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英国在二战中如此不堪一击,除了抵抗意识,别无其他;丘吉尔为你解疑大英帝国没落前历史,告诉你英国为何精神不倒。2013年,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八课节选“我的早年生活”。
【内容简介】
  丘吉尔,是一个叼着雪茄、眼神倔强、性格坚毅、人生内涵极为丰富的传奇人物,他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带领英国获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就了人类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传奇。这样一个20世纪*重要的政治领袖,在小的时候差不多是一个问题少年;作为骑兵军官,他也并不完全称职,因为他在自己岗位上待的时间,远没有他以记者身份待的时间长;在英布战争期间被俘虏,因为成功越狱,而在国内一举成名。对政治痴迷而且天生有政治天才的丘吉尔,抓住机会,转身投入政治,开始了他61年的政治生涯,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本《丘吉尔自传》横跨1/4个世纪,介绍了他从婴儿、学童,成长为一名军校学员、少尉军官、战地记者,*终成为一名年轻的政治家的历程。“书中,我尽力把我的各个年龄阶段相应的看法和观点展示给读者。
  丘吉尔“不放弃、不放弃、决不放弃”的坚毅性格,将在这本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将对奋斗中的年轻人,给予极大鼓励作用。
  2013年,人教版语文课本7年期上册第八课,选入本书的一章《我的早年生活》。

【作者简介】
作者:温斯顿·丘吉尔,伟大的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1940—1945年级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荣获诺贝尔文学家的政治家。他的个性洒脱、率真、任性,语言文字充满激情,极具激励作用,是一个划时代的演讲者,一个超脱时代和政党的政治家。
  译者:张小米,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大学教师。教书、看书、著书、译书、做书……钟情于一切与书有关的事情。


【目录】

童年
哈罗公学
考试
桑赫斯特军校
第四轻骑兵团
古巴
豪恩斯洛
印度一日
在班加罗尔刻苦学习
马拉坎德野战军
马蒙德山谷
远征蒂拉赫
与基钦纳之间的过节
恩图曼战役前夜
感受冲锋的魅力
退役
奥尔德姆
和布勒一起去开普
装甲列车
监狱生活
越狱(一)
越狱(二)
重回军营
斯皮扬山战役
解救莱迪史密斯
在奥兰治自由邦
约翰内斯堡和比勒陀利亚
卡叽大选
进下院


【前言】
关于我早年生活和经历的故事太多了,30年前我就曾发表过一些文章,来描述我亲身经历的几次大的战役。后来,我又陆陆续续地把对一些具体事件的回忆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现在,我觉得应该把这些曾经的文字整合起来,谱写成新的篇章。我根据手中的记录认真核对了事实真相,而并不是仅仅依靠自己的记忆。本书横跨1/4个世纪,分别介绍了我从婴儿、学童,成长为一名军校学员、少尉军官、战地记者,*终成为了一名年轻的政治家的历程。在书中,我尽力把我的各个年龄阶段相应的看法和观点展示给读者。这其中的某些观点仅仅代表了我早年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阶段的看法,所以很有可能与现在大众所接受的观点相冲突。由此说来,请读者们千万不要认为我现在依然持有这些观点。
  当然,如果有明确的上下文,则另当别论。
  统观全书,我极力展示的是一个已经逝去的年代。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即使国内并没有发生暴力革命,也依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诸如社会性质、战争、政治基础、年轻人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等全都改变了。然而,我并不认为这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在维多利亚时期,我还是个孩子。当时,英国的社会结构非常稳定,几乎垄断了海上的贸易,英国国民对大英帝国有着强烈的自豪感,而且,他们非常愿意为保卫帝国付出一切。当时,大不列颠的中坚力量那么相信自己的势力和信念,他们觉得自己有资格向全世界传授治国的经验和使国家富强的方法。他们坚信,英国很安全,因为英国的海上势力非常强大,没有国家能够与之抗衡。因此,他们很放心。如今的情况已经大不同于以往,整个社会都充满疑虑和焦虑。各位,请允许我慢慢地讲述这个变化过程。
  我想,年轻的一代总是对年轻人的奋斗故事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在本书中,我将尽量简明坦诚地写下我的个人经历。
  ——温斯顿·S·丘吉尔

