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书摘与插画】

【前言】
  15岁时,我和一群同龄人去巴黎观光。大家人手一架傻瓜相机,到了巴黎铁塔、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这些景点就忙不迭地拍照。我当时还是个叛逆不羁的少年,见此情景便忍不住抱怨:这样不过是能拍出和其他游客一样的照片罢了,而这些千篇一律的照片自摄影术出现之初就已经存在。如果我们寻求的仅仅是这些照片,那去买明信片就行了,再说明信片上的图片肯定要比我的同伴们拍得漂亮。
  与大多数游客一样,我希望能够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来欣赏巴黎的美景,拥有只属于我的独特体验,而非一次事先规划好的、毫无特色的旅行。我不愿与其他人一样读着旅行指南中的同一篇文章,听着导游喋喋不休的话语,或是在面前不计其数的摊位前大肆采购同样的纪念品。我想要成为像刘易斯与克拉克、马可·波罗(Marco Polo)、还有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那样的人,成为一个未知世界的开拓者。
  本书中这些优秀的艺术家解决了这个烦扰我已久的问题。他们和我一样,希望能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来看世界,不管对象是缅甸寺庙、托斯卡纳风格的宫殿,还是当地好市多超市的停车场。他们希望停下脚步来慢慢品味眼前的景色,唤醒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摒弃先入之见并以探索心代之。他们知道要想真正“看见”那些自己为求一见而长途跋涉的地方,只需要带上一支笔和一本速写薄。
  本书中的旅行家们游遍了五湖四海,而他们本身也来自五湖四海。其中有喜爱纽约的巴黎人,有到中国游览的纽约客,有在罗马的旧金山人,有在非洲的意大利人,有享受着大都市震撼的小镇居民,有人一日游,有人长途探险。这些人当中有专业的动画制作者、设计师和艺术家,但是大多数人都只是业余爱好者,他们只是单纯地乐于与绘画相伴,绘画对他们而言是一种难以遏制的激情。不管来自何方,去往何处,不管他们是如何赚到机票钱的,他们的经历和激情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当我们在速写薄中记录下一段旅途时,我们会发现度假和旅行的不同之处;我们变成了探险家,从万千细节中发现崭新的世界。与那些捧着厚厚的悬疑小说,端着冰镇果汁朗姆酒,倒在泳池边躺椅上的旅客们不同,记录旅途的人们大脑清醒,时刻注意观察,并为自己构建了永恒的记忆宝藏。
  本书中的艺术家们大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边旅行边绘画加深了他们对这两项活动的热爱——既重燃了他们对绘画的热爱,也使他们开始规划并期待旅行,通过绘画,他们发现了每个目的地的独特之处:每个城市独有的人流、车流和天际线,以及当地人的衣食住行。他们记录下各种感悟和无意中听到的对话,还有个人旅行路线、宾馆电话、推荐的饭店和航班。
  终,他们还是为了绘画而旅行,而不是反过来。他们领悟到绘画就像是一位兴致勃勃的旅伴,一大早就把他们从床上唤起,在睡眼蒙眬的脸庞前挥舞着地图,并且坚持要他们马上开始把早餐画下来。
  对于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说,绘画是一项引人入胜的个人活动。我们中大部分人的伴侣都能理解这一点,并且习惯了时不时地与我们分开一个小时。这期间,他们购物或参观博物馆,而我们则坐在小凳子上描绘一座教堂或是一个公交车站。绘画还是一个与当地人交流的绝佳媒介。当地人会习惯性地无视旅游车上屡见不鲜的游客,却很想知道从我们新鲜的视角看来他们居住的世界是怎样的,因为对他们而言这只是熟悉的普通景色。
  绘画同时也是一项绝佳的集体活动——Urban Sketcher的成员们大都发现了这个道理。他们与一群新朋友结伴在自己的故乡旅行,将熟悉的景色用画笔描绘出来并赋予新的色彩。
  希望可以藉由这本书使你更加了解这个团队。我请本书中的艺术家们分享他们的旅程、想法、个人经历、行业秘密以及美术用品包中的内容,而他们都非常真诚且大方地分享了这些内容。
  他们接触艺术的契机各有不同。大多数人都从小就开始绘画。大部分人在青春期时失去了绘画的热情,只有当他们年纪渐长、更善于深思的时候才再次发现了绘画的乐趣。许多人在父母和老师的劝说下选择了更为稳定的职业。然后在他们开始工作后,却发现来自绘画的创造力又萌发了新芽。这股创作力始终无法被完全遏制。艺术就这样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并很快便占据了他们的心房,呼唤着他们去远方探险。
  本书大部分内容都是回忆、自传和纪念品,鲜少有关于吃、住、行的推荐,但是却囊括了很多关于挑选油彩、笔和纸的建议。在拜访本书中的艺术家时,我发现谈论艺术和旅行就如同谈论人生一样——都是为了探寻人们的故事和喜好。速写本告诉我们,尽管去了地图上的同一个点,每个人看到的景色也各不同。这一页页的图画展示着不同个人经历给人们带来的不同影响。这些经历为我们打开了不同的窗户,而我们正是透过这些窗子来看世界。两位并排坐着的艺术家却在书写本上记录下了对相同经历截然不同的体验。即使是同一个人,如果回到多年前游览过的地方,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产生新的感受。我们的速写本记录下了这些变化——个人经历中的宝贵片段,以便日后再次翻阅和研究。
  一本本画满的速写本是旅途好的纪念品,它们占据着书架上的荣誉席。而将旅途描绘下来这一行为在艺术家结束旅程回到家后依然对她产生着影响。她开始用异地旅行时的眼光来观察家乡的购物中心和人行道,她变成了自己家乡的探索者。
