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作者简介】

  宗白华(1897—1986),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原名之櫆,字伯华。生于安徽安庆市小南门方宅母亲的家中,祖籍江苏常熟。幼年在南京模范小学读书。 1919年在上海主编《时事新报》文艺副刊《学灯》,发现和扶植了郭沫若等文坛新秀。1920年赴德留学,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美学。1925年回国,任南**南大学、中央大学哲学系教授。抗战期间随校迁至重庆,抗战胜利后返回南京继续任教。1952年改任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史教授直至逝世。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1925年即开始讲授康德哲学及西方美学,当时有“南宗北邓(邓以蛰)”之称。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免费在线读】

  哲学的发生—哲学与宗教、神话

  对世界作理论的全体认识的哲学,只有在社会诸关系—生产力和生产诸关系—之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才能成立。关于哲学的一般发展法则,前篇已经说过了。
  古代哲学的发祥地,是在小亚细亚的西海岸,希腊殖民地米勒都斯城(在伊奥尼亚)。西洋哲学,开端于伊奥尼亚哲学(米勒都斯学派)的始祖泰勒士,这是人所共知的事。但是,古代哲学的发生及发展,和建立在氏族制度废墟上的古代社会的生产发展结合着。氏族社会的生产和分工的发达,使得氏族社会崩溃,由于生产不断地提高,由于劳动的生产不断地提高,奴隶制度遂成社会制度构成的本质部分。随着分工—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的发达,商品生产成了生产的支配形态,于是新的社会关系就发生了。伊奥尼亚哲学(或米勒都斯哲学),就是这种社会关系的反映。
  当纪元前六百年时,希腊的诸殖民地—小亚细亚、南意大利、色雷斯,经济上文化上,完全优于它的本国。这些殖民地中,越的是以米勒都斯城为中心的伊奥尼亚(小亚细亚)。一般地说,伊奥尼亚诸都市的商业势力,在纪元前六百年,即已压倒腓力基人,形成联系亚、欧、非三大陆的贸易中心地。这里巨量地聚积着三大陆的生产物,活泼地展开了工商业的活动。尤其重要的是:因为这是一些殖民都市,所以大致没有那些阻碍经济上急速发展的旧传统(氏族制度的残余,传统的旧宗教)的势力(它们在希腊本国还是存续)了。因此,米勒都斯城,在这经济上比希腊本国进步得多的伊奥尼亚诸都市中,是富裕的中心的了。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知识也发展了,这是必须注意的事。生产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知识(它和生产技术结合着)的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科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以生产为条件。因此,在伊奥尼亚,天文学、数学、力学,作为产业、商业、贸易、航海、军事的必要知识,随着它们的急速进展而发达起来。这时候,伊奥尼亚人从卡泰亚、腓力基、埃及等东方国家,学习很多的天文学、算术及几何学的知识,他们基于自己的经济发展,和邻近诸国结成密切的商业关系,构成他们自身的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伊奥尼亚人除发展天文学、数学、力学外,并因陆海旅行而发展了地理学的知识。
  替哲学开端的古代伊奥尼亚哲学,只有在这一社会经济发展及自然科学知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成立。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可能支配自然,扩大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范围(人类在自然中活动,因着变化自然,使得自己的本质也变化,知识也发展)。因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发展,于是对自然的理论认识,科学的哲学的世界观,在某种程度上,从氏族的民族的宗教之神话观念中,解放出来,发展起来。哲学在这时候,便基于自然科学知识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知识紧密地结合而发生,这点必常重要。再把它换一句话说,就是米勒都斯的哲学,和人类现实生活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结合着。当时的哲学家,同时又是数学家、自然科学家。泰勒士、阿那克西曼罗、阿那克西米内,除作宇宙的自然哲学之说明外,又研究天文学的特殊问题。同时,事实上,他们还是实际活动家—商人、旅行家、技术家、政治家等等。
  从这种关系中,即从哲学和自然科学紧密结合中,从哲学和现实生活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结合中,便决定了这一哲学的进步的实践性质—唯物论的、反宗教的、辩证法的性质(当然,这是没有完成的东西)。这种性质,正形成了初期希腊哲学的特质。但是,这种特质,即那时哲学之唯物论的、反宗教的、辩证法的性质,实是决定于它是当时社会的进步的社会要素的哲学这事实。这一哲学进步性、实践性,就是这种社会要素的进步性、实践性之表现。任何哲学,也不是“纯粹”的哲学,它常是什么人的哲学。那末,这时的社会进步要素,究竟是什么呢?
  那是和工商业的发展结合着的奴隶所有者,他们对抗着旧的氏族诸关系及氏族的特权贵族。他们是社会从氏族共产体发展到奴隶制的指导者,在这种界限内,他们是生产力发展的代表,进步的阶级。但是这一进步性,因为受着奴隶所有者社会构成的限制,有着一定的大限界。这和商工业的发达结合了的奴隶所有者,正因为他们在代表生产力发展的限界内,是进步的,所以一到他们不能是生产力发展的指导者,反而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当然成为保守的反动的东西。他们的进步性,是这样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一定历史的进步性。这样具着一定的进步性的奴隶所有者,必然向当时的宗教及神话观念,进行斗争,反对这些支持旧社会的意识形态。因此,他们的哲学成为无神论的唯物论的哲学,因着那是唯物论的实践的东西,所以又有着辩证法的内容(一般说那种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紧密的结合着这一情形,也是基于生产那种哲学的社会要素的进步性)。
  宗教作为“被颠倒了的世界意识”,常是社会的保守力。但是,它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就不能不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变,适应的变化自己本身的形态。成立于氏族社会这基础上的氏族宗教,从氏族社会的崩溃过程中,发展为民族宗教。荷马的叙事诗,除部分地反映了希腊氏族社会走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期(从纪元前1000 年到750 年)外,还反映着从氏族宗教到民族宗教的转变过程。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宗白华先生写于20世纪40年代的一部论述西方哲学史的著作。全书共分两编:编分析了关于作为科学的哲学史的诸多问题;第二编按照古代哲学、中世哲学、近代哲学的历史的逻辑,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全书既较为全面、客观地论述了西方哲学史,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个人的学术思想。
【目录】

章 导论:关于作为科学的哲学史诸问题
第二章 (缺)
第二编
部 古代哲学
  章 哲学的发生和古代的哲学发展
  第二章 期——古代唯物论的确立
  第三章 第二期——唯心论对于唯物论的斗争及唯心论的反动
  第四章 第三期——希腊、罗马哲学(宗教化、唯心论的堕落)
  第二部 中世哲学
  章 经院哲学
  第二章 自然科学勃兴及唯物论复活
  第三部 近代哲学
  章 近代哲学的发展
  第二章 英国唯物论(经验论)
  第三章 大陆的唯物论(合理论)
  第四章 主观的唯心论及不可知论(十八世纪)
  第五章 法国唯物论(十八世纪)
【编辑推荐】
  ★总括西方哲学史脉络,梳理西方思想源流;对各个历史阶段的哲学流派作了系统归类介绍,为哲学史教材典范。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1925年即开始讲授康德哲学及西方美学,当时有“南宗北邓(邓以蛰)”之称。
  ★作品文字优美,集知识性、思想性、文学性与一体,是名家经典之作。
  宗白华别集
  1.《美从何处寻》
  2.《西洋哲学史》
  3.《中国哲学史提纲》
  4.《宗白华讲稿》
  5.《西方美学名著译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