的摇尾巴会规律地挤压这些腺体。如果尾巴是挺直的(正如有自信的狗),那么尾巴急速挥动就会使肛门腺分泌物急遽增加。虽然我们人类的鼻子不够灵敏,无法察觉这些气味,但对狗而言,那些气味非常重要。气味这一额外效果,也是使摇尾巴这简单又有矛盾情绪的反复动作在犬类社交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因素。
  4.狗为什么老是在喘气?
  人类在跑着追赶公共汽车之后会气喘如牛,但没有人会像狗那样经常喘气,就算身体一动也不动,狗也可能开始喘气。狗太热时会张大嘴,伸出舌头拍动,并开始快速又沉重地喘气,这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狗喘气时会反复湿润自己的大舌头以加速蒸发过程,这是散热机制的关键。狗的体温过高时会比平常喝更多的水,为舌头表面补充液体。如果没有这个机制,许多狗会死于中暑。
  为什么狗需要如此强力的喘气机制来调节体温?答案与它们皮肤的结构有关。狗跟我们不一样,只有脚上具备高效率的汗腺。人类可以通过身体大量出汗快速降温,狗则做不到。
  说来奇怪,我们人类三个*亲近的动物伙伴马、猫和狗,都各自演化出了保持凉爽的方法。马跟我们一样会大量流汗;猫太热时会使劲舔毛,将唾液当做冷却剂涂满全身;狗则是喘气。
  犬类选择喘气肯定与它们远古祖先身披厚重皮毛有关。原始狗在演化时,在寒冷气候中保暖显然比在炎热气候中保持凉爽来得重要。由于毛皮很厚,因此皮肤汗腺对于温度调节帮助不大,也不再重要。今日许多品种的狗皮毛较薄,流汗机制应该可以帮助它们在炎热午后消暑,但是有效汗腺再次演化尚未完全改变毛皮特质的基因。无毛品种的狗,例如墨西哥无毛犬(MexicanHairlessDog),其流汗机制理应很容易恢复,但这种狗的皮肤依然异常干燥,就算天气炎热也一样。
  一度有人声称,这种怪异狗的体温高达40℃,跟一般犬类38.3℃~38.9℃的体温不同,然而近期的测试并无法确认这一点。它们的体温似乎与其他狗类一样,但是因为皮肤触摸起来毫无阻隔,所以感觉上比其他狗热得多。据说这种狗是早期墨西哥人培育出来当做寒冷夜晚的活体热水瓶的,由于没有犬类的皮肤流汗功能,加上其正常体温比人类高,无疑是扮演该角色的“理想狗选”。
  5.狗撒尿时为什么要抬起腿?
  现在每个人都很清楚,公狗尿尿不只是为了从体内排出排泄物而已。每当公狗出去溜达时,关心的焦点是读取活动范围内其他公狗抬腿尿尿留下的各种化学信号。它们会用颤动的鼻子全神贯注地闻遍每一根树木残株和灯柱,在仔细嗅过其气味信号之后留下自己的气味标记,用自己的强烈气味掩盖旧的气味。
  狗幼小的时候,不论雌雄,一律蹲着尿尿。但到了青春期,约八九个月大时,公狗会开始在射出尿液时抬起一只后腿。抬起的腿僵硬地伸直,身体形成一个角度,以便尿液射向侧面,而不是向下尿到脚下的地表。公狗抬腿尿尿的欲望非常强烈,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标记气味散步之后,尿液可能已经用罄,无法再撒尿了,但在这种状况下,你也许会观察到公狗死命试着挤出几滴尿液,只为了留下自己的“名片”。就算是膀胱已经完全空了,它们依旧会持续抬腿,这动作已经跟排泄液态废物的需求毫无关系了。
  同样奇怪的是,抬腿也跟雄性生殖能力无关。如果公狗在青春期之前就已结扎,它们依然跟性能力完全正常的公狗一样,会在相同年龄做出抬腿动作。由此可见,虽然抬腿是成熟公狗的动作,但似乎与睾丸素的分泌程度无关(有人可能会认为有关)。不过尽管这个动作不是因性激素而起,但确实会留下狗的性生理信息,因为性激素会随着尿液排出。同样存在于尿液中的还有来自雄性副腺,特殊的、有个体特性的分泌物,这让每一个气味标记都拥有了个体身份标签。
  公狗为什么抬腿而非蹲下,目前已提出了三个原因:*个原因,也可能是*重要的原因,是尽可能维持气味信号的新鲜度。将气味信号放在地上,比搁在垂直位置更容易受污染。第二个原因,抬腿可将气味痕迹移到其他狗的鼻子高度,既可以使其成为更醒目的气味点,也能让它更容易被闻到。第三个原因,用这个方式可以告知其他狗,同时也提醒撒尿者自己,气味信息位于何处。我们可以观察到,狗会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