【免费在线读】
不知为什么,我的保姆艾弗雷斯特太太非常害怕一个组织,这个组织称为“芬尼亚组织”。所以,我猜想他们肯定是坏人。只要他们乐意,他们就会永远作恶多端。有一次,我骑驴出去游玩,看到黑压压的一排人迎面向我们走来。当时,我们都以为那些人是属于芬尼亚组织的。
  现在回想起来,我断定那群人是正在例行拉练的步兵。不过,我们当时简直吓坏了,特别是我骑着的那头驴,紧张得胡乱扑腾,*终把我掀翻下来,我还被摔成了脑震荡。记忆里,这是我*次接触爱尔兰政治。
  凤凰公园的中间有一栋房子,房子周围种着一圈大树。这幢房子里住着一位非常重要的人,我不确定他是首席大臣还是其他的什么次官。这幢房子里还住着一位叫伯克先生的人,他曾经送了一只小鼓给我。
  我至今依然记得那只小鼓,不过那人长得什么模样,我记不清了。两年之后,当我们回到英格兰时,听别人说他被芬尼亚组织成员杀死在凤凰公园里了。我们以前每天都去这个公园散步。对于伯克先生的去世,我周围的每个人都显得心烦意乱。只有我,为自己从驴背上摔下来时没有被芬尼亚组织成员抓住而暗自庆幸。
  正是在“小屋”里,我开始接受教育的磨炼。家人正式通知我,女家庭教师,一个在我心里感觉无比可恶的人物,即将到来。艾弗雷斯特太太拿出一本名叫《愉快阅读》的书让我阅读,准备迎接她的到来。在我眼中,这本书和她的到来根本没有关系。家人告诉我,在女家庭教师到来之前,我必须能够独立阅读而不能流眼泪。每天,我们都在为女家庭教师的到来而辛苦地准备着。保姆逐个字母地教我,我感到非常无聊。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女家庭教师却即将到来。在这种煎熬之下,和大多数无奈的人一样,我选择了逃避。
  “小屋”周围生长着茂密的灌木丛——它们看上去就像森林一样,我躲在了那里。整整几个小时,家人才费尽周折地找到我,亲手把我交给那位“女家庭教师”。我们每天都在刻苦地学习,既要认字母,又要认单词。*糟糕的是,我同时还得学数字。字母当然是必须认识的,当字母按照次序组合起来时,我就能认出它们,也能知道它的读音,甚至能在必要的时候把它们读出来。然而,数字对于我来说却是太难了,它们杂乱无章地堆在一起,让我摸不清头绪。当它们排队出现在你面前时,你必须说出它们的结果是多少,显而易见,我的老师非常重视答案的准确性。即使答案“差不多对”,也是错的,是不正确的。我觉得,做加减法和借债有着相同的道理:你得先拿一个或者借一个,然后再把你借的还到原来的地方。因为这些错综复杂的难题,我原本快乐的童年生活被阴影笼罩着,我甚至无法尽情享受充满乐趣的托儿所和幼儿园生活。它们使我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少,使我根本无暇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些课程几乎成了我沉重的包袱,尤其是“算术”,一提起它,我就似乎坠人了无底的深渊。算术好像永远没有止境,做完一道算术题之后,就又有另一道在那里等着你。即使我想尽办法解决了某种类型的题目,也还会有更复杂类型的题目压得我喘不过气。
  我的母亲没有直接参与这种填鸭式的教育,不过,她总是站在老师的一边。我知道,她是赞成这种做法的。在我的印象里,在爱尔兰生活时,母亲很喜欢穿着紧身衣去骑马,她的衣服上常常沾满了泥污。
  她和父亲经常一起骑着大马去打猎。如果他们之中有一个延迟了数个小时还没有回家,家里就会陷入恐慌。
  P2-4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