  我访问的每位艺术家都总结了一条类似的建议:加入我们。用画笔记录旅程,将途中每天看到的美景画下来。重点是这种绘画的目的并非是要创作出可以挂在画廊或是美术馆里的作品,而是为了形成自身经历的永恒记录。当你想要回顾那些旅途中特别的事物以及获取的灵感之时,便可以随时翻阅这些作品。别担心作品的质量。马上你就会看见本书中一幅幅精妙绝伦的作品了,但是不要被这些佳作给吓倒。只要你画出自己看到的景色,你就可以构建只属于你的回忆。如果你能坚持创作,你的恒心和毅力将会使绘画变成你的终身爱好并带领你走向无数奇妙的探险旅程。
  请允许我介绍一些关于自己的信息:我生来就是个旅行者,两岁时就乘船漂洋过海。我曾住在巴基斯坦的第二大城市拉合尔,四岁时就会说乌尔都语,足迹遍及斯瓦特县(该地景色秀丽,被称作“巴基斯坦的瑞士”)、昆士兰州和匹兹堡。八岁之前,我曾在澳大利亚三所不同的学校就读,住过以色列的集体农场,骑过小公牛,住过克什米尔的船屋。不满十岁时,就独自搭乘横跨大陆的航班并在曼谷机场转机。13岁时,我乘坐SS Rafaello海轮前往美国纽约市,我的旅行生涯也暂时告一段落。此前游历四方的岁月已经离我而去,我决定要成为一位美国公民。
  上大学的时候,我开着一辆“灵缇”长途汽车探访美国各地,从夏洛特到亚特兰大,南下到加尔维斯敦,再北上穿过纳什维尔。遗憾的是,我对这些地方都感到厌烦无比。从那时起,我开始选择有着美丽海滩、舒适躺椅和充足冰啤的地方作为度假场所。我失去了探索新鲜事物的热情,不再用猎奇的眼光看世界。
  我从事的广告业使我不得不时常去各个地方出差。我曾拍摄过广告的地方包括:日本、悉尼、洛杉矶、圣地亚哥、旧金山、芝加哥、迈阿密……但在此期间我一心想着的都是赶紧结束工作从肯尼迪机场开车回到我在格林威治村的家。
  然而,在35岁左右的时候,我开始画画。我体会到了将旅程记录在速写本中的乐趣。我画下房间里的东西、早餐、消防栓,还有公园的长凳。通过绘画我发现了身边无数事物的美丽之处,就像是次看到他们。在纽约住了20年后,我才开始通过全新的视角了解她。
  我发现,当画下一个东西时,我就会从小的细节处记住它。我记得光是怎样洒落在楼房上、掠过头顶的鸟儿发出的声音、商店橱窗里的每一件物品以及无意中听到的对话。周围的生活变得生动多彩,而这一切都缘于自己开始用笔在本子上作画。我不再一开完会就冲向近的机场,而是开始放慢步调。我开始了解正在访问的城市,并且意识到通过画旅行日志可以丰富我的旅程,将它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中。
  幸运的是我有一位极具耐心的妻子,她愿意,甚至很乐意陪同我漫步巴黎、伦敦、佛罗伦萨等地探寻值得纳入速写本的素材。我们一般会并肩而坐,然后我便开始画阿姆斯特丹的运河、圣莫妮卡的棕榈或是柏林的色情演出。现在只要随意翻开任何一本速写薄,我都会有身临其境之感。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绘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起初,我只不过用一支普通的圆珠笔在一本便宜的速写薄上作画。但是终我还是希望可以为自己的画添加不同的色彩和线条,以更好地表现我去过的地方。
  次去佛罗伦萨的时候,我决定用马克笔来作画。我先浏览了托斯卡纳区的图片,接着便到美术用品商店购买了我能够找到的各类黄、橙、红和深绿色马克笔。我发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色调。这些地方激发了我不同的情感,这决定了我绘画的方式。画迪拜时,我选择了为浓烈的色彩——倒不是因为这座城市有多么华美,只是因为她在我心中激起了强烈的情感,使我忍不住想要强烈地表达出来。有一次复活节,我将细雨迷雾中的伦敦描绘了下来,只用了灰色的水墨。
  我变成了一个更加现实的旅行艺术家。厌倦了坐在人行道边的石路上受烈日炙烤,我从野营用品商店买来了折叠椅和折叠杯。我开始购买旅行指南,因为我希望在踏上旅程之前先了解一下目的地的迷人之处。我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天一亮就从床上跳起来,在罗马城里来回穿梭直到月上云霄,直到我看不清速写本为止。当我绘画的时候,我也在深刻地观察自己游览的城市。
  我儿子杰克刚能拿起笔的时候就和我一起画画了。这是培养父子情感和共赏美景的好方式。与其他孩子不同,杰克对参观教堂和美术馆从不感到厌倦。他总是会抽出纸笔画下眼前的美景。
  当我在目的地绘画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一些和我一样扑在速写本上创作的身影。我常常想,这些人是否和我有过相同的经历?这本书可以证明我们确实有过。
  本书中的每一页都是世界的缩影。艺术家们捕捉到的每个地方的相似和不同之处都让人感到有趣。他们中有些人偏爱建筑和各式楼宇,有些人对食物情有独钟,还有有些人画下了标新立异的汽车、样式奇特的消防栓、街标、咖啡馆、时尚元素……旅行为不同的眼睛打开了不同的窗户,将我们从未见过的新奇事物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并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看世界。这就是旅行和绘画的力量!两者都使得我们本来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反之亦然。它们让我们意识到彼此间的共通之处,并且将之前因偏见而错过的一切都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在完成本书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此书于我既是启迪,也是挑战。我希望你也能从中得到同样的助益。也希望下次旅行时,除了相机和旅行指南,你还会再带上一本速写本和一支画笔。

【作者简介】
  丹尼·格雷戈里生于英国,成长于澳大利亚、巴基斯坦、以色列和纽约,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他是一系列创意类热销书的作者,包括《手绘的奇思妙想: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簿》、《每日琐事》、《创意证书》、《你好,世界》以及《每周换两次内衣》。他的插画作品曾刊登于《纽约时报》、《HOW》杂志和世界各地的书籍之中。现在,他是一家广告公司的执行创意总监和合伙人,居住在纽约。
【编辑推荐】

  本书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好书”月度评选(2015.3)。

  本书透过43位艺术家、插画家和设计师的画笔和双眼,收录了全世界的靓丽风景。你会发现,用全新的视野来观察世界,即使是身边再熟悉的景色也会为你带来无限惊喜,更重要的是,本书能激励你提笔绘画,并帮助你去捕捉属于自己的人生风景。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一窥每位画家心中美好、创意又私密的那一扇窗户。无论你是想重提孩提时的绘画热情,还是想要开拓新的创作方向,本书都能带你领略一段精彩的艺术之旅。
  只需一支笔、一张纸,旅程即将开始!


【目录】
引言
肯·阿维多(Ken Avidor)
罗伯塔·阿维多(Roberta Avidor)
克里斯·布霍尔茨(Chris Buchholz)
苏珊娜·卡布雷拉(Suzanne Cabrera)
丽莎·切尼·乔根森(Lisa Cheney-Jorgensen)
法比奥·康索里(Fabio Consoli)
吉恩·克里斯托弗·德芙兰(Jean-Ch ristophe Defline)
伯纳德塔·多西(Benedetta Dossi)
鲍勃·费雪(Bob Fisher)
安瑞克·弗拉瑞斯(Enrique Flores)
维尔·弗里伯恩(WiI Freeborn)
卡罗尔·吉尔罗特(Carol GiIlott)
维吉尼亚·海因(Virginia Hein)
米格尔·埃兰斯(Miguel“Freekhand”Herranz)
汉娜·欣奇曼(Hannah Hinchman)
卡德林·耶布森-马韦德尔(Kathrin Jebsen-Marwedel)
妮娜·约翰逊(Nina Johansson)
凯西·约翰逊(Cathy Johnson)
安德烈·约瑟夫(Andrea Joseph)
汤米·凯恩(Tommy Kane)
史蒂芬·考尔多什(Stephane Ka rdos)
阿曼达·卡文纳(Amanda Kavanagh)
莊嘉强(Ch'ng Kiah Kiean)
科尔比·柯克(Kolby Kirk)
奥利维尔·库格勒(Olivier Kugler)
拉宾(Lapin)
维罗妮卡·劳勒(Veronica Lawlor)
唐罗(Don Low)
帕拉斯亨特·米兰达(Prashant Miranda)
史蒂文·雷迪(Steven B.Reddy)
梅兰妮·雷姆(Melanie Reim)
露辛达·罗杰斯(Lucinda Rogers)
菲利克斯·斯坦伯格(Felix Scheinberger)
皮特·史卡利(Pete Scully)
理查德·谢帕德(Richard Sheppard)
苏喜达·斯洛德卡尔(Suhita Shirodkar)
伊恩·希达威(1an Sidaway)
利兹·斯蒂尔(Liz Steel)
罗兹·斯坦戴尔(Roz Stendahi)
布兰达·斯文森(Brenda Swenson)
阿斯尼·塔斯拿汝安光(Asnee Tasna ruangrong)
恩尼斯特·沃德(Earnest Ward)
布莱斯·怀默(Bryce Wymer)
原版书索引

返回顶部